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20xx年工作进展及20xx年工作计划.docx
-
资源ID:86414802
资源大小:15.6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科学技术局20xx年工作进展及20xx年工作计划.docx
科学技术局20xx年工作进展及20xx年工作计划一、20xx年工作成效20xx年全市科技系统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争先进位工作要求, 加快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为全市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 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 “十四五”良好开局,从 科技争先态势看,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科技部 评估验收,获评“优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获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 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荣获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连续三 年获省政府“科技新政”督查激励。从创新进位增长看,关键指标迈 上新台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到达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 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均位居全省首位。具体来看:(一)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实现新突破。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开展规划,出台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科创高地 建设行动方案。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扎实推进,目前三大领域已集聚近 百家高水平研发机构、覆盖了 70%以上的市级重大科技工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宁波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宁波高新区全国排名提升至第13位, 创历史最好水平。甬江实验室获批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材料与微纳 器件、材料分析与检测2个平台启动建设,7个高层次创新团队签约 入驻。宁波大学获批我市首个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平安危害因子与风 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市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产业技术研 究院建设稳步推进,实施产业技术研究院分级分类管理,谋划建设数 字李生研究院,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吉利汽车、工业互联网 研究院2家单位获批首批省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院企“双百”常态化 对接活动213场,转化科技成果76。项。(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新成果。围绕十大标志性产业链, 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色图”模式,在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 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部署重大科技攻关“揭 榜挂帅”工程146项,发布121项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有效助力中国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飞船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荣获国家 科学技术奖9项,江丰电子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创造二等奖, 为全省唯一由民营企业牵头的获奖工程;获省科学技术奖50项,较 上年增长31.6%,其中,一等奖7项,获奖数量和奖励级别为历年最 好成绩。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861.47亿元,居全省第一, 同比增长12.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3%,高于工业投资 5.9个百分点。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出台推进创新链产业 链深度融合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在 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细分领域开展首批5家试点。(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实施“十四五”科技企业 “双倍增”计划,加快构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 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科技企业梯队。全年市级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 3832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29家,再创新高。新增高新技 术企业889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3919家,入选全省百强高新技 术企业25家,列入年度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11家、为全省最多。 遴选支持科创板拟上市企业18家、累计36家,全市14家A股新上 市企业中13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2.9%。引导企业研发投入不 断加大,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503.0亿元,同比增长28.1%。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超过7000 家企业减免所得税126.64亿元,增长18.3%。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不断 加强,全市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9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建 成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4000 家。(四)科技人才引进培育积蓄新动能。国际科技合作成果丰硕,获批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举办第一届中国中东欧 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首次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 城市”十强,列第7位,居计划单列市之首,获得全省唯一的国际科 技合作奖。深度参与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组建长三角国家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即将签订杭甬“双城记”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杭甬两地外国高端人才互认获省批复同意。举办第十届全国创新创业 大赛(宁波赛区)、第六届中国(宁波)创新挑战赛,其中第十届中 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宁波推荐的企业共获得2个全国二等奖、20 个全国优秀奖,获奖率超87%,获奖率居全国首位。大力引育高层次 创新人才,优化整合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发挥顶尖人才科技项 目引领作用,引进支持全职院士 4名、累计12名,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9个,为全省最多。(五)科技支撑共同富裕展现新作为。推进科技助力“双碳”战 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部署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 项,推动低碳技术前沿应用研究和产业迭代升级,支持江北、宁海成 功创立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省级可持续开展创新示范区。