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公开课.docx
-
资源ID:86336377
资源大小:13.2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公开课.docx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I、了解昆明雨的特点。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及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提升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作者平实朴素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描写方法。2、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 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1、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补充写作背景: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为什么写的却是昆明的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 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 二故乡。2、资料助读3、昆明地理位置属北纬亚热带,然而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素 以“春城”而享誉中外,春城之雨,润物细无声。本文写于1984年,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2、木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木文写的仅仅是雨吗?3、以上这些事物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5、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6、“我想念昆明的雨”在第2段和第11段反复出现,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可放在下环节)四、细读文章,品味“雨季”,赏语言美,体悟情感。现在再给同学们34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细读文章,评析文章语言,探究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语言特点, 看看作者是如何展现昆明雨季的景物与人事的。(学生开始品读文章)师: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要注意圈点勾画,把读起来有感觉有想法的句子划出来,批注一番, 然后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学生动笔,教师个别指点)例句:1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 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这一段话画面感非常强,色彩鲜明,展现出昆明独有的地方特色。2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柔和” 一词不仅写出了卖杨梅的女孩子声音的娇美,同时也衬托出昆明雨季的美丽。五、归纳总结1把握文章主旨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这篇散文以“昆明的雨”为线索,叙写了昆明的雨的特点,回忆了与雨有关的人、事、物,表达了作者对昆 明的雨的喜爱之情及对往昔生活的深切怀念。2、探究方法说说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亲切自然,平淡朴实)以小见大,饱含深情。【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 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 的“凡人 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 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六、品生活,课外延伸:1、课外阅读汪曾祺其他散文。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 字。附:板书设计昆明的雨 汪曾祺昆明雨的特点一一丰满、饱和、旺盛感情怀念、喜爱语言亲切自然,平淡朴实写作风格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