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docx

    • 资源ID:86311133       资源大小:21.5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docx

    摘要:英国精神分析独立学派是以批判性地吸收和开展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 为宗旨、遵循客体关系思想取向的精神分析师团体。温尼科特是英国著名的儿科 医生、精神分析师和培训分析师,他被公认为是独立学派的领导者,其思想开展经 历了绝对依赖、相对依赖和朝向独立三个阶段。他基于丰富临床经验提出独具创 新的儿童心理开展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温尼科 特的思想已形成一种传统或取向,对同时代及后来的精神分析师产生了广泛且深 远的影响。关键词:独立学派;温尼科特;精神分析;客体关系;一、引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全世界处于战乱之际,英国精神分析学界亦爆发 了一场旷日持久、被喻为“世界大战的反映写照”的“战争”,即精神分析史上 著名的“弗洛伊德一克莱因论战”。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成员围绕克莱因和安娜 关于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学会的制度问题等展开激烈的争 论。“论战”直接改变了英国精神分析学界的面貌,确立了一种能够维持平衡的 三“组”鼎立的开展格局,即以克莱因为首的“A组”(克莱因学派)、以安娜为 首的“B组”(维也纳学派)、以温尼科特等为首的“中间小组”(独立学派)。英国独立学派是以批判性地吸收和开展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为宗旨、遵循客 体关系思想取向的精神分析师团体。独立学派虽是在克莱因学派的基础上分裂而 来,但它秉承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态度,以选择克莱因学派和维也纳学派中更为合 理的观点作为出发点来建构理论、开展技术。独立精神分析师主张外部世界与内 心世界同等重要,并强调母亲在儿童开展中的作用,进而与克莱因学派共同推动 客体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纵深开展。独立学派的成员众多,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和 巴林特是其中坚力量和独立传统的创立者,他们的客体关系理论奠定了后续思想 的基础。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被誉为“英国精神分析天才”的温尼科特,尽管 他本人从未公开成认自己是独立学派的领袖,但他作为独立学派中最为杰出的代 表,被公认为独立学派的领导者,是独立精神分析师的“指明灯”,且其本人是 个典型的个人主义者,被评价为“一个不可救药的独居者”。温尼科特基于从事 儿科治疗的丰富临床经验提出独具创新的儿童心理开展理论,形成影响广泛且深 远的思想传统,在精神分析史尤其是客体关系理论的开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学家对人的心理进行二元式的解读,要么关注主观的内部世界,要么关注客 观的外部世界,而他对过渡区域的描述是精神分析领域内首次关于内部与外部世 界之间的空间的探讨,可以说是对人类本质阐述的里程碑式开展。伟大的思想可 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引发超越时空的对话。就此而言,温尼科特的思想可 以称得上是伟大的思想,至少在精神分析领域内部无可争议。需要指出的是,温 尼科特的思想之所以能与一代代的精神分析师产生对话,其原因或许在于他的精 神分析构想深深地根植于对患者的日常观察,并得益于他自身所具有的整合能力, 即将其作为儿科医生的训练整合进精神分析的理解中,以及将开展的观点引入其 理论构想中的能力。斯佩尔曼指出,温尼科特的思维方式具有某些“促进性特征”, 包括相信自发的成长、享受交流、接受个性和复杂性、强调经验和“介于两者之 间”的重要性、注重环境和过渡空间、重视真实自体和自发性、重视独处和客体 使用的能力等,这些特征反过来增加其思想被广泛传承的可能性。