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口腔正畸学复习、考试重点上课讲义.doc

    • 资源ID:86448567       资源大小:198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口腔正畸学复习、考试重点上课讲义.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口腔正畸学复习、考试重点-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研究错合畸形(maloccusion)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科学。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牙弓、颌骨、颅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异常,这种不协调引起的各种畸形。个别正常he:凡轻微的错he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的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he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正体he,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称之为个别正常he理想正常he: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排列的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常,上下牙弓的he关系非常理想。预防矫治: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和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he畸形,而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he畸形的发生,是预防矫治的主要内容。阻断矫治:当错he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he畸形向严重发生,将he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称为阻断矫治。外科矫治:对生长发育完成后严重的骨源性错he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治其错he,称为正颌外科或外科正畸。固定矫治器:是指矫治器通过粘固剂将一些矫正附件粘固于牙面,通过矫正弓丝和牙上的附件发生关系来矫正牙。活动矫治器:纠正牙颌畸形的矫正装置,可由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摘下时矫治器完整无损。由固位装置卡环、邻间钩、基托、矫正弹簧等组成,患者可自行摘戴,多用于预防性矫治及阻断性矫治。它靠卡环的固位和黏膜的吸附发挥矫治作用,由固位,加力和连接3部分组成。功能性矫治器:通过改变肌肉功能促进颌发育和颅面生长,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颌畸形,最适用于生长发育的患者。灵长间隙(primate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替牙间隙leeway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大,这个差值为替牙间隙。在上颌单侧为0.9-1.0mm,下颌单侧为1.7-2.0mm生理龄physiologicalage包括骨龄,牙龄,第二性征及形态学年龄。毛氏分类法I类-牙量骨量不调II类-长度不调III-类宽度不调IV-高度不调V类-个别牙错位VI类-特殊类型颅底线(平面):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到bolton点的连线(平面),称为颅底线(平面),或bolton-鼻根点平面面横平面:也称frankfort平面,指从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的连线所成的平面。覆盖下唇:由于口腔不良习惯或其他因素,造成前牙深覆盖,则下唇自然处于上下前牙之间,而被上前牙所覆盖,这种不正常现象称为覆盖下唇或称为继发性下唇卷缩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牙弓现有弧形长度之差。分3度:I度拥挤0-4mmII度4-8mmIII度大于8mm。正常覆盖: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3mm以内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分3度I度:3-5mmII度:5-8mmIII度:大于8mm反覆盖: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之唇侧,常在严重的下颌前突、前牙反he时呈现正常覆合normaloverbite: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不超过切1/3且下前牙切缘在上前牙舌面1/3以内者深覆合deepoverbite: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超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舌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而不足1/2,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或超过切1/3而不足1/2者.I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2而不足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切1/2而不足2/3。III度: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劲1/3者。开合openbite: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牙合关系,垂直向呈间隙者为前牙开牙合。