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女孩的希望之路.docx
大眼睛女孩的希望之路通过“惊心动魄”的上学路,就能发现,和城市的孩子相比,大山里 的孩子的上学路明显要更艰难,本期的榜样关注,让我们走进贫困乡 村的孩子一一苏明娟,看看她走过的“希望之路”。黑白色调的照片里,小姑娘衣着破旧,头发蓬乱,小手握着铅笔坐在 桌前,表情怯生生的,一双清亮纯真的大眼睛似乎在凝视着你,流露 出强烈的、渴望的光芒,正代表着无数贫困地区的孩子在发出心底的呐喊:“我要上学!”你可能不知道的是,1991年,这张名为大眼睛的照片一经问世, 便牵动了万千国人的心,观者无不为之内心震撼,甚至潸然泪下。自 那时开始,希望工程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资助,无数失学儿童 得以重返校园,圆了求学梦。而照片中的主人公一一当年才8岁的苏 明娟,在照片拍完后,意外地成了 “名人”,成了希望工程最有影响 力的“代言人”,人生也因此而改写。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照片里那个曾经备受瞩目的小女孩,后来怎 么样了,会过着如何的人生?“一张照片"引发的命运巨变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种田和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 的乡村生活。大眼睛照片拍摄的当时,苏明娟还在安徽金寨的张 湾小学读一年级,每学期六七十元的书杂费成了家里最大的负担。 山区教学条件很差,孩子们求学十分艰苦。苏明娟清晰地回忆起她当 年就读的张湾小学:教室低矮破旧,冬天窗户没有钱装玻璃,蒙上塑 料布又怕光线不好,所以只好任寒风呼啸着灌进教室。他们经常冻得 缩成一团,仍然坚持读书。1991年5月的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苏 明娟正在专心听课,她那双渴求知识的大眼睛,闯进了正在学校采访 的一名记者的视线,“那眼神有着很强的穿透性,能够进入到人们的 心灵里”。于是,当握着铅笔的苏明娟再次抬头凝视黑板时,记者迅 速按下了快门。这张题为大眼睛的照片发表后,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这张照片 成为了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被国内各大媒体争相转载,苏明娟 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许多人纷纷为濒临失学的农村贫困 儿童倾囊相助。涓涓“善流” 苏明娟得到了第一个好心人的资助,那个善良的人将自己微薄的津贴a,a,攒起,每学期都会寄给苏明娟100元,一直到小学毕业。“读中学时, 很多好心人都给予过我帮助,有的小朋友把零花钱寄来了,有的大学 生把业余时间的打工钱也寄给了我。天津一名退休老人从我读初中到 高中,每年过节都给我寄糖果和生活用品。”回想起这些,苏明娟充 满了感激。后来又有其他捐助者试图捐助她,善良忠厚的父亲对苏明娟说:“这 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别人的帮助了。你爸你妈还能干活, 还能养活你和弟弟。”在捐助人拒绝收回捐款的情况下,苏明娟将这 笔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平坦的路途1998年,苏明娟以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赴北京参加大会。整个大会堂里,她是最小的与会代表。苏明娟迎来了很 多鲜花、掌声和关注,但她始终是那么淳朴本分,不卑不亢。2022年9月,苏明娟考取了安徽的大学,2022年毕业后,她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一份特别的“履历”那张照片改变了苏明娟的人生,但她却没有因此而迷失。得到资助仅 仅是苏明娟人生轨迹改变的开始。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感召下, 小小年纪的苏明娟也踏上了公益助人的道路,至今没有中断。1997年,刚上初二的苏明娟,主动将资助得来的600元钱汇给了宁 夏的一位回族小姑娘,帮她圆了求学梦。2022年,考上大学后,她坚持勤工俭学,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 元生活补贴全部转给其他贫困学生。参加工作后,苏明娟把第一笔工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每月她 都会捐出收入的一部分,每年,她都会拿出1000元来资助贫困生, 从未间断2022年,她和当年的记者拍卖了著名的大眼睛照片版权,所得 30多万元用于援建西藏拉萨市曲水县的一所希望小学,成百上千藏 族孩子自此有学可上。2022年,她拿出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 “苏明娟助学基 金",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将爱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该公 益基金已参与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并资助了 45名贫困大学新生。 在全民关注下长大的苏明娟,实现了从受助者到捐赠者的转变。 天使说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却能选择爱与善意。贫困没有压垮苏明娟,她在 困境中收获了他人的帮助,改变了命运的方向。又通过艰苦奋斗,把 路走得越来越宽广,并将这一份善意回馈给社会。同学们,伸出手, 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