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docx
-
资源ID:86369231
资源大小:129.5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七年级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docx
2022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共11小题).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B.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C.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D.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如图有关秦始皇的史料,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她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以“小篆”作为含方规他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A.郑樵:诗书之焚,非秦皇之过也B.贾谊: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C.柳翼谋:始皇时代之法制,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D.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 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确立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C.分封制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 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说明()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B.秦灭六国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如图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第1页共10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二: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2)材料二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材料三: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3)材料三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四: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 成。- -张居正杂著(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百家争鸣。面对战乱和社会巨 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2)材料二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可知,这一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高无上。(3)据材料三“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罢侯”指的是废除分封制,“置 守”指的是实行郡县制。(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故答案为:(1)百家争鸣。仁(仁者爱人)。(2)皇权至高无上。(3)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第10页共10页% 芥 2 g M u a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开展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建设D.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开展.淳于越对秦始皇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 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通过材料可以了解到淳于 越()A.主张秦朝沿用分封制度B.建议秦朝推行仁政之道C.主张秦朝采用郡县制度D.建议秦朝钳制人民思想.如下图为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金属铸币,铸期为公元前221年-前206年,形制为圆 形方孔,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该钱币的出现说明()币制混乱的状况得以改变铸币上使用的文字为小篆该钱币形制富有文化内涵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A.B.C.D.秦统一之初,各地沿用旧制,征收上来的赋税运到都城后,咸阳的官员要把各地报告中的数字全部换算成咸阳当地的标准,苦不堪言。为此秦朝()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统一车轨D.统一货币第2页共10页9.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J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 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主要说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郡国并行体制终结D.政治管理体系严密.任继愈先生曾说:“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 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 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这反映了()A.汉字是传达政令的唯一途径B.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C.汉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D.汉字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二.材料题(共1小题)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 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 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是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第3页共10页 材料二:命为“制”,今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2)材料二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材料三: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3)材料三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四: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 成。- -张居正杂著(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第4页共10页2022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B.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C.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D.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表达指的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的客观合理的 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原因或者意义进行的分析或评判。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属于历史解释,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均 属于历史表达,不符合题意。应选:Do2.如图有关秦始皇的史料,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她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以“小篆”作为含方规疱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A.郑樵:诗书之焚,非秦皇之过也B.贾谊: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C.柳翼谋:始皇时代之法制,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D.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解答】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以后,通过确立至高无上的皇 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以及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中央集权 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 善。应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秦始皇“焚书坑儒”,应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 料没有说明秦朝的“暴虐”,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表达的是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 一系列的统一措施,而不是对“秦王扫六合”的评价,应选项D不符合题意。应选:Co.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 第5页共10页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二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确立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C.分封制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解答】据“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 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 次发生于1949年”可知,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开展起了促进作用。 应选:Do.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 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说明()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B.秦灭六国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解答】通过材料“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 以看出,秦的统一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故B正确;材料内容并未否认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排除A;通过材料“决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可知肯定了秦朝军事力量在统一过程中的一定作用, 排除C;D说法错误,排除。应选:Bo.如图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今 2 g K u a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开展第6页共10页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建设D.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开展【解答】根据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 流与开展。D符合题意,ABC是秦朝其余的措施,与统一文字无关。应选:Do.淳于越对秦始皇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 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通过材料可以了解到淳于 越()A.主张秦朝沿用分封制度B.建议秦朝推行仁政之道C.主张秦朝采用郡县制度D.建议秦朝钳制人民思想【解答】淳于越对秦始皇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 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通过材料可以了 解到淳于越主张秦朝沿用分封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淳于越主张效仿殷 周分封制巩固秦朝统治,恰恰反对秦朝实行郡县制,排除Co材料没有涉及到建议秦朝 推行仁政之道和建议秦朝钳制人民思想,排除BD。故A符合题意,BCD错误。应选:Ao.如下图为中国古代最为典型的金属铸币,铸期为公元前221年-前206年,形制为圆 形方孔,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该钱币的出现说明()币制混乱的状况得以改变铸币上使用的文字为小篆该钱币形制富有文化内涵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交流第7页共10页A.B.C.D.【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政统一全国后,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李斯等人 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经济上,统一了货币,规定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象征者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可以看出有文化内涵; 这一措施,使得市制混乱的局面得以改观,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因此该钱币的出现说明。D项正确;排除ABC项。应选:Do.秦统一之初,各地沿用旧制,征收上来的赋税运到都城后,咸阳的官员要把各地报告中 的数字全部换算成咸阳当地的标准,苦不堪言。为此秦朝()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文字 C.统一车轨 D.统一货币【解答】题干材料“秦统一之初,各地沿用旧制,征收上来的赋税运到都城后,咸阳的 官员要把各地报告中的数据全部换算成咸阳当地的标准”说明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 容量和重量标准都不一样导致了 “咸阳的官员要把各地报告中的数据全部换算成咸阳当 地的标准,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 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故A正确,BCD错误。应选:Ao.根据如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评价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汉书主父偃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J封建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解答】由材料“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其为制”千 古- -帝也”,可见材料对奏的统一和开创新的制度进行高度评价,故D符合题意。ABC 均包含于秦朝统一的制度建设内,排除。第8页共10页应选:Do.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 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J这主要说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郡国并行体制终结D.政治管理体系严密【解答】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及三 公九卿制,在地方设立郡县制,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系,管理 体系严密。D符合题意,ABC与材料无关,排除。应选:Do.任继愈先生曾说:“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 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 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这反映了()A.汉字是传达政令的唯一途径B.汉字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C.汉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D.汉字是我国所有民族的文字【解答】据“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 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 少的联系纽带。”可知,这反映了是联系多民族统一大国的纽带,汉字推动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开展。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使我们的民族文化 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儿千年来不曾消亡、且不断创 新的文化纽带-汉字。选项C符合题意。应选:Co二.材料题(共1小题)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 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 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是什么?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 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