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双循环”经济对我国的启示和教训.docx
目录1 50-70年代末,日本以外循环为主31.1 50-70年代末,日本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 31.2 50-70年代末,日本内循环也取得重大成果 41.3 外循环为主的经济开展模式也带来一定问题 480年代,日本经济向内循环主导模式转变 51.4 美日贸易摩擦是日本经济转型催化剂 51.5 内循环的第一步:减税降费,促进消费 51.6 内循环的第二步:财政扩张,举债开展基建61.7 内循环的第三步: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新型产业61.8 内循环的第四步:开展中小城市,打造均衡开展71.9 内循环的第五步:提高工资,增加居民收入 71.10 内循环的第六步:放松金融管制,鼓励消费贷开展83日本开展内循环经济的成果与教训93.1 80年代之后日本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 93.2 日本内循环的教训:金融泡沫与债务杠杆 93.3 日本内循环的经验:经济政策应该坚持宏观审慎原那么94中日开展“双循环”经济的相同与不同 114.1 中国和日本开展“双循环”经济的相同之处 114.2 中国相比日本开展“双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115日本经济切换到内循环主导后,大类资产表现 135.1 90年代以来日本消费板块表现极其强劲 135.2 90年代以来日本利率债走出一波长牛 146日本双循环经济对中国的启示151.1 1促进消费最根本的方法是有效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151.2 产业转型升级是“双循环”应有之义 151.3 以普惠便利化的金融开放推动“双循环”构建 151.4 “双循环”经济需要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开展 151.5 “双循环”经济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 151.6 “双循环”经济应配套独立审慎的宏观政策 16风险提不164中日开展双循环经济的相同与不同中国和日本开展"双循环”经济的相同之处70年代末的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经济过度依赖重工业,导致经济较为畸 形,且对银行信贷依赖严重。另一方面日本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一度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特别是水污染和空气污染。80年代由于日本大量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引起美日贸易摩擦, 美国一度对日本发动关税战、科技战和金融战。当今的中国,同样面临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且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经过多年 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基本完成工业化转型,房地产和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拟大。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更多靠投资驱动,对银行信贷有较大依赖,宏观杠杆率攀升, 金融体系有防风险需求。过去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华北和东 北地区一度有很明显的雾霾问题。在对外关系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兴旺国家对追赶而上的 中国进行贸易、科技、金融等全方面打压。尤其在贸易方面,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贸易摩擦呈现增长趋势。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三次发布针对中国 产品的加征关税清单。同时,美国以国家平安为借口制裁中兴、华为等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情况与当初的日本有很大相似之处。措施图8 : 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三次加征关税时期2018年7-8月2018年那么2Q1 蜂 9-12 月202峥1月202阵7月美国实施对华500亿美元育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美曾实施对华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稔税率由10喊升至25%美国实施对华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机 税率为15%中疑一阶段皴伽燧嘉美酥诺分阶段取肺征关税一 4糊普表示,曲不考虑弟二阶段经贸协议,短期内不会取需加征的关机资料来源:整理中国相比日本开展双循环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我国相比日本开展“双循环”经济的优势在于,我国拥有更加庞大的内部市场,14亿 人口的市场规模能创造的内需远高于1.2亿人口的市场规模。我国自然资源也更加丰富, 除了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外,大局部资源我国都有自给自足的潜力,对外部市场依赖较小, 经济开展回旋空间大。我国工业体系相比日本更加全面,可以独立生产大局部产品,政治 独立性也比日本强,对外政策灵活自主。作为联合国五大国之一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也远高于日本。我国相比日本开展“双循环”经济的劣势在于,我国当前仍处于开展中国家阶段,当 前首要任务仍是带着全民族脱贫致富,对经济增速有一定硬性要求。而日本80年代已经 是兴旺国家,经济开展可能更多考虑结构而非总量。另一方面,当前中国老龄化问题较70 年代末的日本更为严重,无论是老龄化比率还是老龄化速度,呈现“未富先老”的态势。 根据测算,“十四五”期间随着老龄化率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会逐渐下降至5% 左右。