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也需要“留白”.docx
课堂也需要“留白”有人说:“教学如同音乐、书画一样,属于高超的艺术,其艺术 性不但表现于巧妙地解决各种问题,更在于表达其课堂之美。理想 中的课堂应该是律动的、变化的、富有节奏感的,像一段美妙的乐 曲!”那么,怎样的节奏才算合理呢?一向视时间为生命的我,在接触愉悦课堂之前,对于课堂节奏 的把握,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紧锣密鼓”。四十五分钟内, 教学内容充实、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层层推动,每道例题都经过 认真挑选,每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甚至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斟酌, 力求没有一句废话,更是加快语速,以确保充分利用这短暂的四十 五分钟时间。还记得,镇教办的沈卫华校长听过我的课以后,开玩 笑地说:“你讲课时的语速和体育频道解说员宋世雄,有的一拼了 然而,当我还在为能够这么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而沾沾自喜的时候, 同学们却由于我讲课的节奏太快而一时无法接受,尤其是中下等同 学,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更是力不从心;听过我课的老师也同样有一 种“喘然而气来”的感觉。也就是说:“紧锣密鼓”的一环扣一环虽然看似很合理,但毕竟 人会有一个“疲劳度”的问题。一堂课里既没有过渡也没有变化, 就会失去节奏感,容易使人疲劳倦怠。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 的高度集中,何况新知识还需要学生的内化迁移。学生一旦摄入大 量的信息,脑袋装得满满的,就会迫切要求老师放慢节奏,让他们 能够静下心来整理消化,把新知识融入各自的知识体系中。如果没 有这样的停顿,学生不但前面的知识学不扎实,还会给后面的学习 造成困难,从而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所以,看似完美 的课堂,却难有完美的教学效果。看来,合理的课堂应该像一幅国画,既有密不透风的浓墨渲染, 也应该有疏可跑马的大片“留白”。结合我们的愉悦课堂,我们所采 用的小组合作讨论,不正是促使学生内化新知识,新旧知识相迁移 的必要“留白”吗?所谓“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这样的课堂才能 让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