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公开课.docx
知其不可而为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 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对仕与隐进行比照,领会孔子人 生选择的不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一步拓展延伸,加强学生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 之”精神的文化意义的理解。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弑、追、趋、辟、恍然、荷、芸、磬、 硅硅。二、通过引导学生对仕与隐进行比照,领会孔子人生选择的不易。三、难点:文言词句的翻译、理解,以及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文化意 义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着学生反复阅读。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还原当时对话的场面,来体会孔子的 心情。探讨交流法,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表达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内涵 的体会。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设想论语,属先秦作品,年代久远,故第一课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汉语词汇,特殊句式,进而理解文意,到了第二课时,把教学侧重点放在了三个方面,首先 是检查学生.匕一节课对基础文言知识的学习情况,其次因为发现学生对它的文言 表述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教材选的论语中的每一章都有译文,故开始 尝试对经典的文化韵味解读。最后把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及其深层原 因,当做学习的重、难点,此外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朗读与讨论,使 学生领会孔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受孔子的复杂心情。第一课时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第四专题“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换一种方法来学习, 我们请几个声音比拟响亮的同学来上课。二、阅读理解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判断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一)14.21.朗读、翻译1 .重点掌握以下词语:讨:出兵讨伐弑:杀君朝:朝见,动词以:因为之:到2 .给下面两个句子补上省略的成分告(之)于哀公(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二)18.51 .朗读、翻译2 .掌握重点词语歌:唱歌,动词赶上,及已而:算了,罢了下车,动词(二)18.53 .朗读、翻译4 .掌握重点词语歌:唱歌,动词赶上,及已而:算了,罢了下车,动词谏:挽回殆:危险追:下:趋:快步走辟:通“避”,避开3. 一个句子,补上省略成分(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三)18.61 .朗读、翻译2 .重点词语耦:两人并排耕作引申为询问执舆者:驾马车的人子滔滔:这里形容社会动乱谁易:改革(三)18.63 .朗读、翻译4 .重点词语耦:两人并排耕作引申为询问执舆者:驾马车的人子滔滔:这里形容社会动乱谁易:改革使:让与:通“欤”,吗皆是:都这样而:你辟人之世:逃避坏人的人(辟世之世)辍:停止恍然:怅然的样子问津:问渡口,后 是:这,这里代孔 谁以:“谁与”,跟穆:下种覆土耙平 与:相处、和与其岂假设,与荷:动词,担、扛 芸:通“耘”,耕耘 食:给食,使3.三个句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判断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假设从辟世之士哉:固定句式,其哪里比得上鸟兽不可与(之)同群:省略句,丘不与(之)易也:同上(四)18.7.朗读、翻译1 .重点词语丈人:老人以:用四体:四肢植:立起拱:双手下垂而立,比喻恭敬止:留宿吃见:使见明日:第二天反:通“返”,返回行:出门义:宜节:礼节废:废弃如之何:怎么能洁:使纯洁大伦:重要的人际关系,这里引申为君臣之义行:实行.几个句子子路行,以(之)告(子):省略句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判断句2 .子路最后说:道之不行,之矣。说明孔子及其弟子都知道了自己的主张 是无法实行了。请问,子路是从哪里知道的?丈人是个精英,他懂得礼一一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他懂得 长幼有节,但是他不仕,废“君臣之义”,甚至反讽孔子一一说他“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由此子路知道。(五)14. 38, 14. 39, 9.9.朗读,翻译1 .重点词语晨门:主管城门晨夜启闭的人奚自:即自奚,从哪里(来)是:这,此人与:通“欤”,吗磬:动词,击磬荷葺:挑着草筐心:深意、心意而:过了一会鄱:偏狭硅胫:击磬的声音己:守己而已:罢了厉:穿衣涉水提:提衣过河果: 行不通坚决末之难:没有方法诘难他河:黄河已:2 .几个句子奚自:介宾倒装有心哉,击磬乎:谓语前置鄙哉,彼磅乎:同上果哉,末之难矣:宾语前置。果哉,末难之矣三、课内练习巩固1 .