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2022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三五”时 期体育事业开展情况,分析体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下 一步体育工作任务。刚才,省开展改革委、教育厅、XX市、XX 市、XX市的分管负责同志和XX体育产业集团、XX英派斯集团 的企业负责人,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发言;XX同志通报了 2021 年全省体育工作情况和2022年重点任务。大家讲得很好,我都 同意。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充分肯定“十三五”时期体育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 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体育系统解放思想,攻坚克难,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设施 建设,全省17市全部建有市级全民健身中心,76%的县(市、 区)、83%的乡镇(街道)和73%的行政村建有相应的健身设 施,基层体育设施覆盖率比“十二五”时期翻了一番。全省人 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泛开展全 民健身活动,5年累计举办各类健身活动3万多项次,参赛人 数超过6千万人次,比“十二五”时期提高了 3倍。全面加强 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全省共有体育社会组织2700多家,体育协 会65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9. 6万人。加大改革力度,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体育工程交给社会承办,成 熟一个,推出一个。鼓励所有运动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开展 多种形式的合作,激发竞技体育的开展活力。各市也要参照省 里的做法,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举办运动队的新路子。二是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过去,我们的竞技体育人 才往往是通过体校这一渠道培养和选拔出来的。但随着形势变 化,县级体校普遍存在“招生难、出路窄”的开展危机。目前, 全省传统县级体校开展办学的仅有55所,有39个县(市、区) 已经没有体校。这说明单纯依靠传统体校选拔人才的路子越来 越窄。省里正在着手改革体校办学模式。总的考虑是,将所有 体校改革为“教体结合”的学校,由教育部门负责文化教学, 体育部门负责竞技训练;传统体校可以融入普通学校,普通学 校也可以加挂体校牌子。普通学校与体校融合开展,意味着将 选材范围由原来市县体校3万名学生扩展到全省普通学校的几 百万名学生,可以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也提高了运发动 的文化教育水平。同时,还有利于活跃学校的体育气氛,激发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积极 探索运发动培养新模式,争取更大成效。三是加强运发动文化教育。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孩子都应 享有的权利,也事关运发动的长远开展。在这个问题上,我强 调过屡次,但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去年,国务院曾专门来 我省开展督导。今年,省体育部门要与教育部门联合,对全省 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关于体育产业改革创新。为加快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 展,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加快开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的假设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扶持政策。这次 会议前,我安排省政府办公厅对文件落实情况进行了调度。从 掌握的情况看,多数市都提出了产业开展目标,XXXXXX等5个 市已经出台了配套文件,XXXXX等市设立了产业引导资金,在 推动体育产业开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5 年来,今年首次设立了体育分论坛,主题就是“体育产业,下 一个风口:可见,国家对体育产业高度重视。还有一些大型企 业也参与到体育产业中。譬如,去年,万达文化集团并购了世 界铁人公司,万达体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经营公司,也 充分说明体育产业将是下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体育产业开展 越来越快,体育生态变化就越来越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 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开展重点,创新工 作措施,抓好任务落实,努力把体育产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 点。一是优化体育产业布局。要认真研究全省体育产业的规划 布局,鼓励各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明确开展重点,加强协作 互补,逐步形成区域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开展格局。二是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体育产业开展已经由过去的 政府“独轮驱动”,转化为政府、社会、市场、群众的“四轮驱 动”。经过多年开展,我省已经拥有了一批知名体育企业,有力 地带动了体育产业开展。要继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鼓励企业 上市融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比拟优势、有核 心竞争力、有行业话语权的重点体育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支 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开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 为中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开展环境。三是发挥好体育产业基金的作用。据调查,我省62%的个 体经营户和47%的企业,把资金短缺列为首要制约因素。为切 实解决这一问题,我省设立了省级体育产业引导基金,目前已 经募集了 4.8亿元,主要投资对象为XX境内的优质体育企业, 重点投向创新型企业、小微企业和体育服务业企业。省体育局 正在完善投资工程库,已经纳入了 200多家企业。希望各市搞 好调查摸底,把开展前景好、潜力大、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积 极推荐纳入工程库。要切实用好这笔资金,更好地发挥政策导 向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事业,助推体育产业开展。 有条件的市可以参照省里的做法,设立体育产业引导基金,进 一步拓宽体育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培养引进体育人才。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人才短缺 的问题还很突出。