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docx
-
资源ID:86183953
资源大小:26.64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docx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空气的争论 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空气要占据肯定的空间。2.科学探究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试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看空气的存在,依据观看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受觉察问题-提出猜测-验证猜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科学态度、STSE通过生动好玩的活动,激发学生猛烈的古怪心与乐观的科学探究欲,并情愿将自己对空气的感知、生疏与同学们沟通共享。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空气要占据肯定的空间。难点: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试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看空气的存在,依据观看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受觉察问题-提出猜测-验证猜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二、教学预备演示试验材料:烧杯,石块,水,分组试验材料:玻璃瓶,橡胶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 有盖但去底的矿泉水瓶,水,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演示试验水和石块都能占据肯定的空间。(1) 试验操作 1: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现象:水溢出来了。(2) 试验操作 2: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现象:水溢出来了。(3) 思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4) 学生汇报(5) 小结: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后面倒的水进不去了。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局部水。这种占地方的现象,可以称为 占据空间。2. 提出问题水和石块都能占据肯定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二课学习1.灌水入瓶(1) 介绍试验装置:教师出示并介绍预先组装好的试验装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 不透气。(2) 教师演示试验并让学生观看试验现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3) 思考: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4) 争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水灌入瓶中?(5) 学生试验设计汇报,教师进展方法小结:想方法让瓶内的空气跑出来,水才能灌进去。(6) 各组领取试验器材,分组进展试验,同时做好试验记录。(7) 试验状况全班沟通。(8) 教师小结:空气也占据空间。3.“听话”的乒乓球(1) 介绍试验材料:教师出示并介绍试验材料盛有适量水的水槽,有盖但去了底的矿泉水瓶,乒乓球。(2) 学生推测: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使它浮在水面,将去掉的瓶身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乒乓球会被压到水下吗?(3) 学生试验,观看试验现象(4) 连续探究:你能想方法掌握它的位置吗?(5) 班级沟通:说一说乒乓球“听话”的隐秘。(6) 全课总结。三整理,下课。第一单元空气的争论其次课空气有质量吗一、教学目标1. 科学学问空气很轻,但具有肯定的质量。生疏天平。渗透了解重量与质量有关。2. 科学探究类比推想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仿照科学家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 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3. 科学态度、STSE培育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体验技术给科学争论带来的便利。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很轻,但具有肯定的质量。生疏天平。难点:类比推想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仿照科学家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苹果与盒装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电子秤,托盘天平,砝码,打气筒,皮球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 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例如聚焦(1) 出示实物:一个苹果和一瓶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2) 学生推测:都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3) 让学生亲自试一试,说说自己的感觉。(4) 问题聚焦:假设要准确地区分谁的质量更大,有什么方法?(5) 方法举例:生活中,人们常用电子秤称量的方法来比较。(6) 试验演示:用电子秤称量苹果和牛奶。或者播放电子秤称量比较的影像资料2.小结与过渡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 kg 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我们常用天平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 量!二课学习1.生疏天平(1) 出示天平:出示天平实物,同时课件展现相应的天平照片。(2) 生疏天平: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周密仪器。比照实物和图, 生疏天平各局部名称。2.学会使用天平(1) 观看“用天平测量物体”的微课。调整: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整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适宜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成天平平衡。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2)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提示: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3) 学生复述操作过程(4) 分组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并记录苹果和牛奶的质量。三整理,下课。其次课时一教学导入1.问题导入苹果和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吗? 2.科技史例如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伽利略的猜测二课学习1. 说一说我们的猜测2. 争论并制定试验打算供给的材料:皮球、打气筒、托盘天平、砝码3.试验打算例如(1) 给皮球打足气。(2) 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并调成天平至平衡。(3) 给皮球放气。(4) 重称放气后的皮球。4.学生试验5. 试验汇报:皮球放气后,天平的平衡变化了吗?这说明白什么?6. 小结:空气具有质量。7. 思考: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吗?