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改造策略.docx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一、引言2021年12月,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闻发布会上 住建部表示,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以来,各地方加强对传统村落 的风貌引导,明确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融历史人文、自然山水、 传统文化、民俗民风以及建筑美学于一体,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重 要信息和文化,这些传统村落共同书写了中国传统村落的丰富多彩、 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加快,如何 让传统村落同现代文明深度融合、有效衔接,发挥传统村落的价值, 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开展,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时代课题。二、研究背景从2012年起,住建部牵头联合其他部门收集完善名镇、名村、 村落信息档案,建立国家和地方传统村落名录,编制保护开展规划, 确定保护对象及保护措施,先后公布了 5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共计 6819个。2018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开通上线。目前已 成为中国研究传统村落资料最丰富、数据最权威的国家级在线数据库。 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第二批村落上线。同年,住 建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开展工程的意见,要求 对所有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实施挂牌保护。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 和乡村风貌,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分五批将6819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建立了挂牌保护制度。同时在各地实施集中 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通过几年的努力,扭转了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三、传统村落保护存在问题近年来,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展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 地经济开展条件不同,保护工作开展时间不一,工作力度不够,因此 仍存在着一定的缺乏。1、传统村落村民及社会各级群体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不强传统村落作为我们承载我们几千年农耕文化、乡村文明的载体的 同时,也和普通村庄一样,是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故土。由于城乡差 异造成的乡村地区对于政策的灵敏度较低,村民思维转换较慢,普遍 缺乏保护意识,未能真正认识到自己世代居住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 的重要价值,存在拆掉祖屋,仿照其他样式搭建现代普通混凝土楼房、 或是以修缮祖屋为名,破坏年代久远的壁画并随意涂改等问题,或是 村集体筹资修建新的宗祠等等,非但不能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格局,反而会成为传统文化的破坏者,保护意识亟待加强。2、现存传统村落缺乏维护,临着较大的衰退、损毁、消失的风险传统村落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村庄规模体量较小,且分布偏散, 缺乏维持自身开展的动力,自然损毁严重,且面临一定的衰退风险。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大多村民移居交通便捷、生产生活环境相对 优越的城镇,导致原有住宅闲置,再加上维修、保养资金投入少之甚 少,原有住宅逐渐残破,甚至坍塌。局部地方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知 不够,完全不顾文化价值、不看建筑历史,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盲目 开发,导致一些独具社会价值、历史意义的传统村落出现严重的开发 性破坏。3、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加剧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开展,经济兴旺地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集 中了大量经济与社会资源,就业机会、医疗、教育条件及生活设施等 方面远远优于农村,促使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落后的农村对年轻 人吸引力不断下降,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加剧。原行政村因人口 减少缺乏以维持,只能同其他自然村合并为一个新的行政村。据统计, 城镇化快速开展的背后,全国平均每年有7000多个村庄被城镇化吞 并,最终导致村庄包括传统村落的数量逐年减少。4、相关部门实施监管难度较大现状大多数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是以民间自发性恢复保护管理 为主,同时,大多数民居建筑又归家族所有。随着代际延续,权属问 题更加复杂,政府一旦提出征收,就需要同共有人逐户协商,很容易 出现漫天要价、长期搁置的情况,致使政府难以做到统一规划,高质 量修缮保护,大大增加监管难度。5、传统村落保护经费缺乏由于传统村落建筑数量多、规模大,加之传统村落内部的建筑工 艺往往较为复杂,维修费用高,促使本钱增加,远远高于对原有建筑 的翻建,对于庞大的传统村落内的传统风貌建筑来讲,目前投入的保 护经费还远远缺乏。四、传统村落更新改造措施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改造工作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方案为前提,确 保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既兼顾各类文保单位、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以及村落格局的完整保护,又能做到实现传统村落经济 开展、村民创收。1、发挥科技优势,促进传统村落保护数字化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运用当前影像采集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三 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系统管理技术等等,从多个 维度出发,对传统村落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储存整理,全景、全面、全 方位展示传统村落原始面貌,充分发挥出数字化、信息化等信息技术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作用。围绕着传统村落独特的民俗文化元素,开发 数字化创意产品,开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建立传统村落 的核心区、展示区、创意区,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的数字化保护。搭建 数字化旅游平台,借助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数据库进行线上体验,充分 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有力激发传统村落开展的外生动力和内生机 制。2、“活态”传承传统村落实现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的良好传承,就必须留住原住民。原住 民祖祖辈辈生活在传统村落中,因生产生活创造着文化、传承着文化, 他们是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对文化的“活态传承”至关重要。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以及乡村 风貌,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传统村 落保护不应只是保护村落中的建筑物,更需保住、留住村落里的原住 民。目前,各地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严重,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 让原住民能够、并且愿意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谋生存、谋开展,这是传 统村落保护与更新改造的最低要求,也是本质要求和最高要求。只有 对传统村落的传统文化保持永久的自信心和想象力,传统村落的保护 和开发才能具有生命力,从而为其开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留住原生态。传统村落之所以遭遇建设性破坏,源于未透彻研究 村落及村落文化便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造。改造之人不懂村落之美,硬 生生将村落美改为城市美,破坏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要想防止这一 问题,维持传统村落原有的生态、风格和传统,最好用当地的材料、 技术和人员改造当地的建筑和风景,妥善处理增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与 保存村落传统风貌之间的关系,确保原有村落布局和风貌的纯粹不被 破坏,这样村落才能建得丰富多彩、错落有致、十步一景。3、传统村落更新与改造应科学化、合理化传统村落的开发应遵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先原那么,对于现状的 调研要深入实地,对村落生态环境、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 进行整体全面的考察研究,全面把握传统村落的特色、特点、特征, 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全面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以改革的思维,制定科 学的开发设计方案,挖掘、放大每个传统村落的特色,尽可能让这些 传统村落都有独特的文化与记忆,独特的产品与产业,独特的景观与 面貌;一定要注意完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从硬件上 改善传统村落村民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水平,从基础上促进第三产业的 开展,真正实现科学开发。4、保护与开发相辅相成利用科学的旅游开发可以带动传统村落的保护,一方面,旅游开 发是吸引各方投资的有效途径,这就为传统村落的修缮和维护提供资 金保障;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可以促使当地村民更关注古建筑和古文 化的保护,增强当地人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 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开展,进而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使 政府有更多资金投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展中,做到在保护中促进开 发,在开发中寻求保护。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机制各地应从立法途径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出台有关法规,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及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在保护方式、经费保障、开展模 式、基础设施、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及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开展等方 面对传统村落保护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补 偿机制、产业扶植政策及具体的措施,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展提供刚 性政策支持,以保障永续开展,从法律上确保“让人民望得见山、看 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五、结语传统村落遍布全国,类型结构多种多样,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 每一个地区的传统村落都拥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村庄肌理。传统村落 反映出了当地各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最重要的作用是将人们的记 忆和风俗传承下去。保护传统村落,科学、合理的进行传统村落的保 护和更新改造,才能实现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增加经济收入,促进我 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