推进科技创 新赋能生命健康,在高端医疗器械、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及疫苗等领域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品),“L5T无液氮超导磁体系统”成为全市 首个国际首台(套)产品,“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技术”等填补国内空 白,“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珠疫苗”进入临床前平安性评价。推进科 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部署实施以现代种 业等为重点的农业科技重大工程,微萌种业入选全国70家农作物种 业阵型企业,青蟹种苗销售额首破1000万元,甬优系列水稻推广面 积超600万亩。开展科技支援协作,深化拓展与凉山州、丽水市的科 技交流合作,发挥科技工程带动脱贫致富作用,推动浙东白鹅新品种 在凉山州进行适应性试验并实现增收。(六)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推进科技领域数字化改革, 加快推进“科技大脑”、网上技术市场等建设,“推进科技管理数字 化改革,切实减轻宁波科研人员负担”被列为科技部拟入选科技体制 改革案例库典型案例,江北区“新产品研发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 成服务改革试点”列入全省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应用场景建设先 行试点工程,高新区“新材云创”平台获我市首批数字化改革“最正确 应用”,国内首个有色合金新材料数字化研发平台建成投用。深化科 技成果“三权”改革,落实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完善财 政科研经费管理等的新要求,印发宁波市科技开展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修订宁波市科学技术奖励方法,优化科研工程指南形成机 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在市软科学等科研 工程中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释放科研人员积极性。二、20xx年工作重点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 精神,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科技自立自强,聚力三大科创高地, 坚持争先创优进位,奋力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目标是: 力争全市R&D占GDP的比重到达3.15%,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 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60%,主要创新指 标实现“争先进位”。重点任务是:全面实施“六项创新行动”,以 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硬核科技队伍为重要保障, 拿出更多超常规举措,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是实施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行动。深化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增强宁波国家高新区辐射引领能力,支持宁波高新区“一区多 园”创新开展。加快甬江两岸科创区建设,实施研发总部甬江集聚计 划。加快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创立)、省实验室、省级重点实 验室和市级重点实验室梯次开展的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甬江实验室 建设,建立甬江实验室建设开展支持体系。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提质 增效,出台认定管理、目标评估方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实质性推 进数字李生研究院建设,争创国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行动。聚焦全市标志性产业链,立体 式、一体化组织实施“前沿引领技术攻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重大场景应用攻关”三大计划,部署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 目100项以上,支持高水平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申报承当国家、省级 重大科技工程。加快推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光 学电子、磁性材料等领域开展布局,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 术。完善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机制,征集发布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 录,部署以需求为导向的场景应用试点,推动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国 产替代。三是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领行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强化 协同服务与精准辅导,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苗子企业数量,不断提高规 上工业企业、科技服务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比例。修订市级科 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提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孵化能 力,进一步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体系, 争创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高新技 术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优化企 业研发机构建设。四是实施科技合作深化拓展行动。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产出标志性 成果,深化与中东欧科技交流合作,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 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加快融入长三角 科技创新共同体,推进杭甬“双城记”科技合作,推动甬舟、甬温等 区域创新联动开展。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梯队培育,壮大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工程+载体”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 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升宁波科技大市场建设水平,健全院企双 向对接融合机制。加强与凉山州、丽水市的科技扶贫与对口协作,精 准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五是实施共同富裕科技支撑行动。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启动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专项,推动低碳技术前沿应用研究和产业迭代 升级,积极争取创立省级可持续开展创新示范区。实施农业科技供给 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食品平安与营养健康等领域, 部署农业科技重大工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培育市级 星创天地,争创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健康宁波行动,争取在高端医疗器械、新冠病毒检 测试剂及疫苗等领域取得技术攻关新突破,支持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建设。六是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突破行动。优化市级重点研发工程资金管 理,完善“揭榜挂帅”组织机制,深入推动“科技三评”、“破四唯” 等改革事项落地实施。以“科技大脑”为支撑,推进科技领域数字化 改革,打造“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新产品研发服务“一件事” 等标志性应用场景。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推动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提 升开展,健全“直投+跟投+子基金”的多元投资方式,完善科技信 贷风险代偿机制,遴选一批科创板拟上市储藏企业。完善创新链产业 链深度融合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协同推进“科创中国”试 点建设,办好20xx年科技活动周,开展科学素养行动,营造良好科 技创新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