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雨中的花》分析.docx
修改作文雨中的花【第一段: 原文:下雨时,银珠般的雨点落在水洼里,水洼里随即绽放出一 朵美丽的雨花。点评与修改:1 .“下雨时” ?到底有没有下雨?【读者很反感这种词,为什么 要用“下雨时”呢?那是一个条件句,而你要写的是场景,正在 发生的事!请仔细理解。】.雨点确实是落在水洼里,落在别的地方也没法溅起水花。但就 必须写水洼吗?是不是如果不写水洼你这个描写就行不通?比 如我写“今天是一个晴天,万里无云”。你还非得加上“天空中万 里无云”才对吗?那样不啰嗦吗?看我的修改:大雨倾盆而下,水面上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雨花。是不是更简洁?为什么我写的简洁,因为我知道,我的目的是写 出现雨花就行了。后面再来详细描写。2 .用一朵,还是一朵朵更恰当?认真想想。【第二段】原文:那雨中的花,是那么的晶莹。阳光下的雨光,闪耀着光芒。 它的纯洁,让人觉得,它就像是水晶做成的。它是那么美丽,胜 过了我以往见过的所有的花,以至于让我心醉。我盯着它,觉得 无论是鲜艳的玫瑰,还是华丽的牡丹,又或是素雅的百合,都没 有这眼前的雨花美得纯粹,美得透彻。闭上眼,我又被雨花绽放时的“滴答”声所陶醉。“滴滴,哒哒”,这温柔的,有节奏的声 音,原文:怎能不叫人缓释心中的烦恼,身上的劳累呢?点评与修改:1 .那雨中的花?雨中的什么花啊?玫瑰花吗?菊花吗?你能不 能给读者写具体,你本来就写的是雨花,用“雨中的花”很容易 让人想到别的花,所以你要不能让人十清楚确是写雨花啊! “多 么的晶莹”,有这样用词的吗?应该叫晶莹剔透吧?你见过人家 说一个东西很晶莹吗?还有,这里也没有必要再讲是“雨中的” 啊,除非你写给傻子看的文章,有必要这么啰嗦吗?直接写句:“这朵朵雨花,颗颗晶莹剔透“不就行了吗!2 .阳光下的雨光,闪耀着光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下雨还有着 阳光吗?雨光又是什么?你把“雨花”写成了 “雨光”吗?说明 了什么?说明了你写过之后根本没有认真再看,写过文章之后不 反复推敲,那也叫写作文?如果有创作欲望,一定会仔细修改, 反复推敲,不可能存在这么明显的错误。3 .它的纯洁,让人觉得,它就像是水晶做成的。是水花像水晶做 成的,还是水花的纯洁像水晶做成的?明显的一个病句。“她那 么的纯洁,宛假设水晶雕刻而成!”这么写跟你写的差异在哪里? 你仔细想想。4 .写雨花,如果有实地观察,应该还知道,雨花消失时水中有气 泡啊。也可以写上去啊。这朵朵雨花,晶莹剔透。“滴滴,哒哒”,她们从水面上跃起,盛 开,瞬间便被更多的雨花淹没,变成一颗颗气泡,或许这些倒映 着天空美景的气泡就是雨花的果实吧!然而,这雨花的纯洁与圣 洁,已然让她短暂的生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如果说鲜艳的玫瑰 代表了爱情,华丽的牡丹展示了高贵,那么这雨花便是芸芸众生 平凡而又伟大的自我展示。围绕一个中心,雨花虽然生命短暂,但却是在展示自我。(我在 表现雨花美的时候,没有用“美丽”这个词吧,为什么?以后不 要用“美得让人",这么写就没水平了,直接写出人的感觉就 行了,就能表现出美来。)想想看,如果我说写这么多字数不太够,再补充一点,你会怎么 写?是不是感觉字少了,牵强地再一段加上去?那肯定不行,我 们要连贯地写下去。记住,景不够,人来凑。写春天,花草树木, 不够写,加人啊!加上小孩放风筝啊,风筝各种各样的可写的多 吧,还有断了线的,掉在花丛的。除了小孩,还可写耕种的农民 啊,再加上耕牛等等,所以说内容方面不应该成为我们写作文的 拦路虎。这里也一样,雨花写完了,觉得不够写,加点人啊。而你是这么加的:第三段原文:如果说雨中的花是真正的花朵,我所处的这个院子,不就 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吗?这座花园里有多么晶莹的花儿。我真想漫 步在这座花园里,抚摸那些雨花啊!我如痴如醉,这些雨花哪一 朵不是用自己存在的一瞬间绽放出最美的光辉。 这段的目的是什么?完全没有必要独立成段,也与前面形成不了 逻辑关系,还是讲雨花的晶莹,还是讲雨花瞬间的绽放。不具备 结构和逻辑上的差异。所以直接一句“雨花满院”就行了,否那么 就感觉是刻意的添加。如果说加人怎么加?(看修改)我蹲在屋檐下,静静地望着这雨花满院,思绪万千。暑期过半, 疫情又起,每一天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我可曾像雨花一样, 伴随着时钟的“滴答”声有所作为,有所绽放?然而,我的脑海 中依然存在着一丝倔强:就算翻翻书,背三两个单词,其实很难 看到长进,浪费一天,问题不大。然而,当我看到墙角的水泥地 上,常年经过雨滴的洗礼,砸出的一个个小洞,豁然开朗。你看, 这溅起的也是雨花啊,尽管没有水面上的豪迈和通透,却同样传 递着一个精神,那就是坚持不懈啊!结尾你写的最后一段也可以,但是太直白了,看我怎么写:(因为前 面已经将中心讲清楚,所以最后一句可以文艺一点。通过“迷人” 二字,表现自己因为感悟雨花而带来的喜悦。)雨一直在下,水面上,墙角边,多么迷人的雨花。如果是在考试中有字数要求,就要扩写,增加比喻,心理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