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年味作文600.docx
家乡年味作文600家乡的大年是有味的,一种传承于冥冥的心灵深处、承载着厚重 文化底韵的“味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 味中梳理,来年的盼望在年味中向往。走进腊月,家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缓缓漂 浮开来、慢慢浓烈起来。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便不约 而同地开头渲染、烘托那细致、严谨、布满期冀的年味。“小雪 卧羊,大雪宰猪”。杀羊宰猪是乡下最迷人的年味。特殊是杀年 猪,宰杀完毕之后,仆人家会根据习俗做一大锅由槽头肉(猪脖 子)、酸菜、豆腐、粉条、土豆等煨炖而成的大炒菜,主食一股 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黄米糕,全家老少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吃着 热气腾腾的原生态饭菜,那份喧闹、满意、浓香着实让人难以忘 记。从腊月初八开头,乡下过年的程式便全面启动。腊八这天, 大家天不亮就起床,开头做腊八粥,家乡人用黄米、红豆、花生、 红枣等熬制腊八粥,吃的时候,在粥的上面浇一层用甜菜、胡萝 卜熬制的糖稀,甜甜的腊八粥,象征着大年开头,预示着来年的 五谷丰登,期盼着生活的甜甜蜜美。过了腊八,家家户户便开头有条不紊地置年货,忙吃喝。乡邻之间都要相互帮忙,磨白面,捣糕面,压粉条,做豆腐,生豆芽,切酸菜,剁饺馅,栽葱蒜,蒸馒头,炸油饼,炸油糕、摊花饼,杀公鸡,煮猪头,写对联,剪窗花,写大字,打烧酒,买鞭炮、买香纸,买蜡烛,做灯笼,缝新衣,买糖果,炒瓜籽可谓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二十三,洗灯盏"。腊月二十三恭送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利”的灶王爷升天之后,洒扫庭除便全 面绽开,扫房梁,粉墙壁,糊窗户,挂年画,帖窗花,拆被褥、 洗衣服,一番妆点,老土屋便满堂生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大年接近之时,邻里男女之间都要相互剃头、净面,干洁净净、 轻轻爽爽迎新年。经过一个腊月的劳碌,大年便盛装登场了。除夕这天,女 大家天不亮就起床开头蒸“米饭”,熬粉汤,家乡称之为“翻身 捞坂”,捞饭要做的多且不能吃光,寓意为年年有余。饭罢家家 户户便预备纸钱、上坟祭祖,熬制浆糊、张帖对联。把祖先的恩 德牢记心上,把“五谷丰登、牛羊满圈,福星高照、喜气盈门” 的祈愿诉于上苍。除夕中午的家庭“盛宴”之后,便开头洒水扫 院、垒旺火、挂灯笼。旺火要垒到“天德深似海,地恩重如山” 的天地神位面前,家乡人垒旺火要在院内选好的位置上架一口大 铁锅,然后在装满沙土的铁锅上垒旺火。垒旺火的主要材料是麻 杆、劈柴、柏木,煤块,最终垒成一个一米多高、中空的方塔型 或圆塔型的旺火,然后用彩纸装扮,最终帖上“旺气冲天”的对 联。从除夕晚上开头,家家户户院内都要耸立一根几米到十几米 的高杆,杆顶装有滑轮,用一根长绳把灯笼挂在杆顶,同时正房、 偏房、凉房、柴房,包括牛马羊圈都要通霄挂灯笼,始终到正月 十五。华灯初上之后,爷爷奶奶便开头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点心, 怀揣糖果和点心的孩子们则成群结队,手持香火开头跑大年,东 家进,西家出,观旺火、看年画、赏灯笼。始终到鸡叫头遍,家 家户户开头进行“接神”仪式,先在正屋的“金玉满堂家宅旺, 鸿福齐天富贵长”的福禄寿神位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然后全 家人开头点燃旺火,待旺火熊熊燃烧,“旺气冲天”之后,开头 燃放麻炮、鞭炮,爆竹华灯,满门飞彩,天地同辉,声震八方。 全家人在旺火边开头跪拜天地诸神,老者点头,童子拍手,祈保 三星在户,五世其昌,气氛庄重肃穆孩子们要抱着过年的新 衣服烤旺火,然后,由奶奶或母亲把蒜瓣、柏木刀、铜马缀饰到 孩子们的衣襟上,除邪避害,保佑平安。“接神”仪式完毕之后, 全家人开头熬大年,男大家围炉把酒,海阔天空拉家常,谋生计, 话人生,女大家则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除夕晚上包饺子,要在 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来年有福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新年的旭日东升之际, 大家要早早放开大门,迎百福,纳千祥。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 随大大家提着灯笼,带着香烛、鞭炮,赶着猪羊牛马到村外迎“喜 神,”祈望吉星高照,紫气东来。正月初一早晨的第一碗水饺, 首先要敬贡列祖列宗。饭罢,小孩们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给长辈、 亲朋好友们拜大年,在“过年好”,“恭喜发财”的一声声祝愿中,“共祝开平日,同沾大有年”。“二八小子过大年,又吃好假又挣 钱“,每个孩子在施礼、叩拜、问好之后,都能得到长辈们赠予 的押岁钱。从一元复始的正月初一到龙抬头的二月初二,家乡的 年味如乡下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伴随着扭秧歌、舞龙灯,伴随 着浓语一席、美酒三杯,伴随着犬吠鸡鸣,羊欢马叫,伴随着满 面春风、笑语欢歌,眷恋在家乡的朗朗天空家乡浓郁的年味是亲情的温馨,是乡情的孕育,是乡趣的 集成,是民风的升华。家乡就是在这种自然 纯朴、布满激情、 生生不息的年味中,从苍老的过去走到青春的今日,从激扬的现 在走向盼望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