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检查重点应知应会内容.docx
Evaluation Warning: The document was created with Spire.Doc for .NET.等级医院检查重点应知应会内容(第一、院感局部)1、“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平安的”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清洁的手、清洁的设备、清洁的操作、清洁的环境和清洁的产品。2、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到达预防和控制病人以及医院工作人员 的医院感染,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3、医院管理体系由那些机构组成?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专职人员;(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4、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有关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标准是什么?答:(1)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297% ;(2)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W0. 5% ;(3)医院感染率W8% ;(4)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o5、医院感染的定义是什么?答: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所获得的一切感染, 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病人。6、医院感染分儿类?答:可分为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7、何为医院感染发病率?答:指在一定时间住院病人中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的频率。计算公式:医院感染发病率二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数/观察期间的住院患者数 X100%o8、何为医院感染爆发?答:是指在医疗机构或某病区的患者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数例(23例)同 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9、何为标准预防?答:标准预防即认定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 物质时都需要进行隔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液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液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 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 微粒隔禺。10、何为手卫生?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在三条中最主要的依据是:HIV抗体阳性。而某些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可提示 应考虑做HIV抗体检测。4、HIV感染分期:急性HIV感染期、无病症HIV感染期和艾滋病期。5、简述HIV感染到艾滋病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有不规那么低热在1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lcm,慢性 腹泻在4一5次/日以上,体重下降10%以上,常合并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 抱子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感染、隐球菌脑膜炎或进展迅速的肺结 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氏(kaposi)肉瘤等,少数中青年患者出现痴呆症。6、什么叫HIV感染的“窗口期”?HIV感染后2 4周,机体HIV抗体出现阳转,这段从感染HIV病毒到血清HIV 抗体阳转的时间,称为“窗口期",其时间长短因病毒的致病性和宿主的免疫应答不 同而异,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所采用检验方法的敏感度。7、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包括哪些?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卡氏肺抱子虫肺炎、肺结核、念珠菌性食管 炎、神经系统疾病、卡波济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8、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不分种族,年龄,男女均可感染,以中青年占多数。9、目前HIV/AIDS预防的主要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10、艾滋病的治疗原那么:目前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 心理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支持疗法等,其中以抗病毒治 痉最为关键。11、中国预防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指的是: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 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 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一关怀”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 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防止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 人的歧视。12、医院内发现HIV感染待确认病人的报告处理程序?首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向病人收取身份证复印件1份,及时送交预 防保健科(报告卡必须填写病人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及详细住址); 预防保健科人员对病人进行追踪、流调、咨询,将流调表送往检验科;检 验科负责将待确认病人的血样和流调表一同送往市CDC;市CDC将确认检查结 果直接通报病人(隐私保密权),不向医院反应最终结果。备注:门诊医师对疑似病人开单时,必须在门诊日志上登记病人真实姓名、身 份证号、联系方式及详细住址。四、急性缓和性麻痹(AFP )知识1、急性缓和性麻痹(AFP)监测病例定义?(1)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缓和性麻痹(AFP)病症的病例,和任何年龄 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及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2) 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 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2、常见的AFP病例包括哪14种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 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3、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要求?医院相关科室承当住院患者AFP病例粪便标本的采集任务,专人负责,在麻痹 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48小时, 每份标本重量258克(约为标本盒的1/2)置专用粪便盒内,-20保存。 采集齐后立即交市疾控中心,进行肠道病毒别离培养。如有疑问,以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为准。院感科2015年9月11、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定义?答: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局部 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 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 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科具有持续抗菌活 性。12、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答: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30%40虬特别是 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局部是通过医务人员收手进行传播的。13、洗手七步法具体内容是什么?(内、外、夹、弓、大、立、腕)答:(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替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替进行;(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并拢在另一手掌搓揉,交替进行。(7)揉搓洗腕关节14、在临床工作中那些情况下应洗手(指征)?答:两前三后1)、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2)、接触病人前3)、接触病人后4)、接触液体暴露风险后5)、接触周围物品后15、洗手时间要求:普通洗手时间及卫生手消毒揉搓时间不得少于15秒外科手消毒时间不得低于2-6分钟16、何为职业暴露?答: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检验等工作中,意外被病人 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用于病人的锐器如针头、刀片及其他利器 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17、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院感科,由院感科进行登记。登记 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类型、处理方法等。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18、常见经血传播性疾病有哪些?答:常见经血性疾病传播HIV、HBV、HCV、梅毒等。19、医务人员接触病原体时,其防护措施有哪些?