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docx
-
资源ID:86371509
资源大小:16.1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汕尾市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docx
汕尾市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汕尾市委办公室汕尾市人民政府 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 划(2020-2022年)的通知(汕尾委办字(2020) 57号) 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产业平台优化提升工作,高起点、 高标准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 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设一批“万亩千亿”的 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依托现有产业 园区,集中优势资源,以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为目标, 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实现创新要素高度集 聚、配套体系更加完备、对外开放显著扩大。通过加强产业 平台建设,2020年-2022年,全市产业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 设资金达60亿元以上,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达30. 4万平方 米,全市新引进工业项目达到120个以上,总投资额超过800 亿元。新投产工业项目达69个,累计新增产值达560亿元。依托汕尾高新区,打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平 台。力争到2022年,产业平台占地面积扩展至1.6万亩, 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增资金15.5亿元,标准化厂房建 攻关、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三)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对“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的 正面宣传推介,通过各类宣传平台解读“万亩千亿”产业平 台有关政策,推介正在建设的产业拼图,重点宣传推介建设 进度快、引进企业好、投入产出大的平台建设模式及典型经 验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和比学赶超竞争态势,鼓励和吸引 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产业人才、重大项目进驻产业平台。附件:汕尾市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专项行动 (2020-2022年)工作指标分解表设面积达12.5万平方米,新引进工业项目累计新增48个, 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新投产工业项目累计新增达18个, 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打造成为以高端新型电子 信息产业为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共同发展的百 亿级产业平台。依托陆丰临港产业园,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 平台。力争到2022年,产业平台占地面积扩展至1. 1万亩, 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增资金15.5亿元,标准化厂房建 设面积达4.7万平方米,新引进工业项目累计新增36个,总 投资额超过180亿元,新投产工业项目累计新增12个,产 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打造成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制造的百亿级临港产业平台。依托海丰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 区,打造精密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平台。力争到2022年,产 业平台占地面积扩展至2. 1万亩,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 计新增17.5亿元,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达3.5万平方米, 新引进工业项目累计新增36个,总投资额超过210亿元,新 投产工业项目累计新增21个,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0 亿元,打造成为发展精密与技术装备制造为主,服装及珠宝 首饰产业共同发展的百亿级产业平台。依托陆河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平 台。力争到2022年,产业平台占地面积扩展至1.5万亩, 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新增11.5亿元,标准化厂房建 设面积达9. 7万平方米,新引进工业项目累计新增24个,总 投资额超过210亿元,新投产工业项目累计新增18个,产 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40亿元,打造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为 主,建筑装饰材料、机械设备制造共同发展的百亿级产业平 台。二、工作措施(-)优化产业平台发展空间1、建立健全工业园区动态管理机制。组织符合国土空 间规划、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条件、有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的区 域申报省级工业园区(集聚地),由市有关部门组织审核后, 按程序报市政府和省政府审批。成立省级工业园区原则上按 “一县(区)一园”控制,省级工业园区经批准认定后,可 向省申请给予用地指标等政策支持。建立工业园区退出机 制,对已不适宜发展条件的园区,经申请按程序报市政府和 省政府审批后可撤销省级产业园或调整园区范围。(责任单 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 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及新区管委会均 为各项任务实施责任单位,不再逐项列出)2、推进工业园区空间整合优化。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用 地布局,研究编制工业园区专项规划充分考虑工业园区的用 地需求,并与国家、省级开发区有关规划及当地国土空间规 划相衔接。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时,原则上应将工业园区 现状工业用地全部纳入,新设工业园区须位于工业用地保护 红线内。加快推进园区土地连片收储,争取省政府对3000 亩以上的连片收储工业用地给予奖励的政策支持。支持工业 园区扩园,对已开发面积超过批准面积80%的工业园区经所 在地申请,可直接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并报省政府备案,扩 园地块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环保要求,且土地集约利用程 度在全省同等评价类型开发区中排名前三分之二或达到相 当水平。(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 境局)(-)加快重大项目招引建设3、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紧盯项目建设投资进度,落实 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实行项目入库管理和挂图推进,统筹 做好要素保障,加快比亚迪、信利、天贸新能源、威翔航空、 中广核、中天、明阳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抓好一批已 开工建设项目投产达效。力争2020年完成投产项目19个, 2020-2022年完成投产项目69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局、 市工信局)4、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聚集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建设 重点招商项目库,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和国内外行业领军企 业,着力招引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 大项目。力争2020年完成新引进工业项目40个以上,总投 资额超240亿元。2020-2022年全市新引进工业项目120个 以上,总投资额超800亿元以上。同时,支持新引进的大项 目好项目优先落户本地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引导支持 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入产业平台发展。(责任单位:市投 资促进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三)提高产业平台承载能力5、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围绕加快工业园 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服务公共配套,推进实施一批重 点基础设施项目,力争2020年新增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3亿 元。2020-2022年,全市工业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力 争达60亿元以上。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 广“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网 络通、燃气通、公共交通通和场地平整等)标准化建设,除 新设工业园区外,到2022年仍未达到标准的工业园区原则 上暂停享受省级产业园区政策,直至达到标准。大力规划建 设工业园区到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铁路站点等交通节点 的快速通道,改善工业园区周边交通配套条件。