要一手抓培养,结合我省体育产业开展需要, 积极推动省内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 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一手抓引进,完善高端体育人才激励机 制,引进一批赛事组织、场馆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鼓励支 持大学生、退役运发动等从事体育产业工作,为体育产业开展 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关于体育开展方式改革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开展和体制机 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已经成为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群众 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局部。推进体育开展方式改革,已经 刻不容缓。一是加快体育协会管办别离改革。一直以来,体育协会从 属于体育部门,多数与工程管理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协 会活力缺乏,作用很难发挥。国家已经出台了行业协会商会与 行政机关脱钩的总体方案,要求通过试点,取消行政机关与行 业协会商会的主办、主管、联系、挂靠关系。按照省里的统一 部署,今年省体育局将从49个省级体育单项协会中选择15个, 先行开展管办别离试点,其他协会随后逐步推开。脱钩后的体 育协会要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灵 活的优势,利用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为 体育事业开展发挥积极作用。各市也要抓紧制定协会管办别离 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稳妥向前推进。二是探索推进工程管理单位社会化改革。我们现有的运动 工程管理模式行政化色彩浓厚,资源配置方式单一,制约了运 开工程开展活力。为打破这一现状,国家开展了足球改革,撒 销国家足球工程管理中心,明确由足协承当开展足球运动的主 体责任,并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省里决定参照国家足球改革 模式,选择小球工程开展社会化改革试点。初步设想是,撤销 省小球运开工程管理中心,组建独立运行的省小球联合会,承 担开展小球运动的职能。这项改革对体育部门来说,是要放手 中的权力;对相关部门来说,是要破旧规、开新路。省体育局 要抓紧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加快改革步伐。各相关部门 要“扶上马、送一程”,抓紧研究相关政策措施,给予积极支持。三是继续深化办赛模式改革。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XX 省体育竞赛管理方法,规范了体育竞赛的申力、筹办,鼓励社 会力量办赛。从调度的情况看,改革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各级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市场资源 参与举办体育竞赛,推动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市场化办赛 转变。要加强体育赛事公共服务,制定完善竞赛组织、安保、 医疗等公共服务标准和流程,降低赛事筹办本钱,优化办赛环 境,激发全社会办赛的积极性。四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 的重要职能,但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我省有的县(市、区), 从事体育工作的只有三五个人,仅仅依靠体育部门的力量,是 不现实的。而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社会组织既能把政府 的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又能有效沟通、反映群众诉求,敏锐 把握市场热点,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体育事业发 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培育、支持体 育社会组织开展,向社会全面放开体育市场,大力推动群众创 业、万众创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改革开展,扩大体 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要完善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支持政策,确保 他们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细化配套措施,规范购买 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关于体育品牌培育。品牌是重要的软实力,对于促进产业 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引领行业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一直非常重视品牌建设,打造了 “好客XX”、“好 品XX”等一批公共品牌和海尔、青岛啤酒等许多世界知名制造 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21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500强”中,XX有42个品牌入选。遗憾的是,其中没有一个体 育品牌。可见,我省体育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强。各级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品牌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XX体育品 牌。一是积极打造体育制造业品牌。福建省晋江市是我国最大 的运动服饰产业集群所在地,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大量名牌企业。 XX市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品牌之都”的 跨越,是因为走了一条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名牌产品,带动产 业集群开展的路子。在这方面,我省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已经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产品远销国内外,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 率和国际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各地要把品牌战略作为推动体 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打造一大批含金量高、影响 力大的体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要积极推动体育企业按照国 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水平,提高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用质量和市场来提 升品牌的影响力。要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推广和 市场服务,维护好品牌形象。要以创立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 基地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产业基础好、产业融合 潜力大的体育产业集群。去年,XX省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 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检测运动服装、运动食品、室内外健 身器材、竞技比赛和训练用器材等4大类90种产品。中心要进 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全省体育用品 制造业开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检验检测服务。