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docx
-
资源ID:86329386
资源大小:17.5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docx
湖心亭看雪授课人:蒋秀丽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2 .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3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点燃诗情,走进西湖西湖很美一一你看,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出了西湖的清新美;苏轼 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绘出了西湖的娇羞美;杨万里的“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 西湖三四峰”道出了西湖的冷调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二、资料助读,了解作者课件出示: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 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 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 后的一曲曲悲哀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 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三、自学交流,读顺读懂1 .准确读,读准字音(1)自读,读准字音。(2)互读,纠正字音。(3)点读,强化识记。课件出示:崇祯(ch6ngzh0n)更定(geng)孥(nd)香衣(cui) 雾淞(song)沆扬(hangdang)铺毡(zhan)焉得更有此人(geng) 余强饮三大白(qidng) 2.顺畅读,把握节奏(1)指导读。本文是游记散文,句的节奏要根据意义来判断。重点词语要重读。例如: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此外还要通过抑扬顿挫的处理读出作者当时孤寂无奈的情绪,例如: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2)自由读。个读,读准停顿、重音、语气。点读,小组内评价朗读。齐读,交流重点句读、全班齐读。预设: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拥/看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磁,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J 3 .寻找读,理解重点词语课件出示:(1) 一词多义是: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一:上下一白(副词,全) 更: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是金陵人(表判断) 长堤一痕(数词,一)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异义余孥一小舟'古义:撑(船)。今义:拿东西,捉拿(3)词类活用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4 .翻译读,理解句意与同桌探讨翻译,疑难共同解决。课件出示:(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品读课文,赏景悟情5 .咬文嚼字赏美景(1)寻读,作者看到了怎样的雪景?请齐读文中写雪景的句子。预设: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辨读,如果将原文中的句子进行修改,哪一句更好,为什么?修改前: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修改后:雾淞沆扬,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 舟中人两三个而已。预设: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 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写出扁舟极轻极 淡;“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使描写更加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 人物的渺小。作者的视角好像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 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于茫茫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如果换成“条” “座” “艘” “个”四个寻常的量词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思读,这段写雪景的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预设:这是白描的写作手法。资料助读:白描课件出示:白描,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特点:不 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少用形容词和修辞。6 .知人论世悟痴心(1)知形象,哪里能看出作者的“痴” ?预设:“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独 往湖心亭看雪。一一与众不同、不随流俗。“痴”于景: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一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于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既痴迷 于天地之广大,又倍感孤寂落寞。“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一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痴行一痴景一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2)悟心境,“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的作者心情如何?预设:有遇到知音的欣喜,也有客居他乡对故国的思念。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 .实例导航课件出示:(1) 一个凸额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 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一一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 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2 .学以致用请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预设:爸爸瘦瘦的,中等个,有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留着小平头,高挺的鼻子显得很有精神,棱廓 分明的嘴唇上方长满了像钢针似的胡子。六、课后巩固,完成作业1 .背诵课文2 .搜集描写西湖的名家作品七、板书设计故国之思故国之思故国之思苍茫孤寂湖心亭看雪>V人情77白描遗世独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