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公司企业项目)基坑变形检测技术方案.docx
-
资源ID:86372878
资源大小:57.9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某某公司企业项目)基坑变形检测技术方案.docx
1234567891011(某某公司企业工程)基坑变形检测技术方案工程概况作业依据及精度要求3平面和竖向基准网4基坑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6变形报警值标准7资料整理及变形分析7提交成果8使用的仪器和要求8生产组织9对委托方承诺9平安生产预警和预案9(某某公司企业工程)基坑变形检测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UT工程基坑东西最长约195米、南北最长约100米,其支护边坡深度:-8. 55 米;CT工程基坑东西最长约150米、南北最长约55米,其支护边坡深度: -8. 959. 35米;按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分类等级为二级。基坑开挖后 边坡分层支护,支护方法为土钉墙。监测目的:根据该工程的建设要求,在基坑开挖地下工程施工期间需对本工 程进行基坑边坡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观测,以保证基坑的平安。同时变形观测成 果也是建筑质量检查及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之一。2作业依据及精度要求1作业依据1. 1.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1.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 1.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1. 4坐标系统:独立坐标系。2. 2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基坑边坡变形按三等变形测量要求,其主要技术指标精度要求见表1表1变形监测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等级沉降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位移监测点坐标中误差(mm)(mm)三等1.06.03平面和竖向基准网1平面基准网3. 1. 1平面坐标系统:基坑北方向一侧园区综四路道路为X轴方向,东 方向Y与X方向垂直,建立独立坐标系。3. 1.2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水平位移拟采用2全站仪按基准线法测定绝对位移, 六测回测定,测量时在基准点设置测站及设置固定的方向线,并在方向线上设置 检核点;或在基准点设置测站极坐标法测定。水平位移监测的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技术要求见表2。表2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平位移监测的边长观测,采用电磁波测距,其技术要求见表3。全站仪测角 标称精度半测回归零 差限差 ()一测回内2C互差限差 ()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互差限差 ()2级仪器8139表3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全站仪测距 标称精度一测回读数 间较差限差 (mm)测回间较 差限差 (mm)往返测 较差限差 (mm)气象数据测定 最小读数温度()气压(mmHg)2mm+2mm级仪器5710.00.20. 5记录采用手工记录。计算采用严密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精度取位至0. 1mm。3.2竖向监测高程基准网竖向位移(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采用几何水准测量 方法,仪器采用天宝DiNi精密水准仪(每公里往返中误差0.3mm)定期地对 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检查基准点间的高差变化,分析基准点的稳定性, 保证观测成果的真实可靠。复测时尽量保持网形、观测线路不变,使用同一 仪器及设备,固定专人观测。数字水准仪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等级两次读数所测高 差之差限差往返较差及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限差单程双测站所测 高差较差限差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限差二等0. 7 (mm)1.0a/ n0.7J n1.5汨数字水准仪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等级视线长度 (m)前后视距差 (m)前后视距差累积 (m)视线高度 (m)重复测量次数 (次)二等23 且W50<1.5W5. 020.5522观测网中基准点的稳定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工作的成败。基准 网宜建立在基坑及建筑物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埋设要求稳定。基 准网建立后,定期地进行复测以检验其稳定性。沉降观测基准网拟采用独立高程基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高程基准网拟采用三个基准点组成(具体分布位置 详见附图1),布设成闭合准路线形式。基准点选择可以利用平面基准点或是 别的标志,如以前单位沉降观测保存的基准点,且应在沉降观测开始之前进 行埋设。埋设的基准点应避开地下管线、松软填土、基坑边沿、地裂缝、施 工机器振动及标石易遭破坏地方。选在比拟稳定的位置,并设置保护标志, 防止被破坏、被重物压住,或被水浸泡。为方便观测及保护,基准点具体埋 设位置由我方及甲方或监理有关人员协商确定。