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docx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教学设计方案课程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课程标准本课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利用有余 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景,选择 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 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 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学习目标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乘除法的基础上学 习的。学情分析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 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 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的学生思维还是以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 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 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 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 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为新授作了铺垫。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与学的媒体选择小纸条、课件、实物投影课程实施 类型偏教师课堂讲授类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教学活动步骤序号1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2二、学习新知,方法交流3二、巩固方法,积累经验4四、巩固练习教学活动详情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一)回顾规律教师(出示以下题目)按照规律横线上应该画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宅9守。守。守。师: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第17 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并解决与规律有关的问题。【设计意图】观察图形按照规律找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即是旧知 也是本课要研究的新内容,它是有余数除法的思维前奏,这样的引入二、学习新知,方法交流(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1、使用“解决问题”的一般程序解决实际问题。问题:通常我们解决问题的三步曲是什么?生答师板书:第一步:知道了什么?第二步:怎样解答:第三步:解答正确吗?师:第一步:从题中知道了什么?(生答:旗子是按颜色循环出 现的,每个循环三种颜色黄、红、红重复出现。问题是:第16面小 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师:第二步: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照这样的规律,第16面小旗 应该是什么颜色?提示:你们可以拿出小纸条接着画一画,看看第 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师:第三步:解答正确吗?师用纸条作讲解,这是第13面,接 着往下数,第16面是黄色。(生口答: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2、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1):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都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来解决呢?(生:数小可以,数大就太麻烦了)问题(2):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呢?(生:能)问题(3):按规律把图中每三个圈一圈,看看有什么发现?师巡 视。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汇报:我发现了 16里面有5个3多1)问题(4):这个过程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示吗? <4人小组展开 讨论请生汇报列式师板书:16 + 3=5 (组)1 (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问题(5):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16表示第16面旗 子,3表示每个循环有3面小旗,5表示按规律摆了 5组这样的,1 表示按规律循环后剩余一面小旗。)【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 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问题(6):剩余1面小旗依然是按规律摆的,在循环规律中第一 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生:黄)。(如果余数是2,应该是什么颜色?生:红色)(余数有可能是3吗?为什么不可能?生:因为余数必须小 于除数。>)3、变化练习,完善认识师:现在老师把问题稍作改变,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 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4人小组讨论师:先进行4人小组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写算式,师巡视。请生汇报:27:3:9(组) 没有余数,我们该怎样判断?(生: 红色)【设计意图】:变化练习,完善认识,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 握知识。4、小结。师: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 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也就是红色了。【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索 奠定基础。三、巩固方法,积累经验。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潘老师带你们去数学乐园玩一玩好 吗?(生:好)乐园里面充满挑战,你们有信心挑战成功吗?(生: 有)第一关:教科书第69页第4题。(独立完成)请生汇报答案。第二关:教科书第70页第5题。第三关: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守(0守。守0守0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第17个 呢?【设计意图】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常见问题,体会深 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小结:今天同学们的闯关表现真不错!我相信这都是你们运用数 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功劳!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周 期问题,都可以通过用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去解决,这充分说明数学 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熟练地用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课堂作业完成提示:第一题要求独立完成。师巡视,批改。第二题可以进行4人小组讨论,共同找答案,师巡视、分 析评讲。五、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的话:知识就像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不断地积累,才 能汇成知识的海洋!【设计意图】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 生学会学习,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反馈评价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 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是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 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先出示课件,让 同学们观察图片横线上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设 计情境出示例题: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 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通过读题你知道 了什么?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一、通过情境创设,渲染课堂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 境。单纯地解决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数学课程标准 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 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节课 的学习中,让学生解决第16面小旗应是是什么颜色?这些问题 或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或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激发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激起了探究问题的欲望。真实的情境架构了数学和 生活的联系,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二、通过双基教学,充实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如: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 名称等。整堂课紧紧围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这一知识目标,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把更多的时 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注重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 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 而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艺术无止境,但实实在 在始终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 求“实”,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轰轰烈烈的研究场景,但学生是 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发展。三、通过对比教学,激活课堂在学生解决完问题后,我引 导学生将探究出的方法进行对比,从而找出用有余数的除法解 决这种问题更简单。四、通过练习设计,提高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的调整,精心设计练习的分量和呈现形式, 即有与例题难易相当的基础题,又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拓展题, 通过由浅入深,多层次的练习,发挥每一道题的价值,使学生 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拓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