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11篇).docx
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 文(11篇)我们国家有许多佳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 个节日都有不一样的风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家乡的风俗 写一篇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1)只要提起习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节了,春节与其 他的节日不同,春节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欢的 就是收压岁钱啦!除夕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团聚饭,给远方的亲戚打视频 通讯,开开心心地聊天,吃完饭便睡觉,因为大年初一天还 没有亮,就会有炮声四处响,果真,天蒙蒙亮时,四周的鞭 炮声已响起,使人睡不好觉,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 爸爸妈妈也早已准备好了"红爷爷见我起床便递给我,我快 乐地喊了声:新年好!按照习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饺子,妈妈下饺子,奶奶 烧香,爸爸响鞭炮,都忙得不亦乐乎,凌晨6: 30我们吃完 了极其钟,肉的颜色明显变深了。接下来大概要晒35天, 我们就能吃到美味的酱油肉啦!冬至来临,“酱油肉来啦妈妈把热气腾腾的酱油 肉端出来了。我好奇的看着酱油肉:肉已经完全染上酱油的 红褐色了,里面的酱油似乎被蒸出来了,在碗底还不安分的 吹出一股股热气。闻了一口,酱油的微甜和肉特别的鲜香融 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别的味道。轻咬一口,开始微微的鲜 甜味充斥在嘴间,瞬间间肉的鲜味就迫不及待的钻进喉咙 因为晒干了,肉质很有嚼劲,鲜味也很好的锁在里面,让人 回味无穷吃着美味的酱油肉,我们听着妈妈讲起酱油肉的寓意: 你们看酱油肉的颜色是不是红褐色?因此过年吃酱油肉也 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原来如此呀!我们的家乡风俗很多,想了解吗?来我的家乡一一温州 看看吧!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8)我的家乡离嘉兴市区不远,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 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乡一一嘉善。十里不同风,百 里不同俗。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嘉善那儿是怎么过迎新年的吧!家乡的每家每户为准备新年都忙得不可开交,应接不暇。 再忙,也务必要做的一项事一一切切叫,什么是切切叫 呢?奶奶说就是撑烟尘。细细区分,在廿六婵烟尘叫''乐阵阵, 廿七叫切切叫,听起来真是喜庆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 与附近邻居们一早就在撞烟尘,啪啪啪的声音打破了寒冬 腊月的寂静,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时 人们也理发、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 糊地问奶奶:这些事还要挑日做? 奶奶用当地的俗话告知 我:'干干净净辞旧岁,轻轻松松过新年,这些事可不能随便 做!在廿六、廿七后,廿八、廿九更劳碌了。做团子、划方 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来。她做了一大蒸锅的团子和方糕, 又拿了几个装进红色的袋子里,我猜测:奶奶做这个比别的要 更加小心认真,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真,奶奶说这是除 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劳碌地只说了短短一句,我 只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在除夕之夜,人们除了要洗碗、刷锅、洗菜、切菜、淘 米这些家常,还要再点燃一支炉或在灶肚里燃树块,燃至 年初一。我看奶奶忙,就跑去问爸爸这样做有什么寓意?爸 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与,富,同音,火烧到年初一就意 味着今年富到明年。在这个除夕,我收获满满:了解了家乡我不知道的习俗 和文化,也知道了人们对过年的重视,每件事只为一个字 年 !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9)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 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 耙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 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 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 "隔壁那饺子不同,米耙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 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 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 到变皮在手下“规规则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 第三步了。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 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 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 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 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 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耙周圈包起来的 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 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耙的 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 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 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 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聚 中开启,总在米耙鲜美的味道中开启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10)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 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 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 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 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 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 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 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 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 堂四周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务必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 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处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 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 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 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一一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 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 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 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 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 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 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 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 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00元 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 氏的繁盛与传承!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11)我的家乡在福建,那里充盈了我甜美的童年回忆。那些 美好的瞬间让我难以忘怀,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让我念念不忘, 还有那些特别的风俗让我记忆深刻。我的家乡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 妈妈出门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玩,不一会儿,饥肠辘辘 的感觉驱使着我到厨房里去寻觅好吃的。我在厨房里翻翻这 儿,看看那儿,立刻,一个金黄金黄的大木瓜出现在我的眼 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开,黄灿灿的 果肉包裹着一颗颗滚圆滚圆的小黑籽,就像一颗颗圆溜溜的 小珍珠,摸起来滑滑的。我捏起一个放入嘴里,咬了一口。 哇!好辣啊!满嘴都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这个小黑籽味道还 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让那味道在我嘴里渐渐淡去。不 过,木瓜的果肉的确好吃,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除了木瓜,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柠 檬和波罗蜜。说起波罗蜜我总会想到大榴糙,它们长得实在 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似乎同胞兄弟。虽然它们长 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有很大差别。大家都知道榴槌闻 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而波罗蜜的气味和味道都是甜 甜的,吃完很久,嘴里还留存着它的香甜。相比较而言,我 还是更喜欢那香甜的波罗蜜。此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特别的风俗,比如我们家每当 过年吃完年夜饭的时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 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烧起来,让全家老小都从火 群上跳过去,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运都被火烧光了, 很特别吧?饺子,我便随着爸爸妈妈去庙里磕头,天色昏暗,路上行人 却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说个不停,看着手里塞来的压 岁钱,我知足地笑了笑。在我的记忆里,以往的春节初二就要开始拜望亲戚,爸 妈带着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们一天能走五六家亲戚,马不 停蹄,热闹非凡,亲戚见到我们,都热情地来迎接我们,我 们每个人聊着天,笑着,谁都那么亲热,一点也不拘束,我 也能收到很多压岁钱,心中满是欢喜!