I度: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II度: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III度: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反覆he: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spee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是一条连续的凹向上的纵he曲线Moyers预测法: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Bolton指数分析: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Pont指数分析: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牙间交错he(ICO):上下颌牙he面保持最大接触关系时的咬合状态。X线头影测量: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片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从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骨骼中去。一般X线检查分析:包括牙片、咬合片、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手腕部X线片。前颅底平面:由蝶鞍点和鼻根点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眼耳平面:由耳点和眶点连线组成正常头位时与地面平行阻抗中心(centerofresistance)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在重力场中它就是重心。当力作用于一物体时,该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中心,称阻抗中心。它受压根长度、形态、牙槽骨高度的影响而不同。旋转中心(centerofrotation)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称旋转中心。矫治器:一种治疗错he畸形的装置,可产生作用力,作用于颌骨、错位牙及牙周支持组织,以利于牙颌面的正常发育。支抗(anchorage):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成为支抗。肌激动器(activitor)第一序列弯曲:是在矫治弓丝上做水平向的一些弯曲,主要有内收弯和外展弯第二序列弯曲:是矫治弓丝垂直向的弯曲可使牙升高或压低,也可使牙前倾或后倾。包括后倾弯、末端后倾弯、前倾弯、前牙轴倾弯第三序列弯曲:只在方弓丝上完成,是在方弓丝上做转矩而产生转矩力。差动力(differentialforce):当单根的前牙和多根的后牙之间使用交互持续轻力时,前牙相对快速倾斜后移,而后牙几乎不动,如果较大的力应用于同一情况,则后牙趋于近中移动,而前牙移动受阻。这实际上是不同牙对同一力的“不同反应”,这就是差动力的根本意义。矫形力:用于移动牙弓、颌骨位置或诱发骨组织改建从而刺激颌骨生长的矫治力,其力值远远大于移动牙的正畸力。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前或生长发育高峰时,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牙列拥挤:是最常见的错he畸形表现,可单独存在也可伴其他错he畸形,前者称为单纯拥挤后者称为复杂拥挤邻面去釉(interproximalenamelstripping):是非拔牙矫治方法之一,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矫治措施如牙弓扩展、拔牙矫治联合应用。后牙反he:往往因为上颌牙弓狭窄或上颌后压舌侧倾斜所造成。少数是由下颌牙弓过宽或下颌后牙颊倾引起。可单侧也可双侧发生,可个别后牙也可多数后牙反he。锁he:分为正锁he反锁he,前者是上颌后牙舌尖的舌斜面位于下颌后牙颊尖颊斜面的颊侧。颌面无咬合接触,后者是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位于下后牙舌尖舌斜面的舌侧,颌面无咬合接触。小范围牙移动(MTM)牙齿移动范围及距离较小、矫治目的单一、方法简单的单纯牙性畸形的正畸治理。复发(relapse):错HE畸形矫治后,牙或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临床上称之为复发。保持: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自然保持:是指利用自然力来进行保持,不需要带保持器支抗丢失:当反作用力承受体与作用力对象同处一颌或互为对颌,作为承受体的牙可能因为抵抗不住反作用力而出现移动或倾斜,即支抗丢失倾斜移动(tippingmovement):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移动(最常见)。整体移动(bodilymovement):牙冠与牙根作相同方向等距离移动。控根移动(controllingrootmovement):牙冠不动而牙根移动。旋转移动(rotationmovement):牙体绕牙长轴的转动。平动(translation):当一外力力线通过牙的阻力中心时,牙产生单纯平动,此时旋转中心距阻力中心无穷远。转动(rotation):当一力偶在以阻力中心为圆心在对应的等距离处反向作用于牙体时,牙产生单纯转动,此时旋转中心在阻力中心处。牙伸长或压低:是指将牙向外拉出伸长时,牙槽骨的基底部和牙槽窝周边的牙周膜纤维受牵拉多,有新骨沉积,很少出现骨吸收现象。拔牙序列(serialextraction)是应用于替牙颌期通过拔牙手段矫治严重牙列拥挤的一种传统方法,又称为萌出诱导填空1. 错颌畸形的矫治方法:预防矫治,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和外科矫治。2. 矫治器分为固定矫治器、可摘矫治器和功能性矫治器。3.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个别正常牙合。矫治目标:平衡、稳定、美观4. 颅面生长发育研究方法:人体测量法、组织切片法、X线投影测量法、放射性同位素法、种植体法。5. 牙列与牙合的发育可分为乳牙牙合期、替牙牙合期和恒牙牙合期。