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
资源ID:86447987
资源大小:12.0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学校非电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 基础课,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共计62个学时,3. 5个学分。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气 工程原理,电工电子的操作技能和初步的电子设计能力,为学习后 续课程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打下一定的 基础。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 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 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 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 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到达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后借助慕课、学习通、QQ群、邮件等多维平台,发布调查问 卷、知识点练习、单元测试、课程考试、讨论习题等,教师通过对 学生历史成绩查询、课前课后资源学习记录、随堂测验分析、互动 交流统计等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反应服务教学过程, 实现对学生开展的动态追踪。二、典型案例.案例简介以第五章三相电路中的第一节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为例,在教 学设计中融入工程案例、融入平安用电、节能环保、弘扬大国工匠 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等思政元素,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1 .案例这一小节的内容包括对称三相电源的产生,相序、火线、中线 等的概念,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及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 流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教学背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点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教学导入、教学内 容、学以致用及巩固提高四局部。第一局部教学导入:在教学中选择学生生活生产中熟悉的两孔、 三孔插座为切入点,采用问题引入方式开启三相电路基本概念的学 习;第二局部教学内容:电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教学设 计中首先介绍我国电网的开展,由最初的一穷二白开展到发电装机、 发电量和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已成国 际标准,播放纪录片“大国工匠之大勇无惧”一一特高压线上的带 电检修工王进。讲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主要由三相异步发电机产生, 对应常规的火力发电方式,随着发电技术的开展社会科技的进步引 导学生用开展的思维看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绿色新能源发电方式 逐渐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中国电力正向着清洁低碳、平安高效的 能源供应体系跨越。讲解相序、火线及零线的概念、三相电路的结 构、三相电路连接方式引入生产生活工程中的案例,把理论知识和 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有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第三局部学以致用:以生产实践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 起动电路为例,介绍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瞬间起动电流通常是额定电 流的五到七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到达学 以致用的目的;第四局部巩固提高:布置与生活实际、讲授内容密切相关的实 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行 体会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三、案例成效传统的讲授模式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引入课程思政案 例讲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 效果。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习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相和线电压的基本 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在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 面貌,到达了思政育人的目标。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反应良好,学生在班级群 里评价:通过思政案例讲解学习,能学懂会用所学知识内容,在专 业学习中更有自信了,引入思政的课程内容有价值,收获大;老师 上课认真负责,条理清晰,引入思政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督导在 听课后评价:既完成了知识传授任务,又深化了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的应用,完成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培养目 标。“课程思政”是一系统工程,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 和完善,这就要在总结、借鉴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程 的特点,进而形成适合本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提升 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 对接。其次,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革,真正做到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