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教案《我爱这土地》.docx
-
资源ID:86320562
资源大小:21.1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教案《我爱这土地》.docx
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2 .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3 .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我们的爱国情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一陆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一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文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 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 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 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 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 对侵略者愤恨。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体悟情感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2 .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明确:深沉。3 .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 一词。明确: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 这首诗。因此,“深沉” 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4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目标导学三: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1 .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明确:“土地” :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 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二“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 “永远汹涌着”和“悲愤” 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 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 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绝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教学提示】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 象”概念的把握。2 .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 说说上述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意象象征意义土地繁衍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教学提示】象征: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并且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体,是后者精神的呈 现时,就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象征。3 .作者为何选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创造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 适宜。“河流” “风”“黎明”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地的画卷,已有动荡之势,当作者再配以带有强 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那 滂沱不绝的沉重雨滴”等。【学法指导】学生可大胆尝试,模仿艾青的写诗手法,自选景象作为表达情感的意象。4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如何理解这只鸟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明确: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作者将自己假 设为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 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 (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儿,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 悲凉意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目标导学四:赏析作品,把握诗歌艺术特色1 .这首诗在结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 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 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 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此外,从手法特点上看,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节则是 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 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2 .本诗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 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3 .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那你的理解。明确: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课堂小结: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意象内涵丰富,抒情方式巧妙。诗人以一只鸟儿生死 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作者借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 沉的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也抒发了在那个艰苦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 声。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从朗读诗歌入手,培养了学生的现代诗语感,并通过对“意 象”的分析,加强了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认识与把握,并在此过程 中尝试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抗日战争缺乏一定的理解,难以体会作者寄寓在 土地中的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