牙齿的发育要经过发生期、钙化期及萌出期三个阶段6. 婴儿颅面三个软骨分布区:鼻部、颅底、下颌髁突软骨表面。7. 常用的颅面分界面有两个:颅底线和面横平面8. 颅面骨骼的三种发育方式: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骨缝间的间质增生、骨的表面增生9. 错合畸形的病因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先天性)和外界的环境因素(后天性)正畸治10. 过程中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生物力学阶段和生物学阶段。11. 遗传因素通过两种途径影响错牙合畸形的形成:a牙的大小与颌骨大小之间遗传性的不协调b上下颌大小或形状之间的遗传性的不协调12. 遗传性错合畸形主要通过重复表现、断续表现和变化表现三种表现形式。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合畸形有颜面不对称性牙间隙,牙列拥挤,牙的数目、形态、萌出时间异常,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合深覆牙合等13. 上颌第一磨牙是颌关键,各类错颌畸形都是由下颌、下牙弓在近远中间的错位引起的14. x线头影测量是生长发育和分析错牙合机制的重要手段15. 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须间隙:一般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意义:a.判断上下牙弓的不调试发生在上颌或下颌,为前牙或全部牙的宽度异常b.bilton指数分析可协助判断和分析形成的机制,并可为制订治疗计划时的参考因素之一。16. 牙列拥挤矫治手段包括减数拔牙、扩大牙弓和临面去釉17. 正畸矫治力的来源:金属弹性丝、各种橡皮圈、永磁体、肌收缩力。18. 如何减少牙根吸收?尽可能的缩短疗程,减少牙根移动距离,用轻的间断力.19. 根据矫治器的作用目的分类:矫治性,预防性,保持性;根据矫治力来源分类:机械性,磁力性,功能性20. 支抗的种类: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21. 现在最常用的功能矫治器为FR。解决前牙反颌;Herbst矫治器为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22. 直丝弓矫治器的原理:消除第一、二、三序列弯曲23. 成年人正畸根据矫治目的的不同分为:辅助性、综合性和外科正畸治疗24. 替牙期是前牙反颌矫治的关键时期,治疗目的是解除反颌,促进颌骨生长向正常方向发展。25. 乳牙反颌中度者用上颌he垫附双曲舌簧的活动矫治器;深者用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或下颌he垫式联冠斜面导板。26. (力偶距与力的比率)M/F决定牙的移动方式,应注意力偶距的方向应与阻抗中心处力偶距的方向相反。转动中心的位置依赖于M/F,调整比率可控制呀移动类型。27. 早期矫治乳牙列的矫治最好在4岁左右;混合牙列矫治,如前牙反he一般应在恒切牙的牙根基本发育完成时再进行,约89岁,颌骨畸形约在1012岁及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28. 牙弓宽度扩展的三种方式:矫形扩展、正畸扩展、功能性扩展。29. 跟吸收最常见的部位是根尖,牙的近端、颊侧、远中端、舌侧表面,牙根吸收最常见的牙依次为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上颌尖牙,下颌中切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和上颌第一、二磨牙。30. 1014岁时错he矫治的最佳时期31. 常见牙移动的类型:牙倾斜移动,牙整体移动,牙伸长或压低牙转距,牙旋转移动32. 矫治器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肌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矫治器使畸形的颌骨、畸形牙及牙周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33. X线头颅摄影投照距离不小于150cm。投照物体与胶片间距离,是影响X线影像清晰和真实的重要因素,物片距越小,则X线影像的放大和失真越小。34. 替牙合期暂时性牙列拥挤的鉴别诊断主要采用模型计测分析法。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1、个别牙齿错位:唇向错位、向错位、舌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位等。2、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列拥挤,牙间隙。3、牙弓、颌骨、颅骨关系的异常:前牙反合;前牙反合,近中错合、下颌前突;前牙深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前牙深覆合,面下1/3高度不足;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错合畸形的危害性1、局部危害性:1、影响颌面的发育2、影响口腔的健康3、影响口腔功能4、影响容貌外观2、全身危害性:1、咀嚼功能降低影响生长发育2、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颅面部生长发育特点1、 面部生长型发育早期已确定2、 增长过程中,头部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3、 鼻腔底、牙弓颌面、下颌体下缘三者与Bolton平面角度不变4、 蝶鞍中心通过上颌第一磨牙到髁部所画直线代表面部向前下增长方向5、 上颌第一恒磨牙位置较恒定6、 头颅增长速度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特征上颌骨:上颌骨是第一腮弓的上颌突、侧鼻突、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两者骨缝在1岁融合。前颌骨容纳4颗上切牙。上颌骨大部分由上颌突发育而成,小部分由球状突发育而成。新生儿上颌骨主要由含有牙滤泡的牙槽骨组成。上颌窦18岁是发育完全,发育后把乳磨牙、第一恒磨牙与眶底分开。上颌骨为膜内化骨,生长方式主要是移位,同时也有骨表面增生吸收。下颌骨:同时发生骨的改建和骨位移过程。