答:(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 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医务 人员应戴手套、防渗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 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 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20、经血传播性肝炎(HBV、HCV、HIV)的隔离预防措施有哪些?答:(1)普通病房的住院病人中假设有乙肝、丙肝、艾滋病人,应实施床边隔离, 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皂液流水洗手或手消毒。病人用过的物品(病床、床上 用品、床头柜、餐具、便器)均应彻底消毒。(2)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间或手术台,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和待产室。(3)操作前后均应用皂液流动水充分清洗双手,操作时戴口罩、手套、护 目镜。(4)各项医疗操作时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尽量采用一 次性。可重复使用的要严格消毒灭菌。(5)对血液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6)医护人员严防利器损伤。21、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答:(1)用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 用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 部挤压。(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院感科,同时留取病人血液本底资料,院感 科会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药物干预等随访追踪措施。22、如何防止锐器伤?答: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 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23、医疗废物分哪几类?答: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药物性废 物五类。24、医院感染爆发及疑似爆发的定义?答: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 同种(同一菌珠)、同源(共同的传染性)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 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以上怀疑有共同 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25、如何对不同传播途径的疾病进行隔离与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 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是,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 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26、隔离标志有哪些?答: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27、本院目标性检测的多重耐药菌(说出五个)(英文简称和中文全称)(医师必 须掌握)。答: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球菌ESBLs: 超广普B -内酰胺酶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28、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医师必须掌握)答: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 构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对细 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对细菌耐药率超过 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 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29、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什么传播,应采取什么隔离措施,有哪些?答: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尽量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 种病员菌者置一间。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诊疗护理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戴手套。可 能接触病人的伤口、溃烂面、粘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脱手套后,需进行手卫生。穿隔离衣。预计与病人的感染性物质接触时,需穿隔 离衣,离开时脱下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病人物品专用,一般医疗器械如血 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每次使用后需消毒。 环境消毒。病人周围的物品外表、地面每天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剂500nig/L)。 他科检查告知消毒。病人去其他部门检查或专科时,应向接受方说明接触隔离措施, 用后的设备外表须清洁消毒(用含氯消毒500mg/L)。限制探视。并嘱咐探视者严 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解除隔离: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查出该病 菌,方可解除隔离。30、被肮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患者使用过的器具和 用具和一般患者使用有的诊疗用品应如何处理?被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这三种特殊感染病人用过 的器具和用品,先用双层黄色塑料垃圾袋封扎再放入专用密封容器,容器外面做好 标记运送至供应室,经供应室人员专门处理(浸泡2000mg/含氯制剂溶液内作用60 分钟)后在进行常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一般患者使用后的诊疗用品由供应室回收 至供应室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31、如何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外科医生、护士必知)答:(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 和控制。(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与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以控,营养不良者应予以 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防止皮肤破损。(4) 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5)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6)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 口的观察。32、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准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外科医师、护士必知)答:(1)防止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2)备皮方式:采用 电动剃毛和剪毛。(3)备皮时间: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33、如何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答: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对卧室、昏迷病人要加强护理,定时 翻身、拍背,促进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呼吸机、超声雾化器,以及 氧气装置等于呼吸系统吸入性治疗有关的一切器具都要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医护人 员给病人检查、治疗、操作前应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病 人时,采取隔离措施。34、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医师)、血培养留取时机?(血透室、 肿瘤科、ICU医护必知)答:护理: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 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定期更换敷料时间:无菌纱布2天,专用贴膜7天,如出现 敷料潮湿,松动、玷污时应立即更换。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 更换。输液管不宜更换过频,但输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后应及时更 换。采血方法:保存导管:采2套血(需氧或厌氧),外周或中心静脉各1套,每瓶10ml。拔除导管:采2套血(需氧或厌氧),外周静脉(不同部位)2套,每瓶10ml。再 加上导管较短50cHi送培养。3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要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2、插管时,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3、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4、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5、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6、定期做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采集尿标本做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34、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外科医师及院感专职人员必知)答: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A)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B)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那么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 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C)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的肯定,平安、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的品种。 