现今,世界的精神分析面貌虽已发生全新的变化,形成欧洲、北美和南美三 大精神分析中心,但独立学派依旧是英国精神分析的重要组成局部,尤其是温尼 科特取向与克莱因取向和新拜昂取向三大理论取向共同构成英国精神分析的新 局面。作为独立学派的核心人物,温尼科特影响了一大批客体关系取向的精神分 析师,促使独立学派步入一条“后温尼科特”时代的开展道路。温尼科特的许多 概念和观点迄今仍在运用并具有重要价值,如他强调的“经验创造性”在当代的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疗中依然盛行,过渡客体和过渡空间已是当下精神分析世界 中的重要概念,真实自体那么开展成为一个后现代的概念。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后拉康学派”的代表格林将温尼科特与拜昂和拉康一起视为是二十一世纪精神 分析概念的先驱。 引领客体关系革命以及客体关系研究传统的转向。二、温尼科特及其思想开展(一)温尼科特其人唐纳德温尼科特是英国著名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师和培训分析师,他曾 自我介绍道:“我是一名转向精神病学的儿科医生,以及依附于儿科学的精神病 学家”;同时,他是颇具威望和声誉的客体关系理论家,还是一位作家和广播员。 他因其以母婴关系为核心的独创性理论以及对精神分析运动的重大贡献,无愧为 英国精神分析独立学派最具代表性和最杰出的成员。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得医师 执业资格和儿童医学会诊医师证书之后,温尼科特便以儿科医生的身份工作,40 年执业生涯累计接待了约6万对母亲一儿童病患。期间,随着获得从事儿童精神 分析的资格,他成为首位男性儿童分析师,并被接受为英国精神分析学会的正式 成员。作为英国本土的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最初对克莱因的客体关系思想颇为着 迷,双方在二战之前的关系十分密切。然而,他后来对克莱因教条的分析和过于 重视潜意识的内心世界而忽视真实关系的态度等感到不满,并在混乱的“论战” 期间不支持克莱因,而是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此后,温尼科特与克莱因越走越 远,最终分道扬镶。尽管与克莱因的决裂曾一度使温尼科特受到排挤,但他依旧 不屈不挠地坚持独立的姿态。“他坚定地拒绝建立一个自己的学派,也不愿意成 为一个小组的领导者。他认为,独立者就应该是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领导者。”令人钦佩的是,温尼科特在儿童精神分析领域以独立和创造性的姿态辛勤耕 耘数十年,著述丰富,仅次于弗洛伊德和荣格。其中,各类文章多达600多篇, 专著20余本,且绝大多数都是在他年过半百后创作发表和出版的。温尼科特的 著作几乎都是围绕儿童及其与家庭的关系这一主题,充分显示出他对真实的外部 环境的重视;且其写作和语言风格如其人般的“平易近人”、易于理解,透露出一 种近似于儿童的纯真、坦率和简单。就著作的影响力而言,温尼科特仅次于精神 分析的创立者弗洛伊德。如果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弗洛伊德著作的畅销期, 那么到了六七十年代,温尼科特的著作无疑会出现在绝大多数精神分析师的书架 上,成为候选精神分析师置于案头的必读之物。(二)思想开展线索就温尼科特自身精神分析思想的成熟过程而言,可按照时间顺序并借鉴其本 人对婴儿心理开展阶段的划分方式将之分成三个阶段,即绝对职业依赖阶段、相 对依赖阶段和朝向独立阶段。事实上,其著作的出版时间充分反映并与这一职业 开展阶段线索相吻合。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即 从温尼科特初次接触精神分析(1919年)到他结束与里维埃的分析和克莱因的督 导,其主要特征是温尼科特对克莱因的绝对依赖及其职业生涯的开始。这一阶段, 温尼科特正式成为儿童精神分析师和培训分析师。他关注儿童情感开展的过程以 及儿童与父母的别离对心理开展的影响,且强调心一身联盟以及病史采集的重要 性。其间,只有童年期精神紊乱的临床笔记(1931)一部著作出版。第二个阶 段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即从“论战”期间温尼科特开始与克莱因 脱离(1942年)直至最后在克莱因死后而完全脱离(1961年),其主要特征是温尼科 特对克莱因的相对依赖及其职业生涯的快速开展。