课件展现活动手册上 P1 的方法。学生动手试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8. 拓展:通常状况下,1 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 1.205 千克。三整理,下课。第一单元空气的争论第三课空气怎样流淌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生疏热空气会上升,四周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2.科学探究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洁的观看试验,并能解释观看到的现象。 能借助适宜的方法观看到空气的流淌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3.科学态度、STSE通过制作纸风车、模拟风的形成试验培育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敬重证据。利用“走马灯”科技史,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疏热空气会上升,四周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难点: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洁的观看试验,并能解释观看到的现象。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纸,圆规,图钉,剪刀,小木棍(或竹筷),蜡烛,火柴; 蚊香、模拟风的形成试验装置箱等。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课件展现教材 P8 上方四幅图:生活中常见到的空气流淌的现象。(2) 提问并思考:空气是怎样流淌的?二课学习1. 蜡烛上方的纸风车(1) 课件展现教材 P8 制作纸风车的步骤图。(2) 教师带着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3) 学生依据步骤分组制作。(4) 学生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5) 提问: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的上方,会消灭什么现象?(6) 试验并记录:将观看到的现象,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7) 思考并争论:想一想,怎样解释观看到的现象。与其他组的同学沟通你的觉察。(8) 小结:热空气上升,四周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9) 课件展现“走马灯”的制造。(10) 思考: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会不会就是这个原理呢? 2.模拟风的形成(1) 课件展现教材 P10 主题图。(2) 依据主题图进展试验。模拟自然界中风的形成。(3) 记录:用图画记录蚊香的烟是怎样流淌的。(4) 整理分析试验记录并争论:a.箱中的烟流淌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白什么? b.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标出你制造出的“自然风”。(5) 小结: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三整理,下课。其次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一课昆虫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局部,胸部长有三对足, 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推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2. 科学探究观看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力量,初步感知争论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3. 科学态度、STSE对争论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看、照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局部,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推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难点:观看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力量,初步感知争论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二、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标本。教师预备材料:PPT1 蜜蜂、蟋蟀身体构造图;PPT2 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图片,用于推断哪个是昆虫。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提问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2.画一画公认的昆虫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连续学习和争论。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课学习1. 观看昆虫的身体构造(1) 观看蚂蚁:认真观看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 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3) 展现观看记录并沟通。(4) 课件展现蜻蜓、蝗虫和蚂蚁的图片。(5) 思考并争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构造有什么一样之处?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6) 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局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2. 推断它们是不昆虫(1) 课件展现教材 P13 四副图。(2) 思考并答复: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推断的理由。(3) 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全部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 50%。目前,的昆虫有 100 余万种, 但仍有很多种类尚待觉察。(4) 练习:活动手册 P3,推断它们是不是昆虫。三整理,下课。其次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其次课鱼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关心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推断。2.科学探究进一步进展归纳概括推理力量,通过亲身经受,逐步娴熟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连续进展演绎推理力量。3. 科学态度、STSE了解并赏识秀丽的金鱼,对鱼类共同特征的探究表现出兴趣,细 致观看、照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演绎活动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关心游泳, 终身生活在水中。难点:进一步进展归纳概括推理力量,通过亲身经受,逐步娴熟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连续进展演绎推理力量。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水槽,水,小金鱼;草鱼、鲫鱼等图片或标本。PPT 课件。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提问在浩瀚的自然水域中,生活着众多的动物,鱼类是其中一个大家族。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呢?2. 