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令封德彝举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
资源ID:86436967
资源大小:17.9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上令封德彝举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上令封德彝举贤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 诬一世之人? ”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致治者:使国家到达大治的人。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故虽有名马B.正患已不能知A.故虽有名马B.正患已不能知C.而伯乐不常有D.虽有千里之能名之者谁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德彝惭而退上诘之C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安可/诬一世之人(D )10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文屡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 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 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假设渴的人物形象。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 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 乙文那么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12 .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13 .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 彝存在哪些问题? (4分)14 .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 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参考答案】15 B10.C11.D12. (4分,第小题2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13. (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 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分)14. (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例如一:我推荐唐睢,因为唐睢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 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例如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 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君 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到达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 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德 彝惭愧地走了(2020广西北部湾)【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日:“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日:“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 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人名。致治者:使国家到达大治的人。 异:其他的。正:只7.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2分)(1)集之不以其道 策: (2)正恿己不能知 患: Q不能尽其材 安可诬一世之人 岂借才干异代乎 其真不知马也 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一盒或尽粟一石8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骈死于槽板J之间 *D.鸣之不能通其意 *9 .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译文:10 .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4分)答:【参考答案】7 . (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忧(每题1分,共2分)8 . B (2 分)9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每句1分,共 2分)(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 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2分)10 .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保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 土、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 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 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 太宗说:君子用人 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到达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 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2011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