这一阶段是温尼科特理论思想 和技术开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创作高产期和巅峰期,他提出诸多与克莱因大相 径庭的新观点,如过渡客体和过渡现象、反移情、游戏治疗等;并重新构建其关于 婴儿心理开展的理论模型,强调经验和环境的性质对婴儿心理开展的影响。第三 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即从温尼科特在理论建构上真正实现 自由与独立直至其逝世的最后十年。晚年的温尼科特依旧笔耕不辍,继续对儿童 心理开展本质进行深入挖掘,如探讨了 “客体的使用”这一主题以及母亲和家庭 在儿童开展中的镜像作用等,并留下了许多在其身后出版的著作。纵观温尼科特 的一生,随着职业生涯的开展,其著述基本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其思想和旨 趣始终保持不变。当代温尼科特研究专家、爱尔兰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 治疗师斯佩尔曼将温尼科特所关注的主题概括为11个方面:主观性的增长、自我 形成、成熟过程和促进性环境、心一身联盟、技术/教学、过渡现象、婴儿元心理 学、人类开展、健康、道德开展、增进友好关系。三、温尼科特的儿童开展理论(一)心理与人格的结构温尼科特抛弃了传统的“伊底一自我一超我”的人格观,以“自体”为核心 建立新的人格结构模型。需要注意的是,他所使用的自体既有作为主体的“我”, 也有作为客体的“自身”之意,前者通常被“自我”所代替。自体是由所有不同 的人格方面所组成,即构成每一个人的“我”。自我是自体的一个方面,且具有 一个独特的功能,即组织和整合经验。他用“自体”来描述个体的主观感受,并 将真实感视作自体感的核心。从开展的角度看,自体起初是新生婴儿的一种潜能, 在足够好的环境之下,它逐渐开展成一个完整的自体,即一个能够区分“我”与 “非我”的人。在他看来,婴儿生来具有一个原始的“真实自体”或“核心自体”, 其本质是孤立且受保护的,等同于内部现实或心理现实,是能量或自发性的来源。“核心自体可以说是遗传的潜能,它体验一种存在的连续性,并以其自身的方式 和速度获得一种个人的心理事实和身体组织”。然而,个体的自体感并非生而有 之,而是逐渐开展的,通常在生命第二年当儿童能够意识到他人如何满足其身体 需要时才会产生。温尼科特指出,人格由三个局部组成:一是“我”与“非我”明确建立且攻击 和性欲成分局部融合的“真实自体”;二是真实感缺失所导致的“虚假自体”;三 是作为攻击对象的自体。其中,真实自体源自身体组织及其功能的活力,行动上 表现为自发性动作,且只有当母亲不断地满足婴儿的自发性动作或感觉幻想,真 实自体才会得以建立和开展。真实自体具有真实性、自发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它 是创造性的根源,只有真实自体才能体验到真实感,才具有创造性。“在最早期 阶段,真实自体是自发性动作和个人观念的理论源头。自发性动作是活动中的真 实自体,只有真实自体才能是创造性的,且只有真实自体能够感到真实。鉴于一 个真实自体感到真实,虚假自体的存在那么导致一种不真实感或无价值感。”虚假 自体是失败的母亲非适应性的环境照料的结果,它会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缺乏 真诚。然而,虚假自体对个体的成长与生活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最重要 的功能就是防御,即通过对环境要求的顺从来掩藏并保护真实自体,或者说是隐 藏婴儿的内部现实。温尼科特认为,虚假自体并非都是不健康的,并将虚假自体 分成五种:极端的虚假自体、不太极端的虚假自体、趋向健康的虚假自体、接近健 康的虚假自体和健康的虚假自体。其中,健康的虚假自体对于个体是必要且有意 义的,如个体在现实中需以虚假自体来适应社会制度与法规、习俗与礼仪、禁忌 等。(二K?理与人格的开展温尼科特十分强调环境尤其是母亲及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开展的影响,并曾 明确表示,没有婴儿能够在缺少母婴关系的情况下获得开展。他从母婴之间的互 动关系来阐述人格开展,认为自体源自婴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早期的母婴关系 尤其是母亲对婴儿的反响在人格的形成与开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 在早期的母婴关系中,母婴之间的互动或母亲与婴儿谁适应谁直接决定着婴儿自 体的开展。