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投资节能减排与申请立项环境质量变化分析.doc
-
资源ID:86245491
资源大小:50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安市投资节能减排与申请立项环境质量变化分析.doc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学生姓名:李亚慧学 号:2010014675所在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专业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002班届 别:2010 届指导教师:王笑梅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诚信承诺书1.本人郑重承诺: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没有弄虚作假,没有抄袭、剽窃别人的内容; 2.毕业设计(论文)所使用的相关资料、数据、观点等均真实可靠,文中所有引用的他人观点、材料、数据、图表均已标注说明来源; 3. 毕业设计(论文)中无抄袭、剽窃或不正当引用他人学术观点、思想和学术成果,伪造、篡改数据的情况; 4.本人已被告知并清楚: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将严肃处理,并可能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合格,无法正常毕业、取消学士学位资格或注销并追回已发放的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等严重后果; 5.若在省教育厅、学校组织的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本人愿意接受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 引言21研究综述21.1基本概念21.2 国内外研究概况32六安市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现状42.1研究区概况 42.2 六安市能源消耗现状42.3 六安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53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分析53.1 六安市环境质量变化情况53.2 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94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10参考文献:11致 谢 13 皖西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学生:李亚慧(指导老师:王笑梅)(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等多重危机,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首先对六安市能源消耗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十一五”期间地表水环境主要污染物(COD)和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SO)的排放量的统计,分析了六安市节能减排程度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今后六安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关键词:节能减排;环境质量变化;六安市Analysis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Variations of Environment Quality of Luan CityStudent: Li Yahui(Faculty Adviser:Wang Xiaomei)(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West Anhui University)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demand for the resource grows. Hence, 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was presented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 in face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multiple crises of the resource constraint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etc. Energy conservation is not only a long-term concept of strategy of the State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extremely urgent task.This book begins by making a fact-fielding surve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Luan city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Luan city by making a statistics of the emissions of COD(as one of main ground water pollutants) and SO2 (as one of main air pollutants) during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then, several future advises and responses to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Luan city are presented subsequently.Keywords: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 quality; Luan city.引言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能源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节能减排,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十一五”以来,六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随着皖江城市带建设进程的加快,六安市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快速推进时期,人口的大量流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将给六安市带来较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1。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速崛起进程中,实现六安市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实行节能减排政策,大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质量的监管,全面推动污染的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今后六安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为六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充足保障。1研究综述1.1基本概念1.1.1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就是节约各种能源、降低各种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自从20世纪60到70年代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和能源危机问题,各国就开始渐渐关注节能减排,本世纪的温室效应,气候的恶劣变化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人们对节能减排的意识更加深刻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各种能源资源需求量不断上升,导致资源的拥有量与消耗量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对外的依存度越来越大,为缓解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资源压力,积极响应国际号召,“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这一政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1.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十一五”以来,随着六安市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污染物产生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六安市贯彻执行节能减排政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削减,地表水环境质量局部改善,总体趋好,空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得到了控制,一般在28000吨左右, 比2005年削减11.57%,二氧化硫排放量也控制在15800吨左右, 比2005年削减17.83%。2010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62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32吨,实现了省下达六安市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为我市将来的发展奠定了结实的基础。1.2国内外研究概况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能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这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的效果,成为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年第9期成都市节能减排效果评价研究一文中,作者林双,谭媛媛,庞祯敬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与资源再利用和环保设施四个方面建立了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政策颁布数量的多少和涉及内容的详细程度对节能减排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成都市政府对企业的财政支持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强大动力,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进行。3经济管理2010年第10期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绩效与节能减排潜力,作者汪克亮,杨宝臣,杨力采用全要素方法,将环境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作为能源利用经济产出的环境成本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的效率差异并采用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及其环境绩效整体水平都偏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各省份的能效及其环境绩效发展都显著不平衡,节能减排潜力巨大;(3)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对地区的节能减排能力有显著影响,而促进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是增强节能减排能力的主要途径。