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宋词 群文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86359433
资源大小:89.02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宋词 群文教学设计.docx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宋词 群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学习辛弃疾精选典 故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技巧;品析语言,把握声声慢 的意象及愁情;感受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思维开展与提升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鉴赏 能力;理清词的脉胳结构,揣摩辛弃疾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会想 象和联想。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领悟辛弃疾的 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 浸染,提升文化品位。教学重点 理解词作的内容,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品 味词中典故,通过典故的赏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内心所思;把握意象,体会李清照的 愁情。教学难点掌握借古咏怀诗、借古讽今诗的鉴赏方法;领悟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深入探析李清照表现“愁”的艺术手法,并能迁移运用。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比照阅读法。教学课时 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宋词鉴赏概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教师提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明确:悲凉、悲壮、悲愤,可见辛弃疾是一个悲情英雄。学习活动二:理解词意活动引领:结合注释,疏通生词,读懂大意。1 .解释词语英雄的业绩兵强马壮草率、仓促行事落得不堪,哪堪普通宋时行政区域名称英雄的业绩兵强马壮草率、仓促行事落得不堪,哪堪普通宋时行政区域名称风流总被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烽火扬州路2 .疏通词意。学习活动三:探讨用典活动引领: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 性。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章的用典,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及其作用。(一)初识典故小组合作探究:1 .有几个典故?2 .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 .它们分别与谁有关?4 .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及其用典意图。老师总结: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古人古事意图孙权建都乐口,雄踞一方叹英雄后继无人刘裕起兵北伐,骑士如虎表建功立业雄心刘义隆草率出师,仓皇而逃劝为政者勿草率拓跋奏率兵追击,建立行宫谏为政者勿忘本廉颇年纪虽老,尚且能战望为政者用人才备注1:孙权其人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打垮 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 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 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备注2:刘裕其人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作 者借赞扬刘裕,挖苦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 中原的决心。备注3:刘义隆其人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 边,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这三句暗指南宋近 事,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 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引用这一典故有力地证明了辛弃疾在北伐中有正确的战略思想 及讲求实际,他力主用兵又决不苟同韩倔胄之冒进。备注4:拓跋煮其人佛狸是拓跋煮的小名,曾追击王玄谟的军队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在瓜步山上修建了 一座行宫,后成佛狸祠,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 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在这“喜庆”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与耻辱。作者写 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免除灾难,同时也 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备注5:廉颇其人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起用廉颇,于是派使者去观察,廉颇在使者面前一顿饭吃了 一斗米饭,十斤肉,然后披甲上马,显示自己尚能为国效力。报者却云:“一饭二遗 矢。”终未被用。辛弃疾虽身居抗战前线却并未受到重用,政敌在时刻窥探着任何可 利用的机会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颇。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年事虽高, 尚有余勇,为国效力。(二)深研典故此词用典繁富,虽偶有人评曰:“微觉用事多耳”,但明代杨慎在词品:“辛 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更多的人盛赞辛词用典贴切,请同学 们认真研读本词,找到典故之间的联系。第一组:孙权和刘裕两典切题中之“京口”孙权建都京口,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 犯。刘裕出生在京口,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 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贵族英雄,一个是草根英雄,两个例子类举,并不显得重复。第二组:刘义隆和拓跋煮切国家时势两个典故之间是因果关系刘义隆的草率出兵,结果大败,被拓跋奏追至江苏六合县的瓜步山上。同时刘义隆的北伐失败又和其父亲刘裕的胜利北伐形成了比照。第三组:廉颇的典故作者虽然年纪老大,可仍然有一颗力图收复中原的进取之心,但是一个“凭”字写 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伤,作者自比廉颇但又不如廉颇,廉颇尚且有人去问一问, 而自己连个问的人都没有。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用典可谓环环相扣,使整首词呈现出含蓄沉潜的艺 术魅力。三、总结拓展1 .归纳主旨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 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 业的志向。2 .描摹英雄北固亭上的辛弃疾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幅图片,一个剪影,他已然化为了一个符号, 孤独的悲情英雄的符号,下面同学以北固亭上的辛弃疾为题写一段话,来描摹英 雄形象。示范展读:北固亭上的辛弃疾登亭远眺,残阳如血,晚风吹来,吹动了你的衣衫,却吹不散你心头的忧伤 英 雄难觅,故土难收,知音难遇,让拥有一腔热血、一身武功,满腹韬略的你黯然神伤, 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又有谁来替你拭去。光阴似箭,流年如水,四十三年了,你一直做着自己的英雄梦,梦回吹角连营,梦 里金戈铁马。那义薄云天说的是你吗,那热血难凉说的又是你吗?是的,“男儿到死 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说的正是铮铮铁骨的你,只可惜你生在了一个错误的时代。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 士";你痛苦,”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你期待,“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一个错误的时代只能成全一个伟大的词人,却不能成 全一个伟大的英雄。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我依稀看到了你横溢的才华化为缕缕墨迹,在纸上虎啸生 风、横刀立马,我依稀听到了你豪放的歌声,在格律中,化为剑啸,至今铿锵! 3.布置作业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词,请进行比 较阅读,然后思考两篇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有何异同。附:板书设计J.片I孙权一风业货I i刘裕一金戈铁马IJ.片I孙权一风业货I i刘裕一金戈铁马I景仰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下片.借古讽今苍凉悲壮出师草草1刘义篙H狼居布警告当朝仓皇北颜I佛狸祠:神鸡社及一汽斥偏安 廉凝:凭询问一壮志未例第四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声声慢。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 .