当母亲能够对婴儿的自发性动作做出积极的回应,并能够及时满足婴 儿的需要时,婴儿便会信任外部世界,进而敢于表达自身的真实需要。婴儿需要 的及时满足会增强其自我的力量和真实感,以真实感为核心的真实自体便会逐渐 形成。可见,在生命的最早期阶段,母亲(环境)对婴儿的适应是婴儿健康成长和 真实自体形成的重要条件。反之,如果母亲不能充分适应婴儿的需要,即未能满 足婴儿的自发性动作,而是要求婴儿适应和顺从自己,婴儿那么会掩藏其真实需要 和自发性动作而顺从环境,以一个假我来掩盖真我,并建立一种虚假的关系。久 之,个体就会形成一个顺从环境的虚假自体。“不够好的母亲不能实现婴儿的全 能感,且因此屡次错过对婴儿动作的迎合;相反,她要求婴儿顺从她自己的动作。 这种由婴儿表现出的顺从是虚假自体的最早期阶段,与母亲没有能力感受其婴儿 的需要有关。”因此,在温尼科特看来,母亲就如同一面镜子,婴儿能通过这面 镜子看并看见自己。当母亲能够准确地对婴儿的动作做出反响,使得婴儿觉得他 所看到的是自己的表情及其表达的情绪感受,进而能对自己的感觉和情绪形成统 一的印象并加以理解。在健康开展的过程中,母亲镜像反映着婴儿,这意味着母 亲慈祥的目光使得婴儿能够看到反映在其母亲脸上的自己,“母亲正在看着婴儿, 她看起来的样子与她所看到的对象有关”。这种镜像是适应性母亲的一局部,即 母亲的脸反映出她对待婴儿内部状态的反响,如同乳房满足婴儿的需要和期望。 相反,如果母亲在面对婴儿时表达的是她自己的情绪,那么婴儿所看到的那么与其 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不一致,此时,他被迫从母亲的表情中理解母亲的情绪,而无 法感知和理解自己的感受,其真实的感受便受到掩蔽,虚假自体为了顺从母亲的 反响而得以开展。温尼科特将个体的开展称为“成熟过程”,是指自我和自体的开展,目包括 所有的伊底、本能及其变迁以及与本能相关的自我的防御。在他看来,心理与人 格的开展是一个在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婴互动中的自我和自体增强的过程,自我成 熟过程的主要趋势是整合,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整合,而整合的结果是单元,涵盖 以下经验观念:“我”,包括“其他的一切都不是我”;“我是,我存在,我积累经 验并充实自己,且与非我、共享现实的真实世界进行一种内投的和投射性的相互 作用”;“我被其他人看到或理解为是一个存在”;“我取回(如同镜中看到的一张 脸)我所需要的自己被一直视为一个存在的证据”。温尼科特还认为,婴儿生来是 处于对母亲的依赖关系之中,心理或情感开展实际上就是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过 程,即一种从绝对依赖阶段到相对依赖阶段,再到朝向独立阶段的过程。他进一 步指出,从依赖到独立的开展离不开过渡客体,它起到过渡性的桥梁作用,是产 生自体体验的重要先决条件。过渡客体起源于“我”与“非我”或自体与非自体 的分化,提供自发的现实体验和创造性体验。它在本质上是真实的外部客体,只 不过被婴儿赋予了情感,成为一个随时都可获得、控制的外部客体。过渡客体的 出现标志着过渡现象的开始,过渡现象代表婴儿从对母亲的绝对依赖开展至相对 依赖中的所有阶段,同时也象征着婴儿从与主观想象的客体相关联转变至与外部 现实中客观感知的客体相关联。过渡空间是婴儿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能够帮助 儿童在母亲离开时通过幻想母亲的在场而防止产生焦虑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在 温尼科特看来,并不存在绝对的独立,健康的个体不会是孤立的,而是与环境关 联在一起,即个体和环境相互依赖。温尼科特认为,婴儿自我的独立即自体一客体的别离是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 开展。在母亲的原初母爱贯注下,婴儿最初将外部客体(主要是母亲及其乳房)视 为是自己的一局部,幻想自己创造了母亲客体。这是一种母婴在时空上的统一体。 随着自我的开展,婴儿与客体(母亲)的别离经历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即先是空 间上的别离,表现在婴儿觉得客体是一个外部的客体,此时的客体对婴儿来说是 过渡客体,即客体在空间上是婴儿身体之外的事物,但时间上仍然与婴儿保持同 步,婴儿可以随时得到或控制它。在某种意义上,过渡客体是母亲的替代物。