给药方法:A)在术前0.5-1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 中已到达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B)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ml),可手术中给第二剂。C)清洁手术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48小时,手术 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1次即可。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 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D)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按治疗性应用而定。35、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的疾病原那么(5大原那么)。答采取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采取大便、肛拭子等标 本时,也应置于灭菌容器内。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盛标本的容器须先 经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尽快送检。有些标本要注意采集时机和 部位。第二、传染病局部 一、传染病基础知识1、最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2、法定传染病分为大类,各类传染病有多少病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 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其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或疑似病人按甲类管理丙类传染病(”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 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3、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4、责任疫情报告人: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任何 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5、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 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 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6、其它传染病的上报填卡方法?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结核性胸膜炎、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的疾病,也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内注明。7、对传染病人应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第早治疗。8、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违反相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 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撤消有 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9、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1)、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24小时报告。双休日、节假日、工作日8小时之外, 医师发现传染病 通知预防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 告卡,并在科里的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卡片送到预防保健科进行网络直报。 门诊医生在门诊日志上要登记。10、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也必须进行传染病 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11、疫情自查、核对制度科室疫情人员每旬对本科室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进行自查,与预防保健科人 员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12、传染病奖惩制度漏报一例处分50元,迟报一例处分30元,漏登一例10元,传染病登记本及报 告卡内容填写错误或不规范每处处分10元。情节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有 关规定处理,科室主任负连带责任。13、传染病的处理规范、病人处置:对经疾控中心确认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原那么上要求就地 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 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 疗”。甲类传染病:强制管理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 对可疑病人的留验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均可强制执行。乙类传染病:严格 管理一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管理。(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 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区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14、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 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二、结核病知识1、肺结核的诊断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三类。2、肺结核的分型报告分类: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四类。3、肺结核可疑病症者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是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痰结核菌检查。4、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诊断后应如何报告?门诊或病房医生对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病症者,做出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的诊断 后,应在门诊日志或入/出院登记本上用红笔进行标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开 具三联转诊单,应将其中的第一联交给病人;第二联和第三联交给预防保健科,并 对病人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后,转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结核病的转诊要求:报告率 达100%、转诊率95%以上,转诊到位率85%以上。5、怎样进行痰结核菌检查?痰中检出结核菌,可确诊结核,但痰涂片阳性还需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可能,一般3次痰结核菌检查可提高检出率。正确的留痰方法是:留痰之前用清水漱口数次,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部分杂菌。留取的痰应是用力咳嗽后自气管内咳出的痰,不要将唾液混入痰盒。初次就诊需查痰者,医生要求送三个痰标本:(1)即时痰:就诊当时咳出的痰;(2)夜间痰:前一天晚间咳出的痰;(3)清晨痰:起床后咳出的痰,以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效果最好。6、我国现行的结核病防治政策?指定单位-结防所:提供免费的胸部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提供免费的抗结核病药物治疗,提供报病补助和患者治疗管理补助。三、艾滋病知识1、艾滋病的全称是什么?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 传染病,生存于人体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2、艾滋病的感染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三种:经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经性传播:全世界的HIV感染约75%通过此途径传播的。性接触包括同性间和异 性间的性接触传播,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均可因接触而相互传染。血液传播:如果输入带有HIV病毒的血液、血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器 或针头、都有传播的危险。母婴传播:感染了 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期、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3、诊断艾滋病的依据应从哪些方面考虑?诊断主要从三方面考虑:(l)HIV抗体检测经确认试验阳性(本院初筛,CDC确认)。(2)临床表现。(3)流行病学史。如配偶或性伴侣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多性伴侣、静脉注射 毒品,接受过HIV病毒污染的血液、血制品或被HIV污染的利器刺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