其次,中国当前城乡和区域经济差距都比日本大,收入分配有进一步优化改善的必 要。“均富”是“双循环”经济的前提和应有之义,未来我国应该把“均富”政策放在更 加重要的位置。再者,日本在金融大规模对外开放后才产生泡沫经济,我国在金融尚未全 面开放的当下,已经存在较大的资产泡沫,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更审慎适度。5日本经济切换到内循环主导后,大类资产表现90年代以来日本消费板块表现极其强劲日本在80年代开始经济转型,从“贸易立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技术立国” 的内需拉动型经济,取得重大成果。尽管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股市和楼市的估 值泡沫,之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但日本消费行业表现极其强劲,一方面是消费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消费升级导致消费种类和品质也越来越高端化。在股 市上,日经消费板块表现最为良好,无论是必须消费品板块还是非必需消费品板块,表现 长期好于大盘走势。图9 : 内循环主导经济后日本股市中消费板块表现最好倍成长必需消费品3.U 1价值一金融非必需消费品一工业2.52.01.51.00.50.0资料来源:wind,图10 :与其他细分行业比,消费表现仍占优势IMI必需消费品非必需消费品资料来源:wind,90年代以来日本利率债走出一波长牛“内循环”主导意味着经济增长从投资切换到消费,从出口切换到内需,从资金密集 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大量资金从传统行业流入新兴产业和消费行业,这就是日本的 资金利用效率提高,无风险利率下降。日本利率债迎来一波超级牛市,尽管在此期间日本 政府大量发行债务,但并没有显著推高利率,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90年代初的8%左 右下降至近几年的负利率。图H : 内循环主导经济后日本股市中消费板块表现最好资料来源:wind,6日本双循环经济对中国的启示6.1 促进消费最根本的方法是有效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过去一直强调刺激消费,但如果刺激消费仅靠一时的政策是难以持久的。要想真正促 进消费,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要减少收入差距,提高财富分配效 率。参考日本的经验,这一方面要提高薪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开展中 小城市和农村经济,减小区域经济开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应该提高社会保障,并针对性的 减税降费,使国民真正敢于消费。6.2 产业转型升级是“双循环应有之义日本在战后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一度实现了经济高增长,但到了 80年代这种开展模 式难以为继,一方面是这会消耗大量资源,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出口也造成 美日之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摩擦。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果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附加 值明显提升,淘汰了很多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使日本在人口老龄化之前成为高收 入国家。未来我国应当大力开展以“中国制造2025”为主的高端制造业,特别是半导体产 业,以尽早实现芯片行业进口替代,使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6.3 以普惠便利化的金融开放推动"双循环"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注重金融资源重点倾向实体经济,尤其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 产业。日本金融业开放较早,相对我国更具有创新活力。而与日本企业股权构成不同,我 国国有企业长期对金融资源具有垄断优势,要打破这种垄断地位,切实解决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难问题,提升金融普惠程度,为市场主体注入开展活力。同时,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 水平,完善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充分利用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电子支付等科技手段 提升金融行业服务于实体行业的效率与便捷程度,推动“内循环”转型升级的步伐。6.4 双循环“经济需要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开展日本能成功实施“内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开展。区域 经济方面,90年代日本最穷的冲绳县工资水平占最富的东京都将近一半,各区域开展较 为均衡。城乡差距方面,日本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也不算太大,农村较为富裕。 “均富”型经济使日本能够充分释放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未来我国应当学习日本“均富” 政策,尽可能缩小各区域和城乡间经济差距,大力推进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地等政策。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鼓励探索绿色农业、农村旅 游、乡镇经济等,切实保障乡县居民能“花得起钱”,使我国能够发挥14亿人口级别的 购买力优势。6.5双循环经济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日本在80年代为了应对恶劣的外部环境,采取大力开展基建的手段来振兴经济,大 量修建了港口、道路、桥梁、铁路,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了日本经济效率,也使日本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起来。