随 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母亲抚育方式的改变(如对婴儿的关注度降低),客体不仅在空 间上是外在于婴儿的真实事物,且在时间上也与婴儿的需要存在不一致性,如延 迟满足婴儿的需要,此时,婴儿会意识到客体是一个真实的外部客体,进而开展 出“我”与“非我”的概念。四、温尼科特的思想贡献与历史效应(一)思想贡献尽管温尼科特毕生都未离开儿科学,但却对精神分析抱以极大的热情,并将 精神分析应用于儿科学以解决儿童问题。他在汲取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思想以及弗 洛伊德、克莱因等的精神分析思想,并在观察、治疗大量儿童临床案例所积累的 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儿童心理开展的结构、动力、过程、空间和环境等方 面详细阐述其创造性的客体关系思想和儿童精神分析理论。他对精神分析的理论 和实践都具有显著贡献。在理论方面,温尼科特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以及克莱因 对幻想的内部世界的重视,而强调真实经验和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把客体关系尤 其是母婴关系置于影响个体开展和精神病理学的关键位置,进而引领着客体关系 理论的转向,推进精神分析从驱力模式到关系模式的范式转变。同时,他提出并 留下诸多影响深远的概念,如真实自体、虚假自体、过渡客体、过渡现象、促进 性环境、够好的母亲等。有学者指出,温尼科特的理论和临床观点是独立学派中 最全面的思想体系。其中,”过渡客体被视为是接近精神分析认识论最具前景的 一种方法”,即使是强调自我的安娜也充分认可了过渡客体的价值,指出它征服 了整个精神分析世界。在实践方面,温尼科特在精神分析的治疗观、治疗技术和 治疗范围等方面都独具创见。首先,与古典精神分析强调分析师的中立态度不同, 温尼科特主张分析师应积极参与治疗,但绝非过渡干涉或为患者寻找问题解决的 方法,而是应该抱持一种关怀的心态,如母亲般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宜的分析环境, 通过诱发患者的真实体验来帮助患者获得真实自体。他强调患者自体的成长,指 出患者在分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具有决定分析进程的权力。其次,就治疗技术 或方法而言,温尼科特将退行视为是对治疗具有积极作用的过程,即通过退行至 早期的依赖阶段以体验到真实感,进而获得真实的自体;同时,他强调分析师的 反移情对于诊断、分析和理解患者的重要意义。此外,他还针对儿童群体提出了 游戏治疗方法,即通过游戏来发现儿童的真实自体,并在游戏治疗中巩固和强化 儿童的真实自体。最后,温尼科特扩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范围,即从传统的神经 症扩展至精神病和人格障碍,从成人精神病扩展至儿童精神病。萨莫斯曾对温尼 科特做出如此评论:“尽管温尼科特从未像弗洛伊德以及或许如科胡特所做的那 样尝试开展一种全面的人格理论,但他提出了关于开展、精神病理学和治疗这一 作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所共同构成的系统思想”。(二)历史效应温尼科特不同于克莱因的儿童精神分析思想在早期几乎遭到学会的封杀,曾 是精神分析中的“孤独的声音”。他被排斥在当时由克莱因学派所主导的精神分 析培训中心塔维斯托克诊所之外,正如哈此后来提到:“克莱因学派对温尼科特 的仇恨以及温尼科特迅速增长的独立性已至这样一种程度,即在二十世纪六十年 代后期,塔维斯托克诊所儿童心理治疗课程的某些导师明确禁止其学生参加温尼 科特的公开讲演,即便梅兰妮克莱因已逝世多年。著名的儿童心理治疗师弗朗 西斯塔斯廷坦言:'我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不允许阅读温尼科特然而,庆幸的 是,温尼科特在其生命晚期及身后得到普遍一致的认可,受到同时代以及后续的 精神分析学家乃至精神分析领域之外(如教育学、临床医学、儿科学等)的学者的 推崇与追捧,并得到颇高的评价与赞扬。“温尼科特是对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的 开展极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贡献者”。