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doc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 业 论 文毕业生姓名:武慧娟专业:会计学学号:060811053指导教师:赵正华所属系(部):管理工程系二一年六月iii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论文评阅书题目: 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管理工程 系 会计学 专业 姓名 武慧娟 设计时间:2010年4月05日2010年6月12日 评阅意见: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职务:201 年月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卡 管理工程 系 会计学 专业 姓名 武慧娟 答 辩 内 容问 题 摘 要评 议 情 况 记录员: (签名)成 绩 评 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答辩组评定成绩综合成绩注:评定成绩为100分制,指导教师为30%,答辩组为70%。 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 201 年月日前 言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我国的中小企业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从单一的国有经济转变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多元化、广覆盖、专业化、重协作、以资本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细胞,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着旺盛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企业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质量,从而完成企业经济发展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当今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而以管理为灵魂的企业内部控制更是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存在更大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条现实捷径。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绪论31 选题背景32 研究动态33 研究方法54 文章结构51.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71.1我国中小企业概况介绍71.1.1我国中小企业的认定7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81.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及现状91.2.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91.2.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9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102.1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制约因素102.1.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102.1.2管理思想落后,内部控制不被重视112.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112.2.1规范不少,但是都不全面,而且不能形成整体框架112.2.2代表我国目前最高水平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也是不全面的112.2.3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层次低112.2.4缺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112.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122.3.1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122.3.2受串通舞弊的限制122.3.3受滥用职权限制122.3.4受人为因素限制132.3.5受制度滞后的限制133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133.1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133.1.1提高内控制度执行者的素质133.1.2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企业自身文化143.1.3企业管理者的作用143.2细分内部控制目标153.3改善内部控制技术153.3.1控制制度的建立153.3.2各职能组织的权限要明确153.3.3对实物资产进行控制163.3.4建立预算控制164.中小企业实现内控的保障措施16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致 谢21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论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摘 要: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以及保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解决企业各种管理缺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及外界大环境等各种原因,其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中小企业自身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很多企业都未建立内部控制,有些企业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控制水平也不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目前尚未正式提出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理论与法律法规建设也不完善,总之多方面的因素在制约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从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On the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of SMEs in ChinaAbstra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enterprise assets to guarantee the safety,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ensure that relevant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implement and achieve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business, address various management deficiencies enterprise has an indispensable role. SMEs because of their ow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reason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its internal controls, many SMEs have not realized their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s, there are many misconceptions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many enterprises non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some companies even established an internal control, control level is not high, a serious impediment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SMEs. China has not yet formally proposed the authority specifically for small and medium systems of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theorie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in short a number of factors constrain SMEs in improving internal control, 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SMEs . Therefore,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 to solv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nternal controls and improv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COSO framework,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fication and empirical methods, internal control of SME status,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SMEs;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 Strategy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最后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企业微乎其微,这就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一些企业由盛转衰甚或由兴转亡,一个沉痛的教训就是内控弱化,造成资产大量流失,抑或资金链断裂,使企业陷入困境。比如,在货币资金方面,企业经营者滥用职权,借出大额资本血本无归;在长期投资方面,盲目草率,决策失误,投而不管或管而不当;在实物资产方面,疏于管理,被盗被毁,化公为私,损失严重等等。所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亟待加强。1 选题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面广,从业人员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少或失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甚至违法经营的比比皆是,如在黑龙江银行界发生的“高山”等贪污案件、震惊中外的中航油事件、三九医药的内部危机。随着我国从不规范的市场日益向规范市场的转化,中小企业已经不太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2 研究动态国外内部控制的理论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管理实践的丰富,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日趋成熟。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具体可以分为内部牵制(internaleheek),内部控制(internaleontrol),内部控制结构(intern eontrolstrueture),以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发展完善的阶段。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它对内部控制系统要求做了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并针对公司管理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对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引进与介绍。而随着我国的相关内控制度的立法,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部控制也逐渐重视并加以应用。199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了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该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以便于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职业质量,并提出内部控制的内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本着审慎经营、有效防范、化解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责成相关部门拟定(或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000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号、第3号、第5号,要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说明。