未来来看,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一定缺口,大力 开展基建仍是应有之义。因为我国内陆地区地理环境恶劣,只有通过开展基建才能有效提 高其经济产出。除了传统基建外,新基建也有开展的必要,包括充电桩、5G基站、特高压 输电线、工业互联网等,开展新基建有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加经济增长新动能。6.6 "双循环"经济应配套独立审慎的宏观政策日本由于依赖美国,无法拥有独立的金融政策制定环境,无法实现金融良性开放和经 济健康开展。故对于中国而言,“双循环”经济构建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那么,保持宏 观政策的独立、审慎与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能追求短期刺激效应,而要稳健适度, 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此外,需要注重金融开放政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兼容性,平衡适 配金融开放程度和经济开展程度,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规模和质量,做到两条 腿走路。参考文献:1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2任景波:日本经济战略转型与对策3野口悠纪雄:战后日本经济史4严学旺:日本经济转轨成功一一实现由出口主导向内需主导的转变5喻卫斌:90年代以来日本扩大内需的政策及其启示6蒲卫晖:德国、日本扩大内需的措施及其借鉴7高桥毅夫:日本经济新二重结构论一一重视潜在增长力及内需扩大8陆岷峰:构建新开展格局:经济内循环的概念、特质、开展难点及实现路径9张宇:日本对外经济贸易开展趋势及其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10浜野洁:日本经济史风险提示中美关系恶化、国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基尼系数加大等。插图目录图1: “贸易立国”政策使日本外贸总额大幅增长 3图2:日本从逆差国变为顺差国,经济高速增长 3图3: 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4图4: 80年代后美日贸易摩擦异常激烈5图5:日本政府通过举债来实行财政扩张政策6图6: 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产值一度占全球一半以上 7图7: 80年代日本薪资收入占国民收入大局部比重 8图8: 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三次加征关税11图9: “内循环”主导经济后日本股市中消费板块表现最好 13图10:与其他细分行业比,消费表现仍占优势 14图11: “内循环”主导经济后日本股市中消费板块表现最好141 50-70年代末,日本以外循环为主50-70年代末,日本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二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日本推行“倾斜式生产”政策,重 点开展煤炭、钢铁、造船、汽车的产业,并优先保障农业生产秩序,大量低息贷款发放到 这些企业中。到了 1950年,日本工业生产已经明显超出战前水平。50年代,日本确立了 “外循环”的经济政策,针对本国市场狭小、物资匮乏的条件, 日本将贸易视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日本政府屡次下调出口关税以鼓励出口,也 利用本国劳动力充裕的特点承接西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1955年,日本迎来“神武景气”, 制造业产值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增长,使其从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图1 : 贸易立国”政策使日本外贸总额大幅增长十亿日元.日本外贸总额 外贸占GDP比重:右轴资料来源:wind,十亿日元%图2 :日本从逆差国变为顺差国,经济高速增长一日本:贸易差额,一日本:GDP:现价:同比:右轴姬啰姬甲卡姬姬S /百资料来源:wind,50-70年代末,日本内循环也取得重大成果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在经历“神武景气”与“岩户景气”的高速增长期后,经济 大幅增长,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尽管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政府财政收入源源不断,但 当时的日本却存在产能过剩、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收入差距悬殊、失业率偏高等问题, 而且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配比不均衡也制约日本经济长期开展。在此背景下, 以池田勇人为代表的内阁制定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在于扩大内需,而 扩大内需那么需要提高公共投资、调节产业结构、降低贫富差距等。为了降低贫富差距,有 效提高国民消费水平,日本政府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中小企业发 展、缓解区域不平衡,通过这些手段有效保证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快速提高,以释放内需。“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取得良好效果,社会财富增长大局部的蛋糕被国民享受,到了 70 年代,日本出现数量庞大的中产群体,基尼系数和失业率显著下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明显提高。1964年,东京举办夏季奥运会,为了彰显国力,向世界展现日本风貌,日本倾举国之 力举办奥运会。