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第6期北京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作者韩昀峰,马民涛,宋凌艳通过收集和整理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和探索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保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使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大气环境质量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5通过对大量参考文献的学习,近年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处理经济,环境和节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2六安市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现状2.1研究区概况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俗称“皖西”,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十一五”以来,随着六安市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污染物产生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六安市实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环境质量明显改善。62.2六安市能源消耗现状2.2.1能源消耗特点以2010年为例,六安市能源消费量总计为524.39万吨标准煤,占全省的5.4 %,用电量为45.9亿千瓦时,占全省的4.3%。2.2.2能源利用状况按照2005年不变价来计算,全市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1.122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年的0.953 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06%。72.2.3六安市耗能行业节能情况“十一五”期间六安市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改善能源结构,工业企业生产以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主,减少了对煤炭的消耗量,降低了燃煤带来的污染。“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工业企业的能源构成及消耗量变化见表1。表1 六安市工业企业能源构成能源消耗种类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煤炭消耗量(万吨)187.85185.61163.86140.96140.00液化石油气(吨)56025792518533953288液化天然气(吨)9681814174523613121电力(万千瓦小时)252655221742211368200876200797从表1中可以看出六安市工业企业煤炭、电力消耗量逐年递减,且煤炭消耗总量不高,液化石油气除了2007年有所增加外,每年也成递减的趋势,只有液化天然气每年成递增趋势,这表明我国开始减少对煤炭的消耗,调整能源结构,减少能源所带来的污染。2.3六安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2.3.1化学需氧量六安市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6620吨,比2005年下降15.93%。“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统计情况见表2。表2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统计(单位:吨)年度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工业754889009503819582356560生活241172310722607229512137620060合计311653200732110311462961126620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2007年之前,六安市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呈现递增的趋势,水体的污染程度增加。在之后,为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的政策,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呈现递减的趋势,水体的污染程度明显降低。2.3.2二氧化硫六安市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800吨,比2005年下降17.83%。“十一五”期间六安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统计见表3表3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统计(单位:吨)年度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工业116251317012892116271060110400生活760367226242616554235400合计192281989219134177921602415800从表3中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工业和生活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污染物的削减显著,实现了省下达六安市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83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分析3.1六安市环境质量变化情况3.1.1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河流总体水质趋势较好,一直保持在优良水平,以-类为主,-类水质比例上升5.9%,超类水质比例下降5.9%。与“十二五”期间将要达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梅山水库、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四大水库水质为类;龙口河水库水质为类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9其中,2013年六安市河流监测断面19个,较2012年增加5个;湖库监测点位24个,较2012年减少4个,下表为2013年各月份六安市河流水质类别。表4 2013年各月份六安市河流水质类别表水质类别月份123456789101112 47.4%52.6%63.2%63.2%57.9%42.1%52.6%52.6%63.2%78.9%94.7%68.4%42.1%36.9%26.3%36.8%31.6%47.4%42.1%47.4%26.3%10.5%10.5%10.5%-10.5%10.5%5.3%-10.5%21.1%5.3%31.6%总体水质状况良好良好良好优良好良好优优良好良好优良好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六安市2013年河流水质一直保持在优良水平,总体水质趋势较好,以-类水质为主,类水质所占比例较低。2013年7月份,六安市地表水河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与上月相比,水质有所好转。淮河、巢湖流域19断面监测结果表明:水质为类的10个,占52.6%;水质为类的8个,占42.1%;水质为类的1个,占5.3%。六安市七月份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详见表5。表5 六安市七月份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评价结果河流名称断面名称水质综合评价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本月上月变化淠河总干渠横排头持平罗管闸持平解放南路桥持平淠河窑岗嘴持平新安渡口好转大店岗持平西淠河响洪甸水库出水口持平东淠河陶洪集持平淠东干渠北二十铺持平众兴大桥下降COD(0.005)东淝河五里闸好转沣河沣河桥持平工农兵大桥持平史河红石嘴好转叶集大桥好转梅山水库出水口持平杭埠河河口大桥持平漫水河白莲崖水库出水口持平汲河东湖闸持平2013年7月份,六安市五大水库总体水质状况为优。24个监测点位中水质类别为类的22个,占91.7%,水质类别为类的2个,占8.3%。本月磨子潭水库水质为良,其它水库平均水质均为优。与上月相比,磨子潭水库水质由类转变为类,其它水库平均水质无变化。六安市七月份五大水库水质评价结果详见表6。 表6 六安市七月份五大水库水质评价结果水库名称水质综合评价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本月上月变化梅山水库持平响洪甸水库持平磨子潭水库下降佛子岭水库持平龙河口水库持平2013年7月份五座水库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与上月相比,五座水库营养状态均无变化。评价结果详见表7。表7 六安市七月份五大水库水质营养状态湖库名称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磨子潭水库佛子岭水库龙河口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31.2631.1232.8231.7532.97湖库营养状态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中营养3.1.2空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十二五”期间,六安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到2015年,二氧化硫控制总量为16658万吨、氮氧化物控制总量为28581万吨、化学需氧量控制总量为72627万吨,比“十一五”末,二氧化硫控制总量为20046万吨、氮氧化物控制总量为29710万吨、化学需氧量控制总量为77284万吨有明显的减少。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使全年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表8是2013年六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评价结果。