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docx
丹毒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肢丹毒急性期的住院患者。一、丹毒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丹毒(TCD编码:BWC08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肢丹毒急性期(ICDTO编码:L03. 11)。(二)诊断依据.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 南(2012)进行诊断。A、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的症状,起病急骤,患 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于皮肤,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展,自觉患处 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少 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B、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七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8年。)A、临床表现: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起病急剧, 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可有不 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 可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B、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1 .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上(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丹毒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温热毒藻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者水疱、紫斑,甚至 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有恶寒发热,胃纳不香,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7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丹毒急性期。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W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丹毒急性期的患者。1 .适用于下肢丹毒急性期的患者。2 .下肢丹毒慢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过敏史或 过敏体质患者进入路径。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3)心电图.1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下肢血管彩超、胸片X线片 等。(八)治疗方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湿热毒蕴证:治法: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推荐方剂:草薜渗湿汤加减。草薜、蔗菽仁、赤小豆、赤芍、金银花、 牡丹皮、泽泻、虎杖、黄柏、蒲公英、甘草等中成药:新疑片、四妙丸。1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辨证可选用:疏血通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 脉络宁注射液等。2 .外治法A、贴敷疗法(1)外敷膏药:适用创面无水疱,局部红肿,可选用金黄膏或复方黄 苓液或青黛膏或苓柏膏。(2)中药湿敷:适用于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可选用黄柏、白 鲜皮或黄连、白头翁、金银花、马齿宽、土槿皮、红花等煎剂湿敷。B、湿润暴露疗法:适用于创面有水疱者,先将疱液引流,外涂湿润烧 伤膏。C、中药熏蒸:中药金银花、黄柏、知母、贝母、天花粉、白及、穿山 甲等煎汤,外用熏洗。D、贬镰法:嘱患者取端坐位,将患肢放在脚凳上,充分暴露,将三棱 针用碘酒、酒精棉球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三棱针沿红肿最明显处边缘环刺 一周,针距深度2-3mm,注意避开大血管和神经,让刺血点自行流血2-5分钟,每点流血2ml,待恶血流尽后,再清洁创面,敷以凡士林纱条,覆盖无菌纱布,外以弹力绷带包扎加压固定(须较好透气性,松紧适度).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可选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适用丹毒导致的肢体肿胀、疼痛、溃疡 形成。3 .内科基础治疗。4 .护理调摄(1)生活起居:卧床休息,制动,抬高患肢30度,注意足部清洁,避免搔 抓,积极治疗皮肤破损和足癣。(2)饮食调理:清淡饮食,禁忌辛辣、油腻油炸、荤腥(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焦虑等不良情绪。(九)出院标准.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改善。1 .下肢皮色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2 .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十)变异及原因分析.病情变化,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1 .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疾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2 .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出现了内陷、红丝疔、局部化脓等,退出本 路径.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