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x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基础练习限时15分钟分值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共5题,每题1分,共5分)(正确的打“在错误的打“X”)1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分别是公元7世纪中期和15世纪中期建立起来的地 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x )提示: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分别是8世纪中期和16世纪后期建立起来的地跨 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4 ).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假设干城市以及被 拜占庭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x )提示:15世纪初,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假设干城市以 及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 座孤城。4 .日本大约于公元3世纪末掌握了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x )提示:秦汉之际即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移民迁入,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 本。5 .公元7世纪末,高丽王朝初步统一朝鲜半岛,并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于新城之兴建,在所严禁。”其实质目的在于()A.减少政府开支以缓和阶级矛盾B.提倡节俭以养成良好社会风气C.控制各藩开展以巩固中央集权D.减少地方支出以增加中央收入【解析】选C。幕府和各藩不存在阶级矛盾,故A错误;节俭社会风气的养成不是 实质目的,故B错误;材料“至于新城之兴建,在所严禁”是为了控制各藩开展以巩 固中央集权,故C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增加中央收入的相关信息,故D错误。12 .日本大化改新和高丽王朝均曾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其中属于高丽王朝独有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土地国有制B.改革中央官制C.引入科举选官制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没有学习中国的科举选官制度, 但是高丽王朝引入了中国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故C正确。13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开展过程中各自 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A.基督教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B.伊斯兰教教徒在寺庙里拜佛C.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解析】选C。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符合佛 教教规,应选C;基督教教徒应该在教堂里诵读圣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 经典,佛教教徒在寺庙里拜佛,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安拉像,A、B、D错误,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之后流传于印度周边 国家,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I、非洲、欧洲局部地区。阿拉伯数字 包括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至北宋那么西式字渐传于 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故市井及数 学中咸重之,其法与中华算术字码同类。”图1图1一摘编自中西闻见录材料二 图2为1957年陕西西安出土的元代安西王府铁板幻方及上面的数码。图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种形式的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 路径,并说明原因和结果。(16分)以上两那么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假设探究阿拉伯西式数字何时传入中国,还需 收集哪些材料?(8分)【解析】第题根据“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局部地 区”可知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路径一应该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原因是阿拉伯 帝国的扩张。结果是东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根据“至北宋那么西式字渐传于欧 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可知西式阿 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应该是在北宋以后,所以路径二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主 要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繁荣,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结果是西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 国,成为世俗使用的重要数字符号。第题第一问类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 是史籍史料,材料二中的是实物史料。第二问要探究西式阿拉伯数字何时传入中 国,还应该收集我国开始使用西式阿拉伯数字的相关记载或实物等。答案:路径一:陆上丝绸之路。原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结果:东式阿拉伯数字 传入中国。路径二: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繁荣,中西文化交流频 繁。结果:西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成为世俗使用的重要数字符号。类型:史籍史料、实物史料。材料:采用西式阿拉伯数字的相关记载、实物等。创新练习限时10分钟分值15分战报得分1.(3分)(学术情境)大化五年(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君6、里)。材料中这项改革 措施的作用是()A.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B.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武土集团形成,促进了日本进步开展【解析】选Ce材料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树立天皇权威和建立中央及地方官制, 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革模仿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故 选C;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才非除A;到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 开始瓦解,庄园经济和武土集团形成,不是大化改新措施实施的结果才非除B、D。2.(12分)(阶段特征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说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 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史学家们现在认识 到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约在公元1500年,中世纪时代临近结束时,欧洲 的技术和政治、经济结构,已在世界上所有文明当中占有决定性的优势。美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公元1300年的欧洲比之于公元600年时的欧洲有哪些方面的“大大不同”?【解析】此题实际考查中古晚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从政治、经济、文 化等角度思考。答案:政治:强大的王权代替封建等级制度;出现自治城市与领主斗争。宗教:基督 教会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城市兴起。文化:世俗 文化尤其是大学的兴起挑战神学占主导的传统教会势力。省7部。(* )提示: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建立于10世纪初,仿效中国唐朝 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二、选择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阿拉伯帝国1 .(2021.北京高一检测)有学者称:“如果以事态开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 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穆罕默德的历史贡献是()A.创立了伊斯兰教B.建立奥斯曼帝国C.灭亡拜占庭帝国D.弘扬了印度佛教【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在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A正确; 奥斯曼一世建立了奥斯曼帝国才非除B;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灭亡了拜占 庭帝国,排除C;穆罕默德和印度佛教无关,排除D。2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 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开展的重要动 力。”以下成就或作品最能表达中世纪文明交融和开展的是()A.荷马史诗B.哈姆雷特C.天方夜谭D.阿拉伯数字【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中世纪的阿拉伯 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充分表达了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D正确;荷马史诗反映 的是古希腊的故事,不属于中世纪,故A错误;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 比亚的代表作,未涉及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B错误;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 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也未涉及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故C错误。3 .(2021.枣庄高一检测)阿拉伯文学史记载: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兴旺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C.国家重视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解析】选B。根据“游历欧亚非三洲”“载蜜而归”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学繁 荣与吸收外来文明并进行融合有关,故B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吸收其他地区 的文明,不涉及经济,也与国家重视无关才非除A、C;吸收其他文明,并不是立足以往 文明,排除D。题组二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4.16世纪时,巴尔干地区的基督教居民不仅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还必须遵守一系列歧视性规定,如禁止携带武器、穿着华丽等。这主要是因为()A.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B.阿拉伯帝国的统治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蒙古帝国的统治【解析】选C。由题干中的时间“16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巴尔干地区 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专制国家, 信奉伊斯兰教,对巴尔干地区的居民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使得这一地区民族关系 和国际关系趋于紧张,成为日后该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历史渊源。故正确答案为C; 其他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非除。