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学案5 人教课标版.docx
伶官传序学案自学 预习区自知常识梳理基础X文史知识.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一),即唐宋之 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 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伶人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 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伶人的社会地位卑下,我国自古就有 “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清 朝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伶人节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老郎庙会日,又称伶人节。老郎,就是唐明皇李隆基,相传是他在 宫内的梨园首创戏曲演员科班。所以戏曲演员称自己为梨园子弟,称唐明皇是梨园祖师。别 看他皇帝当得稀松平常,但却文雅风流,能作曲,会乐器,善表演,做梨园祖师还真是当之 无愧。.伶人干政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中牟的县令非常 急切地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 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 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 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 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 ”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 和。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X题目解说本文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 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公元年, 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 被射死。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编的绳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逸豫可以亡身身:身体答案解析身:自己,自身。.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抑本其成败之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答案解析 项没有活用八、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下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项为哪一项().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答案解析 项为被动句。其余三项都是倒装句。.以下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译文: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译文: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乱了的人便四方响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译文:乃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答案解析 “乱了的人”应为“作乱的人”。.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 一项为哪一项().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否认“得” “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否认得天下困难,成认失天下容易。答案.以下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庄宗得天下之时,意气昂扬,威武雄壮;失天下之时,痛哭流涕,衰败凄惨。.庄宗得天下在于他忧虑辛劳,失天下在于他安逸享乐。.作者认为成败得失,在于人事。.庄宗得到天下后,骄横傲慢,不求进取,失败是自然的道理。答案解析文中并没有谈到庄宗“骄横傲慢”。四、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廖氏文集序欧阳修自孔子没而周衰,接乎战国,秦遂禁书,六经于是中绝。汉兴,盖久而后出,其散乱磨 灭,既失其传,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如河图洛书,怪妄之尤甚者。余尝哀 *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乱经也,屡为说以黜之。而学者溺其久习之传,反骇然 非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欲夺众人之所信,徒自守而世莫之从也。余以谓自孔子殁,至今二千岁之间,有一欧阳修者为是说矣。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焉, 与修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然那么同者至于三,那么后之人不待千岁而有也。同 予说者既众,那么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夫六经非一世之书,其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也, 以无终极视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是那么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非汲汲有求于今世也。 衡山廖倚,与余游三十年。已而出其兄偶之遗文百余篇号朱陵编者,其论洪范, 以为九畴圣人之法尔,非有龟书出洛之事也。余乃知不待千岁,而有与余同于今世者。始余 之待于后世也,冀有因余言而同者尔,假设偶者未尝闻余言,盖其意有所合焉。然那么举今之世, 固有不相求而同者矣,亦何待于数千岁乎!廖氏家衡山,世以能诗知名于湖南。而偶尤好古, 能文章,其德行闻于乡里,一时贤土皆与之游。以其不达而早死,故不显于世。呜呼!知所 待者,必有时而获;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苟有志焉,不必有求而后合。余喜与偶不相求 *而两得也,于是乎书。嘉祐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 撰欧阳修序。.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然后诸儒因得措其异说于其间措:放置,安放.屡为说以黜之黜:罢免.那么众人之所溺者可胜而夺也夺:使之改变*.知所畜者,必有时而施畜:蕴蓄答案解析黜:排斥。.