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对策.docx
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对策、扬州市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水面现状扬州市区(不含江都区)现状水面积约为227. 95km2,占市区总面积的22. 19虬 其中,有大型湖泊邵伯湖(水面 近200km2)及白马湖、保障湖、九龙湖等中小型湖泊;有小型在册水 库14座,河、塘、沟、渠不胜枚举。根据调查,近几年,主城区新开 发建设的邢上、文汇、曲江、新盛街道等区域,建筑密度大,绿地 少,河塘水面被大量填埋、占用、束窄,现状水面积率仅为1. 48%、 2.95%、3.49%、3.03%。根据尚未城市化的相邻地区水面积率情况,邪 上、文汇、曲江、新盛街道原有水面积率达6%8%。头道河、杨庄 河、念泗河支河、黄泥沟等已被城市建设填埋、占用,引潮河、四望 亭河、童套河、长河等已变成“断头河”。2 .水系沟通现状扬州位于江淮交汇处,水资源条件较为优越,穿 越主城区的古运河沟通高邮湖、邵伯湖并与长江连通。高邮湖正常水 位5. 8m (废黄河基面,下同),邵伯湖正常水位4. 8m,长江正常水位 在4. 0m以下。扬州的水流特性,在正常情况下,由高邮湖、邵伯湖经 古运河至长江自北往南流动。沿山河正常水位在7. 5m,为城区内部河 道活水创造有利条件。瘦西湖水系通过瘦西湖活水泵站和古运河上段 黄金坝站、便益门泵站实施补水活水;赵家支沟利用沿山河水源补水, 新城河利用沿山河水源或念泗河站提引瘦西湖水源活水。3 .活水水源现状主城区活水水源除本地降雨滞蓄外,主要来源于 高邮湖、邵伯湖调蓄的区间汇流,以及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尾水。在正 常年份下,高邮湖、邵伯湖富余水资源基本保证了古运河与城区水系6 亿m3左右的生态基流。邵伯湖水位较高(多年平均为4.67m),可自 流入古运河(最低景观控制水位4.5m),是古运河活水的主要水源, 水质现状为IIIIV类(目标水质为HI类)。根据50多年的降雨和水位 资料统计,邵伯湖水量、水位基本满足平水年的沿湖地区农业用水和市 区环境用水需求。4 .水质现状根据2014年19月市区河道水质的监测结果,市区 16个水功能区、20个监测断面共监测165次,其中达国家地面水环境 质量标准HIV类水的断面为119次,占总测次的72. 1%; V类、劣V 类水的断面为46次,占总测次的27. 9%;达相对应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100次,达标率为60. 6% (见图1)。2014年n、III、W类水质主要分 布在长江、入江水道、京杭大运河、邵伯湖等城市上下游河段;V 类、劣V类水质主要分布在古运河、新城河、沿山河、槐泗河等城市 及城市附近河段,主要是溶解氧、氨氮、高锌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 氧量等超标。、扬州市区水生态环境存有的问题1 .水系保护意识薄弱,管护缺位随着扬州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 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而社会对城市水域排涝、景观、生态等服务 功能重要性的理解缺乏,水系保护意识薄弱,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水 域的管理与保护不到位。土地开发与水争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河网 水面减少、水系萎缩,水面形式日趋单一,极大地影响了城市水系功 能的发挥和生态系统健康。2 .支流水系流动性差,活水水源缺乏市区西部的沿山河及其南部 赵家沟水系生态活水水源缺乏,北引南排的正常有序流动尚未形成; 新城河水系北引南排的生态活水水源缺乏;沙施河七里河水系连通存 有“中梗阻”、活水动力缺乏问题,北引南排的活水体系不完善;瘦 西湖水系生态活水动力缺乏。同时,作为市区水系活水水源的邵伯 湖,其水源还要服务于丘陵山区和沿湖好区近150万亩农业用水,遇 一般干旱年份供水水量、水位将无法满足农业用水需求,市区水系活 水水源更无法保障。3 .水流外排水平缺乏,内河活水体系受阻古运河水系北引南排的 正常有序流动受长江高潮位限制。在汛期长江高潮位时,以古运河为 主的市区内河无法非动力自流入江,活水体系受阻;加之局部城市水 系未能有效沟通,致使城市污水滞留在城市水系中,造成入河污染量 较大的河道水质进一步恶化。4 .水质污染,水生态环境退化市区除流域或区域骨干水源地长 江、芒稻河水质全年基本达标外,其他河道均不能稳定达标,城区、集镇段局部河道更是长时间黑臭,水质劣于V类,失去利用价值。加 之河道底泥质量恶化,劣V类河道水体已经基本丧失了自我水质净化 的功能。古运河(三湾以北段)及其支流新城河水系、沙施河七里河 水系、瘦西湖水系局部河道的河坡过度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 化材料,严重削弱了河道水体与河岸土壤水、地下水、生物群落间的 水体交换,生态修复水平差。三、扬州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一)增强城市水体修复1.修复城市水面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水 系,对中小沟河实行适当整理、集中归并,有条件的地区和水面积达 不到规划要求的地区理应有计划地恢复已覆盖的河流或集中扩挖水 面。