4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及竖向位移监测1监测点布设及点位标志4.1.1 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设在基坑(土钉墙)上端,沿边坡坡顶设置 水平位移观测点,间距不大于20m (假设有必要另外对个别变形敏感部位间距 不大于15m)。点位分布示意图见附图14. 1.2水平位移与竖向位移共用一个观测点,点标志埋设应稳固,监测 点采用直径16mm、长70cm钢筋,楔入支护土钉墙顶端土体内,同时做好标 记。4. 2观测周期根据规范及委托单位的施工组织安排,基坑观测总体分4个阶段实施。观测周期与次数按照如下计划:第一阶段:土方开挖过程中(首层支护土钉墙完工后),一个月,7天 一次;第二阶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半个月,2天一次;第三阶段:半个月,5天一次,至稳定;第四阶段:至回填前,3个月,10天一次当边坡有险情或情况特殊时应每天不间断监测。4. 3边坡水平位移监测土方开挖期间,现场支护工作人员应每天巡视一次。变形监测作业员每 次作业前首先进行平安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4.3 . 1观测方法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量。采用日本索佳SET210K全站仪 按二测回进行施测,距离为由全站仪经过两差、加乘常数及斜边改正后水平距离。测量取位至1mm。如果基坑出现裂缝时可同时采用普通手钢尺测量,读数至0.1mm。重要 部位应采用千分尺测量(视需要而定),同时进行拍照、录像等方法记录。4.4 基坑竖向位移观测基坑开挖期间为保证基坑垂直方向的平安,跟踪对基坑竖向位移进行同步观 测。竖向位移观测周期与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同步,监测方法采用仪器与第3. 2节 高程基准网相同。5变形报警值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二级基坑监测报警值如 下:5. 1边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60nini,变化速率15mm/天;2边坡顶竖向位移报警值60mm,变化速率8mni/天。6资料整理及变形分析1资料整理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均须及时整理监测资料,发现数据错误时,应及 时查找原因补测改正,然后进行数据统计。绝对沉降量,用每次观测计算的 沉降点高程与第一次各沉降点高程比拟,来计算各点的绝对沉降量;相对沉 降量,用每次观测计算的沉降点高程与上一次各沉降点高程比拟,来计算各 点相对沉降量。制作各沉降点绝对沉降量、相对沉降量的统计表,各水平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量表。6.2变形分析根据图形和数据资料分析基坑是否稳定,建筑物沉降及平面变形是否满 足规范要求,当发现观测值有明显异常时,应及时通知甲方、监理、设计和 施工单位,以便采取相应预防措施。7提交成果5. 1每期野外观测结束后第二天,电子文件及时向中建一局三星工程部 通报监测结果,进行下期观测时提交上一期盖章后书面资料。如果位移量接 近报警值或到达报警值时,应及时与甲方、监理进行沟通。6. 2该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向甲方提交最终变形观测分析报告。8使用的仪器和要求本工程所使用仪器均为经过测绘仪器检测部门鉴定并合格的设备。每次 观测前,应对相关仪器及设备进行检查,保证仪器使用状况良好。投入主要设备一览表8工程内容仪器型号数量水平位移监测网测量全站仪SET210K1台套垂直位移监测网测量水准仪天宝 TrimbleDiNi1台套水平位移监测全站仪SET210K1台套垂直位移监测水准仪天宝 TrimbleDiNi1台套计算计算机联想1台交通汽车狮跑SUV1台9生产组织基坑变形监测及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作业周期 长、责任心强的工作,应有专业人员负责。工程负责人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写, 生产组织,协调甲方、监理及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对工作中出现的问 题会同各方及时解决,同时对潜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工程 顺利完成。作业组长每次进行工作时首先要与建设单位或监理进行联系,听取建设 单位或监理对工作中的指导意见,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组织生产,对观测获取 的第一手资料,应确保它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不得私自涂改或伪造。每次外 业结束后要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向甲方和监理提交观测数据资料。10对委托方承诺10. 1在整个基建过程中,积极配合甲方及监理工作,提供测绘方面咨 询服务。10.2我们将以诚信为本,信守合同,优良的质量,周到的服务,为甲 方提供最满意的工程产品。11平安生产预警和预案11.1 根据我公司平安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制定平安防范措 施,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实施中应确保作业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平安,进入施工 场地时必须戴平安帽、穿防滑鞋并绝对服从工地平安管理人员的管理。11.2 工程负责人在开工前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平安生产条例,落实平安生产责 任,检查配备的平安设备落实情况,签订平安生产保证书。作业组长为兼职平安 员,具体负责当天平安工作。11. 3作业中应确保作业人员及仪器的平安,司机应注意交通平安,遵守交通规章制度,中速行驶。11.4变形监测出现异常情况预警米取相应措施:变形量到达报警值或接近允许值;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