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新人教版.docx
考点规范练2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展1.18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立法严惩在外国居留逾六个月的技术工人;1785年,又制定法律禁止多种 机器和工具出口。这些措施()A.推动了英国技术研发与创新 B.利于英国保持工业技术优势 C.使英国取得了海上殖民霸权 D.推动了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保障英国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动英国经济开展, 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措施的主要目的不是推动英国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排除A项;英国海上殖民 霸权是通过对外殖民战争取得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18世纪中期”,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刚 刚开始,且这些措施也不利于工业革命成果的向外推广,故D项错误。2 .学者通过对1851年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比照发现,英国总人口约1 800万人,农村人口 占48%,城市人口占52%。法国人口约3 600万,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占25%。造成英、法两国 城市化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不同 B.社会稳定形势不同 C.政治体制不同D.工业化的程度不同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限定的时间为1851年,此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工业化程度明显加快。法国的小农经济拖慢了法国的工业化进程。应选D项。3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为数众多的商人、银行家,甚至工业家都纷纷将他们 的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从而取得乡绅或贵族头衔,融入上层社会。这说明() A.参加“圈地运动”能够获取巨额经济财富 B.英国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 C.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 D.启蒙思想传播落后于经济的开展 答案:C解析:“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单纯从商人、银行家和工 业家纷纷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无法看出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故B项错误;英国商 人、银行家、工业家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是为了获得乡绅或贵族头衔,以参与政治,所以经 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故c项正确;材料与启蒙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4 .沃尔特李普曼说:“人们已经创造了做出创造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做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 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这种现象表达了()A.科学的重要性显著增强B.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C.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D.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做出创造(现)的方法”指的是科学,正是科学的开展推动了机 械的进步,故A项正确;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工人凭借经验进行创造创造,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 结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更强调科技对创造(工业革命)的 重要性,故C项错误;机械制造水平的大幅提高是断章取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5.下表反映了 17501913年某些国家的人均工业化程度(英国1900年人均工业化程度二100)。据 此可知,这一时期()国家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1750 年810无估计4787无估计无估计1800 年81659766无估计无估计1860 年1564721743451913 年8511546126203277A.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开展差距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开展D.英国是工业化开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答案:C解析:题干表格反映的是1750-1913年人均工业化程度,反映不出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开展差 距,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印度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虽有下降,但没有停滞,巴西、墨 西哥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还在增长,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印度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虽 有下降,但没有停滞,巴西、墨西哥、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的人均工业化水平在增长, 这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开展,故C项正确;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化开展速 度最快,故D项错误。6.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无机化工和有机化工都有了很大开展。人造染料、 人造纤维的创造改变了衣料,不久,人造丝袜就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大工厂制度逐渐完善B.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女性消费群体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学工业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其产生的原因 是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故c项正确;大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而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化学工业的出现,不能说 明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7.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首次开创了世界 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 蒸汽机的创造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个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开展 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局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开展。 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 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开展的趋势。工业兴旺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 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摘编自吴于摩、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人类生产发生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280字左右)参考答案:变化: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工业和运输业使用蒸汽动力。特点:科学技术与生 产紧密结合。举例:任举一例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成就即可。论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资本主义大工 业开创了世界 历史机器大工业的开展为资产阶级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奠定了雄 厚的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发交通运输业的技术性革命,大大加1强了世界 各地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促使国际贸易迅速开展,世界层次清楚;史 论结合;逻辑 严密;表达通 畅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非工业国与工业国的联系 更为密切。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得出 主要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根据材料一中“蒸汽机的创造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得出工 业和运输业使用蒸汽动力。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科学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 的一个组成局部”,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并举例说明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 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从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国际分工与合作、贸易中心的出现、世界市场的形 成等角度,阐述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