导入新课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词坛奇女,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 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2 .作者简介李清照( 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工诗,能文, 更擅长词,且通晓金石鉴赏。(1)少女不知愁滋味李清照生于北宋,父亲李格非兼通文史,母亲王氏也能文,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她 自幼便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她十九岁结婚,丈夫赵明诚当时在太学做学 生。他们志趣相投,生活幸福美满。(2)中年识尽愁滋味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帝被掳,高宗即位,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不 久,李清照一生的收藏几乎全部被焚毁。两年后赵明诚不幸病死,这时李清照四十六 岁,从此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旅程。她的作品也失去了年轻时清新可人、 浅斟低唱的风格,转为沉郁凄婉。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作。二、文本研习学习活动一:初读感知“愁”情活动引领: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一读:用消沉舒缓的语调和语气吟读。提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 “雁过也,正伤心” “如今有谁堪摘” “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几句,要在字里行 间渗透的感情:消沉舒缓,在消沉中有激情,舒缓中有快慢缓急。二读:突出词句中的重音。提示: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的“冷冷”“惨惨”、“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中的“最难”、“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中的“正” “却是”“旧时”、“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中的“单独”“怎生”等,要重读。三读:读出惨淡的意境、凄清的气氛。提示:字字含情意,寂寞的处境、悲惨的心境、凄清的环境等,要渗透在沉郁、舒 缓、抑扬有致的语气语调中,通过对重音、语气、语调的把握和对意境的感受,以声 传情,表情达意。学习活动二:解读通晓“愁”意活动引领: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解读诗意。一人朗读诗歌,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 人疏通词意,一人改词成文。1 . 了解字词:这首词用口语写作,好懂好读。2 .词义检测。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乍暖还寒: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将息:养息,休息。黄花:菊花。敌:对付、抵挡。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损,在词中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堪:可以,能够。单独怎生得黑:一个人怎样挨到天亮。怎生:怎么、怎样。次第:光景,状况。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3 .理解词意教师点拨:从语言层面疏通词作大意,是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那么,怎样理解诗 歌的字面意思呢?常用的方法是“四字综合法”,即:调一一调整语序;补一一补充 空白;删一一删减反复和表意不实的词;意一一妙解修辞。比方“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应调整为“正伤心,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 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应调整为“黄花憔悴损,堆积满地,如今有谁堪摘”。4 .改词成文请同学们在自主理解的基础上,把全词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抒情散文。要求:忠 实原作,语言优美。学习活动三:研读-品味“愁”心活动引领:“愁”,是声声慢的主旋律,这无处可寻、无处不在、无可奈何的 忧愁,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词人是怎样写愁心、愁绪、愁情的?提示:可以从字、词、句入手,可以从意象、意境入手,可以从表现手法入手,可以 从结构入手。请选好一个点进行赏析,然后互相交流。学生交流的内容预设:1 .妙用叠词抒发悲情。(1)渲染了悲凉气氛,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2)加强了语气, 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3)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寻寻觅觅”写动作,“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的孤独、寂寞 和哀伤。七组叠词的运用,很独特,这是高妙的笔法。2 .在完整的叙事中抒发哀情。作者在这首词中用了 “赋”的手法,赋,就是铺叙,就是描述,通过细腻地描写一 个故事来抒发感情。这个故事是她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喝酒,一个人遐想,一个人 看着长天大雁飞过,一个人看满地黄花零落;一个人独守窗前,追思过往,听雨打梧 桐,彻夜难眠。这就是她的故事,在完整的叙事中抒发了哀情。3 .巧用意象,托物寄意。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情。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晚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晚风渲染愁情。孤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景。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细雨:雨滴梧桐,敲碎人心,是哀伤、愁丝的象征。4 .运用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追忆深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是想象和联想,是虚写,有雁飞过,作者 心生感慨,就联想到,这可能是曾经为我们传书的那只鸿雁啊!它曾经见证过我们的 美好生活和爱情,而现在看到我这样孤单悲愁憔悴的样子,它会不会也感慨万千呢? 这几句的意境因想象使词作的境界陡然升华。更显得开阔,更显得浪漫。5 .直抒胸臆,极言愁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直抒胸臆,吐露无限愁情。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呼告:“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用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 了的。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就让时间老人来 告诉我们答案吧!1084年:李清照生于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两人情投 意合,共赏文物。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此时李清照46岁。口30年: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孤苦飘零。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了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 葬于何处。由亡国到丧夫,孤苦飘零,晚景凄凉,没有子嗣,孤独离世。了解这些史实之后, 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苦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明确:情愁一一独居之寂寞家愁一一丧夫之哀国愁一亡国之恨。这首词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渲染悲愁,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孤独、哀伤、悲情,写得 情文并茂。学习活动四:扩读拓展“愁”情活动引领:我们再来看几首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就会发现,那简 直就是一个愁的天地,一个愁的牢笼,可谓是愁肠百结。“愁”情对对碰(老师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悼亡凄惨的临江仙: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感时伤身的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思乡借醉的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愁苦无眠的添字丑奴儿: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霆。点滴霖霆,愁损北人,不 惯起来听!愁,不仅重得载不动,浓得化不开,广得没有边。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实在是词人无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叹。最后,化用她的同乡,同样是南渡词人辛弃疾的词句,对风华绝代却命运凄惨的李 清照,掬一把心酸的、敬仰的泪水一一 ”更能消、几番风雨” ? !李清照,你无限的悲愁,要经历几番风雨才能消解?李清照,你绝代的才情,又岂是几番风雨所能消磨!