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docx
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方案为促进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推进X镇美丽乡 村建设,根据济农委办发(X) 9号关于开展X年度省级市级美 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X县美丽乡村建设工 作的具体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村庄基本情况X县X镇X村地处X县西南部,辖XI个自然村,全村202户, 761人,其中少数民族21户132人,耕地面积754亩,共有党员 27 %。X村“两委”现有支部成员3人,村委委员3人,交叉任 职1人。X村临近东鱼河,有丰富河堤土地资源,适宜打造堤岸 经济林,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全村村集体发包河堤120余亩, 年租金10万元以上。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 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建设内涵,村庄内外环境优化,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二、基础条件X村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科学谋划、精细运作,以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强力推进 美丽乡村各项任务建设,村庄硬件设施和软件打造不断成熟、完 善,为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X村 总体规划合理,房屋规划建设整齐;村内道路较宽,两侧建有绿 化带及排水设施;环卫设施健全,垃圾及时清运;基本上家家户 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全体村民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村委会 班子健全,运转正常,村内建有卫生室、超市、便民中心,群众 生活方便。三、创建优势(一)干群关系。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配合密切,组织有 力,干部威信高。村里设有“一约四会”并充分发挥作用。群众 民风淳朴、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富有高尚的品德、极强的经济 意识、奉献意识,对项目实施的认知度和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 极性高;村里民主议事程序规范,筹集一事一议配套资金以及农 民投工投劳均有保障。来自:gwrzp888(二)村容环境。村内道路栽植红叶石楠、冬青、大叶女贞 等绿化苗木,苗木栽植合理布局;村内道路两侧安装路灯,路灯 间距为50米;村内道路两侧房屋建筑,进村口可视范围内房屋建 筑粉刷涂料,美化村庄环境;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每个自然村 配备保洁员3名,道路每50米配备垃圾桶一个,保证村庄环境整洁。(三)公共服务。修建文化大院,开放图书室,积极引导村 民参加娱乐活动,提升精神状态;已规划高标准党员活动阵地及 文化广场一处,建设篮球场,配备健身器材。广场四周修建仿木 围栏,栽植绿化苗木,安装高标路灯,实现广场绿化、亮化标准; 全面改造村庄自来水设施,保证村民能吃上干净放心水。(四)村务管理。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弘扬社会道德风尚, 全面搞好"好媳妇''“好婆婆”及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成立红 白理事会,搞好村风民俗建设,避免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的 现象;搞好村务公开,充分发扬民主,鼓励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 理,制定村规民约,提高村民意识,awrzp888共同维护村庄的和 谐美丽。四、建设项目X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为主干道花池整治、新建路沿 石,主干道绿化、墙头装修、墙面美化,主街道下水管道改造, 宣传栏建设,沿街水塘清理,小景观打造,村导视影墙,村内照 明等。五、组织与建设管理(一)组织领导。成立以X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 及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涉及管区书记、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推进 工作专班,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工 作责任,严密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二)组织施工。根据省市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选定施工队伍,进行建设。严格按照创建方案中项目建设内容和 进度要求组织实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严格执行规划设计,坚 决避免先建后拆和资源浪费。(三)资金管理。筹措的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用工及材料购进。 项目建成后,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验收。六、预期建设效果(一)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建设,农民增 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 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 化体育活动丰富。努力打造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 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二)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建设,增加绿化面积及清洁水源, 倡导绿色环保型农村发展新模式。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 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村 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七、建立长效机制(一)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 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审计、评估和验收等。 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召开会 议等方式,广开言路,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 设的良好氛围。(二)建立督导考核制度。按照方案要求和建设标准,明确 人员、任务、职责、时限要求,加强监督检查,随时发现问题, 随时处理解决,确保按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方案确定的各项目 标任务。(三)创新管护机制。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 用设施的运行管护,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实现长期有 效管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村集体、村民共同投入的管护经费 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模式,培育市场化的专 业管护队伍,巩固保持整治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