表8 六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评价结果级别月份123456789101112 优-25.0%48.4%40%64.5%23.3%3.2%35.5%36.7%9.7%3.3%-良90.3%71.4%51.6%60%32.3%73.4%96.8%64.5%63.3%90.3%86.7%32.3%轻微污染9.7%3.6%-3.2%3.3%-10.0%67.7%优良率90.3%96.4%100%100%96.8%96.7%100%100%100%100%90.0%32.3%与去年相比的情况下降6.5%下降3.6%-下降3.2%上升3.3%-下降10%下降67.7%从表8中可以看出六安市2013年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其中1月、2月、5月、6月、11月和12月空气质量轻微污染,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且1月和2月的空气质量轻微污染是受雾霾天气影响所致,与2012年相比,空气质量状况有所下降,特别是2013年12月空气污染特别严重,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降低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103.2六安市节能减排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不断的增加,资源的消耗量也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不断上升,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恶化,“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为了贯彻这一政策的有效实施,在“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在大气治理中,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广节能资源,替代燃煤工程,减少高污染高耗能资源的利用,关停小砖瓦厂等耗能产业。五县四区共关停了180家砖瓦厂等企业,改造30台燃煤炉窑,寿县县城停止使用燃煤锅炉等,使得在“十一五”末,二氧化硫减少了5313吨,占SO2减排量的95%。在“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初步建立了动车尾气检测系统,对市区部分车辆进行监测。并且加大了对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力度,根据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对新建餐饮业提出油烟废气的控制要求,对原有餐饮企业要求限期整改。使得六安市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十一五”期间六安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处于较高的水平,分别为94.2%、95.1%、94.5%、98.4%、98.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在河流治理中,首先是大力对淮河、巢湖流域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共计有38个项目,共投资13.488亿元,其中已完成37项,在建1项,项目完成率达到97.4%;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共计10个项目,已完成7个,在建3个,共完成投资4.28亿元。第二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保护。积极落实安徽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和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明确环境监管的具体要求。组织开展全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开展宣传保护环境的专项行动,依法取缔、关闭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影响的企业并进行实时动态督察工作。11“十一五”末,六安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最后是完善水污染防治考核体系,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12使得在“十一五”末,六安市河流总体水质保持在优良水平,以类为主,呈现好转趋势,类水质比例上升5.9%,超类水质比例下降5.9%。“十一五”期间,淠河、淠河总干渠、东淝河、史河、杭埠河水质持续优良,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类;沣河水质由类变化为类;淠东干渠水质由类变化为类。六安市7条河流中有6条水质呈好转趋势,其中淠河总干渠、沣河水质显著好转;1条河流-杭埠河水质呈变差趋势。“十一五”期间,六安市河流17个断面中有10个断面水质好转,6个断面水质稳定,1个断面水质变差。横排头、解放南路桥、工农兵大桥断面水质显著好转,水质变差的断面是河口大桥。实行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缓解资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为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4六安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4.1完善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立生态工业园目前,六安市的耗能行业主要是集中在第二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节能效应比较显著,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的推进,六安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城市之一,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利用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念,13建立生态工业园,形成生产内部的小循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节能工作更好实现。14例如,六安市水资源极为丰富,可以用水利发电代替火力发电,既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也能优化电力工业的产业布局。4.2推广、创新节能技术创新、推广节能技术与工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研发新产品、新材料代替原有耗能产业产品,减少传统产业的能源消耗,促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14结合六安市的实际情况,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以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带动节能减排,走出一条以新型节能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之路,更好的推进六安市的发展。154.3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面对资源的日益枯竭,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制定与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是保障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的必然选择,制定可持续发展再生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解决能源危机,还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制定新能源推广政策,保障新能源技术能广泛应用于社会;借鉴美国通过实施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与个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节能产品,减少对耗能产品的使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制定能减排的财政政策与税收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节能工作的有效进行。164.4加强节能意识的宣传利用多种方法,大力宣传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17第一:利用成功案例,激励人们自觉践行节能减排。比如:西河乡阳邑村采用“生物质干馏热解气化技术”建设新型气化站,即节约了村民烧火做饭所需要的煤炭费用,也改善了全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解决了对于焚烧煤炭、秸秆、树枝等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这样的成功案例可以使人们认识到节能减排所带来的益处,使人们自觉的加入节能减排的行动中。第二:加强节能减排的教育宣传。节能减排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建立从幼儿园、小学直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使得儿童从小就接受节能减排的思想;利用报刊,书籍,网络等现代通讯系统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加强人们对节能减排的意识。18参考文献:1郑曼莉.六安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皖西学院学报J.2001.(02):1-2.2李文文.隋志男.李健等.城市节能减排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创新J.2013.(26):76.3林双.谭媛媛.庞祯敬.成都市节能减排效果评价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9):24-27.4汪克亮.杨宝臣.杨力.中国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率、环境绩效与节能减排潜力J.经济管理.2010.(10):1-8.5韩昀峰.马民涛.宋凌艳.北京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6):5-6.6钱翌.吕爱华.郑春霞等.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与污染削减总量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6973.7卓卫云.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体系构建研究.河南科学J.2013.31(7):1076-1077.8陈兵.李晓红.张万敏.盘锦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途径与节能减排的思考.环保论坛J.2010(01):3869汪万芬.戈海玉.刘晓升.六安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7(2):60-62.10戴刚.2013年7月份六安市环境质量月报N.六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2(5).11陈建平.惠贤民.银川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28(5):148-149.12胡靖龙.哈尔滨市节能减排状况与实现途径.科技创新导J.2011.(29):147-148.13任卫广.刘淑娟.循环经济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模式J.石油和化工节能.2011(6):34-35.14吴桂红.潘洪俊.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型城镇.农业发展J.2010:19.15孙金凤.王信敏.解中刚.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效果分析.河南科学J.2013.31(09):1526-1529.16马 涛.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宏观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1(45):24-32.17方沛.促进青岛市节能减排的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出版社.2009:9-18.18龙晨红.江西节能减排现状与路径选择的思考.科技广场J.2011:23-24.致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