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理应保存、建设人工水体(如广陵新城开 挖京杭之心、体育公园湿地,临港新城开挖凤栖湖、九龙湖等),提 升水体滞蓄量。如果建设过程中确需填埋、占用水体的,应至少按照 “占一补一”的原那么实行等效功能补偿。2.增强水体自净水平扬州市 区主要地处平原珏区,河道断面宜宽浅式布置,河道宜恢复河道生物 多样性,使河道更为接近自然属性。增强污染河道的生态清淤,控制 内源污染物的释放,同时保存必要的底泥厚度,维持底息生物生存环 境。建设生态湿地,充分发挥天然湿地生态功能,重点打造凤凰岛生 态湿地公园、古运河三湾城市公园和“七河八岛”湿地区。增强河坡 生态化改造,利用植被实现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使河道水体和河床 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被割断,包括生物护坡、植被固坡等。建设生态廊 道,结合扬州城市总体规划打造廖家沟、夹江、仪扬河等区域性水系 的生态隔离廊道,在背水侧建设5()100ni的生态隔离带,有效维护水体平安。(二)增强源头污染控制1.增强用水总量控制对取用水总量到达 或超过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的县(市、区),限制或暂停审批建设工程 新增取水。相关部门和产业聚集区在引进工程时要严格把关,不再引 进高耗水、高污染工程。规划建设人口集中的居民小区时,要配套建 设中水处理设施。2.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即时调整阶梯水价,建立完 善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 理,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不得进入市场。对现有高耗水、高污染企 业,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关停,对暂时不能关闭的企业,加快产 业升级和节水技术改造。3.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健全城市现有入河排 污口资料档案,编制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规划。对城市劣V类河 道所在的瘦西湖水系、新城河水系、引潮河水系等所有干支流河道以 及槐泗河水系位于城镇的干支河道,推动和完善控源截污,包括雨污 管网改造、污水截流、雨污分流、管网疏通,使“清水有路,污水归 槽”。(三)完善城市调水引流体系1.构建完善沿山河、古运河、京杭 运河三大主干活水通道打通沿山河、新城河、赵家沟水系的活水通 道,扩建黄金坝站、新建平山堂站、新开沿山河东延段,由古运河上 段提引邵伯湖水源,经瘦西湖水系向沿山河补水,形成由沿山河向南 部新城河、赵家沟水系活水,并南排入仪扬河、古运河的有序流动。2. 增强支流水系活水依托三大活水通道,通过沿京杭运河、古运河、沿 山河的引水涵闸与瘦西湖、沙施河七里河、吕桥河等沟通,引用邵伯 湖水源,并排入古运河、仪扬河,实现以北引南排、东引西排为主的 有序流动。3.稳定水系北引南排新建古运河瓜洲外排泵站、拆建扬州闸,在长江高潮位、古运河自排入江受阻时以动力抽水外排,稳定城 内古运河、仪扬河及其支流北引南排的有序流动。4.规划新建邵伯湖 补水站一般干旱年份,邵伯湖水源缺乏,通过在归江控制线新建补水 站,提引稳定和较为清洁的长江水源补充邵伯湖;或通过协调南水北 调东线工程,经高水河运盐闸引用江都站北送的长江水源补充邵伯 湖,稳定邵伯湖水位,在满足丘陵山区及沿湖坪区干旱年份农业用水 的同时,增加生态用水量,解决中心城区水系活水水源问题。5.科学 调控水位根据水体水质监测情况,即时掌握水情、雨情,统一调度扬 州闸、瓜洲闸、仪扬河闸及相关中小涵闸,即时引入邵伯湖水体对主 城区实行活水换水,控制内河水位,以到达补水、活水的目的。(四)完善城市治水体制机制1.加快编制城市河道蓝线规划确定 城市河道水系管护范围及相关要求;加快推动蜀冈一瘦西湖景区、瓜 洲片区、生态科技新城等城市片区水系规划编制,引导城市水系建 设,增强城市水系空间和用途管制。2.加快推动城市涉水管理职能调 整和优化配置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 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推动。健全完善水 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快推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 进程。3.全面落实河道管理“河长制”推动包括城市河道在内的各级 河道“河长制”落实工作,在主要河道岸边显著位置建立“河长”公 示牌,标明“河长”职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4.试行河道水质污染 生态补偿资金制度依据“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的原那么,通 过确定补偿责任主体、认定污染责任、核定补偿资金与征缴补偿资金 等措施,切实强化属地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