同年,日本第一条新干线开通,这是当时世界最早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 与东京奥运会一起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崛起的象征。1968年,日本GDP超过西德,成为资 本主义第二强国。日本国民也逐渐走出战败阴影,民族自信心日益提升。图3: 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使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日本:失业率:年度资料来源:wind,13外循环为主的经济开展模式也带来一定问题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依靠外循环为主的经济开展模式使日本经济大幅增长,日本 GDP总量列居资本主义国家第二,仅次于美国。但这种外循环的开展模式也带来一系列问 题:首先,在1973年石油危机后由于油价上涨,日本面临原材料价格涨价的问题,这对 于出口是一种打击。另一方面,,当时的日本经济结构失衡,传统粗放型产业增长难以为继, 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70年代日本也面临劳动力本钱上涨的问题,这不仅削弱了企业 竞争力,还使日本面临通胀问题。再次,由于日本长期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其产品大量 出口国外特别是美国,美日之间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这些都注定了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 模式难以为继。2 80年代,日本经济向内循环主导模式转变2.1美日贸易摩擦是日本经济转型催化剂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一度使其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但这也导致其与美国为主的西 方国家贸易摩擦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美国屡次在汽车、半导体、电信、 金融等领域对日本展开制裁,由于过度依赖美国市场,日本被迫妥协,自愿限制出口,外 循环主导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经济政策开始从“贸易立国”向 “技术立国”转变,经济开始切换到内循环主导。图4: 80年代后美日贸易摩擦异常激烈时期 行业雕结果5啤代纺织 多边与双边贸易洲J川包雌乳232条款美日苗娜贸易协定60年代钢铁 要求自跚鼬口,1响触诉,期条款爵需品雷温7峰代彩电美国国标贸易委员会裁定、反倾销反补时腌充车储充新业救济政氮要求自愿醐出口)开放市场部件嘛鞫体301条款,反网幻,剿:日资在美腿与翔日美鞫体协议8峰代电信301条款里根雕,系辘全行业的市场开放礴性全行业市场开放1989国家贸易椭浩,趣幽01条就美国勖鼠财 政部和贸易代粼三个部门为主导新多个部门溯资料来源:整理2.2内循环的第一步:减税降费,促进消费“内循环”经济最根本的前提在于足够富裕的国民。美国之所以能在一百多年前就 走上“内循环”经济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藏富于民的历史传统。而二战前的日本和 德国,虽然国家很富裕,但人民却很贫困,因此只能去需求海外市场。为了让人民有更多 钱拿来消费,80年代日本大力削减个人所得税,特别是削减甚至减免低收入阶层个人所 得税,个人所得税中间值从40%左右下调至30%左右,法人税从43. 5%下调至37. S 。企业 税方面,日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中小企业税率,降低其经营本钱,使其可以吸纳更多 的就业,并规定企业必须合理保障员工薪资合理增长,以此来保障大多数国民都能拥有体面的收入。日本政府也推广社保制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财政救济。仅1985年-1990年, 日本减税就超过10万亿日元。23内循环的第二步:财政扩张,举债开展基建为了应对外部市场可能恶化导致的外需疲软,日本政府大搞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扩大 公共投资为核心,共进行了十多轮财政刺激计划。其中改善住宅和生活环境是日本公共事 业投资主要工程,特别是公共住宅工程(相当于保障房),单1987年日本就新建住宅共 165万套,1988年新建住宅140万套,创历史记录。公共投资的高增长带动了日本企业的 设备投资开展,对扩大内需起到很大作用。针对日本山地多、平原少的情况,为了促进内 陆山区经济开展,80年代日本大量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全国几乎成了大工地,日本一度 成为世界上道路密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兴旺的道路网使日本各个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提升,与兴旺地区的贫富差距缩小,日本进入“均富”社会。图5 :日本政府通过举债来实行财政扩张政策资料来源:wind,2.4内循环的第三步: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新型产业80年代,日本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首先,缩减石油、钢铁、造船等部门的规模, 缩减的规模约达20 %,其压缩的人力和资金都投入到新型产业。其次,积极扶持电子通 讯、计算机、服务、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等产业,以扩大日本内需。80年代以来日本 有不少企业纷纷由其它产业投入这些新产业。为保障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大力支持教育科 研工作,具体包括:1、对重点产业实行特别技术引进政策;2、大力鼓励民间研究机构进 行自主研发;3、政府出巨资设立创造奖、科技立功奖,对科研人员实行奖励。在这些政 策的保障下,日本经济逐渐由传统制造业切换至中高端制造业,产业附加值不断上升,使 其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图6 : 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产值一度占全球一半以上资料来源:经济产业省,资料来源:经济产业省,2.5内循环的第步:开展中小城市,打造均衡开展80年代,为了克服日本区域开展不均衡,东京与地方城市经济开展不平衡的问题。日 本加快疏散东京多余产业,将东京的中心城市功能释放到各地。