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docx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2-09-01T16:57:20.343Z来源:中夕健康文摘2022年第19期供稿 曹淑梅于洪玲耿志伟唐艳娟宋学花 导读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又以缺血性I齿卒中多见。曹淑梅于洪玲耿志伟唐艳娟宋学花(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16300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 2022 ) 19-0367-02【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康复组(55例)和对照组(45 例),采用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法对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7天、4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比拟,康复组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可降低急性脑卒中病人抑有陈状的发生率,对病人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关键词】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急性脑卒中功能康复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又以缺血性脑卒中多见。随着抢救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而 高病残率的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研究说明,脑功能在脑卒中发生后的头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这段时间内积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然 而,临床常见一些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消极对待甚至抗拒治疗,耽误了康复时机。如能及早根据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 心理护理,那么可明显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改善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T殳资看:100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膨像诊断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1 ,排除标准:昏迷、失语和严重智能损害者;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者;血液病及精神障碍史者;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 者;脑卒中复发的患者;不能配合治疗和观察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2-81岁,脑梗死67例,脑出血33例,发病到入院时间为 1 h-24h不等,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文化程度:小学23例、中学及中专5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性 别比、入院时间、文化程度、职业和病变性质等方面比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给予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研究组除了常规的处理外,还在患者急性期已过、生命体征平稳后,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师评估其心理特点,指导相关护理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1.3 康复评定标准:两组患者均观察4周,首次评定于发病后48h内,然后于发病后第1周和第4周各评定一次。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 .抑制病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 分,将SDS调查问卷积分乘以1.25 ,分别得各问卷总积分,依各问卷总积分将抑郁程度分为3级,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3。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拟采用X2检验,P < 0.05时有统计学意义。2心理康复护理措施2.1 (1 )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忧预后会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因此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收集资料, 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应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职业注意恰当 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据相关报道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一次,所以我们要坦诚地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 和理解,详细、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2)了解患者 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抚慰病人,生活上给予照顾,尽量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3)促进患者之间良好 的情绪交流,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做义务宣传员,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信心。2.2 住院期间心理护理:脑卒中的治疗恢复速度往往比拟缓慢,而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比拟高,希望尽快消除肢体障碍,面对事与愿违 的治疗效果,患者往往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此时,责任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治疗是关键,可有有效保护脑组织,为 后期的康复奠定基础。2.3 康复治疗期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肢体致残率较高,而且功能恢复较慢,需要康复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往往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 的负担,对今后生活和康复治疗失去信心,出现悲观情绪,加重抑郁症的程度,从而失去康复治疗的最正确时期,所以此阶段心理护理尤为 重要。责任护理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运用科学的手段,怡当的方法,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用启发、指导、抚慰及动听的语言,帮 助他们全面提高适应能力,使机体调整到最正确心理和生理状态,积极接受治疗,摆脱抑郁,面对现实,走向新的生活。鼓励患者尽自己 最大的可能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脱衣服、洗脸刷牙,并对患者每一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使患者看到重新生活的希望,树立信心, 从而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参与一定的娱乐活动,如下棋、打牌、听音乐、看电影等,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减少因肢体障 碍带来的烦恼。做好家属和亲友的思想工作,多与患者沟通,用平静、微笑、轻松偷快的情绪感染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 求。反复与患者及家属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主动及被动康复训练,循序渐进,使患者从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恢复自信心,调动 主观能动性,从而到达最正确治疗效果和生活能力恢复。3结果3.1 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拟,初次评估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二次、第三次评估时,两组的 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初次评估时,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二次、第三次评估时,两组的评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4讨论脑卒中后的早期治疗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及早的治疗、康复能有效地防止废用综合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然而,在脑卒中患 者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极其常见。一些不良情绪严重的患者,会消极对待甚至抗拒治疗,耽误了康复时机。假设能及早减轻这些病人的消 极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将对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在本研究中,笔者根据病人的医学应对方式和抑郁评分以及临床观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后,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针对 性的心理护理。在整个心理干预过程中,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始终把尊重患者放在首位,这样才可能真正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 题,调动其积极性,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使其尽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努力配合治疗,改善预后。总的来说,我们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特定心理状态,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尽早积极面对疾病、 配合治疗,促进了患者康复。参考文献1 中华神经分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志,1996.29379-380.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阴.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379-383.3 张明国.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3.4 王暑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22 ,17 ( 9 ) : 68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