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管理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做出报告。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并于2000年7月实施,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具体要求:一是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它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财办会200141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3年4月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此后,财政部向有关单位下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征求意见稿)、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征求意见稿)。2003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为规范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加强对证券营业部的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有关规定,就进一步加强证券营业部内部控制提出意见,颁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营业部内部控制若干措施的意见。2004年1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规范和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保证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同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为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保险外汇业务操作,总局在征求部分分局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险业务外汇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试行)。总的来说,我国理论界目前还没有形成对内部控制的统一概念。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我国很多学者对美国COSO报告进行了全面介绍和研究,并运用COSO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法,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对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建议在COSO报告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则更注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标准研究,即主要以企业的业务系统为评价对象。我国己经颁布的有关内部控制法规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评价都只有原则性的规定、方向性的指引,法律法规不衔接,没有完整的行业规范体系,内部控制还未形成框架,其操作性、推广性、可矫正性及可评价性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3 研究方法本文结合相关内部控制的理论,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期刊杂志和网络等手段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在参考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要与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考察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可操作性较强且科学的对策建议。4 文章结构全文共分三部分:文章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征进行了说明,然后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文章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中小企业中找出制约内部控制的因素,其次从宏观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来说,细致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建设情况,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不能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从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方面论述,因为制度本身都是存在缺陷的。文章第三部分是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了补充,提出了中小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措施。1.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内部控制的机制建立和运行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1.1我国中小企业概况介绍1.1.1我国中小企业的认定由于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生产经营的形式相似,国际上常把中小企业作为一类企业集合起来进行研究。在我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有单独研究的必要。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我们需要对本文中的中小企业这个对象界定清楚。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办法也不同,有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小企业确认标准,有的国家没有统一的确认标准而只是在制订相关政策时加以规定,但一般都是选用雇员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资本总额中的一项或几项指标来确认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自建国以来共做过五次调整,第五次即最新一次对中小企业标准的制定,是在多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中规定的。该通知指出,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再制订与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分标准;对尚未确定企业划分标准的服务行业,有关部门将根据200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共同提出企业划分标准。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该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标准具体为:行业分类中小企业分类工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建筑业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零售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批发业中小型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邮政业中小型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住宿和餐饮业职工人数8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在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因为体制的、传统的等各方面的原因,也暴露出自身一些先天的不足,这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方)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欠缺。很多问题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的,中小企业有着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所有制结构及其组织形式多样化,行业分布面广。我国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既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又有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在中小企业总量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占到了77.7%,集体企业占20.1%,国有企业占1.4%,三资企业占0.6%。从组织形式来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也都有。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面极为广泛,除了国家的垄断行业外,中小企业几乎遍及所有的行业,特别是在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中,中小企业的分布是最多的。用人少,组织和管理不健全、不规范。中小企业为了控制经营成本,或者因为业务量不大,往往会控制员工人数,往往因为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确立职责、工作分工及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尤其是对规模比较小的中小企业。再则,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个人企业或者由同一家族经营,业主有家长式权威,一个人决定经营政策和一切措施,容易凭借主观意见分派职权,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就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而其企业职工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及其相应的培训,企业科技人员更是普遍缺乏。低水平的从业人员素质是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障碍。企业存活变动率高,寿命不长。因中小企业是个人、家族或少数合伙人创立的小规模企业,开业容易守业难,发展壮大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其规模小、财力有限、组织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动影响,导致经营困境。 1.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及现状1.2.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其内部控制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受重视程度直接取决于业主的态度中小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居多,家族式企业居多,这样的企业,其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领导或企业主的重视和执行程度,如果领导或业主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或自身置于内部控制之外,随便变更、存废控制制度,将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无法建立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由于中小企业人员少、资源有限,无法像大公司那样建立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但仍然应当建立最基本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1.2.