一方面是开展包括东京、 大阪等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带,拉动了东京周围城市的开展。另一方面是大力开展中小 城市和农村工业,扩大这些区域产业经营能力和范围。在区域均衡方面,日本一度做得很 好,最富裕的东京和最不富裕的冲绳,人均GDP差距不超过一倍,这就为日本内需释放奠 定基础。2.6 内循环的第五步:提高工资,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保障国民收入增长,日本不断提高最低工资,增加薪资占国民总收入比重。80年 代日本薪资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速,大局部国民充提供受到了社会蛋糕做大带来的好处。 除了薪资外,日本还注重提高社会保障,提高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让国民敢于放心花钱。 日本也增加了国民年休假时间,推广带薪休假制度,开展旅游、餐饮、休闲等产业,这就 使日本国民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消费,商店和百货店销售额均有明显增长。图7 : 80年代日本薪资收入占国民收入大局部比重十亿日元十亿日元口本:雇员报酬日本:财产性收入450000400000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 0日本:企业家收入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资料来源:wind,内循环的第六步:放松金融管制,鼓励消费贷开展为了释放内需,提高消费,日本也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一方面是推行利率市场化, 允许银行自主决定利率,这样一来是降低了企业的借贷本钱,使企业有更多动力进行投资 和生产;二来是降低了居民的储蓄意愿,使居民储蓄转换为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日本也 减少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其交易更加便利。80年代日本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和离岸 美元拆借市场都异常兴旺,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日本的住房 金融和汽车金融都蓬勃开展,居民贷款迅速增加。3日本开展内循环经济的成果与教训80年代之后日本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80年代中期后,在日美贸易摩擦压力下,日本实施了一系列内循环构建举措,如扩大 内需、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推动日元国际化、促进对外经济合作等。“内 循环”经济取得良好效果,日本经济开展模式逐渐由出口导向型切换为内需拉动型。日本 经济社会也出现几大变化,首先是随着人民省会水平提高,人们日益追求多样化和娱乐性 强的生活,餐饮、旅游、文娱、医疗等行业迅速开展。其次是日本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 高,电子产品普及度越来越高,办公领域和生产领域也越来越依赖信息化和自动化,尖端 技术和新材料渗透到日常生活用品中。而且消费下沉也取得良好效果,日本中小城市和农 村消费品质均有明显提升。日本内需的提高也表达在进口上,从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 进口规模逐渐提升,不仅如此,日本进口结构也发生改变,像纺织品和一些工业制成品的 进口量也在提升,日本还加大对中国的进口,使日本本国不用再大量生产一些劳动密集型 商品,这就解放了劳动力。3.1 日本内循环的教训:金融泡沫与债务杠杆积极推行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虽然在短期起到扩大内需、缩小对美顺差的作用,但在 中长期却引发了日本经济泡沫。80年代日本为了刺激消费,采取了过度宽松的金融政策, 大幅降低基准利率,日本央行贴现率从1980年的9. 0%下降至1987年的2. 5%。大幅降息 并未有效地起到刺激消费作用,其中一局部流入奢侈品领域,对实体经济拉动有限。货币 宽松也加剧了日本的金融泡沫,这最终表达在日本的楼市和股市方面,进一步推高了房地 产和股票的价格,反而对实体的融资需求造成挤出效应。而财政过度宽松导致政府背了很 多债务,80年代日本修了很多基建,其中一局部是偏远地带的港口、公路等,这些工程收 益率较低,长期来看入不敷出,加剧了日本的财政困难,使其成为世界上政府杠杆最高的 大型经济体。20世纪90年代初期,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经济增速长期低迷,陷入“失去 的三十年”。3.2 日本内循环的经验:经济政策应该坚持宏观审慎原那么日本由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型的失败固然与其国土面积狭小有关,更与实施了错误的经 济政策密不可分。过于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导致泡沫经济开展,不利于国内市场规模的扩 大与维持,由此总结出以下几点因素:第一,80年代日本金融业对外开放节奏过快,利率自由化、金融市场开放、国际资本 自由流动在短时间内同时起步,短时间内国际游资大量涌入,加之制造业企业对股市投资 增长迅速,经济脱实向虚趋势明显。第二,日本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 尚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快 了风险的积累和暴露。国内金融企业面临众多限制条件,无法开展有效金融创新,仍只能通过增加住房抵押贷款获得收益。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这种盈利方式助推了房地产泡沫 的形成,严重影响了内循环经济开展。第三,日本政府意识到泡沫经济存在后,并未采取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而采取一刀 切、硬着陆的方式,连续5次上调贴现率,禁止发放房贷等。泡沫破裂后,日本企业忙于 归还自身债务,无力开展进一步投资;居民收入持续下降,抑制了居民消费,国内市场无 法为跨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提供有效的试错空间,国内循环市场无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