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新.docx
-
资源ID:86324964
资源大小:11.4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新.docx
3、蜡烛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能力目标:把握老 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领略烛光的象 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老妇人的形象。同时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 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课前准备学生: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2.预习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内容。 3、思考课后练习一,有书面结果。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的战场上,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 45年的两支结 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 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二、整体感知1、出示老妇人插蜡烛的图片,让学生表述老妇人在坟前做了哪些事情?点拨:老妇人在坟上插上了他珍藏了 45年的那支结婚喜烛,并点了起来,对着烛光两臂交 抱在胸前,然后为之制作挡风的屏障不使其熄灭。表现了他敬仰正义之师,热爱红军的思想 感情。2、文中有哪些片段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这支蜡烛的来历?点拨:这是为了突出这支蜡烛的特殊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 感情。三、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讨论: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点拨: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 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 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四、情感体验:这篇通讯非常感人,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点拨: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2、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3、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4、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五、修辞手法的探讨:反复1、炮火(11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 不惧。2、蜡烛(6次描写)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 的见证。3、黑围巾(4次交代)表达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给予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 的母亲般的爱。4、老妇人的动作(3次“爬”、3次“跪”)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 战士的深痛哀悼。六、小结:蜡烛是一首赞美诗,它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七、拓展: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八、布置作业:1、积累字词2、完成顶尖相关练习3、预习第四课五、板书设计:蜡烛1、老妇人的形象: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 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 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2、蜡烛是一首赞美诗,它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