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中国残联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ppt
中国残联信息中心中国残联信息中心2006-10-26“十一五十一五”中国残联中国残联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建设内容内容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概述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概述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 一、中国残联数据交换平台一、中国残联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概述建设概述1、中国残联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国残联信息化建设现状主要有内部应用系统包括互联网网站、内部OA系统、数据库系统、邮件系统,备份存储系统、安全系统等,陆续为残联各项业务开发了30余个应用软件,收集记录约500万。同时,截止到2005年六月,一共有18个省级残联建设了内部局域网。有25个省级残联建设自己的网站。1、扩大了对外宣传,、扩大了对外宣传,2、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3、增强项目监管的力度,、增强项目监管的力度,4、促进了残联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领导决策的、促进了残联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领导决策的科学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作用信息化建设作用 1、应用系统的开发缺乏规划,系统分属不同的业务部门使用,各系统之间没有相互联系,系统运行平台、数据库及数据管理方式不一致,数据资源共享困难,现阶段已不能满足全局性的管理需要,功能实现有很大的局限性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基础字段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早期数据库设计时,没有统一的字段定义标准,造成目前数据库关联度较差,数据使用效率较低。3、虽然部分省级残联建设了自己的局域网,但是都未与中国残联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孤岛的现象非常严重。同时造成各种数据在上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数据可靠性差。4、由于数据产生在基层,所以所有开发的应用系统需要部署到基层残联,当30余个应用软件部署到基层以后,给基层工作人员使用、维护带来极大的困难,进而影响数据报送的质量。3、中国残联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建设的目标、中国残联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建设的目标1、在分析和梳理残联的核心业务流程和内部数据流、在分析和梳理残联的核心业务流程和内部数据流程后,针对目前数据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完成对程后,针对目前数据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完成对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初步总体框架设计,根据当前及未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初步总体框架设计,根据当前及未来的业务发展的需要,明确了数据交换、数据整合和来的业务发展的需要,明确了数据交换、数据整合和网络结构等应用系统框架和体系结构。网络结构等应用系统框架和体系结构。2、中国残联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目标是:中国残联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目标是:(1)建立中国残联统一的数据指标体系、元数据模型 (2)统一指标口径,提高数据质量;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规范及数据对象命名与编程规范;(3)建立中央、省两级数据交换平台;(4)建立客户端通用数据管理软件平台,(5)设计完善的中央和省级两级数据管理体系架构,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管理。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内容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内容1、统一的元数据基础统一的元数据基础目前已有业务系统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统一的数据规范支持。同一个信息对象,在不同系统中的表征各不相同。这给数据整合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不利于或不可能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提供全局性的数据分析能力,降低了信息资源的价值;同时,这种不一致性也使得信息的可复用性很低,不同系统间存在着重复录入、相互矛盾等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建立起中国残联统一的数据指标体系以及元数据模型,统一指标口径,提高数据质量。同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规范及数据对象命名与编程规范,各业务系统按照规范进行开发或改造。2、信息采集平台信息采集平台 信息采集平台,是在对残联业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抽取出各业务对数据采集的共同需求,在有效的技术手段的保证下,建立起一套统一、也是唯一的数据采集支撑系统。基于这套系统,可以为不同的业务提供数据采集服务,对于业务间的差异,通过配置的方式予以满足。信息采集平台主要解决以下问题:考虑到业务类型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业务功能也可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原有的一个业务系统对应一套客户端应用的做法不但在可维护性上受到较大挑战,而且从系统整体效益角度出发,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规划还将造成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无法有效利用业务数据。3、信息整合平台信息整合平台在中国残联信息中心以及省级中心,提供信息整合平台,通过数据转换、数据归并等技术手段,将各类业务数据整理到一个统一的关系型数据库中;通过对数据交换的支持,形成一个个数据枢纽,并进一步连接成一张信息网络,为残联业务信息的高效流动、有效利用提供坚实的支持。信息整合平台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残联内部决策信息化的基石。在实现上,需要充分考虑业务的复杂性,既支持按照元数据标准建立的新的业务系统,也支持原有的业务系统;既提供业务数据层面的整合支持,又提供业务流程层面的集成支持。数据层面的整合:是基于共享数据格式交换的业务集成形式,两个系统之间相互约定好某种数据表示格式(例如:文本或二进制、XML、数据库表等),通过某种约定好的通讯方式(文件共享交换、FTP文件交换、数据库的表交换、TCP/IP、电子邮件、消息队列等),执行的方式是程序自动或人工执行的,通常表现为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操作,异步方式进行。业务流程层面的集成:多个系统分别以各自的方式连接到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集成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对输入的消息按需求自动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消息路由和流程处理,最后选择合适的接口方式输出到目标系统。