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docx
某县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根据安排,12月2527日,县农业农村局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从全县每个乡镇拿出1个村现场查看深入解剖, 带着放大镜找问题,寻找问题痼疾,做到红红脸、出出汗,并对发现问 题进行交办处理,限期整改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助力 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厕 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点,统筹 谋划,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 善,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农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从总体情况来看, 调研活动富有实效,既看到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同 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总体向好,农村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一)治理垃圾全面开展。按照农村垃圾治理“户分类、村收集、 镇转运、县(区)处理”的模式,加大了对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 共建设垃圾中转站13座,配置垃圾桶11000余个,修建垃圾亭2000多 座,购置各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50多辆。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 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端桥铺镇全镇推广了农村垃圾收费制度(二)厕所革命开展情况。我县农村户数H9496户,2021年底拥有 卫生厕所10577户,截止目前我县卫生厕所普及率88.51%,今年省定我 县任务是4100户(分2年完成),目前我县已完成3095户,农村公厕 30座,已超额完成任务。目前正在对农村改厕户进行问题摸底排查。二、存在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人居环境。一是乡镇、村资金拨付率不高,我县按照各乡 镇参保人数18元/人/年的标准给予拨付,目前已拨付至12月,各乡镇、 村在拨付保洁经费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截留,二是群众参与度较低,全县 仅端桥铺镇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收费制度,农村老百姓仍然存在等靠要的 老思想,门前三包形同虚设,老村落里依旧是垃圾成堆、旱厕排队。三 是评比开展不正常,大部分乡镇没有开展卫生评比,因此推动效果不明 显。(2)厕所革命。通过调研发现,一是已改厕户仍然存在未连通使用 现象,全市比列为60%左右,我县为70%左右。二是厕屋未建旱厕未拆 除、村里摸排不清除,基本情况不清,改厕宣传知识不了解情况,三是 改厕资金拨付不及时,2019年完成20698户,需拨付3104. 7万,欠拨 1651. 9万;2020年7500户,需拨1125万,欠拨711. 3万元,拨付率 45. 89%o三、问题分析1、人居环境一是群众参与不够。主要表现在没有好的机制促使群众积极参与, 全县农户卫生收费制度没有推广开,农户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自觉 性。市里要求推行居民收费制度,我县只有端桥铺镇实施了。二是宣传发动不深。县、乡镇、村三级对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方式方 法不丰富,特别是长期而又形势新颖的宣传活动不够。大部分行政村普 遍只是挂了几条横幅,发放了门前三包责任牌。据调查,半数以上乡镇、 农户张贴的门前三包责任牌都是2019年制作张贴的,近两年都没有更 新。有些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牌已丢失。三是领导重视不强。一是部分乡镇主要领导没有亲自抓落实,配备 工作人员不够,分管领导工作任务重关注度不强。二是村组干部责任感 不强,应付了事。调研发现,凡环境卫生差的行政村,村组干部不是想 办法解决问题,而是过分强调客观原因。2、厕所革命一、连通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村级把关不 严,没有严格落实改厕户申请制度,部分改厕户不能按时完成厕屋建设。 二是施工方因为资金拨付不到位,整改不积极。部分改厕户化粪桶上浮 等问题迟迟得不到整改。如大庙口镇将军桥等村。二、问题摸排及整改工作分析。部分乡镇村安排部署不力,因人手 少等原因,工作不主动,没有开展逐户摸排登记,导致底数不清。全县 问题厕所摸排开展情况好的乡镇有鹿马桥、南桥、紫溪等乡镇。整改工 作推进慢,一方面是部分乡镇和改厕村不主动作为,如有化粪池无厕屋。 另一方面主要是改厕资金拨付较慢。三、改厕资金拨付问题分析。主要是县财政需配套的部分资金落实 不了。四、下步建议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及存在问题,就如何抓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提 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强化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三级书记负总 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各级党政“一 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促,层层压 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2、健全保障机制。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 员组织优势,进一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 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 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 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 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 善。县里采取一季度一通报,乡镇要采取一月一评比的制度促进环境卫 生保洁常态化;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 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 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 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 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3、提高群众参与度。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 “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 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一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全面 推行居民收费制度,以各乡镇各村实际出发制定标准和规范,从而引导 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二要 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文明清洁户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 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 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 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