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答案解析 项前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助词,的。项前者为介 词,用;后者为介词,“凭借的身份”。项两者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项前者与动 词连用,构成“所”字结构;后者与“为”合用,表示被动。.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欧阳修在文章的开始直陈自己对儒家经典中一些非正统言论的怀疑。欧阳修很明白,在当时他的意见是不会被理解的,但是他坚持认为,时间会证明真理。.欧阳修没有直接表现自己找到知己后的欣喜之情,而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了找到一个与 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欢欣。.欧阳修之所以对廖偶的身世、文章等作简要介绍,唯一的目的就是突出他对廖偶所具 有的怀疑精神的由衷称赞。答案解析 “唯一的目的”错,还有一个目的是和文章的题目相照应。.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反骇然非余以一人之见,决千岁不可考之是非。译文:()以无终极视数千岁,于其间顷刻尔。译文:答案()他们反而都吃惊地责怪我,说我凭借单独的见解,去决断几千年来不可考证的是 是非非。0用它们的没有尽头来和几千年作比拟,几千年也只不过是顷刻罢了。参考译文自从孔子去世后,周朝便衰败了,历经战国后,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焚书活动,儒家 的传统著作“六经”也随之失传。汉朝兴起后,很久之后这些前代的典籍才陆续出现,这些 书籍不少都散落、消失了,失掉其真传,然后许多儒家学者趁机就把他们的非正统言论掺杂 到这些书籍里面去,如河图洛书里,怪诞虚妄的学说就非常多。我曾经悲哀地认为那 些只知道墨守经书,并对其深信不疑的做学问的人,他们不知道这些欺人之谈是在扰乱经典, 我屡次写文字排斥这些欺人之谈。但是学习的人却被长久流传下来的经文迷惑了,他们反而 都吃惊地责怪我,说我凭借单独的见解,去决断几千年来不可考证的是是非非,说我想要改 变许多人所深信不疑的东西,只有我自己在坚守,没有一个人认同我的见解。我认为从孔子去世到现在这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个欧阳修,他提出了这样的说法。 再过两千年,怎么能够知道没有一个这样的人,和欧阳修持相同的见解呢?再过两千年,将 会再次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到时就有三个这样的人了,那么后代的人不用再等千年就有持相 同看法的人了。赞同我的说法的人已经很多了,那么批判众人所沉溺已久的说法的观点便可 获得胜利并且足以改变那些人的看法了。 “六经”不是属于某一个时代的书籍,它们将与天 地一样没有终点并且长久存在,用它们的没有尽头来和几千年作比拟,几千年也只不过是顷 刻罢了。这就是我所期盼的在久远的后世能够出现的事情,而我并没有想在当今时代有所求 取。衡山的廖倚,和我交往了三十年。后来,他整理了他的哥哥廖便遗留下来的文章一百多篇, 取名朱陵编,遗文中在论述洪范时,也认为“九畴”是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并没有 乌龟从洛水中背出书来的事情。我这才知道不用等待千年,在当今时代就有和我不谋而合的 人。当初我等待这样的人在后世出现,希望能有因为我的见解而赞同我的说法的人,像廖偶, 他从来没有听说过我的说法,但是他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这样看来,当今时代,本来就有 不用去寻找却可以和我见解相同的人,又何必去等待几千年后有这样的人出现呢?廖家住在 衡山,他们世代以能作诗而闻名于湖南。而廖偶尤其喜欢古文,擅长写文章,他的道德品行 在乡里闻名,当时的贤能之人都和他交往。他因为不得志而过早地离开人世,所以没有在后 世扬名。唉!懂得有所等待的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有所收获;懂得蕴蓄才智的人,一定会 在某个时刻有所施展。如果有志向,不必去刻意追寻就会有与其不谋而合的人。我为廖佣和 我不用相互寻求而能心志一致而高兴,于是我写下了这段文字。嘉祐六年四月十六日,翰林 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写了这篇序言。在于“人事”的道理,目的是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X基础梳理.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之 *()吾遗恨也:遗憾 ()苍皇东出:急急忙忙的样子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M ()何其衰也:姿幺 ()知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或者;本,推究.解释以下多义词的意思()原错误!()遗错误!()其错误!()抑错误!()夫错误!.说出以下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泛指属官。今义:投身至M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这里是“和他”的意思。今义:连接分句,表示经过比拟决定取舍。()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介词,引出另一个话题。()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人的原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说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负而前驱: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土卒离散: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均为使动用法,兴,使兴;亡,使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用作名词,微小的事 ()函梁君臣之首: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装 .说出以下文言句式的类型()请其矢,盛以锦囊:介词结构后置句,“以锦囊”作“盛”的状语()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词结构后置句,“以组”作“系”的状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忽微”作“积”的状语()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庙”作“藏”的状语()请其矢,盛以锦囊:省略句,省略宾语“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省略宾语“之”()还矢先王:省略句,省略介词“于”()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梁,吾仇也:判断句()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判断句.