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12).docx
-
资源ID:86245247
资源大小:37.75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12).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12)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师: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1、齐读诗题,说说题目的意思。(1)学生自由朗读。过渡:读诗讲究平仄,一二声平声,慢读; 三四声仄声,快读。(2)指名读,及时评价。(3)打手势读(4)师生和诗(5)师范读(6)配乐齐读,读出韵味、节奏。2、走进石灰、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过渡:好诗不厌百回读,除了读还要会理解。(1) 你认为哪些字词难理解?(若等闲) (2) 同桌交流诗意,生汇报,理解哪句说哪句。(2)组织交流解读: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3)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 相机板书:清白小结: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有着这样元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诗歌。(三)入境诵读【播放音乐,师讲述】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四、总结古诗、拓展升华1、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2、拓展:学习于谦咏煤炭 1、于谦还写了一首咏煤炭,我们借助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下面的注解来赏析,你知道这首诗中他又是借何物言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