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局部(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接舆)趋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子路行以(之)告(子)鸟兽不可与(之)同群丘不与(之)易也2 .说明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止子路宿:止,使留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给吃(饲) *见其二子焉:见,使拜见欲请其身,而乱大伦:洁,使保持纯洁怀其宝而迷其邦:迷,使迷乱.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日:“东门有人,其颠 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日:”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四、小结(略)第二课时导入 首先请大家看一句话,“伟大的天才,圆满的人格,永远有生命的巨人。”这是 文坛巨匠郭沫假设对孔子的高度评价,与我们心目中的圣人形象无甚差异。但是我 们来看第二句话“他很执着,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 流浪狗。”这是北大教授李零在一本书当中对孔子的评价。两种对圣人的膜拜却 是截然不同的表达。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差?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我们该如何看待他?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起来寻找答案。二、出示学习目标(一)学习检测,熟练掌握文中字、词、句等基础文言知识。(二)文本解读,通过仕与隐的比照,领会孔子人生选择的不易。(三)拓展延伸,加强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文化意义的理解。三、学习检测1、找学生读出以下字词的读音,并进行解释。弑、接舆、长沮、桀溺、耦而耕、穆而不辍、恍然、黍而食、击磬、荷费、硅硬 乎2、找学生解释以下句子的意思,并指出其所类属的句式。子路行,以告。子击磬于卫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有心哉,击磬乎!四、文本解读(-)解题1、“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思明确:明知行不通,却还是要去做。2、为什么一个地位低下的看门人却对孔子冷嘲热讽?明确:晨门不理解孔子抛弃荣华、周游列国、自找苦吃的做法。(二)孔子生平介绍(视频播放)55岁之前,仕于鲁国一一努力恢复鲁国的君臣之礼(计划失败)5568岁,周游列国一一努力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无人理睬)68岁以后,返回鲁国一一收徒授业、整理典籍、培养贤才(死而后已)(三)时代背景介绍春秋末期是一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是一个礼乐崩坏的社会。没有秩序 可言,没有制度可依。(四)研读课文,“仕”与“隐”的论争。1、有感情朗读楚狂接舆和课后短文,思考以下问题楚狂接舆为什么不是“过孔子而歌日” ?明确:如果这样表述就很难说明接舆歌日是针对孔子的。接舆歌日把孔子喻为“凤凰”是赞赏还是嘲讽?明确:嘲讽。除了嘲讽,接舆歌日的主要意图是什么?说出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意 思相近的成语?明确:劝阻孔子不要如此执迷不悟。意思相近的成语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既然要劝阻孔子,为什么接舆却不屑与孔子交谈呢?明确:因为在接舆看来,要劝阻孔子是不可能的,他要说的也都说过了,所以没 有必要多少;如果和孔子交谈,说不定反要被孔子劝谏,让自己积极参政呢。既 然知道劝阻无效可仍然要劝,这其实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做法。2、分角色朗读长沮、桀溺,思考以下问题:长沮为什么不告诉孔子渡口所在?明确:对孔子讥讽、刁难、怀有成见!桀溺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态度如何?明确:嘲弄,挑拨,傲慢,不近人情!3、荷族老人、荷赞者对孔子的态度明确:挖苦、批评、同情、劝诫孔子为什么不再辩白?明确:孔子早已习惯了人们的嘲讽和误解,他理解隐士的痛苦,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是他自己却做不到忘情于世、忘情于人,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 担当。4、阅读“陈成子弑简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孔子在禀告时,为什么沐浴而朝?明确:尊崇周礼身为鲁国人,为什么要去管齐国的内乱?明确:说明孔子心怀天下、心系百姓。为什么孔子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明确:面对无道的社会现实,很多人选择消极隐世、明哲保身,但孔子选择的却 是积极入世。也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比照,才让我们更感动于孔子,他的担当、顽 强,比“独善其身”的态度更为崇高,悲壮!(五)拓展延伸,课堂练笔孔子精神的灼灼光华,贯穿华夏,照耀着无数坚定的人,比方屈原,比方王安石, 比方鲁迅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历史人物为他写一段颁奖辞。例如:他出身卑贱,却以君子为立身标准;他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事权贵;他四处 游说,梦想安定天下;他处处碰壁,却始终依托梦想。他的一生是可敬的一生, 也是悲剧的一生。他是孔子,他不是圣人(六)作业背诵文中重要语段(七)板书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选读孔子积极入世责任、担当隐者消极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