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docx
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摘要:文章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旅游,分析了乡村意象的丰富内 涵。乡村意案是乡村的一种整体氛围,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东和乡村文 化意象。同时,在分析乡村旅游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乡村意孽与 乡材旅游的联系,最后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乡村意象;乡村旅游;开发1乡村意象的涵义意象”一词最早见之于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凯文林奇 (KevinLynch)出版的城市的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u。 在该书中作者指出,城市对大众来说,具有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特 点,城市所具有的这种独特的感觉形象,即是所谓的城市意象”。而作 为与城市相对应的另一种地域单元一乡村,笔者认为也应该具有自己的 意象。这种乡村意象也应该具有可印象性和可识别性”特点,并且 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可。乡村意象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 洪同的心理图像。乡村意象具有极为丰富 的内涵,它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1.1乡村景观意象乡村景观主要由乡村聚落形态、乡村建筑和乡村环境所构成。乡村景观 意象就是由这些可见的实物直接给人们留下的表面印象。种大旅游区的构建将乡村意象与城市形象从整体上结合起来,有利于该 区域产生规模效应和轰动效应,使乡村与城市旅游业一起发展、腾飞。 如开辟大三峡旅游区推出共同品牌三峡”牌,有利于重庆、武汉、岳阳 及周边乡村地区的旅游业-起发展。4.4维护已形成的乡村意象,使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鲜明的乡村意象可 以带来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乡村意象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旅游中的一些不正当行为如建筑物乱搭乱建,废弃物乱丢.乱扔,旅游者 乱刻乱划,这些必然会破坏乡村原有自然景观的特色性;同时,旅游者参与 乡村旅游活动.贪图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他们所荷载的异域文化必然会 与乡土文化产生互动过程,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必然会诱发乡村固有文化 的演化与变迁。所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必然会导致乡村景观意象和文化意 象的破坏直至消失,从而降低乡村吸引力,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根基动摇。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如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福好乡村旅游管理,制定 乡村旅游规划,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等,保护乡村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维 护已形成的景嬲口文化意象提高乡村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村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1.1.1 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 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2。我国乡村聚落分为集 聚型,即团状、带状和环状村落;散漫型,即点状村落;特殊型,表现为帐篷、 水村、土楼和窑洞3。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建筑布局构成了乡 村聚落景观意象的丰富内涵。这种景观意象具有整体性、独特性和传统 性等特点,反映了村民们的居住方式彳主往成为区别于其它乡村的显著性 标志。1.1.2 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它建筑形式。不同 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定的地方特色,景观意象很独特。如东北地 区的口袋式民居、华北地区的四合院式民居、南方的天井院、客家五凤 楼、围垄及土楼、西南地区的干栏式民居等,均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格; 同时,乡村宗祠建筑,如气派恢宏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裳饰华美 的寺庙等,反映出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景观意 象亦很独特。1.1.3 乡村环境在外观上的表现通常是地景比较丰富,整体环境处于一 种生态上的平衡,人一村落-环境”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乡村在选址 上讲究因借自然,或背山面水,或择水而居。中国大部分乡村地区,村 落均选择坐北朝南、依山面水之势,这种乡村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学价值: 背后靠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有利于迎接掠过水面的 南来凉风,还可获得良好日照,缓地附坡可避淹涝之灾,周围植被可涵 养水源,调节乡村小气候。这种融山、水、村庄、田野及必要的点最建 筑为一体的乡村环境,能给人以山川秀美,绿林阴翳的景观意象。1.2乡村文化意象乡村不仅具有独特的景观意象,而且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乡村文化意 象蕴含在景观意象之中,且通过物化的景观表现出来。乡村文化意象是乡 村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必须通过作为实物的景观触发而引 起。