二是积极打造体育服务业品牌。体育服务业是我省体育产 业最为薄弱的环节,目前还缺少有规模的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 牌。各地要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加快开展健身服务、场馆运 营等重点产业,打造一批知名的连锁健身俱乐部,培育一批健 身指导服务、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要围绕体育产业开展,积极 培育体育中介咨询、赛事组织推广、体育节目转播与制作等服 务机构和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他们在延伸政府服务,促进体育 产业开展等方面的作用。鼓励体育企业与养老、旅游、金融、 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开展,不断扩展开展领域,丰富品牌内涵。三是积极打造体育赛事品牌。XX有良好的体育场馆资源和 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举办体育赛事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 来特别是XX奥帆赛、XX亚沙会、H一届全运会举办以来,各 地掀起了办赛热潮,不少市都结合本地特色,打造了一批品牌 赛事。但与上海的F1、青海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等相比,品牌 知名度还不够高,还存在着群众参与面窄、市场运作不够、可 持续开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各地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和其他省 市的办赛经验,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和体育传统,通过引 进、吸收、再创新国内外赛事等方式,多举办一些体育赛事, 打造一批赛事品牌,力争每个市都有一到两项精品赛事。要继 续举办好XX国际风筝节、XX国际登山节、XX国际马拉松等赛 事,注重与国际赛事接轨,吸引高水平运发动参与,提高赛事 的观赏性,努力打造成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知名赛事品 牌。要加强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开发,完善赛事流程和工 作标准,切实提高办赛水平。三、努力构建体育事业开展新格局体育事业改革开展离不 开各方面的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开展理念, 适应新形势,对接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努力推动全省体育事 业转型开展。(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开展是一个全 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 实践。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体育系统的同志们,要切实加强 学习和调研,努力掌握体育事业开展的内在规律。要进一步解 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在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形成开展合力。长期以来,体育系统的工作独立性 强,与其他部门合作联系较少。但随着形势的开展,各项体育 工作,包括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甚至是竞技体育,都要走开 放、融合的开展路子。去年12月,我专门召集民族宗教、教育、 卫生计生、体育、残联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开了一个协调会, 研究了很多需要部门间协同配合开展的工作,效果很好。这说 明,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对于推动重点、难点 工作很有必要。体育部门要主动通报、主动交流,赢得关心支 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体育”的开展理念,共同参与, 共同推进,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良好局面。(三)强化服务和监管。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 进一步加快,政府“办体育”的职能越来越弱化,更多的精力 应转到服务和监管上来。要针对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实际需求, 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服务标准,及时公开相关数据信息,为社会 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兴办体育产业提供支持。要进一步健 全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和企业规范运行。要 大力支持体育行业协会开展,发挥行业组织在倡导行业自律、 反映行业诉求、维护行业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我再 强调一下巴黎奥运会和“十五运”的备战、参赛工作。在东京 奥运会和“十四运”上,我省取得了良好成绩,能否在巴黎奥 运会和“十五运”延续好成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考验。省体 育局和各市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为我省运发动训练、参赛 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同志们,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加快 体育事业开展,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 府的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 省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 大贡献。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注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狠抓科 学训练,在国内外大赛上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为XX争了光。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省运发动获得7金、4银、1铜的 优异成绩,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第十四届 全运会上,蝉联金牌、奖牌榜第一名。在海阳成功举办第三届 亚洲沙滩运动会,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各参赛代表团和社会各 界的高度赞誉,开创了县级市举办洲际赛事的先河。体育产业稳步健康开展。出台关于加快开展体育产业促 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c 202119号),为体育产业 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启动体育产业统计工作,首次摸 清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底数。加快体育用品制造业开展步伐,形 成了 XX庆云、XX经济技术开发区、XX河东区等一批体育产业 基地,涌现出XX体育、英派斯、XX中大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龙 头企业。大力开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全省每年举办高水平国际 国内体育赛事100屡次,XX国际风筝节、XX国际登山节、XX 国际马拉松、XX国际航空节、XX国际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赛事的 办赛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体育彩票累计销售金额638亿 元,销量稳居全国前三位,为我省体育事业开展筹措公益金80 多亿元。