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边塞诗鉴赏董雪蓉.docx
-
资源ID:86329011
资源大小:16.6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活动·探究边塞诗鉴赏董雪蓉.docx
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边塞诗词鉴赏(一)学习目标:1 .归纳边塞诗的独特意象和思想感情。2 .积累边塞诗的一般鉴赏方法.通过典型习题的练习,提高鉴赏边塞诗的能力。导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师问:首先请大家说说这首诗,应该以什么语调来读?(高亢的)(学生朗读)这首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想必大家耳熟能详。诗人以高亢雄浑的笔墨 描写了广袤奇特的塞外风光。表达了戍边将士视死如归的气概。在我国古代诗歌当中,不乏这样以边塞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作品,这类 诗歌称为边塞诗。今天呢,我将和大家一起开启诗歌题材中的边塞之旅,对边塞诗有一个系统 地了解。一、关于边塞诗1 .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诗歌。2 .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 断拓展疆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 气氛,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许多青年就投身塞外,同时 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也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 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 诗的灵感。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边塞 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华参还有王昌龄、李顽(qi )、崔颖(暗。)、王之涣、王 尊等。3 .不同时期边塞诗的主题特点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 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 参)统治者重武轻文,文人们豪迈勇敢、投身边塞、建功立业、杀敌报国。即使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qi )磕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 益)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一些悲壮和哀 伤。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统治者重文轻武、昏庸无能、不重用人才。虽然还洋溢着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常常表达为国建功、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梦绕沙场与现实受阻的 内心矛盾。二、常见意象同学们你们还能背一背我们学到过边塞诗词?(学生背诵两首)(两位同学)同学们背的真不错!他们背的是边塞诗吗?师问: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边塞诗的?(标题、注释、关键词和意象) 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王昌龄的从军 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教胡马度阴山。是的,通过把握一些常见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诗歌的题材,从而把握诗歌的 情感,为我们答题提供方向。那么边塞诗的常见意象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拿出晨读晚练找一找我们学过的边塞诗,小组讨论边塞诗里出 现了哪些意象,可以按照我的板书进行分类,并记录在你们的笔记本上。(展示教 材中的边塞诗名)学生归纳并分享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器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 钱、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磺西轮台龟兹夜郎; 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中常见乐曲:折杨柳、杨柳曲、梅花落、关山月、 行路难等人物意象:胡、羌、夷、单于、戍卒、将军、征夫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楼兰的典故:代指边境之敌。意象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壮阔小试身手: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二乔。(边塞诗主要是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 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 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 士十年归。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的塞下曲(主题是 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 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破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 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这是作者的遥想,本来是军营拂晓时吹响号角,但在诗人 笔下却是一声号角惊动了胡天,让天亮了起来。号角声里显出唐军誓能决胜的壮 志,含蕴着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扫除黑夜,使西域重见光明的意思。)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在把握常见的意象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边塞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薮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感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出赛二首.其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 四、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1 .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2 .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五、实战演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读)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从军行和渔家傲秋思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答: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异同?答:相同点: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点: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等词语;词侧重渲染战 士思归的情绪,下片尤为明显。3两首诗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答: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 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总结:边塞诗的鉴赏技巧.看诗歌标题.抓主要意象.找关键字词.懂全诗大意.明表现手法.析思想感情六、作业请同学们从晨读晚练的边塞诗中,找到下列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能简要 赏析。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用典、借代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接抒情 衬托对写法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面呢让我们再次来了解一老师也做了一个梳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边塞诗词:七上: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七下:岑参逢入京使八上: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九上:杜甫月夜忆舍弟九下: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归京,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纳兰性德浣溪沙一、了解边塞诗可以说边塞诗歌的创作,伴随着朝代更替和边疆战士写过了千载春秋。边塞诗的 最早起源还要追溯到先秦时期,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可以找到人 们对边塞生活的真切描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萌芽于先秦时代,汉魏六 朝时初步发展,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达到创作的黄金时代,此后历经宋、元、明、 清,又不断发展延续。出塞从军行等都是边塞诗歌的代表。边塞诗歌的创作源远流长,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诗体类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是盛开在千年诗苑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以高适的燕歌行作为导弓I, 从意象、情感、情感形成原因、艺术手法几个角度来系统了解一下边塞诗的有关知 识。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归京,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诗歌按题材分: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想怀远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 咏物诗、闺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