如果说景观意象是基于乡村的一种表层性认识的话,那么文化意象 才是乡村意象的深层次内涵。乡村文化意象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乡村传 统文化意象和天人合一 意象。1.2.1 乡村传统文化意象。乡村传统文化意象是乡村传统文化的缩影, 由乡村-些地方性、传统性景观表现出来。乡土建筑、乡村劳作形式、 乡风民俗这些乡村景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它们共同烘托出乡村传 统文化意象。Q)建筑本身不单是一个视觉现象问题在它背后正反映着产生这一建筑 的时代、社会及生活于其中那群人的社会生活(4。由此可见,建筑文化 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乡村社会里,住屋常成为宗教 仪式的殿宇,院头的风水树石,古城边的塔以及古镇中的庙,都成为文化的 寄所、神灵的象征,具有依郁的文化意象。(2)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滥溉、g湖造田、渔鹰捕 鱼、采藕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出不同的农耕文化。乡村劳作形式越古老,其萌生的乡村传统文化意象就越独特而鲜明。位于 云南西部的景颇族,至今仍保留着砍山烧畲的生产方式,这种古老的游耕 文化意象对异族人极富诱感力。(3)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的地域上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 化长期积淀的结果。乡村传统节日,如汉族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藏族有俗佛节,彝族有火把节,傣族有泼水节等;乡村风俗习惯,如陕北农 村有大秧歌,东北有二人转,西南有芦笙盛会等。民俗文化意象集中展示 出乡村各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村民精神凝聚力的一种体现。1.2.2 天人合一意象。乡村住址基地的选择特别关注人与环境的关 系,它更多的受到古代风水说的影响。风水是一门环境选择的学向 $,它强调以自然为本,人类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 生存与发展。借助风水说观念,人们通过赋予住所及其周围的地景一定的 人文意义,使住所与自然环境结为有机整体,形成天人合一意象。天人合一意象本质上不过是人本性的一种回归。在城市,建筑更多地 强调功能、风格、装饰和艺术手法,而很少考虑栖居于其间的人的精神 本质。建筑越是被粉饰和精致于技术文明的繁荣假象中,它就越远离居住 的精神本质(6。如果我们曾经过分以这种建筑文明来剂裂人与自然的遗 传关系,那么我们就将在对居住场所的回归中重新找到天人合一的 宇宙认识。而乡村正为寻找精神本质的城市游客提供了这种回归的可能。 乡村保持了居住与环境的真实接触,延绵着人与环境的连续性。在那些朴 实、简陋的乡土建筑中显现出精神和物质的完整性,表现出对人本性的深 刻的了解和自信。2乡村旅游的涵义及其特点乡村旅游的涵义当今世界,回归大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向往。不少蜗居都市的现代人开始 厌倦拥挤、喧嚣的城市旅游胜地,而将他们的目光转向地处偏僻的世 外桃源 一乡村。于是,一股以欣赏田野风光和贪图纯朴民风为对象的 旅游形式一乡村旅游热悄然兴起,并日益走俏国内外刀。乡村旅游是以 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 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8。它是加强城乡居民感情沟通、体验古老乡 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之一。它 迎合了近几年兴起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以及可持续发展” 的巨大潮.流,具有不可抵御的独特魅力。毋庸置疑,乡村旅游必将具有广 铜的发展前景。2.1 乡村族游的特点活动对象上的独特性。我国乡村地域广大辽朗,种类多样,又由于 受工业化的影响较小,绝大多数地方保持着自然风貌加上各地风格各异 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使乡村旅游在活动对象上具有独特性特点。.古 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这 种在特定地城上形成的古、始、真、土的独特性特点,具有城镇无可 比拟的贴近自然优势,为游客重返自然、反璞归真提供了条件。2.1.1 时空结构上的可变分散性。乡村旅游资源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 形态和传统习俗为主,而这些方面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 游在时间上具有可变性特点。这种季节、气候的不同变化,赋予乡村旅 游资源的不同的景观风貌,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口味游客的需要。同 时,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的分散导致乡村旅游在空间上的分散性特点。这种 空间上的分散可以避免城市旅游出现的拥挤和杂乱,缰解游客游览时的 紧张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2.1.2 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乡村旅游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而且 包含观光、娱乐、康疗、民俗、科考、访祖等在内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 活动。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导致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 性,如垂钓、划船、参与劳作活动等。乡村旅游重在体验,不仅能够体验 乡村的民风民俗、劳作形式,而且能够在劳动的欢愉之余,购得自己满意 的农副产品或民间工艺品,可谓一举多得。224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乡村文化属民间文.化。我国乡村绚丽多 姿的民间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这导致乡村旅游在文化层 次上具有高品位性特点。乡村各种民俗节目.工艺美术、民间建筑、音乐 舞蹈.