他提出了一系列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观点, 其所强调的独立性与开放性的态度及其以母婴关系为核心的儿童精神分析思想 影响了众多精神分析学者,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温尼科特的思想和精神已然形成一种传统或取向,即所谓的“温尼科特传统” 或“温尼科特取向”,且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主张人类的心理起源生命早期;重 视母亲的角色/环境在情绪开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经验事实和病史采集的 重要性;倾向折衷的概念,没有绝对的事实;推崇富于想象力且科学的理解,认为 全面分析是不可能且不切实际的,寻求经济有效的干预。不可否认的是,温尼科 特的观念已广泛渗透进其他独立精神分析师的思想之中,影响深远。作为米尔纳、 汗、利特尔、冈特里普和伊妮德等人的分析师,温尼科特不仅对他们产生直接影 响,还间接影响了金、博拉斯、霍普金斯、菲利普斯和约翰斯等人。斯佩尔曼将 米尔纳、汗和冈特里普等人视为是温尼科特的“分析家庭”中的“子女”,而将 金和博拉斯等人视为是其分析家庭中的“孙子女”。也即是说,如果把温尼科特 视为第一代分析师,那么,米尔纳、汗和利特尔等是第二代分析师,而金和博拉 斯等那么是第三代分析师,他们共同构成以温尼科特为首的精神分析家族。换句话 说,温尼科特的“血统”通过代际传递在其“子孙”那里得以继承、宣扬和开展。 例如,在第二代分析师当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就是被称为“无可非议的温尼科特专 家”以及“温尼科特视为最能理解其工作的分析师”的汗,他不仅延续了温尼科 特的思想路线,强调关系和环境的重要性,以母婴关系为出发点开展了自体、创 伤等概念,进而提出虚假自体病理学和累积性创伤的观点,并扩展了游戏治疗技 术,使之用于成人治疗;同时,他还编辑、整理并出版了温尼科特的大量论著,甚 至可以说温尼科特的后期著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汗的劳动产物,如同霍普金斯所说:“马苏德汗是温尼科特作品的助产婆。不该被遗忘却又少有人知道的是,马苏 德汗成就了温尼科特。”在某种意义上,汗就如同是温尼科特的“经纪人”,促 使温尼科特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使其成为国际性的精神分析“明星”。 又如,利特尔的旨趣与温尼科特基本一致,都致力于探讨生命伊始和早期环境失 败的主题,并扩展了温尼科特的诸多观点,如将精神病视为是一种“环境缺陷疾 病”、重视反移情的作用和退行的价值、强调分析情境中分析师与患者的相互性 以及主张母亲充当一个“辅助性自我”等待婴儿的成熟等。再如,当代独立学派 的精神分析学家博拉斯基本秉承温尼科特的精神,并做出诸多极具创新性的开展, 如提出“转换性客体”和“唤起性客体”等术语;同时,他被视为是“一位温尼科 特传统的最具独创性的解读者”和“精神分析史上最具创造性和启发性的作家之 一”。除此之外,温尼科特还影响了英国著名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家莱恩,他 是莱恩的临床督导师,后者还于培训后的次年即1958年写信给温尼科特成认并 感激他的帮助。莱恩不仅在其处女作分裂的自体:一项理智与疯狂的存在主义 研究(I960)中直接引用并开展了温尼科特关于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的概念和观 点,还在论述精神分裂症的起源问题上提出了一个温尼科特式的概念一一“够好 的环境”,将家庭不能提供一个“够好的环境”视为是精神分裂症尤其是疯狂的 根源。温尼科特及其思想具有跨时代的价值,至今依旧对全世界的精神分析具有重 要影响。他被视为是“对当代精神分析影响最大的作者之一”,是继弗洛伊德之 后对现代精神分析实践影响最大的理论家。他是被检索和引用最多的精神分析作 者之一,其著作被广泛翻译、流传,且各种纪念、讨论学术思想的国际会议先后 在各地召开。温尼科特研究小组和温尼科特工作坊、温尼科特基金会和涂鸦基地 的建立亦是温尼科特思想的重要性持久生命力的有力证明。同时一,这充分说明了 温尼科特实现其“希望我死后依旧活着”的愿望。五、结语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类的深层心理做出详尽的阐释,但在温尼科特之前,精神

    注意事项

    本文(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