三、比拟赏析本课三首词刚好代表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的风格,请阅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 或婉约的风格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学生讨论发言后明确:从题材上看,苏词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里行间 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辛词由京口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李词那么以眼前庭院内秋景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 清冷,悲苦愁绝。从主题上看,苏词反映了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 露出哀婉之情;辛词表达了雄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李 词那么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从表现手法上看,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李词那么用细腻的白描、 委婉抒情。从语言上来看,苏词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李词读来感 伤婉转,是一种怨苦凄悲之感。附:板书设计正伤.乍疏还案憔悴损 黄花满地/ "(下片)独守窗下/珞桶细雨怎一个“愁”字了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闿苑里,她是一块 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姓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 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 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 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二、开展研习学习活动一:了解宋词及流派活动引领: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 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请大家说 说这两个派别的区别。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纵观婉约派“以婉约清丽为宗” 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局部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 惜春赏花之类。而豪放派那么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 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开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 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 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那么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为法宝。他们的作品醉心于 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而豪放派那么不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 内容服务。在词的题材、内容的广阔上豪放派超出了婉约派,在艺术上两派各有长短。婉约派 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到达“状难状之景, 达难达之情”(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在丰富词的艺术表现方法上是一大贡献, 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 之缠绵俳恻,无昂扬之气。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乱, 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为婉约派所不及, 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稍逊于婉约派。俞文豹吹剑录 有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土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 ”对日:“郎中 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是对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词风的形象概括 和生动说明。学习活动二:介绍作者及背景活动引领:师生共同、整理诗歌作者和创作背景知识,展示如下:1 .苏轼( 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 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 东坡乐府等。2 .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 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 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 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数次起落。辛弃疾 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 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寄于词中,其词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沉雄豪迈又不乏细 腻柔婉;其词题材广阔,善于化用典故,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 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多有谴责。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3 .李清照( 10841155),号易安居土,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 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 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土 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4 .赤壁怀古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1082)。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后经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同年年底 被贬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至他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矶,1082年再次游览 赤壁山水时,词人面对赤壁遗迹,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吟唱出了这首千古绝唱。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背景:本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辛弃 疾六十六岁。韩倔胄当宰相,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后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外表上看,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 际上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积极布置军事进攻 的准备工作,但他又清楚地知道自己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 对独揽朝政的韩健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 率从事,否那么就会重蹈覆辙。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 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6 .声声慢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 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 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 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那么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学习活动三:诵读诗歌活动引领:四读诗歌,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明情感。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字词正音:故垒(1箕)纶巾(guan)橘橹(qiang lu)早生华发初嫁了初嫁了初嫁了初嫁了还酎(hudn lei)佛(bi)狸祠下舞榭(xi8)巷陌(xiang mo)金戈(ge)元嘉(j嘉)戚戚(qT)二读,同桌互读,读出语气三读,教师范读,把握情感四读,师生共读,初步感知附:板书设计宋词两大流派豪放派一特点: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代表: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一一特点:清丽含蓄、婉约细腻 L代表:李清照、柳永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一)激趣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就像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他们隐藏在文学 作品中,幻化成历史的回声,在我们的耳边回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 怀古就和一段历史有关。