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00亿元,实现增加值近 500亿元,均居全国第四位。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力度,全省现有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37个,省级后备人才基地 130个,省级体育传统工程学校677所。通过举办第23届省运 会,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运发动文化教育 和保障工作,实施了运发动文化考试相关制度,妥善安置了 552 名退役运发动。连续5年举办全省大中小学体育联赛,参赛学 生到达20多万人。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广泛普及游泳和乒乓球等 运动,青少年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体育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创新制定了XX省体育竞赛管理 方法(省政府令第278号),改革体育竞赛的申办制度、举办 主体和办赛模式,申办、筹办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创新全民健 身运动会办赛模式,根据群众需求设置比赛工程,省级29项比 赛全部交给社会力量和协会承办。去年,省市县三级共举办赛 事3400多项次,参赛人数达326万人次。积极推进运动队办队 模式改革,高尔夫、足球、篮球、乒乓球、棒球、马术等6个 工程交给社会力量承办。稳妥推进体育彩票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和体育协会管办别离改革,进一步激发体育事业开展活力。这 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省 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 工的辛勤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 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体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正确认识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省 全面深化体育改革、推动体育事业转型开展的关键时期,也是 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实现体育全面均衡开展的关键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 觉作好新定位、贯彻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全省体育事业改 革开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体育事业开展理念需要进一 步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 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这是“十 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开展思路、开展方向、开展着力点的 集中表达,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开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 个环节,也为体育事业开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系 统、深刻地阐述了体育的作用和功能,对体育在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 重大作用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为体育事业改革开展确定了根 本遵循。健康中国和健康XX建设为体育事业开展提供了新的动 力,体育在健康关口前移、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品质等方 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群众的体育热情更加高涨,多元化 的体育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体育事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开展高 潮。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体育工作的开展理念还存在 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体育系统倾向于把精力和资源放在抓竞 技体育上、放在拿金牌上,推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开展的力 度不够。在部门联合协作、促进融合开展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推开工作更多地依靠政府力量和行政手段,社会力量的作用没 有完全发挥出来。与适应和引领经济开展新常态的要求相比,体育产业作用 发挥不够。随着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 朝阳产业,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目前, 我省体育产业开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经济大省、体育大省 的地位很不相称。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还比拟小,增加值仅占全 省GDP的0.87%,对经济开展的贡献率不高,远低于兴旺国家 3%的水平,也落后于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份。体育产业结构 不合理,作为产业核心的体育服务业开展滞后,仅占体育产业 总量的20. 5%,远低于兴旺国家60%以上的平均水平。体育企 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实力缺乏,绝大多数还停留在销售和代 工阶段,小作坊多,大企业少。体育品牌竞争力不强,还缺少 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地区开展不均衡,东部地区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51.8%,中西部地区开展较为滞后。 体育产业人才队伍薄弱,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体育产业开展需要。与建设体育强省目标相比,竞技体育转型开展步伐相对缓 慢。目前,我省的竞技体育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从开展 方式上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依靠举国 体制,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冠军生产线”,在运开工程普及程 度不高、群众基础不雄厚的情况下培养冠军。在这一体制下, 我们的办队模式比拟单一,缺少社会力量的参与;培养选拔人 才的范围比拟窄,主要依靠市县体校“一条龙”渠道。这种模 式没有遵循“以普及促提高”的客观规律,割裂了竞技体育与 群众体育的关系,导致出现了被新闻媒体称为“跛脚巨人”的 现象:我们的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国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 健康素质却在下降;金牌拿的越来越多,但群众对体育工作的 满意度却没有提高。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相比,体育服务供给明显缺乏。 随着群众健身意识逐步增强,健身人群越来越多,体育公共服 务“欠账多”的问题进一步凸显。