在亲戚家坐一会就要 回去了,家里也有客人,爸爸妈妈也要去招呼家里来的客人 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们临走时,亲戚们出来送行,看 着我们离去后才回到屋里。然而今年的春节是我长这么大最难忘的一个春节,出现 了冠状病毒,祖国母亲生病了!全国人民都封闭在家,我心 里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愿,愿祖国母亲快点好 起来,等到明年,我们都过上一个快幸福乐,热闹非凡的春 节。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2)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异常的习俗 呢!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 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 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 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完美向往。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 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齐,手 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 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 明白?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一一八宝饭啦!八宝饭俗 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 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一一发红包! 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 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 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知名传 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一样。街道上人来人往, 明白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 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 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 年,说上几句祝愿,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怎样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3)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备年货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 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 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 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 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 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的到来大扫除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 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 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 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 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 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 转。除夕夜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 浓郁的香味立刻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 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 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聚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 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 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 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里,老人们守岁,小孩子们总是沉沉 地睡去,做着香甜的梦。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 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4)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小村子,也没有特别的风俗习惯,只 有过年的时候最热闹人最多,因为过年了,大人们就回家 了我现在回想起来,还依旧怀念以前的新鲜空气,树林, 池塘和傍晚的萤火虫,还有家乡过年时候的氛围,祖庙祭祀, 舞龙,跳舞然而现在已经看不见了,都变成了一座座高楼 大厦,一块块水泥地,在也没有舞龙,欢快跳舞了,很多有 趣的节目,因为每人参与而取消了,过年时候氛围也渐渐减 淡了。家乡的风俗还在,但是风俗的氛围已经渐渐没有了。我回想起过年时候,白天里去叔叔伯伯家拜年,一起围 在一桌吃饭,大人们说着一年的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而我们 小朋友们从来都是沉迷于放烟花,炮竹;晚上时,我们聚在 火炉边月光下聊天,唱歌跳舞,那时候的笑容是多么的开心 和真实。然而现在,再也体会不到当初的那种过年的氛围了。 现在的大人们还是在一起谈论一年的工作生活,小孩子也还 是在玩游戏。但就是感受不到以前的氛围,有些人说是因为 过年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不能放烟花炮竹,才没有过年的 氛围。但我认为这并不是原因,只是大人世界里的一种自我麻 痹而已。以前,他们聊天的都是家常理短,但现在都是围绕 着工作事业。一板一眼,没有以前的埋怨和啰嗦;现在都是 吹捧和炫耀。我很怀念以前家乡的风俗,一家人围着桌子, 烤着火的美好时光。家乡的风俗还在,但是风俗的氛围却不 在了。我满满回忆起,过年时候村里人真实的喜悦,家人一起 团聚吃饭玩耍的温馨。我希望,可以再一次感受家乡的风俗, 再看一次我们节日欢快的笑容。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5)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 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到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 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 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 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 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 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 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 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 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 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 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0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 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 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 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 开了,此后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 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 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 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 有余。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6)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 俗,我要讲的是我老家漂河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一般是祭灶、扫尘、贴窗花等。据说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 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进行奖惩,而在灶王爷的嘴上粘上糖, 他就不会说坏话。于是用糖粘上灶王爷的嘴,再把灶王爷的 画像烧掉,美其名日送灶王爷上天。在瀑河,腊月二十三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有 干爹干妈的小孩子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为什么会有干爹干 妈呢?为什么要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呢?原来,在老家有这 样一种说法: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去医 院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就会讲,这孩子呀不好养活, 一家养不活,得两家一起养才能行。于是,选个黄道吉日, 给孩子找一家适合的人家,磕头拜干爹妈。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着父 母给孩子准备好去干爹干妈家拜年的礼物,去干爹干妈家住 一天。拜年的礼物可是有讲究的,除了过年的礼品,特别重 要的是一只大公鸡,这大公鸡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万选 选出来的,据说鸡冠越大,颜色越红,就说明孩子的运气会 越来越好。九点从家出发,到干爹干妈家吃中午饭,然后待 到下午四五点,这才回家。这就代表了孩子在干爹干妈家过 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圆了孩子两家养的说法。有些孩子养 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养到十二岁才能行,这以后干爹 干妈就变成亲戚,逢年过节去拜年走动。这就是我们溪河过小年的特殊风俗,是不是不一样呀, 你们那里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作文(精选篇7)过年,不仅有五花八门的活动,更有平时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好吃的酱油肉了。在温州,过年时家家 户户都会在阳台晒酱油肉,那场面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呢!冬至的前几天,我们去外婆家做酱油肉。可是酱油肉怎么做呢?怎么做才好吃呢,外婆说,酱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 后这几天晒,因为西风比较干燥,腌制酱油肉更容易晒干, 不易坏。外婆开始示范起来: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约5厘米左右厚度的长条,然后放入一些叫做二锅头的白酒和酱油 腌半天,最后放入花椒,蒜,姜片.外婆说,酱油肉好不好 吃,取决于酱油好不好,是否有腌入味。然后问我:萌萌, 你要试试吗? 我当然乐意。洗好手后,外婆指导我不停的搅 拌,揉捏,给五花肉按摩,这样能让肉更快的入味。大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