整个业务流程处理过程都可以动态配置、动态跟踪和监控,可以方便、平滑地新增或变更业务系统及其流程处理规则等。多个系统之间的集成是一个清晰的星形或总线型的信息交换结构。业务流程集成可以将多个业务系统的内部工作流连接起来,协同构造残联系统内部的跨业务系统的大系统集成。4、信息分析平台信息分析平台 在信息整合平台获得的统一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信息分析平台运用数据清洗、数据提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等手段,将信息存储到数据仓库中,形成多维数据库。基于多维数据集,信息分析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展现形式,如:基于客户端工具的固定报表及图表、动态报表及图表;基于Web的固定报表及图表、动态报表及图表。5、中央、省两级广域网络中央、省两级广域网络中央、省两级广域网络系统骨干网建设是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工程之一,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以及在京直属单位的具有综合业务功能的大型网络系统。其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建设中国残联网络中心、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以及在京直属单位之间的互联网络。2、建设中国残联网络中心。3、建设残联广域网网络管理系统。三、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三、数据交换平台体系结构1、系统总体体系结构系统总体体系结构基础设施支撑平台为信息化系统提供网络、主机/服务器、存储、显示、输出等基础设施支撑环境。应用系统平台包括信息整合系统和应用整合系统,为数据交换系统提供诸如:邮件系统、数据交换、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共享系统等中间支撑环境,从而构建统一的协同工作环境。网络系统平台利用连接中国残联和省级残联的广域网络,实现中央、省级残联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同步,是本项目的基础支撑平台。业务系统平台为面向最终用户的服务系统,如:面向各业务管理人员的查询、统计、分析、决策系统等。2、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系统采用面向应用系统的多层结构,对硬件系统采用的如下部署:web 层、应用层和数据存储层三个层次。服务层包括web 服务器集群,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提供外部用户和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应用层包括对外应用服务器集群和对内服务器集群,完成数据采集,产品加工和管理功能。数据存储层包括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和大容量存储设备来存储业务数据、客户资料和办公数据。在体系结构中采用web 服务器集群和应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分配web 流量,增加用户并发数,达到负载均衡控制,同时当某台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时候,系统能自动切换到集群中的其他服务器,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3、系统、系统软软件体系结构件体系结构数据交换体系以数据的整合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按照平台设计的原则,将整个系统从应用层上分为:数据收集平台、数据处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展示平台、系统接口平台、系统监控管理平台。针对系统的分析,我们采用基于多层客户/服务(C/S)模型的来构建软件系统。三层服务器模型分下面三个逻辑层服务模型:1、用户服务层(User Service):用户服务层提供可视界面,用户通过可视界面观察信息和数据。用户服务层向业务服务层发出服务请求;2、业务服务层(Business Service):业务服务层提供的服务实现正式的进程和商业逻辑规则,商业服务层响应用户服务请求,是用户服务与数据服务层的逻辑桥梁;3、数据服务层(Data Service):数据服务层实现所有的典型数据处理活动,包括数据的获取、修改、更新以及数据库相关服务。4、系统建设任务系统建设任务序号 子系统名称 开发状态 开发/集成商 说明 1 中国残联内部局域网 已建设完成 可统一系统集成服务商。2 主机及存储、安全系统部分需采购 需招标3 系统软件,数据库、中间件 部分需采购 需招标4全国网络体系设计建设待建需招标5全国数据库体系整体规划与设计待建可统一软件开发商,必须有同等规模软件项目开发经验。6元数据系统在建7数据采集系统 在建 8 数据整合系统 待建 需招标9 数据分析与展示系统 待建 需招标10 数据接口系统 待建 需招标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1、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介绍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介绍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横向互联、纵向打通横向互联、纵向打通:通过组建标准统一、覆盖主要政府管理部门的外网,纵向支撑各部门数据传输和业务系统的需要,横向实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开发部署信息交换和应用支撑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利用已有资源,构建外网服务体系,为各部门提供网络、应用支撑、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服务。一一期建设规模期建设规模政务外网主要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实现横向联接国务院16个部委局署,纵向联接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实现中央与32个省级单位的互联。中央城域网:实现与中央政府16个部门的互联,支持相关政府部门的专网接入。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提供整个政务外网的互联网出口。政务外网中央网管中心:提供域名、邮件等网络基础服务,负责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等。部委接入网:16个部委局署根据自身政务外网网络建设情况,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实现与政务外网中央城域网对接。省市接入网: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国家政务外网地方节点,实现和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对接。2、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办公业务资源节点1节点nG-C业务G-B业务金字工程金字工程其他工程其他工程国家基础数据库G-G业务政务外网体系物理隔离逻辑隔离what政务外网整体示意图政务外网整体示意图中央城域网组网中央城域网组网R1R2R4R3R9R10R5R8R7R6R-c01R-c02R-c03R-c04R-c05R-c06R-c07R-c08R-c09R-c10R-c11R-c12R-c152.5G 裸光纤裸光纤租用租用GE直连直连GE租用租用GE/FE租用租用155SDH租用租用2MSDH接入层接入层核心层核心层汇聚层汇聚层广域骨干网组网广域骨干网组网北京北京R-d01天津天津R-d02西藏西藏R-d30新疆新疆R-d31兵团兵团R-d32R-p01R1R2R4R3R9R102.5G裸光纤裸光纤租用租用GE直连直连GE租用租用GE/FE租用租用155SDH租用租用2MSDH广域骨干网广域骨干网谢谢 谢谢2006-10-28一、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概述一、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