我省人均场地面积仅占体育 兴旺国家的十分之一,总量严重缺乏。体育设施布局不够合理, 城市多,农村少;面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多,面向社会公众 的少。据统计,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场地集中在学校和企事业单 位,开放程度还不够。体育场馆功能比拟单一,适合比赛训练 的多,用于群众健身的少。体育社会组织发育不够,健身服务 指导体系很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群众体育的开展。以健身俱乐 部为例,全省注册登记的只有3000多家,每万人拥有量仅为 0.3个左右,而德国每万人拥有量为120个,日本为97个,美 国为52个。二、积极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开展“十四五”时期,全省体 育工作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主旋律,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的工作。关于群众体育改革创新。加快开展全民健身,必须始终坚 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切实解 决好“想健身”“有地方健身” “会健身”的问题。一是解决好“想健身”的问题。去年,我们对群众参加体 育锻炼情况作了 调查,有超过70%的人很少参加体育锻 炼。根据省里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数要超过40%,按照现有的人口基数来计算,意味着至少1千 万人要实现从“几乎不锻炼”到“经常去锻炼”的转变。为动 员更多的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去年,省体育局从体育彩票公益 金中专门拿出经费,与省广播电视台、群众日报、中国青年报 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各级各 有关部门也要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健身与健康的关系,倡 导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增强老百姓的健身意识。要筹划制作 一批观赏性强、有影响力的体育节目,普及竞赛知识,使老百 姓“看的懂、喜欢看”,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泰安、威海等 市已经出台了 “医保卡健身”的相关文件,正在进行试点的准 备工作。各地要加快推行这项改革,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提高健康水平。二是解决好“有地方健身”的问题。一方面,要编制实施 好“十四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体育设施布局 规划,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省里已经决定拿出专项经费, 补贴省财政直管困难县的体育场馆建设,相关部门和地方要搞 好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尽早建成投入使用。要坚决落实XX 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要求,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 防止出现新的“欠账”。要做好结合文章,利用公园、广场、绿 地以及山川湖海等自然资源,广泛建设健身步道、小型健身广 场等体育设施。对一些废弃厂房、仓库等场所,可以改造成中 小型健身场馆,方便群众健身。要进一步完善土地、税费、价 格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中高端场地场所,满足群众 多层次的健身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管理运营好现有体育设 施。在欧洲一些国家,很多体育馆虽然场地不大,但功能非常 多,拉起一条网,可以打羽毛球;推过一张桌,可以打乒乓球; 移动一道架,可以打篮球;摆上一道门,还能踢足球。我们一 些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的体育场馆,也可以通过改造,实现 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要积极鼓励现有体育场馆以市场化手段运 营,制定开放标准和服务标准,免费或低收费向群众开放。我 省一些学校积极与俱乐部开展合作,学校出健身场馆,俱乐部 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和学生的体育教学,课余时间由俱乐部负责 对社会开放。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减少了场馆维护费用,提高 了学生体育教学水平,也方便了群众健身。各地要积极学习借 鉴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更多有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业 有序开放体育设施,缓解群众健身场地缺乏问题。经过这几年 的努力,全省不少城市社区和农村都配上了健身器材,但在使 用过程中,不时出现“缺胳膊断腿”等现象,影响了使用效率。 各级体育部门要搞好维护管理,发挥好这些老百姓身边的健身 器械作用。三是解决好“会健身”的问题。目前,大局部群众都是自 发进行体育锻炼,科学的健身指导服务还非常欠缺。各级体育 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身指导服务,确保群众“健 身不伤身”。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动组织体育院校 学生、体育教师、教练员、退役运发动加入指导员队伍,积极 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采取体育指导员挂靠基层公共健身 站点的方式,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合理健身。要建立完善相应 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指导员给予一定形式的补贴。积极开展全 民健身运动。多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趣味性强、参与度高、 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广泛普及健身知识,让老百姓在享受体 育快乐的同时,收获健康的体魄。四是探索开展“互联网+全民健身”。最近,微信运动、咕 咚运动等手机软件备受欢迎,每个人都是锻炼者和信息发布者, 大家互相竞争、互相点赞,参与性、互动性很强,吸引了一大 批爱好者参与运动健身。大家也要开动脑筋,利用好“互联网” 这个大平台。目前,省体育局已经启动了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网络平台研发工作,XX等市开发制作了健身场馆电子地图和手 机APP,这些都是很好的探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互 联网+全民健身”模式,积极打造网络服务平台,通过专业网 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方式,为广大群众获取体育信息、 交流运动经验、参加赛事活动、预约健身服务、选购体育用品 等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关于竞技体育改革创新。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竞技体 育可持续开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探索运动队办队新模式。与我们“举国体制”搞竞技 体育不同,在欧美兴旺国家,竞技体育走的是社会化、职业化 的路子,参加国际赛事是从体育协会、职业俱乐部和学校中选 拔运发动,这种模式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借 鉴这种做法,探索现有模式和社会化、职业化并行的竞技体育 开展新路子。在这方面,省体育局已经做了一些尝试。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