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docx
-
资源ID:86376550
资源大小:27.8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川省德阳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docx
U!川省德阳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2020.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1 .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 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的似有若无,为我们留 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 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 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2 .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2021 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鸥坞天(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注: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3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4 .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1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A.从:都是"跟从";B.弗:都是“不,没有”;C.亲:都是“亲人ZD.志:记录/标记;故选Do.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依据“其母日: '能如是乎?与汝偕隐,”可知,选项B中的“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的说法与 原文内容不符。故选B。1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 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绝(灭绝,使灭绝)、主祀(主持祭祀)、非(不,不是)”几个词是重点 词语。(2)句中的“以(用)、广(扩大)、逆(违背)、轻(轻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点睛】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 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 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 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 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 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 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 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 (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 良的人。”. A 16. B 17. C 18.(1)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答案第4页,共6页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时时享受这种乐趣。(2)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解析】15.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断句判断标准: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 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这句句子的意思是:这被世人觉 得奇怪,放弃美名而不要,却认为这种说法是异端邪说,认为像佛法一样,这是很错误的啊。 “者'后一般要断开,“而”在句中,一般在前面断开,“而故异端其说”的意思是却认为这种说 法是异端邪说,意思完整,应在“说”后面断开。第一个“是”是宾语,第二个“是”是主语,断 开。故这个句子正确的断句为: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 矣。故选Ao.考查一词多义。A.管乐器/竹子;B.衣服/衣服;C为了/来;D.代词,代指这种乐趣/代词,代指这件事;故选Bo.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结合“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可知作者编饮馔为肉食在 其次,而蔬菜为首选,一是为了崇尚节俭,一是为了恢复古风;至于看重宰割(牲畜)而珍 惜生命,又因为想着这一点,而不忍心或忘掉了啊。所以选项中“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 缘故”说法有误; 故选C。17 .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 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语:圃:园子。旋:随时。亦:也。乐:乐趣。(2)重点词语: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尽、全。指:直。豫:豫州, 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点睛】参考译文:答案第5页,共6页声音的基本理念,是弹弦不如吹奏,吹奏不比歌唱,这是因为它一步步更加合乎天地万 物自在生长的道理。吾认为饮食的基本原则,是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也是因为它一步步更 加合乎天地万物自在生长的道理。以草为衣,以木为食,上古的风俗。人能疏远肥腻的食物, 只吃蔬菜而感到甘甜,不使腹中的蔬菜受肉腥践踏。这就如同做了伏羲氏时代的百姓,像唐 尧、虞舜时代那样吃饱肚子,这与崇尚古玩是同样的趣味。这被世人觉得奇怪,放弃美名而 不要,却认为这种说法是异端邪说,认为像佛法一样,这是很错误的啊。我编辑了饮馔 一卷,认为肉食在其次,而蔬菜为首选,一是为了崇尚节俭,一是为了恢复古风;至于看重 宰割(牲畜)而珍惜生命,又因为想着这一点,而不忍心或忘掉了啊。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 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 的人才能够得到。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 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答案第6页,共6页(2022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 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庐:书房。5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 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 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 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6 .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二、课外阅读(2020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 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 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髭,卖得数斛米,斫诸 屋柱,悉割半为薪,锂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 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 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卓、 顾荣诸人,大获美誉。世说新语褒赏篇 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涪阳(今江西九江)人。入仕后勤于职事,颇有政绩, 声望颇高。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要求是孝顺清廉,候选中的人也称为孝廉。室 如悬磬: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鬓(bi):假发。铿(cud):碾碎,荐:草垫子。试卷第2页,共5页7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B.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D.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公少有大志 少时,一狼径去 B.汝但出外留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与母湛氏同居 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吾自为计 自三峡七百里中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 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 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 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 范逵是有所求的。10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逵及洛,遂称之于羊障、顾荣诸人。(2021 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 其母曰:“亦使知之,如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 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日:“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有改动)注释: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 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诬:欺骗。尤:过错。文:文饰。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田:祭田。1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晋侯赏从亡者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B.禄亦弗及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 D.以志吾过寻向所志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介之推偕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 定的,而非人力。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 决不受禄。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一 样的人。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 还恶劣。1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022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蔬食(清)李渔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 *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论蔬食之美者,日清,日洁,日芳馥,日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试卷第4页,共5页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注脍:细切的肉。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 的贤王。15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B.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C.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D.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丝不如竹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B.草衣木食各隐卷底衣褶中 C. 一以崇俭俭以养德 D.得以有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17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B.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C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D.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参考答案:1 . A 2.这句描写出诗人俯在天气变化下,山中的众多沟壑都显出独特的形态。“众壑”与 上句中的“中峰,湘呼应,突出了终南山的雄伟壮大,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解析】1. A.“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在首联中未体现。故选A。2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意思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 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分野中峰变”一句 表现了终南山从北到南的阔,游山而有这样的认识,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经依 稀可见。终南山东西的绵远,南北的辽阔,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 底。而“阴晴众壑殊”也是尽收眼底的全景。“众壑”和“中峰”两个词语,突出终南山的高峻雄 伟。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令人赞叹;表达诗人对终南山 的喜爱赞美之情。3.B 4.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伤心离别的感受。画容貌容易,想要画出自 己的伤心难。用衬托手法,表现自己不忍离别的伤心程度之深。【分析】3.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句“转忆同看雪后山”并不是写“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 快乐”,而是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离别后的忧伤。故选B。4 .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诗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的意思是:你的 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作者 实写在沉香的轻烟中的肖像画,虚写的是伤心离别后的感受。肖像可以清晰可见,但自己的 伤心却难以画出,诗人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衬托手法,写自己独对着好友小像以慰相 思,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及自己不忍离别的感伤。据此理解赏析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恋恋不舍,想到一年来与好友多次分别,不由得泪流满面。 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转 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凭借“我”的殷勤话语,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 的时候你要再回来。你的画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 也无法描画出来的。5 . C 6.示例:“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比喻修辞,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答案第1页,共6页 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活水随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句,用典,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 营养,永远清澈。【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尾联是用寻常游客追求物质享受的肤浅,反衬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C错误,选C。6.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答题思路:选择诗句,赏析其中两种不同修辞。示例:“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三千字”是夸张,眼前的书, 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 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运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 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是富家浪 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 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7. C 8. B 9. D 10. (1)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2)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暄、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 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耍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 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 里左右。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8. A.年少/一会儿;B.都是“只,只是”;C.居住/停,过;D.自己/在,从;故选BoD.“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文意“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 答案第2页,共6页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 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没有体现出陶 侃对范逵有所求。故选D。9.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叟:老头;惠: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聪明 了。及:至IJ;遂:于是,就;称:称赞。【点睛】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 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霜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 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好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 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 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 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 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 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 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障、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 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10. A 12. D 13. B 14. (1)上天没有灭绝晋国。(晋国)必将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 祀的人,不是晋文公还会是谁?(2)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上。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分析】11.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 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 词来辅助句读。语句“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的意思是: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怎么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言/身之 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故选A。答案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