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方面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上,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簿、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所有这些,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密切相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严重不足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制度认为是做给别人看的,或者认为强化内部控制就是增加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方法不明确;或者认为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没有充分认识到内外审计的重要性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我国内部审计迅速发展,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的组建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而这种过多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被调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会部门转来的,有的甚至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而且一般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而据审计署1995年第1号令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审计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厂长经理的行为工具,处处依厂长经理的旨意行事,有些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而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带有目的性、强制性,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很难顾及到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而外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较多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到内部控制在中小企业中特有的制约因素,内部控制理论与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引起的内部控制问题。2.1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制约因素内部控制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特有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2.1.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形成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宗旨就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以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实现公司的多元化目标。而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及经理层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而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和程序。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有些中小企业形式上虽也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真正的法人治理机构并末到位,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一年开一、两次董事会走走形式或根本就不存在,顾不上什么授权和监管,更谈不上内部控制。2.1.2管理思想落后,内部控制不被重视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认为凭个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观察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就可以了,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容易推行家长式管理,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长期养成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办事方式。比如有的中小企业其银行印鉴及支票还由一人掌管,认为办事方便。在这种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氛围下,推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差。企业管理者这种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不愿意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的心理,使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2.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理论与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2.2.1规范不少,但是都不全面,而且不能形成整体框架政府部门在制定内部控制框架和规范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形成统一的完整的框架。从以上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无论是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甚至上海证券交易所,都对内部控制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规定,其中很多是从某个方面对内部控制做出规定,并且各行各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存在概念不一甚至有所冲突的现象,造成对内部控制缺乏系统研究,无法形成一个成型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体系,因此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普遍意义指导不大。2.2.2代表我国目前最高水平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也是不全面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我国目前相对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然而它是“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主要还是从内部会计控制的角度来规范内部控制,尽管在内部控制发展史中,内部会计控制一度占据着内部控制理论的核心地位,但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以业务项目的形式制定具体规范,不容易被企业及企业各部门所理解,其内容有限,范围过窄,会出现大量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复。规范也没有涉及内部环境,而按照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是一个组织的基础,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规范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或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及其有效性。2.2.3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层次低从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来看,我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基本上是处于内部控制目标层次的最低级,只包括: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与COSO报告相比,没有提及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等,所以我国的规范更多着眼于监督而不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动性降低,更多的企业是被动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会给内部控制的效果带来很大影响。2.2.4缺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指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一直是作为企业的内部事务,由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来制定,这种做法使我国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知之甚少,甚至干脆没有内部控制,或者有内部控制,也不完善,流于形式。而对内部控制有认识的企业,遵循的是国外或大公司的模式,忽视了中国的国情、企业的产权性质和企业的规模。缺乏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的内部控制指南,直接影响到规范的实际适用程度。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中小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合乎我国中小企业实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2.3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任何管理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内部控制也不例外,有它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COSO报告所说:“不论设计及执行多么完善,内部控制都只能为管理阶层及董事会提供达成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目标达成的可能性还受到内部控制的先天条件的限制。”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也不是万能的“保险”系统,其作用只能是为管理阶层及董事会提供达成企业目标的“合理保证”(Reasonable Assurance)。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一部分是由于成本效益原则,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为因素使得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2.3.1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由内部控制的主体假设可知,控制成本的支付者和控制收益的获取者都是某个组织,内部控制是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而这些控制程序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设计控制环节、设置岗位、配备人员、保证各控制环节的运行等都必须付出代价,发生成本。控制的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设置的岗位就会增加,需要配备的人员也会增加,内部控制的运行成本必然升高。但是如果控制过于简单,可能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这些漏洞或舞弊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组织必然会比较控制的相关成本与效益。如果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小错弊就有可能发生而得不到控制。然而在实践中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却难以估计,需要个人主观判断。主观判断的失误可能会使必要的控制未能实施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可能会使某些控制成本超过预期收益导致控制程序得不偿失。2.3.2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础之上的,这里隐含一个假设条件,即组织内部人员合伙舞弊的可能性要小于单独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串通勾结,或发生集体作弊情况时,就失去了不同职务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现实中串通舞弊的“窝案”时有发生,中航油的陈久霖和下级人员虽然不是相互串通作弊,财务人员是受他指使向总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实际上也就失去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作用。2.3.3受滥用职权限制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或屈从于外部压力而失效。内部控制作为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或者屈从于外部压力而违规操作,即使具有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处于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权力较大,如果他们置内部控制规章于不顾,将自己的行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滥用职权,必然会导致一些控制程序的失效。许多重大舞弊和财务信息失真案件就是因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越权干预而发生的。2.3.4受人为因素限制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的,也是由人来行使的,执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误解、误判,那么,设计再完美的内部控制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不高、控制意识相对薄弱,从而给其内部控制带来局限性。2.3.5受制度滞后的限制内部控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