翻译以下句子()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译文:MM MM MM W MM MM MM MM MM MM MMMW MM MB W MM MM MM MM MM MM W MM MB MM MM MM MB W MM MM MM W MM MM MM MW MM MB MM W MM MB W MM MM MM MM W MM MM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译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译文:MM MM MM W MM MM MM MM MM MM MMMW MM MB W MM MM MM MM MM MM W MM MB MM MM MM MB W MM MM MM W MM MM MM MW MM MB MM W MM MB W MM MM MM MM W MM MM .答案()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要点:原,推究;所以,”的原因”。)()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要点:方,在,当;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以组,介宾短语提到“系”前。)0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要点:兴,亡,使动用法。)合作交流突破疑难合作交流突破疑难互动探究区结构图引伶官传序错误!研读探讨.本文是如何围绕“盛” “衰”二字展开论述的?答: MM MM MM MM MM IM> MM MM MM«MB MM MM MB IM> MM MMMB MMIM>MM MB MM .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盛”“衰”二字贯串始终,全文从 “盛” “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深入的比照论述。从提出论点到列举论据,从 论证过程到推出结论,不管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的感慨或议论,都是围绕着这两 个字展开比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比照,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 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的深刻含意是什么?答: MB MmMM MM MMMM MBMMMM MM OMMMMMMM MMMBMM iBI MM MMMM MM.答案 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 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可以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 灭的下场。.文章的文与题有怎样的内在联系?答:答案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外表看来文不对题,实际 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表达,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 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 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 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衰亡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品读赏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是否可以改成“盛衰 之理,虽日天命,亦乃人事也! ” ?答: (Ml MM MM MB iBI MM M MMMMMB MM MM MMMMMM MM MM MM MM MM MM MM MM .答案 不可以。因为原句是个反问句,采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强调了 “人事”的作 用,而且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比陈述句语气、力度更为强烈。.本文语言气势旺盛,抑扬顿挫,而又平易自然、简约凝炼。试从句式运用的角度作简 要分析。答:答案 本文议论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多用对称语句,特别 是关键处,采用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格言式骈句,造成鲜明的比照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 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 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分。拓展提升区阅读提升拓展视野N文白对读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X迁移“悦二读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史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一句 名言。元末农民战争期间朱元璋、陈友谅与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的兴衰,是这句名言的最好 例证。至正十六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从此,在长江的中下游, 自西向东,形成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股武装势力并立的局势。朱元璋被夹在中间,“论 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如士诚”,实力最为弱小。但陈友谅与张士诚却因“逸豫”而亡, 朱元璋因“忧劳”而兴,结局大不相同。陈友谅是当时南方起义军中占地最广、实力最强的。至正十九年底,他将徐寿辉所建天 完政权的都城从汉阳迁至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称汉王。第二年闰五月,又派人击杀徐寿辉, 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汉。自此,他志骄意满,认为击溃朱元璋、扫灭群雄、夺取天下易如 反掌。在筹划攻打朱元璋的同时,极力追求奢侈腐化的生活。他在后庭聚集了数百个年轻美 貌的女子,“皆锦衣玉食,用极奢侈”,供自己玩赏。还造镂金床,建鹿圃,“尝至其所, 自跨一角苍鹿,缀瑟珠为谡络,挂于角上,镂金为花鞍,群鹿皆饰以锦绣,遨游江上”。为 了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和支持战争费用,陈友谅根本不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不仅驱民为 兵,而且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如江西瑞州上高,“元官兵粮贰万肆千零,伪汉陈友谅加 一石为二石”。随着陈友谅的腐化,他的汉政权“上下骄矜,法令纵弛”。军队的纪律也逐 渐败坏,部将邓克明兄弟“御众无律,所过荼毒”,人称“邓贼”;饶鼎臣也是“所至毒害”; 有的将官力求珍宝,甚至公开带着士兵“发冢行劫”。如此腐败的政权自然不可能得到百姓 的支持,一些地主儒士也深感失望,觉得他“势不可久”,纷纷倒向朱元璋一边。加上陈友 谅恃众寡谋,指挥失当,终为朱元璋所灭。张士诚当时的兵力虽不及陈友谅,却拥有最雄厚的财力。