以工业园区 为试点,优先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 网”应用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自 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 供电局)6、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工业园区与城乡公共设施 无缝对接,将工业园区及周边区域生活、医疗、教育等公共 服务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各地在建设用地安排 方面给予保障。鼓励各地在省级工业园区或周边区域规划建 设,七个一,工程,即一所中小学、一所职业学校、一家医 疗卫生机构、一个生活区、一个商业区、一片公共绿地以及 开通一条到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线路,提升工业园区配套水 平。推动研究制定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具 体办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 教育局、市卫健局、市自然资源局)7、强化工业园区环保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园区环 保基础设施建设,各工业园区应尽快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强 化工业园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分类处理,确保污染物 按要求达标排放。引导电镀、印染、糅革、铸造等产业链配 套企业进入专业园区进行集中治理。推动工业园区建设集中 供热设施和固体废物收集转运中心。工业园区应定期开展环 境质量监测和评估,将相关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力争到 2022年全部省级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责任单位: 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8、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在工业园区全面推进“最多跑 一次”改革。2020底前,全面推行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 地”制度,并探索向其他领域延伸推广。一般企业投资项目 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的审批时间少于全市平均水平。规范 工业园区厂房租赁和物业管理行为,探索降低工业园区内企 业用水、用电、用气等生产经营成本,引导制造业企业集中 进入工业园区发展。推动工业园区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 展对接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中心),为园区企业自主 开展集约化、定制化职工技能培训提供平台。建立工业园区 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定期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推进公共技 术服务平台建设,对围绕产业特点建设的检测公共实验室、 制造业创新中心、孵化器等给予适当奖补。(责任单位:市 工信局、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9、加强财税金融支持。统筹财政、税收、金融等资源, 对工业园区涉及重大政策支持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 项一策”。支持重大项目申报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重大 项目纳入我市制造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例会,协调推进 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金 融资本参与,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支持 社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项目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工业园区 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财 政局、市税务局、市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汕尾市中心支行)(四)推进工业园区提质增效10、实施工业园区产值倍增与主导产业培育提升计划。 按照省分类划设的工业园区产值基准线,各地在基准线上按 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能力、发展潜力,争取纳入省设立的“倍 增培育库”,制定实施工业园区产值倍增计划,力争3年内 实现产值翻番,市对各地列入倍增计划的工业园区加强跟踪 服务并争取省给予政策倾斜。力争到2022年,培育一批具 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水平产业平台。引导园区围绕我市着 力培育的产业集群,结合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发 展方向并研究制定专门扶持政策,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 中度较高的工业园区积极向省申报加挂“特色产业基地”牌 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统计局、市财政局)11、推进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各地年度建设用地、 林地指标供应计划优先保障工业园区用地,争取省对土地节 约集约利用较好的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按规定给予用地指标 奖励。建立健全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约束机制,制造业项 目落户园区要在项目用地产业发展承诺书等文件中明确约 定投资、产出、节约集约用地等事项,并将产业发展承诺书 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同时约定若未达到项目用地产业 发展承诺书约定的目标,出让方可终止土地出让合同,返还 剩余年期土地出让价款。园区内工业企业可在符合规划和安 全要求且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在原有工业用地上通过新 建、扩建、拆建等方式对厂房进行升级改造,经批准提高容 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支持各地在园 区内科学规划新型产业用地(M0),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 2.0,配套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计容建筑面积不大于总 计容面积的30%。(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 住建局)(五)建立工业园区发展长效机制12、建立园区“反哺”机制。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和工业 园区发展需要将园区产生的收益通过一定方式“反哺”园区 发展,激发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工业园区土地出让收入按有 关规定完成政策性计提后,可用于园区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 建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13、鼓励园区市场化运作。支持园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 开发建设、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园,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为 园区发展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地 产运营商等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土地二级开发,投资建设工业 大厦和标准厂房等,打造若干个市场化运营的“园中园”。 引导社会资本对园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跟投跟贷、联合投 资。(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14、深入推进产业共建。积极贯彻落实产业共建财政扶 持政策,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产业共建财政资金奖 补。支持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针对珠三角产业转移扩张需 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同时依托工业园区打造专业 化产业承接基地,争取省对承接的产业规模给予奖励。(责 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三、强化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县、园三级联动的“万 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协调产业平台建 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集中优势资源支持产业平台发 展。支持重大项目纳入我市制造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专题例 会,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各地要建立协调机制,同步制 定“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方案,提出建设计划和任务清 单。(二)开展综合评价。“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专项行动 实施期间,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专项行动。制定 出台综合评价方案,根据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源 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全面衡量企业经济产出和社会效 益,加快形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标准、统计、 评价等工作体系。对优先发展类企业,重点保障资源要素需 求,在政府性评先评优、试点示范项目申报、重点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