画一画公认的鱼类金鱼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金鱼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连续学习和争论。3.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借鉴上一课学习的找昆虫共同特征的方法,争论鱼类的共同特征。二课学习1. 观看鱼的身体构造(1) 观看金鱼:认真观看金鱼,并画出金鱼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 思考:金鱼身体分成几大局部?各局部长有什么?(3) 展现沟通。(4) 争论:金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5) 汇报沟通。(6) 观看草鱼和鲫鱼。课件展现草鱼和鲫鱼的图片。(7) 争论:草鱼和鲫鱼也是鱼,它们的身体构造和金鱼有什么一样之处?(8) 汇报沟通并小结:金鱼、草鱼、鲫鱼身体外表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2. 推断它们是不是鱼(1) 课件展现教材 P15 四幅图。(2) 思考并答复:下面哪些是鱼?说一说你推断的理由。(3) 练习:活动手册 P4,推断它们是不是鱼。三整理,下课。其次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三课鸟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2.科学探究连续进展观看比较找一样的力量和从一样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力量。逐步形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力量。3. 科学态度、STSE面对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设计争论鸟类共同特征的方案。能在争论、查找证据的根底上,接纳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形成对鸟类的争论兴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保护鸟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难点:连续进展观看比较找一样的力量和从一样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力量。逐步形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力量。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鸟类卡片或标本鸵鸟、鸡、蝙蝠、蜻蜓、鸽子、麻雀等,鸽子的羽毛、滴瓶、滴管、剪刀、放大镜,PPT 课件;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课件展现教材 P16 动物图。(2) 思考并争论:图中哪些才是鸟呢?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该怎样争论?二课学习1. 观看比较鸟的身体(1) 展现鸽子和麻雀的图片或标本。(2) 观看:鸽子和麻雀的身体有什么一样?(3) 争论并汇报:说一说,它们的身体分几局部?各局部长有什么?(4) 标示:将争论的鸟的身体局部在活动手册上标示出来。(5) 思考:在一样之处中,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他类动物如昆虫、鱼类等没有的?2. 查找鸟类的特别之处(1) 课件展现教材 P17 三幅翅膀图。(2) 小组争论:很多动物都有“翅膀”,鸟的“翅膀”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较鸽子、蜻蜓、蝙蝠“翅膀”的特点。(3) 记录:将争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 课件展现教材 P17 三幅羽毛图。(5) 思考并试验:羽毛有什么特点?羽根是空的吗?(6) 小结:羽毛的隐秘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关心飞行等功能。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 状羽三种。(7) 课件展现教材 P18 图片。(8) 争论:鸟类的“嘴”有什么特点?和其他动物的嘴一样吗?(9) 小结:鸟的“嘴”,称作喙。(10) 思考:鸽子和麻雀,身体外表长有羽毛,头上长有喙。其他常见的鸟,也是这样的吗?(11) 总结:像鸽子、麻雀这样,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大和尾五局部,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作鸟。(12) 练习:活动手册 P5 推断它们是不是鸟。(13) 拓展:鸟的种类繁多,遍布全球,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茂盛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 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至2023 年,全世界的鸟类有 10000 余种,我国现有 1445 种。三整理,下课。其次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第四课哺乳动物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胎生、哺乳。2.科学探究形成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力量,在推断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过程中,进展演绎推理力量。3. 科学态度、STSE形成争论哺乳动物的兴趣;认真观看比较、乐观主动进展推断活动,敢于表达想法,乐于沟通。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胎生、哺乳。难点:形成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力量,在推断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过程中,进展演绎推理力量。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哺乳动物图片,课件。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导入语:兔子、狗、猫等都是常见的哺乳动物。(2) 课件展现兔子、狗和猫的图片。(3) 提出问题:人也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二课学习1. 观看它们培育与生殖方面的一样点(1) 课件展现教材 P19 和 P20 六幅教材图片。(2) 观看并汇报:学生观看图片,并以小组形式汇报自己观看的结果。(3) 小结: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培育方式叫作哺乳,它们的生殖方式叫作胎生。(4) 争论:经过观看,我们能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吗?(5) 学生汇报并小结:哺乳动物,它们用胎生方式生殖后代,小时候都要喝妈妈的奶长大。(6) 概念应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常见的哺乳动物?课件展现教材 P20 下方两幅图片。2. 推断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1) 思考并争论:如何推断某一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2) 汇报并小结:先调查这些动物的生殖和培育方式,再推断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3) 课件展现教材P21 几张动物图。调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殖和哺乳方式。(4) 应用概念进展推断:运用哺乳动物的特征推断上述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5) 再次辨析:活动手册 P6 推断它们是不是哺乳动物。3.拓展:特别的哺乳动物鸭嘴兽(1) 课件展现教材 P21 下方关于鸭嘴兽的两幅图片。(2) 阅读:鸭嘴兽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始哺乳动物,由于嘴长得像鸭子的喙,擅长在水中游泳而得名。