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docx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和依据:1.1 应用组织化与系统化的方法,对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危险、 有害因素,以下同)进行辨识,并及时更新,评价其风险水平,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以此作 为:制定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策划、实施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决定设施要求、培训 需求或操作规程的修改,监督管理需求以确认其实施有效性及适时性。1.2 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3 .管理职责:3.1 总经理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清单, 审批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1.1 2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重大风险的评价 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 行风险信息更新。1.3 各部门主管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 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1.4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 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5 新、改、扩建设项目由安全部或项目部负责在项目规划,设计前应交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 全预评价;项目的建设过程由安全部或项目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6 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评价。评价 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1.7 机电或其它施工单位到车间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由施工单位和车间一起进行 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审核审定由安全部人员负责。1.8 同一项目涉及多个部门作业(如设备、电气、仪表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 责人进行汇总。4 .定义:4.1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4.2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并不对两者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表一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序号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 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 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 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 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 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 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一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S值人员财产损失/万兀停车其它5造成人员死亡> 50公司停车重大环境污染4造成人员重伤>25部分关键装置停车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3造成轻伤> 10降低生产负荷造成环境污染2造成人员轻微伤<10影响不大,几乎不停车造成轻微环境污染1无人员伤亡无损失无停车无污染、无影响表一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等级风险(R= LXS)控制措施巨大风险2025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重大风险1516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 期检查、测量及评估中等风险912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可接受风险48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可忽略风险<4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附件一6风险水平与措施要求风险措施可忽略风险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可容许风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 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中度风险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量和限定预防措施的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 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 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重大风险对于尚未进行的工作,则不宜开始工作,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不可容许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 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4.3 危害识别:是认知一个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 或状态,不是事件的本身。4.4 风险:一个特定危害事件发生之可能性及后果的组合。4.5 可忍受风险:组织顾虑其法律责任与其自身之职业安全卫生政策,而降低其风险至能忍受 的程度。4.6 风险评价:是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 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5 .管理程序:5.1 危害辨识实施5.1.1 公司每年在制定目标之前,由总经理组织安全部、生产部、安全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危险、 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策划,并将策划结果形成文件。5.1.2 各部门按策划要求每月组织所属区域内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并汇总后报安全部审查。5.2 危害辨识的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环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5.3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5. 3.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 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 论作指导。5. 3.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 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 有害性。5. 3.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耍从厂址、自然条件、 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 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 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5. 3.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5.4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依据5. 4.1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 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6. 4.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伤害方式,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7. 4.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类。8. 4.4按照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另依据危险化 学品目录、易制毒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所列危险化学品进 行辨识。5.5 常用危害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5. 5. 1工作危害分析(JHA)附件一15. 5.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附件一25. 5.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附件一35. 5.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附件一45. 5.5其他风险分析方法。例如:”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重大危险源的评价。5. 5. 5.1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参考5. 6风险评价准则作业活动选用方法频率备注直接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作业活动前进行检维修作业岗位、部位、装置首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其次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每年一次关键、重要设备安全检查表法(SCL)每年一次设计的开始阶段预危险性分析(PHA)建设项目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 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 概略地分析公司定性风险评价按附件一5风险评价准则进行,需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由风险评价小组采用合适的评价准则。外部评价由相关资质机构自行选用评价准则。5. 7风险评价5. 7.1各部门主管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 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评价组织编制评价大纲。5. 7.2风险评价小组根据各部门危险源辨识结果,首先通过集体讨论,采用主观评价法,确定可忽略风险和可容许风险。5. 7.3对于集体讨论不能确定风险水平的危险源,可采用风险水平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 价法、危险源风险评价专家打分法来确定风险水平等级。5. 7. 4安全部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危险源评价结果与控制方式汇总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发至各部门。5. 7.5对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应作为建立公司及部门目标指标的依据,各部门制定相应的 风险控制措施,编制“管理方案工5.8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5. 