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都赋予很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乡土社会 的这种浓厚的区域本位主义和家乡观念特色的非归范性的特点9, 使这种民间文化具有很大的纯朴性和神秘性,这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尤其 具有极大的诱惑力。3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的联系乡村意象本身是-项极为重要的无形旅游资源在当今城市日益出 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人际淡漠的情况下,乡村正以它原 始、清新、和谐、健康的环境日益引起人们的瞩目成为城市游客神往的 天堂。乡村意象本身就是-副极为优美的图画,它反映出乡村秀丽的田 园风光,纯朴的浓浓乡情。它能够激发城市游客前往乡村去寻找回归原始 的梦,满足他们的归属感”。由此可见,乡村意象对于城市游客来说具有 极大的吸引力,是吸引他们去乡村进行旅游的强大动力。旅游资源的涵义 告诉我们,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 素或其它件可因素渚B可构成旅游资源。 10。由此可见,乡村意象本 身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无形的旅游资源,那些缺乏鲜明乡村意象的乡村 是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的。3.1 乡村意象概念的提出要求重新认识乡村旅游乡村意象是人们对乡 村的整体感觉和印象,是人们对乡村的反馈和映射在心理上的积淀。由此 可见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乡村的整体氛围,而乡村旅游的开展客观上也必 须以这种整体氛圈为基调。任何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服从和维护 乡村意象这个整体,这就要求重新认识乡村旅游。-一方面不可开展与乡 村意象不相称的旅游项目,诸如在古村落中修建星级宾馆才巴有特色的传 统民居整修成高楼大厦,在乡村民俗活动中加进现代化游乐项目等,这些 必然会导致乡村意象的破坏直至消失,从而降低乡村旅游的魅力;另一方 面,必须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这种乡村意象,增强乡村整体的凝聚力。3.2 乡村意象的内涵指出了乡村旅游的开发方向乡村意象具有丰富的 内涵。乡村聚落形态独特而别致,乡村建筑古色古香,乡村环境原始清新, 这种由景观所直接萌发的景观意象是其它非乡村地域所无法比拟的,虽 属浅层次的.但仍是激发城市游客产生旅游动机的最初原因。而蕴含在乡 村景观中的文化意象体现出乡村的-种整体氛围,它才是乡村的深层次 内涵。游客参与旅游活动,总是希望能够接触到异样的事物、异样的生活 方式和异样的文化”。乡村为城市游客提供了这种可能。而乡村意象反 映出乡村与城市的巨大的景观差异和文化差异,这就为乡村旅游的开发 指明了方向。乡村旅游的开发方向只能是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才密掘乡村文 化内涵体现特有的乡村意象。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4几点建议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动力来源于乡村意象。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 开展的巨大财富。乡村意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无形的旅游资源。它在乡 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的作用一样,是其它 事物所无法比拟的。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乡村的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 氛围的体现,必领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因此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地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 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 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里都是靠这种方式树 立起鲜明的乡村意象,并进而发展乡村旅游的。4.1 挖掘乡村意象内涵,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根据乡村旅游活动对象上的”古、始、真、土的特点,突出古村落古 朴的景观意象和浓郁的文化意象,在一些具有典型文脉特征的古村落, 开展古村落观光游。如皖南徽州地区的宏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且具有 浓郁的文化气息是古村落观光游的好去处;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上的 参与性特点,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意象和农耕文化意象突出的地方,开展 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如杭州龙井村 在采茶季节推出的作一天茶农旅游项目,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针对 乡村旅游文化层次上的高品味性特点才势屈乡村民俗文化意象,设立民俗 风情区,开展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如6月份昆明近郊推出的彝族农 家乐二沙朗”白族农家乐”和滇池渔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十分火爆12, 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4.3开辟乡村-城郊结含部-城市”大旅 游区乡村与周围城市毗连,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城市 形象带动乡村意象,利用乡村意象突出城市形象从而促进大旅游区的旅 游业发展。这种大旅游区的构建,可同时为乡村和城市带来诸多好处。 方面,通过乡村不同季节的旅游项目可部分挽回城市在淡季造成的损失; 另一方面,乡村也可分流城市在旺季时的过多游客,减缓城市的压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