它是特别的哺乳动物:用产 卵的方式生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培育后代。(3) 提问:从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4) 小结:虽然哺乳动物一般都具有哺乳动物共同的特征,大多数是哺乳、胎生。但生命世界千姿百态,凡事也有例外。例如鸭嘴兽 就是一种特别的哺乳动物。三整理,下课。其次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五课珍稀动物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稀有的缘由,并初步了解一些保护珍稀动物的做法。2. 科学探究进展搜集整理资料力量,学会从资料中猎取珍稀动物特点及珍稀缘由,进展表达与沟通力量。3. 科学态度、STSE乐于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并乐观主动与他人共享;逐步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培育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稀有的缘由, 并初步了解一些保护珍稀动物的做法。难点:进展搜集整理资料力量,学会从资料中猎取珍稀动物特点及珍稀缘由,进展表达与沟通力量。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中国特有野生珍稀动物的 PPT 或视频资料。学生预备:提前搜集中国常见的一些珍稀动物的资料具体要求: 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珍稀的程度、珍稀的缘由等等,鼓舞学生制 作 PPT。记录笔,活动手册等。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导入语:在大自然的150 多万种动物中,有些野生动物由于各种缘由,数量急剧削减,逐步面临灭亡的危急。这些动物称为 珍稀动物。(2) 提问:你知道哪些珍稀动物呢?请说出它们的名字。依据答复,教师板贴或板书珍稀动物的名字二课学习1. 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1) 教师进展资料共享示范。选择教材 P22 或 P23 中的一种珍稀动物,教师介绍自己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然后呈现最终的成果, 边播放边介绍,留意语调、节奏的协作。(2) 学生分组整理课前搜集好的资料,做好共享预备。(3) 各组进展共享、展现。(4) 相互评议。(5) 补充介绍:比照教材,结合已经共享的内容,我们还知道哪些珍稀动物?讲讲它们的故事。(6) 思考:动物濒危的缘由是什么?动物种类不断削减会造成什么后果?(7) 拓展: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要保护动物资源。据 1975 年在湖北出土的竹简记载,早在2023 多年前制定的田律就有了保护处于生殖期的动物的明确规定。(8) 争论:我们有什么方法保护动物? 2.保护动物(1) 各组沟通保护动物的方法。(2) 阅读教材中关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资料。(3) 小结:我国于 2023 年开头全面启动自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自然林是生态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对减轻自然灾难、保护野生动物具有格外重要的作用。(4) 作业:活动手册 P6选择一种你最宠爱的珍稀动物,搜集它的资料,用图文形式摘录成资料卡与同学共享。三整理,下课。第三单元土壤 第一课采集土壤一、教学目标 1.科学学问学会制作土壤标签;在采集土壤标本的时候能够认真观看记录自己的觉察。2. 科学探究通过观看、采集标本活动,初步觉察土壤中的成分 ,提出可探究的问题。3. 科学态度、STSE对争论土壤产生兴趣。觉察不同地点的土壤有所不同,觉察人、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制作土壤标签;在采集土壤标本的时候能够认真观看记录自己的觉察。难点:通过观看、采集标本活动,初步觉察土壤中的成分 ,提出可探究的问题。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土壤标签卡,小铁铲,塑料袋,土壤标本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阅读单元页。2.激趣导入:土壤真的有这么奇特的作用吗?让我们采集本地的土壤开头观看和争论吧。二课学习1.采集土壤前的预备(1) 课件展现教材 P26 上方两幅土壤图片。(2) 小结:土壤是陆地外表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3) 争论:采集土壤制作标本,需要留意些什么?采集土壤标本时要携带什么工具?怎样科学采集土壤标本?土壤标本的标签需要标注哪些方面的问题?在采集过程中我们还要观看记录哪些信息? 2.采集本地的土壤(1) 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从山坡、旱地和水田等不同的地方各取一些土壤,贴上标签,带回教室预备争论。(2) 采集要求:要先刮去约1 厘米深的表层土,再垂直深挖约20 厘米,才能开头采集!(3) 观看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下土壤采集的时间和地点, 以及土壤标本的特点。(4) 争论汇报:在采集土壤标本的时候我们觉察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三整理,下课。第三单元土壤其次课土壤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科学学问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砂、黏土、水、空气,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动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腐殖质。2. 科学探究通过观看、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使学生生疏土壤的组成成分。知道借助工具和科学方法探究土壤的成分。3. 科学态度、STSE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觉察不同的土壤标外乡壤成分比例有所不同。能够认真观看搜集信息,能够认真思考探究问题。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生疏到土壤对生命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包括有砂、黏土、水、空气,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动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腐殖质。难点:通过观看、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使学生生疏土壤的组成成分。知道借助工具和科学方法探究土壤的成分。二、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土壤标本,托盘,放大镜,镊子,烧杯,搅拌棒, 塑料袋,报纸,筛子,水,量杯演示试验材料:提前静置的已经用水分别了土壤的试验装置,学生采集土壤时的一些觉察的记录文字、图片、实物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问题导入:土壤中有什么?二课学习1.观看土壤(1) 先用感官再借助工具观看土壤。例如眼睛看,手捻一捻, 用放大镜、镊子协作观看(2) 将观看到的觉察记录下来。(3) 组内分类归纳整理记录(4) 沟通汇报。(5) 小结:同学们的觉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肉眼简洁区分的物质,包括土壤颗粒、石子、金属碎屑、垃圾、动植物活体以及残 体等;其次类是肉眼不简洁区分的物质或看不见的物质,包括空气、 水分、腐殖质,这些物质需要通过试验,以及规律思维分析其存在。(6) 争论:怎样想方法分别土壤中的不同物质?(7) 试验设计汇报用筛子来分别土壤。把水中的土块搅拌分散,然后静置沉降,观看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将土壤密封在塑料袋中观看土壤。将枯燥的土壤放置水中,观看。(8) 小组试验并记录:你用了哪些观看方法。觉察了什么呢?用图或者文字将你的觉察记录在活动手册 P8 的表格中。(9) 小结:土壤中的主要成分有砂、黏土、水、空气,另外还有动植物的残体和由它们腐解而产生的腐殖质。三整理,下课。第三单元土壤第三课土壤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