(二)解题释意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明确: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它限定了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韵律(平仄、用韵、韵脚)。“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它是 一首词主要内容的集中反映。(三)明确怀古诗鉴赏方法1 .从题目中可知这首词属于什么词?明确:怀古词。2 .怀古诗概述。(1)定义:诗人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吟咏 古迹来到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2)赏析方法:了解史实一一明确意图一一体悟情感一一掌握技巧。(3)写作思路:眼前景(事)一昔日事(景)一心中情(抒怀/讽今)。(4)关键: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3 .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滚滚而逝的长江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由这些古人 引发了什么身世之感?二、文本研习学习活动一:整体把握活动引领:自由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1 .自由朗读诗歌。2 .提问: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片写游赤壁所见之景,下片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学习活动二:赏古迹美景活动引领:师生共同赏析诗歌上阙景物。1 .男生齐读上阕。2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抽学生作答:(1)在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哪些景?明确:大江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作 者为什么描绘这些景象?明确:“乱”一一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一一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 高峻;“惊” 一一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 一一突出了惊涛骇 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一一突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姿态、气势、色彩等方面描绘赤壁的 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了下片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意气, 渲染了气氛。(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起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表达了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由写景过 渡到写人,总结上片,引起下阕。3.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写了它的 险要地势,对当时的英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学习活动三:解胸中块垒活动引领:解读诗歌下阕,理解诗人寄寓。1 .女生齐读下阕。2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1)下阕扣题写“怀古”,咏怀的对象是谁?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咏怀对象” 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这一形象有什么特 点?明确:作者咏怀的对象是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周 瑜幸福美满的婚姻;“羽扇纶巾”写周瑜的打扮,表现了周瑜的儒雅风流;“谈笑间, 橘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功业,表现了周瑜的英姿勃发。总之,作者笔下的周瑜是 一位英姿勃发、儒雅风流、功成名就、生活美满的大英雄。(2)作者咏怀周瑜的目的是什么?其中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苏轼的生 平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来分析。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1082) o苏轼( 10361101),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后经 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同年年底被贬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他游览黄州城 外的赤壁矶,1082年再次游览赤壁山水时,词人面对赤壁遗迹,触景生情,思绪万千, 吟唱出了这首千古绝唱。宋哲宗时,旧党当权,苏轼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他又被贬惠州,再 贬僧州,后死于常州。苏轼曾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僧州。”周瑜PK苏轼人物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一十丧妻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遭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明确:通过描写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 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 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进行赞美,也是在慨叹自 己。词人写周瑜“雄姿英发”,而自己“早生华发”,怀古思今,比照鲜明,反差强 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 自己能够建功立业。3 .总结下阕内容。第一层描写周瑜的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学习活动四:悟诗人情怀活动引领: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作者发出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 慨,你认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尽管有“人生如梦”的感叹,但作者的人生态度还是比拟洒脱的,“一 尊还酹江月”,作者在怀古中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饮酒赏月中实现了对人生挫 折的超脱,用达观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 长存。三、总结提升1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为例,总结怀古诗词的特点:(1)怀古实为伤今(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2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都是怀古 之作,都是借景抒发自身的感情,但从人文精神、人生体验上着眼,二人有没有差异?明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是悲叹自己华发早生,壮志未酬。这是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关照,是道家个体精神的集中表达;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主要是对于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是对社会的关 照,这是儒家“居高位那么忧其民,退居江湖那么忧其君”的兼济天下精神的表达。附: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到辛弃疾,我想用一个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他:行走的荷尔蒙。此言不虚,有诗 文为证:“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一一辛弃疾念奴娇“我识君真相,乃青史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一一义端和尚“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时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一一友人陈亮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代英雄,今天让我们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去了解这位英雄的真性情。二、文本研习学习活动一:诵读诗歌活动引领:反复诵读诗歌,感悟诗歌情感基调。1 .学生自读。2 .教师范读,学生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