髁突生长导致高度和长度增长,下颌支后缘增生新骨以增加其长度,牙槽突牙龈缘增生新骨,以增加其高度,下颌前部表面少量增生新骨而增加其宽度。生长方向为后上。颌面部增长的4个快速期第一快速期:3周到7个月乳牙萌出第二快速期:4岁到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岁到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第四快速期:16岁到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快速期之间为缓慢期。快速期的意义:充分掌握和运用颌面发育的快速期,对儿童进行错牙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建合的动力平衡向前:颞肌,咬肌,翼内肌,舌肌的咀嚼力。向后: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颊肌,颏肌,颧肌。向外:内侧舌体,肌作用;外侧唇颊肌。垂直向:开闭口肌。乳牙合、替牙合、恒牙合特征乳牙合特征:1、前牙覆盖很小,可有稍深的覆合。2、前牙部分可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3、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对恒牙和建立正常的合关系有影响。4、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替牙合特征:1、牙列中乳牙与恒牙并存。2、恒牙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3、存在替牙间隙。4、存在暂时性错合现象。恒牙合特征:1、下颌中切牙切缘咬于上颌切牙腭侧面的切1/3与中1/3交接处。2、上颌尖牙咬于下颌尖牙远中及第一前磨牙近中。3、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近中舌尖咬于下颌中央窝4、除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中切牙只与一个对颌牙接触外,其余均与2个对颌牙相接触。暂时性错合表现及机制1、上中切牙在萌出早期出现间隙:侧切牙牙胚萌出挤压中切牙牙根所致,应排除多生牙及唇系带过低等因素。2、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上颌尖牙位置较高,萌出是、时压迫侧切牙牙根所致,应密切观察。3、恒切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恒切牙较乳切牙打,随颌骨的增大和替牙间隙的利用,可自行调整。4、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合初期可能为尖对尖合关系:当乳磨牙与前磨牙替换后,利用上下颌替牙间隙之差可调整为中性关系。5、上下切牙萌出早期出现前牙深覆he:当第二恒磨牙生长季恒前磨牙建合是,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增加,可能自行解除。错合畸形的病因一、遗传因素(一)种族演化:经过遗传和变异,逐渐形成咀嚼器官退化性的遗传性状,这就是现代人错合畸形的演化历史背景。(二)个体发育:这与双亲的遗传有关。咀嚼器官以退化性性状的遗传占优势。遗传性错合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应争取及早进行,选用适宜的矫治器,坚持随访。矫治后则需较长时间效果保持。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1、母体因素:母体的营养不良,可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先天性梅毒引起的牙体畸形,主要表现在第一恒磨牙、切牙及尖牙牙冠的形态发育异常。还可产生颌骨畸形,如上颌骨发育不足,小下颌,使前牙呈反合或开合。2、胎儿因素:胎儿本身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失调也可能使胎儿发生畸形,表现为下颌前突、后缩或狭窄等。(二)后天因素1、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高热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类药物,可使牙齿变色或牙体缺损。2、佝偻病:主要表现上颌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拥挤、前突和牙合等。还可能导致乳牙及恒牙萌出迟缓。3、内分泌功能异常:垂体功能亢进,患者呈特殊面貌,前额、颧骨及下颌均显前突,上下颌牙弓发生错位,严重者可能成为全牙弓反合。垂体前叶功能不足,下颌骨较小,牙弓狭窄,腭盖高拱。4、营养不良(三)功能因素1、吮吸功能异常:翼外肌功能不足,可产生远中错合;反之,如功能过强,则产生近中错合。婴儿出生时,下颌处于远中位置,借助哺乳来调整。哺乳对下颌发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2、咀嚼功能异常:食用一定硬度的食品,使龋患率有牙周病率较低。高度精制的、柔软粘滞的食物,是引起错合畸形的一种原因。3、呼吸功能异常:口呼吸时,使腭穹窿高,腭盖高拱,前牙拥挤或前突。舌及下颌后退,形成下颌后缩畸形。4、异常吞咽:婴儿时的吞咽方式继续保留,将下前牙压低,逐渐形成上牙弓前突及开合畸形。(四)、口腔不良习惯1、吮指习惯:吮指习惯的产生与儿童口腔生理功能的改变、牙齿的替换及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有关。也与儿单的生活环境以及某些疾病有关。吮母指使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吮小指或食指时,一般形成局部小开合。2、舌习惯:吮指及口呼吸等习惯,造成开合之后,极易继发舌习惯。舌习惯性质不同,造成其错合畸形的机理及症状也不同。伸舌习惯时,形成局部开合;舔牙习惯,出现牙间隙,甚至形成反合。如果同时舔上下前牙则形成双牙弓或双颌前突。3、唇习惯: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女孩多见。(1)咬下唇习惯:深覆盖、开唇露齿。(2)咬上唇习惯:前牙反合。(3)覆盖下唇:前牙深覆盖,下唇自然处于上下前工之间,可加重上前牙唇侧移位。(4)偏侧咀嚼习惯:多发生在乳牙后期。