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教案.docx
-
资源ID:86426139
资源大小:36.5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教案.docx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目标要求1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2.说明群落的演替。3.活动: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1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概念要点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2 .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3 .种间关系(连线)【深化拓展】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工程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0个体数个体数Ml1个体数1个体数0t个体数 a时向时间0时间°时间° 时间记忆口诀“同生共死“X型曲线“你死我活或“势均力敌”“有先有后”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3H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A图垂直方向为群落的垂直结构a.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阳光、温度等b.决定因素qb.决定因素q动物:栖息环境和食物 植物分层决定B图水平方向为群落的水壬结构a.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答案B12.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局部。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 用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有明显的差异C.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D.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答案D解析土壤中动物类群数调查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错误;由表格可知人工广场绿地、 农用地和某植物园相同土层的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异不大,B项错误;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 园第1层个体数与农用地第1层个体数存在明显的差异,C项错误。1 .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的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等。2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 物的分层现象那么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 演替。4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重温高考演练模拟(2021 .海南,22)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 发生()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1. (2021 .江苏,13)以下列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 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I与II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in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 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阶段I与n 的沙丘上的植物种类并非完全不同,C错误;阶段III沙丘上的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 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所以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3 .(2021.海南,22)以下有关群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答案D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 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无机 环境。4 .(2021 全国I , 4)以下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 物,所以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物种的丰富度,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 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 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 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物与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 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5 .(2021 .全国I , 30)请答复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一般来说,假设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 分析其主要原因。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枯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 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 象说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 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o答案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了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 替要到达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根本保存, 甚至还保存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据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岩石上开 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因森林被全部砍伐后,土壤条件等仍然保存,因此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较 短,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到达该条件需要较长的时间。(3) “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50年相对于题目信息中的“5万年 来说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人类活动导致向荒漠化方向 的演替与“由于气候越来越枯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 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b.决7E因素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根底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1 .判断关于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说法的正误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X )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V )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V )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V )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V )2 .判断关于群落结构说法的正误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X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X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V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X )(5)竹林中竹子上下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X )(6)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V )考向一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的相关辨析如图a、b> c分别代表的是在一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 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l)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 的地带性分布。(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 么?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 象宇要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提示主要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巢穴的位置。1.以下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答案C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垂直结构,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2.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 以下列图。据图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纯茶园里物种有20种左右,A项错误;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 量最多,但并不能说明此时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 数最多,C项正确;人类对茶园进行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里的物种数目,D项 错误。考向二种间关系的判断及相关曲线分析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 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 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关系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答案D解析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蝌蚪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 的食物主要是甲和丙蝌蚪,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项正确、D项错 误;三种蝌蚪由于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 们原有的竞争关系,B项正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 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项正确。4.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到达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以 下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答案ACD解析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最先到达最大值,之后随着乙的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 随之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A正确;K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 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错误;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从题 图上分析,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C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第3年时 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也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D正确。【归纳总结】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假设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 假设两种生物数量相当,那么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 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1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 .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 一T地衣阶段| 一|苔葬阶段| 一|草本植物阶段| 一|灌木阶段| 一|森林阶段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根本保存,甚至还保存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的地方经历时间较长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科学思维】“二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一看起占原有群落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上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二看时间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 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4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面进行。1 .判断关于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说法的正误草本阶段的群落中不会有地衣和苔解(X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X )(3)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很快就会长满小灌木,成为灌木丛(X )(4)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J )2 .判断关于群落演替的原因、方向、特点说法的正误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外部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X )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X )(3)只要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会形成森林(X )(4)演替到达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X )(5)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V )考向一群落演替的根本过程及类型的判断与分析以下列图表示甲、乙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由于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应属于初生演替;乙群落存在起始物种, 故应属于次生演替。(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与哪个群落的演替类型相同?提示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应为次生演替,与乙群落相同。(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提示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历时更短。5 . (2021 山东高考模拟)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 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以下说 法错误的选项是()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表达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答案C解析山区从低到高的植被分布属于群落的地表性分布,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6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 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510200物种b12533物种c01386以下分析合理的是(多项选择X)A.第11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升高然后再降低B.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C.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答案BD解析表中只列举了 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 变化情况,A错误;第120年内,物种c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适应环境有关,B 正确;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能够适应环境, C错误;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 适应弱光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考向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分析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 度减少,其原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2)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葬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请说出你的理由。熊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些更占优势的种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 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7 . (2021 山东青岛期初调研)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开展为森林,图中甲、 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 项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物与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8 .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降低答案B解析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物与植物种群应该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A错误; 图中第3阶段为森林阶段,甲、乙、丙三个物种并存,各自在垂直方向上占有一个层次,此 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 是完全取代,C错误;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D错误。8.(2021 河南洛阳尖子生联考)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 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 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 种植物命名),结果如下列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要获知物种丰富度,需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 A错误;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根据现有植物 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 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 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正确;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正确。 【归纳总结】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分析1.实验原理方向简单f复杂一稳定复杂一简单f稳定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1 C'有机物的量二01有机物的量时向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取拄超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调查。(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实验流程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I制订方案:包括三个主要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IJ隹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I取样:选择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和时间等。I实施方案 采集小动物: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I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I统计和分析: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的数据。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1 .注意区分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 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 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2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本卷须知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动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进行多组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考向一实验过程和本卷须知.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 选项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C解析甲装置中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 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A正确;乙装置较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 采集,B正确;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C错 误;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 观察,D正确。9 .以下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 择)()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答案ACD解析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 对照实验,A项正确;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 其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B项错误;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 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C项正确;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 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项正确。考向二实验拓展和应用11.下表为调查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结果,根据此表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磷浓(mol/L)动物指京0种类数(S)563629221818总个体数(N)61241921213312192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B.在农田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D.长期过量施用甲胺磷,会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