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学设计.docx
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L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资料,想象画面,感悟古诗内容。2 .初步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借物抒情),理解意象的表达特点。3 .感受王维与元二的依依不舍之情,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 .内容分析送元二使安西被称为“千古第一送别诗”。而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在这首诗中中 有两个送别的意象一一“柳”和“酒”。“柳”有挽留之意,是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因为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也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和希望。诗的前两句借柳树等景物抒情, 在写景中寄托了诗人的不舍之情。“酒”与“久”谐音,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而 在本诗中“更尽一杯酒”的解读那么更能让人感受到王维与元二的深厚情谊。本课所在单元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古 诗两首搭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卡罗纳分别从友谊之爱、乡情之爱、爱的奇迹、 真诚的爱四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爱的真谛,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体 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学会关心、帮助别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加深对“爱” 这一主题的理解。2 .学情分析学生除了在语文教材中进行详尽锡纸的古诗学习外,还通过专门的诗文诵读课来学习和 背诵古诗,每学期必备篇目至少50首,因此处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 累,对于古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结构工整等特点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局部学生也能够通 过各种方法简单地理解诗句。如在诗文诵读课中我已经带着学生接触过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并 提到过王维的诗被称为“诗中有画”,因此,在学到王维的这首诗时,一经点播学生立刻能 进行联结,想象和感受画面。但在表述让可能还存着表达不够清晰完整的情况,需要在课堂 学习中进一步引导。同时,古诗内容所处的朝代离学生较远,尤其在前两句“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中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比方“青青”到底是用来形容谁的,学生对于古时候的青瓦 不了解就会出现理解偏差。而古诗内容较少,包含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学生对诗人所处的 时代背景不了解,也很难理解二人的分别意味着什么,如安西到底在哪,元二去安西会面对 什么难题,这一次分别竟成了永别等等,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需要借助大量的背景资料、 图片等创设相关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另外,学生只在现代文中初步接触了 “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对于“意象”理解起来有 一定难度,在引导学生寻找古诗中的意象时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方法。三、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送别诗中的意象。1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启发导入, 引导发现L课件出示三首诗。赠汪伦、别董大、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这种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就 被称为“送别诗”。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维写给 元二的送别诗。1 .学生齐读。2 .观察发现,这三首 诗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并 归纳积累送别题 材的古诗。初读古诗, 理解大意L从课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1)出示甲骨文图片,讲解“使、 (2)出示唐朝疆域图,了解安西的 位置一安西都护府,现在的新疆地 区。(3)那么为什么要叫“送元二”呢? 其实他叫“元常”,古人常以兄弟在 家中的排行来称呼。(4)谁能来完整地读一下这首诗? 指名读。(5)指出多音字,借助意思来判断 它们在这首诗中的读音。(6)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来。(7)出示停顿符号。读诗除了要读 正确,还要注意节奏。谁来给大家 读一读?1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 或自己的理解回答问 题。2 .通过引导理解“元 二”,联系理解别 董大的题意。3 .说出这首诗题目的 意思一一诗人送别自 己的老朋友元二出使 远在新疆的安西都护 府。4 .学生评价,正音。5 .学生齐读一遍。借助课下注释和 背景资料的补充, 帮助学生理解题 意,再通过教授学 生在理解字义的 基础上判断读音, 从而帮助学生理 解诗意。细读古诗, 体悟感情L出示苏轼的评价,在诗文诵读课上 老师也教过大家,王维的诗有个特 点,叫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 那么如果让你给这首诗的前两句配 上图片的话,你会画上什么呢? (1)城门一一送别的地点 (2)客舍一一青 古代房子用青瓦 (3)柳树一一新为什么是新? 前两句写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 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旁是自东向西一1 .思考、交流:假如 给诗前两句配一幅 画,会画上什么景 物?为什么?结合课 下注释,理解诗句内 容,进行思考、交流。2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3 .借助课下注释、图指导学生正确、流 利,有力奏地朗读 古诗。借用苏轼的评价, 让学生想象画面, 从而理解诗句的 内容,感受二人惜 别之情。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 围,驿道两旁是柳树。平日从长安 西去的大道上车马交驰,尘土飞扬, 柳树的叶子也被尘土笼罩,好像吸 一口气都是尘土的味道。而此时早 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湿润尘土就 停了。而路旁的柳树也因为这小雨 才重新洗出它青翠的本色。从清朗 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 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 色调清新明朗的美景。2 .渭城这么美,肯定不止有柳树,可 王维为什么只写柳树呢?3 .此时你就是王维,你的朋友就要去 远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1)出示图片。(2)你还是不舍得,于是一路从长 安把他送到了渭城,还想再多送他 一程,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元二 能不走吗?(3)元二要去的是萧条的安西,面 对着茫茫的大漠,长途跋涉,此地 一别,生死难料。有一首诗中写道一一十日过沙磺, 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 血流。(4)元二可能会在这个语言不通, 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地方待一辈 子,而此时王维年事已高,他可能 等不到元二回来的那一天了,而据 记载,在四年之后,王维就逝世了, 此番一别,竟成了永恒!(5)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告 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屡次,酿满别情 的酒也喝过多巡,临行之际的劝君 更尽一杯酒也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 厚情谊的浓郁的感情琼浆,他为什 么一次又一次的劝他喝酒呢?想再 多留他片刻!4 .所有的不舍、无奈和担忧都在酒 里,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就让 我们饮尽这杯酒吧!画、背景资料,准确 理解前两句诗句的含 义。3 .你的心情是怎样 呢?轻快温柔 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 地读一读。4 .学习体会“柳”与 “留”的谐音,体会借柳挽留的表达手 法。5 ,把你的不舍放在这 杯酒里吧!指名读。6 .说说元二如果不走 会怎样?欺君之罪! 所以他不得不走!带 着这份无奈,再来读 一读吧!7 你会嘱咐元二些什 么呢?带着担忧和叮 嘱,再来跟你的老朋 友元二喝一杯酒吧!8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王维为什么对元二反 复劝酒?为什么“西 出阳关”后就“无故 人” 了呢?9 . 了解“酒”与“久” 的谐音,有感情地朗 读古诗。借助想象和图片, 让学生感受画面 美,指导学生有感 情朗读古诗。创设情境,在教师 的语言引导下,层 层递进,酒一杯接 一杯,感情也越来 越浓,感受王维与 元二送别的依依 不舍之情,感受两 人的深厚情谊。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1 .王维与元二的这份深情厚谊,千 百年来被代代传颂,送元二使安 西也被称为千古送别第一诗。 这首诗写成后便被人披以管弦,广 为传唱,成为当时唐代的潮流,也 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叫渭城曲。 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 再唱,因此也叫阳关三叠,直 到现在也经久不衰。2 .出示图片与诗句。一个经典的告 别场面需要哪些关键词?指导学生 理解“意象”。1 .欣赏古琴曲阳关 三叠,进一步感受 送别之情。2 .配乐朗读,读出感 情。3 .了解送别诗中的常 见“意象”一一 关于时间的 关于地点的 关于物象的进一步加深送别 的情感体验,升华 送别主题,将依依 不舍的感情表达 出来。让学生初步了解 古诗借“意象”表 达情感的特点。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2.含有送别意象的诗句。引导学生课下关 注送别诗中的其 他意象。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送别诗柳(留)依依惜别意象酒(久)友谊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