影响了该侧牙列的正常咀嚼,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5)咬物习惯:常形成局部小开合畸形(6)睡眠习惯:枕、手托一侧腮部读书或思考问题,都可妨碍牙、颌、面的政党发育及面部对称性。(五)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1、乳牙早失:缺隙被占据,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下颌乳尖牙早失,可使下切牙舌侧移位,造成前牙深覆盖。乳牙早失后,继替恒牙在6个月之内萌出者,发生错位的极少。乳牙早失发生得越早,错位萌出的发病则越高。早失2年以上者均有错位发生。2、乳牙滞留:继替恒牙因萌出受阻可能埋伏阻生,或错位萌出。应用X光线片检查,若有继替恒牙,恒牙牙根发育已超过1/2,则予以拔除。3、恒牙早失:第一恒磨牙早期缺失,会影响恒牙正常建合。第一恒磨牙早期缺失时,有形成前牙深覆合趋势。4、恒牙早萌:牙根发育不良,不能担负咀嚼功能,常因轻微咀嚼压力就脱落。5、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正常的恒牙萌出顺序形成正常的咬合关系,萌出顺序异常常可导致错合。上颌第一恒磨牙在下颌第一恒磨牙之前萌出,易形成远中错合。上颌第二恒磨牙比双尖牙或尖牙早萌,使上颌第一恒磨牙向近中倾斜,缩短上牙弓的长度6、多数磨牙早期缺失:前牙咀嚼,形成近中错合。当乳磨牙多数缺失时,造成内倾深覆合。7、乳尖牙磨耗不足:形成假性下颌前突。偏合或反或。8、下沉乳牙:乳牙牙根吸收时,若牙槽骨与牙骨质之间有固着性粘连,乳牙就被固定在这个位置。【Angle错he分类法】第一类错he中性错he正中he位时,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而畸形主要表现在牙弓前段,如果口腔内全部牙排列整齐而无错位者,此时称之为正常he;若磨牙为中性关系而牙列中存在错位牙者,称为中性错he或第一类错he表现为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he,前牙深覆he,后牙颊舌向错位第二类错he远中错he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he关系或开始远中错he。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远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者,则称为完全远中错he关系第二类,第一分类:磨牙远中错he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远中错he关系,另一侧为中性he关系,且上颌前牙唇向倾斜第二类,第二分类:磨牙远中错he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he,一侧为中性he关系,且上颌前牙舌向倾斜第三类错he近中错he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时,成为轻度近中错he关系或开始近中错he,若下颌或下牙弓更加位于近中关系,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远中关系,第三类,亚类一侧为近中错he关系,另一侧为中性he关系【毛氏分类】第一类牙量骨量不调第二类长度不调第三类宽度不调第四类高度不调第五类个别牙错位第六类特殊类型理想CR满足三个条件:CRO状态时无早接触后牙区上下牙接触均匀,每组对he牙至少一个尖窝关系前牙无接触或轻微均匀接触错HE畸形诊断应包含的内容1. 收集全部病史资料和检查所得,分析形成牙颌畸形的因素和机制2. 根据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和X线头影测量,分析得出颅面结构及牙颌特征3. 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得出排齐牙列建立正常HE关系所需间隙4. 通过腕骨X线片分析了解患者生长发育潜能X线投影测量的主要应用1.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2. 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 确定错HE畸形的矫治设计4.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5. 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6. 下颌功能分析头颅定位仪定位的关键:通过定位仪上的左右耳塞与眶点指针,三者构成一与地面平行的恒定平面。模型测量常见方法1、拥挤度分析:包括牙弓应有长度和牙弓现有长度,是对牙列拥挤程度的定量评价。2、替牙期拥挤度分析:包括牙弓应有长度预测和牙弓现有长度预测。牙弓应有长度预测方法包括牙片预测法、Moyers预测法、Tanaka-Johnston预测法。3、牙齿大小协调性-Bolton指数分析法4、牙弓形态测量分析,包括合曲线的曲度、牙弓对称性测量分析、牙弓长度测量、牙弓宽度测量5、牙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包括:牙槽弓的长度及宽度、基骨弓的长度及宽度投影测量标志点(1) 颅部标志点1. 蝶鞍点(S)蝶鞍影像的中心2. 鼻根点(N)鼻额缝的最前点,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面与颅的结合处3. 耳点(P)外耳道之最上点4. 颅底点(Ba)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后颅底的标志5.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2) 上颌标志点1. 眶点(O)眶下缘之最低点2. 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3. 前鼻棘(ANS)前鼻棘之尖4. 上齿槽座点(A)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5. 上齿槽缘点(SPr)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6. 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3) 下颌标志点1. 髁顶点(Co)髁突最上点2. 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3. 下颌角点(Go)下颌角的后下点4. 