5.1516世纪,处于地中海商贸中心的意大利逐渐衰落下去,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奥斯曼帝国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B.意大利分裂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C.意大利城市自治权利的日益扩大D.奥斯曼帝国征服了意大利各城邦【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兴起后,逐渐控制了传统的亚欧商 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 和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使意大利逐渐衰落下去,故A正确。题组三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2021 东莞合格考模拟)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表达为 古代学习隋唐文化的“汉化”改革和近代学习西方的“欧化”改革。其中“汉化”改革 是指()A.北魏孝文帝改革B .奴隶制民主政治C大化改新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是在仿照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 借鉴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表达了日本对隋唐制度的模仿和 创新,是汉化的表达,C正确;北魏出现于隋唐之前,A错误;奴隶制民主政治起源于 古希腊,B错误;日本的“欧化”主要指明治维新时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等,D错误。6 .从12世纪末,日本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这一时期之后,日本的政治体制 集中表现为()A.共和体制B.中央集权体制C.幕府政治D.立宪体制【解析】选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 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 入幕府政治时期,应选C;A、B、D与12世纪末的日本政治体制不符才非除。三、非选择题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唐代妇 女画像唐代妇 女画像日本和服 日本奈良日本高僧唐招提寺空海手迹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法度、法那么)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一中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F 哪些信息?(6分)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推崇唐朝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并分 析这次改革在日本历史上的重大影响。(5分)【解析】第题,从图片中可直接看出,日本在服饰、建筑、书法等方面深受中国 的影响,进而再从日本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日本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民 族先进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第题,“改革”是指大化改新。“影响”应从改革 促使日本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分析。答案: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吸纳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国家;日本的服 饰、建筑和书法深受中国的影响;日本传统文化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通过改革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综合练习限时30分钟 分值50分 战报得分一、选择题(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1.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自称为“安拉使者”。宗教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 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席卷阿拉伯半岛。随后,又伴随着阿拉伯大军的新月旗帜和弯刀,跃入了更广阔的天地。该宗教是()A.佛教B.印度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解析】选C。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应选C。2.(2021 .济南高一检测)文化传统、地理位置、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商业的巨大收 益,使阿拉伯帝国出现了与当时东西方封建文明不尽相同的工商业繁荣局面。无 数的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他们从事的商业活动()A.以农产品出口为主B.以中介贸易为主C.以加工贸易为主D.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选B。根据材料“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商人 从事以中介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B正确;A、C、D均与史实不符才非除。3.8世纪中期,某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 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该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解析】选C。依据所学,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应选C;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A;4世纪末,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局部,与材料时间表述不相符,排除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 西商路,对过往商品收重税,严重影响东西方贸易才非除D。4.从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 域最大的国家,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 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以下关于阿拉伯文明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B.创造了“0到9”的数字计数法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D.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解析】选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C正确;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排除A;古印度人创造“0到 9”的数字计数法,排除B;中世纪西欧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才非 除D。5.(2021.泰安高一检测)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 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 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I。这说明阿拉伯人 ()A.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B.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C.在自然科学的成就方面影响西方D.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解析】选A。阿拉伯人保存、翻译“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并使它们在中 世纪后期重新回到了欧洲,说明阿拉伯人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A正 确;“沟通世界贸易”与保存、翻译“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不符,B错误;材料没 有说明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及影响,C错误;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 化交流的桥梁”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误。6.奥斯曼帝国崛起影响了亚非欧交汇地区的社会开展进程。其主要表现在A.造成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B.阻碍了英法等西欧国家经济开展C.造成巴尔干地区关系复杂化D.控制地中海,推动亚欧商路兴盛【解析】选C。奥斯曼帝国崛起后,逐渐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和东南欧局部地区,实 行封建军事统治,造成巴尔干地区及周边地区关系更加复杂化,故C正确;随着奥 斯曼帝国幅员的扩大,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交流的要道,由于帝国对过往商人征收 重税,阻碍了亚欧商路兴盛,导致了意大利城邦国家的衰落,但这仅仅是奥斯曼帝 国崛起产生的一个表现,而不是主要表现,故A、D错误;英法等西欧国家不是亚非 欧交汇地区,故B错误。1.15- 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 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这从侧面说明()A.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8 .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不能顺应时代开展的潮流C.奥斯曼帝国的政策增加了政府的收入D.奥斯曼帝国经济实力强大,能够左右东西方贸易【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并且征收重税, 这不利于东西方贸易的正常进行,因此从侧面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不能顺 应时代开展的潮流,故B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是新航路开辟 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建立,故A错误;C从题干能直接表达,不需要侧 面说明,故错误;材料明确说明奥斯曼帝国实行的政策影响了东西方贸易,而不是 经济实力,故D错误。8.5世纪,笈多王朝到达鼎盛时期,但在印度中南部扩张有限,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 都只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这说明笈多王朝()A.政局稳定,经济繁荣B.地方割据,政令不畅C.多年扩张,北乱南稳D.政局动乱,内忧外患【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但”可知,题干侧重强调的是“南部德干高原诸国大都 只是名义上的臣属性质”,说明笈多王朝存在地方割据、政令不够统一的现象,故B 正确。9 .(2021.大连高一检测)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 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 时代,此次改革是()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宗教改革【解析】选A。7世纪日本效仿唐朝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应选A。10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 师,向老师学为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 化是()A.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B.B本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B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使日本走上了奴隶制社会的道路【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 可知该改革指的是发生于646年的“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得日本从奴隶社会转 变为封建社会,实现了日本的中央集权,应选A。1L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公布法令规定:“各藩城垣,如需修缮补葺,必先呈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