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docx
-
资源ID:86404465
资源大小:25.4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docx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诗中音乐描写的妙处,学习、欣赏作者以文字再 现音乐的艺术手法。2、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变化。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教学重点:1、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2、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和人生遭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从琵琶女的演奏中捕捉她的生活轨迹和情感。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两千多年 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河阳闻琵琶, 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 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二、初读课文,浅层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结合课文下注释,理解重要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并找出字句方面的疑难。师生共同解决字句理解方面的问题。2、初步感知(1)诗歌主要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明确:两个,琵琶女和诗人(2)是什么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明确:音乐(3)本文共写了几次琵琶弹奏?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和语段。明确:三次,第二、五诗节初步感知诗歌主要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是什么将二者联系起来?本文共写了几次甚琶弹奏?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和语段aJk 二,一过渡:小序中写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是什么让诗人面对一个 落魄歌女和泪作诗并慷慨相赠呢?让我们从当时诗人的反响来寻找答案。三、再读文本,深层品味1、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响分别是什么?明确:(1)主人忘归客不发(2)我闻琵琶已叹息(3)江州司马青衫湿精读鉴赏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响分别是什么?(找出原文语句。)过渡:为什么三次琵琶弹奏后,诗人的反响会有不同呢?下面就让我 们跟随诗人一起去欣赏这三次琵琶弹奏。2、品读第一次演奏第一次的琵琶曲为何会让“主人忘归客不发”?明确:小序中有“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诗人谪居涛阳,却能听到京城那熟悉的音调,触动了诗人。(板书:主人 忘归客不发情相触)精读鉴赏第一次的琵琶曲为何会让“主人忘归客不发” ?和 七,I3、品读第二次演奏精读鉴赏第二次琵琶曲演奏结束后诗人为何要“叹息” ? 第二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请探索交流。你能根据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将第二次的琵琶 演奏大致划分为几个乐章?请分别用词语概括 每个乐章的特点。(1)第二次的琵琶曲演奏结束后诗人为何要“叹息” ?明确:“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 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是因为诗人从音乐中听出了情感和心事。(板 书:我闻琵琶已叹息情相通)过渡:看来,弹奏高手能用琵琶说心事,赏乐行家也能从琵琶曲中听 出心事,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做一次赏乐行家。(2)第二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请探索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自由诵读,感受音乐变化。分析音乐特点的时候, 讨论描写音乐的手法。)(3)你能根据音乐节奏的起伏变化将第二次的琵琶演奏大致划分为 几个乐章?请分别用词语概括每个乐章的特点。转轴拨弦三两声,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序曲(消沉抑郁)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J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J第一乐曲(清脆流畅)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 雨终收拨留神画,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 雨终收拨留神画,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I弦一声如裂帛。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第三乐曲(高亢激越)明确:序曲,消沉抑郁;第一乐曲,清脆流畅;第二乐曲,冷涩凝 绝;第三乐曲,高亢激越。(在分析时,让学生读出节奏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和音速的疾缓,感 受琵琶曲中蕴含的情感。)过渡:我们经常说“乐由心生,心随乐动”,那么这样起伏变化的曲 子是否也折射着琵琶女生活变化的轨迹和波涛涌动的情感呢?4、品读诗歌第三节,分析每个乐章抒发了琵琶女什么样的情感,这 些情感和她的身世经历有何关联?(生齐读第三节,分析琵琶女身世遭遇。)精读鉴赏我们是否能从琵琶女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 捉到她的生活变化轨迹和情感?请探究交流。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 电售收拨留神画,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I弦一声如裂帛。序曲(消沉抑郁厂独守空船第一乐曲(清脆流畅)醉酒欢歌第二乐曲(冷涩凝绝) 年长色衰第三乐曲(高亢激越) 不平愤懑明确:序曲,消沉抑郁一一潺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 孤单凄凉;第一乐曲,清脆流畅一一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京城,醉酒欢歌 是她生活的全部;第二乐曲,冷涩凝绝生活变故,年长色衰,门庭冷落,心情沉 痛;第三乐曲,高亢激越一一沉思过后的顿悟,内心充满不平愤懑。5、品读第三次演奏(1)第三次琵琶曲的曲调是怎样的?明确:”凄凄不似向前声”。(2)诗人在听完这次演奏后,为何会“青衫湿”呢?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齐读诗歌第四节,并结合诗前小序内容,与琵琶女的心事对应,理 解两人相似的遭遇。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 长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诗人当年:京城作官,名动京 城;而今:谪居九江,凄凉落魄。相似的遭遇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诗人泪洒青衫,不仅是伤琵琶女,也 是伤自己。)(3)为什么第三次琵琶曲会“凄凄不似向前声”呢?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 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可见此时两人的感情更加相通,到达了相融。(板书:江州司马青衫湿情相融)四、总结收束,情感升华一首琵琶曲,不仅再现了琵琶女的才情与悲惨遭遇,同时也投映了诗 人的生命情感。时间永远不会淡忘这一页:那低眉信手的婉约,那哀怨凄 切的曲调,那东船西舫的岑寂,那似曾相识的遭遇。千古的诗篇还在耳畔 回响,江边那一曲低吟的琵琶,定格成了永恒的千古绝唱。五、布置作业1、背诵琵琶行。2、课外阅读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体味各自特色。JuJL六、板书设计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主人忘归客不发一一情相触我闻琵琶已叹息一一情相通 江州司马青衫湿一一情相融七、教学反思:琵琶行并序是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 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 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因此这节课我的重心放在解读“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内涵上,通过对三次琵琶演奏的分 析,把握诗人的情感。在进行教学时,我以三次琵琶演奏后诗人不同的反响为突破口,抓住 “主人忘归客不发” “我闻琵琶已叹息” “江州司马青衫湿”三句话,分 析诗人有不同反响的原因,带着学生欣赏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主线明晰。 同时,在分析三次琵琶演奏时,我将重心放在了第二次的琵琶演奏上,让 学生鉴赏诗人描写音乐的语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在朗诵中体会琵 琶女内心的情感。在分析琵琶女的演奏时,要求学生将琵琶曲的起伏变化 与琵琶女的身世相联系,并与白居易的人生经历相联系,很好地理解了诗 人与琵琶女从“情相触”至IJ “情相通”再到“情相融”的情感变化,重点 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堂课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既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又让他们有成就感。课后我还要 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比拟,进一步体会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我 在设计时明白多读才能体味诗的内涵,但在实际教学时读得还是不够,对 学生的朗诵指导不够具体,以致学生感悟不够深。同时,由于本人第一次 参加市园丁杯教学竞赛,在教学设计时还是本着求稳的心态,尽管线索明 晰,重点突出,但是设计上还是缺少亮眼之处,不能夺人眼球。课件制作 得也一般,不够精致。学习的道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的教学 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