8.1风险控制策划:公司对危险源依据风险水平实施分级管理,风险水平与措施要求见附件 6所示。6. 8.2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原则a.如果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无害物质替代危险或有害物质;b.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毒阻燃物料代替高毒易燃物料;c.将危害进行隔离,如通过局部排风把有毒气体排除;d.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如远距离操作,防爆墙等;e.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员工教育;f.在其他控制措施均已考虑后,作为最终手段,可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为暂时性控制措施,但 应注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消除和降低风险。h.必要时:确定预防性测量指标,以便监控。7. 8.3对重大风险和不可允许风险应作为建立公司及部门目标指标的依据,各部门制定相应的 风险控制措施,编制“管理方案”。8. 8.4控制措施实施部门等相关部门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评审应包括管理现状分析、原 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的要点是:a.准备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允许水平;b.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C.是否己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d.准备采取的控制措施能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9. 8.5安全部编制经评审确定的“危险源风险控制管理方案”,并编制“危险源风险控制管理方 案汇总表”,经总经理批准后,发至各责任部门,组织实施。10. 9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11. 9.1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风险控制管理方案”,在实施前应组织学员培训,保持记录。12. 9.2安全部应对“危险源风险控制管理方案”的实施进行检查和监督。对需要两个以上部门 实施的应进行协调,必要时,由管理者代表协调。13. 9.3安全部对“危险源风险控制管理方案”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视和测量,按安全标 准化绩效考核办法执行。14. 9.4当“危险源风险控制管理方案”实施后未达到减少伤害和损失的目的,应重新制定措施, 按上述标准执行。5.1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更新5. 10. 1更新时机当发生下列情况,管理者代表应及时组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 再评审。5. 10. 1. 1事故、事件、不符合发生后发现新的危险源;公司内部发生变化时(如组织机构、人员发生大的调整,作业条件的改变,采用新的 用工制度,使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生产新产品等);5 外部因素引起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等);6 公司方针、目标的调整;5. 10. 1.5相关方的要求。5 . 10. 2更新要求5.10. 2.1安全部每年结合管理评审,组织各部门全面评审公司危险源和控制措施,适时调整和 补充。5.11. 2. 2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或项目由设备部或项目负责人组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 控制进行策划,策划结果纳入相应的计划或方案中组织实施。5.12. 2.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更新内容,应经总经理批准,如引起管理体 系文件更改的,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5.13. 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改进公司通过组织内部审核、跟踪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和现场检查的方法,对危险源辨识、风险 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实施监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持续改进。6 .附件附件一1.工作危害分析(川A)附件一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附件一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附件一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附件一1工作危害分析(JHA)1.1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1.2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1.3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 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1.4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 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1. 5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 也应识别。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 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1.6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 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1.7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1.8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1.9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附件一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2.1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 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 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 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2.2 检查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 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等。列出标准之后,还应列出不达标 准可能导致的后果。2.3 安全检查表分析记录表(SCL)3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3.1 预先危险性分析又称初步危险分析,主要用于对于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 等进行分析。用于项目、装置等在开发初期阶段分析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 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辨识系统 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3. 2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功能: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3.3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进一步进行危险分析的先导,是一种定性方法:它能识别可能的危险,用较少的费用或时间就能进行改正;它能帮助项目开发组分析或设计操作指南;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3.4 预先危险性分析对固有系统采取某种操作、接触某些危险性物质、工具和设备时, 进行分析也比较合适。3.5 .后果的危险等级划分危险性等级划分级别危险程度口 1能导致的后果I级安全的可以忽略II级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III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w级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附件一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危险性,则为:D=LXEX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风险等级判定4.1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 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考虑一个系统的危险性,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 概率为0情况不确切。所以,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人为地将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表一14.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判定准则:L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但图度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 1实际上不口J能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 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 分值为lo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表一2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暴露次6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3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0. 5非常罕见地暴露4.3 发生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C判定准则: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分值规定为L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表一3C值可能结果C值可能结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4.4 危险性D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表一4企业定义风险等级风险(D = LXEXC)可能结果巨大风险>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重大风险160 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中等风险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可接受风险207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可忽略风险<20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附件一5风险评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