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网络信息维护民族团结说课稿.docx
明辨网络信息维护民族团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XX,来自XX学校,我所确定的说课课题是明辨网络信息维 护民族团结,下面我从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 程及环节、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把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向大家做介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利用资料、图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了解我国的民族 概况、民族政策,认识民族矛盾的危害,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认识其负 面作用对民族关系的不利影响。2、通过问题引导、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获取、解读资料信息的能力,提 高区分、应对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图片、资料和事例,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直观、立体的 认识问题,理解、活化知识,培养学生思考、讨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2、通过问题启发诱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实 现认知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对学生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教育;2、从法制教育的角度,使学生认识破坏民族关系、发表、传播恶意信息的 违法性和危害性;3、用历史唯物主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民族矛盾的危害;.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2 .掌握区分、应对危害民族关系的网络信息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应对危害民族关系的网络信息的方法。三、学情分析:优势:00后的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求知、渴望展现,会关注社会动态,熟悉网络平台和移动网络工具,善于利用信息网络获取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 储藏和自主学习、归纳思考的能力。这有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 速切入主题,顺利推进教学。制约因素: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追求个性,心智不成熟,对网络利弊缺 乏认识,区分能力较弱,习惯网络的自由化和非理性化表达,反感纯理论说教。 另外,本课题没有完全匹配的教材,所涉内容零散不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对课 程资源进行整合并增加课程的现实感和生动性。四、教法与学法:1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通过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启发诱导学生主动 学习、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2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来学习应对网络有害信 息的方法。五、教学过程及环节:环节一:时事直击核心问题,比照引发学生思考。利用云南形象宣传片和昆明火车站3.01事件的视频剪辑片段和事件发生后网 络上出现的极端言论,在和谐、宁静、美丽与紧张、暴力、混乱的比照中导入 本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课堂知识的现实感和厚重感。借机提出问题: 暴恐份子实施犯罪的目的是什么?网络极端言论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用问题引 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有意无意的网络极端言论所起的作用恰好吻合了暴恐犯 罪要千方百计要到达的罪恶目的一一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扰乱社会 稳定、破坏国家统一。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的负面作用已经对我们和谐 团结的民族关系构成了冲击。引入了本节课要学习讨论的核心问题。环节二:回顾民族概况特点,揭示民族矛盾危害。通过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利用问题我们的身边有着 那些民族的同学和一组少数民族当红明星的照片拉进课堂与现实的距离,增强 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信息的解读,归纳概括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 点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特色,感受一体多元的文化魅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三个案例来使学生认识民族矛盾的危害。用美国的民族歧视及其引发的种族骚乱,使学生认识民族矛盾对社会稳定的 破坏性。用苏联的解体,使学生认识民族矛盾激化可能导致多民族国家分裂、解体的 危险性。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使学生认识民族矛盾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民族屠杀、 种族灭绝这样世界性的人道主义灾难。最后,把学生视野由国际引导回国内,使学生认识到在历史和现实中,一些民族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依然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构成威胁O在这一环节中,通过问题引导、资料分析和案例展示使教学步步推进,在和 谐与混乱、安定与动乱、美丽与暴力的前后比照中,借鉴国际国内教训的基础 上,使学生明确:维护国家的安定繁荣是各民族兄弟共同的责任,民族团结是 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经济开展繁荣的重要保证,反之,民族矛 盾、民族分裂那么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环节三:解读民族制度政策,明确个人责任义务。教师提出问题:鉴于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民族矛盾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 在我国,党和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宪法对民族政策的相关规定,通过地图了解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概况,解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处理 民族关系的基本原那么,通过西藏地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贫 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实现跨越性开展的具体案例 和几那么民族关系间的感人事迹来使学生认识民族政策取得的辉煌成果,向学生 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的合作探究:作为一个云南人、一个多民族省份的青少 年学生,为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党和政府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并 进一步明确在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中个人应该承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的 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环节四:正确分辨网络信息,探究学习应对策略。通过一系列图片和网络标志,使学生认识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开展,网络信 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变得无所不在。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并用 韶关6.26斗殴事件被网络谣言恶意放大最终造成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的 案例,使学生认识网络技术在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身边破坏民族 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呼应开头,提出探究问题:面对可能破坏民族关系的网络信息,我们该如何 分辨,如何应对?运用实例向学生展示危害民族团结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信息包括 了:传播隐秘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情绪化、不负责任的民族、宗 教攻击;真假难辨的网络谣言;极具蛊惑性的皇汉史观、大汉族主义理论。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应对这些信息的策略和方法。(视频)在综合学生探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应对这些网络信息要有高度的 警惕意识、文明的网络素养、守法的行为习惯、必备的应对技能。运用丰富的实例示范使学生掌握应对各类信息的正确方法。具体来说,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的发表,必须做到实事求是,理性表达。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直接性的民族攻击,用法律条文使学生明 确具有的严重违法性,必须坚决抵抗,大胆举报,在这些信息被举报处理的过 程中,为了在开放化的网络环境中教育更多人,我们可以以事实进行坚决回击。对于网络谣言,使学生认识其违法性,做到不炮制、不发表的同时,进一步 使学生明确保持警惕、谨慎求证,未经证实不附和、不评论、不传播,可以切 断谣言的传播链,有力的遏制网络谣言。而对于皇汉史观、大汉族主义理论。在使学生认识荒谬性、蛊惑性、危险性 的基础上,学会从史料、史实、学术考证等各个方面追根溯源、精心举证,有 理、有力、有据的进行批判和反驳。成功的教育必须能经受社会现实的检验。通过这些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认识 到面对破坏民族团结的网络信息,要坚持“四有”原那么,学会在正确辨析的基 础上,对不同的信息以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应对、处置。从而拉近课堂与现 实的联系,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育的实效性,引起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 思考,构建鲜活的课堂,实现了法制教育、网络信息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的目的。课程最后,设计这样一个课后延伸:观看电影卢旺达饭店,并写一篇心 得体会。通过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后来深化学生认识,提升学生的情感体 验。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紧扣主题,围绕民族教育的主线,精心设计问题, 逐步推进,穿插民族政策的宣传解读、法制教育、网络信息教育、历史唯物主 义教育,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升华认识,引导学生感悟历史,思考 现实,在对教材的挖掘和整合中,拓展了教材的深度与宽度,落实了教学目标。六、教学反思:1 .由于课堂内容丰富、生动,必须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和评价,防止教 学流于外表,成为“热闹课”;2,由于课程容量大,必须把握好时间、进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 .要整合好法制教育、网络信息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等的之间的关系, 牢牢把握好民族团结教育的主线,防止冲淡本课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