他在至正十五年令其弟率兵由 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南下,于次年二月攻占江南重镇平江(今江苏苏州)。张士诚遂自高邮迁 居平江,改称周王。然后派兵四出,占领了富庶的鱼米之乡浙西的大局部地区。从此,张土 诚感到心满意足,便“遽自晏安,耽于逸乐”。他大造宫殿王府,修建富丽堂皇的景云楼、 齐云楼、香桐馆、芳蕙馆作为金屋藏娇、寻欢作乐之所,日夜以歌舞自娱。部将竞相效尤,“诸公经国为务,自谓化家为国,以底小康。大起第宅,饰园池,蓄声伎,购图画,惟酒色 耽乐是从,民间奇石名木必见豪夺”。“凡出兵遣将,当出者或卧不起,邀求官爵,美田宅, 即厚赐之,始起任事。至军那么载妓女歌舞,日会游谈之上,酣晏博弈。及丧师失地而归,土 诚亦不问,或复用为将。”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尤其腐败,他拥有妻妾数百人,个个珠金玉翠, 衣饰极为华丽。后花园的彩莲舟,皆用沉香檀木制造。一次宴会,要花费上千石米。连行军 打仗,也“常妇人乐器自随,目以樗蒲、蹴鞠、酣宴为事”。由于生活上的骄奢淫逸,张土 诚集团逐渐丧失进取心,政治上也极腐败。张士诚外表“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形势不利 时投降元朝,形势有利时那么割据自王,反正只要保住已有的地盘,永世享乐就行,并没有更 高的要求。他怠于政事,委政于他的弟弟,自己整天深居高拱,和一帮文人学士、官僚政客 舞文弄墨,吟风颂月,国政于是日非。文武官员和地主富豪除竞相兼并土地,还向百姓征发 沉重的赋役。据载,“张氏以来,比之前元,多增粮额,民以穷困,输官不敷”,弄得百姓 怨声载道。当时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的诗人杨维桢曾写信给张士诚,批评他“动民力以摇邦本,用吏术以括田租”,“犯于小安而无长虑”,说如不改弦易辙,“不有 内变,必有外祸”。但张士诚仍然我行我素,拒不采纳。结果,继陈友谅后,也为朱元璋所 灭。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不同,他胸怀推翻元朝、夺取天下的远大目标。南渡长江、攻 占应天,在朱元璋看来,不过是实现夺取天下计划的第一步,仍须兢兢业业,克勒克慎,决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当元朝的降臣张昶,指使手下人给朱元璋上书,劝他“及时行乐” 时,他立即警觉起来,认为此人是想扮演赵高的角色,下令将其处死。在日常生活中,他坚 持从小养成的俭朴习惯。“旧衣皆浣濯更进”,参军宋思颜见了,连声称赞:“真可以示法 子孙也! ”方国珍进献金玉装饰的马鞍辔,他退了回去,说:“吾方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 才能,所用者谷粟布帛,其他宝玩非所好也!”江西行省送来缴获的一张陈友谅用的镂金床, 他下令砸毁,说:“此与七宝溺器何异! ”营建应天大内新宫,主持营建的官员送来规划设 计图,他见有雕琢奇丽之处即去之,叮嘱中书省臣说:“宫室但取其完固而已,何必过为雕 斫? ”工程完工后,他命博士熊鼎“编类古人行事可为借鉴者,书于壁间”,又命侍臣书大 学衍义于两尻壁间,说前代宫室多施壁画,我让写上可供借鉴的占人行事和大学衍义, 以备朝夕观览,不是比画上壁画更有意义吗?当天,有人说瑞州(今江西高安)出产一种有花纹 的石材,经雕琢后可以用在宫中铺地,他严加训斥,说:“敦崇俭朴,犹恐习奢,好尚华靡, 岂不过侈!尔不能以节俭之事导予,乃导予以侈丽,夫岂予心哉? ”朱元璋不仅自己力行俭 朴,而且要求各个衙门的官吏和所有的将官,都要勤俭节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说:“大抵设官为民,非以病民。假设使有司增饰馆舍,迎送奔波,所至纷扰,无益于民而反害之,非付任之意。”朱元璋没有追求生活的享受,而是根据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 计策,集中精力狠抓江南根据地的建设。在政治上废除元朝苛政,减轻刑罚;在经济上,垦 荒屯田,宽减赋役;在军事上,整顿纪律,严格训练。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应天为中心的江 南根据地得到了开展和巩固,兵力和财力迅速壮大,终于扭转了 “地狭粮少”的局面,逐一 击灭陈友谅与张士诚,进而南征北战,实现其夺取天下的目标。“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历史的教训,值得人们认真记取。训练巩固区训练反应总结提升一、基础巩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那么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属官.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的原因,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偏激的情绪.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套案解析意气:意志和气概。.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负而前驱.一夫夜呼 .苍皇东出.函梁君臣之首 套案解析 项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以下句子中,“之”字的指代对象相同的两项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及凯旋而纳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宏案解析、两项指代天下。项道理。项箭。项庄宗。.以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报仇。.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庄宗把父亲交给他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 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用之人,会为自己溺爱的东西所害,这是 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答案解析文中没有否认天命。.翻译下面的句子。()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文:()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译文:()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文: MBMM.答案()乃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或者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事呢?()等到他衰败时,儿十个伶人就陷他于困境,以致杀身亡国,被天下人讥笑。二、名句默写.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盛衰之理,!()书曰:“满招损,。”()忧劳可以兴国,。(),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谦得益()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 谓壮哉!及仇跳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 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灭,为天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