下齿槽座点(B)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5. 下齿槽缘点(Id)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6. 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7. 颏前点(P)颏部之最突点8. 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9. 颏顶点(Gn)颏前点与颏下点中点10.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头影测量平面(1) 基准平面1. 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2. 眼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3. 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2) 测量平面1. 腭平面(ANS-PNS)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2. 全颅底平面(Ba-N)颅底点与鼻根点连线3. HE平面(OP)两种确定方法P784. 下颌平面(MP)三种确定方法P785. 下颌支平面(RP)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6. 面平面(N-P)鼻根点与颏前点连线7. Y轴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SNA角反映上颌相对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正常82.8±4SNB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正常83.1±3.9ANB角反映上下颌骨相对颅部的相应位置关系NP-FH反映下颌突缩程度。(1) SNA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构成的角,越大,上颌前突,凸面形(2) 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越大,下颌前突(3) 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A与SNB之差(4) NP-FH角面平面NP与耳平面FH相交的后下角,越大,下颌前突(5) 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下前角,越小,颏部越突(6) NA-PA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NA与颏前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PA延长线之角,越大,上颌相对突度越大(7) MP-FH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8) ANS-Ptm翼上颌裂点与前鼻棘点在FH平面上垂足间距离,代表上颌长度(9) S-Ptmy翼上颌裂点与蝶鞍中心点在FH平面上锤组件距离,反映上颌骨前后位置关系(10) Co-Po髁突后缘切线与颏前点切线在下颌平面上垂足间距离,代表下颌骨长度(11) S-Co髁突后切线与蝶鞍中心在FH平面上垂足间距离,代表下颌骨前后位置关系常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Downs分析法1) 骨骼间关系的测量:包括面角、颌凸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角及Y轴角2) 牙颌与骨骼间关系的测量:颌平面角、上下中切牙角、下中切牙平面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及上中切牙凸距正畸改建涉及区域一是给牙施力使牙周组织改建:二是给颌骨施力使骨缝区组织改建:三是随着颌骨移位使颞下颌关节组织改建。正畸矫治力的来源:金属弹性丝、橡皮圈、永磁体、肌收缩力矫治力的分类1强度:重力350g;轻力50;中力2作用时间:间歇力、持续力3产生方式:机械力、肌力、磁力4来源:颌内力、颌间力、颌外力5作用效果:正畸力、矫形力上颌骨和上颌牙弓阻抗中心的位置:上颌骨阻抗中心三维坐标值在正中矢状面上,其高度在梨状孔下缘,前后位置在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上颌牙弓阻抗中心三维坐标值在正中矢状面上,前后位置在第二前磨牙处,高度在前磨牙根尖。正畸矫治的生物学基础:颌骨的可塑性颌骨的改建包括增生和吸收两个过程,二者不断调整,达到新的平衡是颌骨的重要生理特征,也是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牙骨质的抗压性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牙周组织和牙体既是一个对外界和内在能作出积极反应的整体,又能保持相对稳定,牙齿靠牙周膜与邻近牙槽骨相连接。保持牙的稳定性。正畸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变化一、牙周组织的变化1牙周膜间隙改变2牙槽骨有新骨沉积3压侧牙龈隆起二、 牙体组织变化1牙骨质少量吸收2牙根长度变短3牙髓轻度充血三、 乳牙移动对恒牙胚的作用;四、 腭中缝的变化;五、 影响牙周组织改建;六、 正畸牙移动的机制学说1骨弹性学说2骨压迫学说3骨转化学说4骨压电效应学说5骨机械化学学说6骨改建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常见牙移动类型:1牙倾斜移动2牙整体移动3牙伸长或压低4牙旋转移动不同牙齿移动方式的组织反应1. 倾斜移动:单根牙,牙周有2个压力区和2个张力区,自唇侧对前牙加力时,唇侧支点以上(冠方)的牙周膜纤维受到牵拉,牙周膜间隙增宽,新骨形成。支点以下(根方)牙周膜纤维被压缩,牙周间隙减小,骨吸收。舌侧支点以上为吸收区,以下增生区变化。牙槽骨外侧发生补偿性改建,以保持牙槽骨原有的厚度。2. 整体移动:外力所在的一侧为张力侧,外力所向的一侧为压力侧,分别发生骨增生与吸收。3. 伸长或压低移动:伸长时,牙槽窝底部与周边的牙周膜纤维均受到牵拉,牙槽窝底部可形成与牙长轴平行并朝向根尖的骨小梁,牙槽骨向冠方增生,牙齿逐渐向冠方移动。压低时,根尖区牙周纤维受到压力,牙槽窝表面呈较为广泛的骨吸收活动,直至根尖区牙槽骨也被吸收之后,牙齿才得以向窝底压入。4. 旋转移动:牙周膜纤维基本都被牵拉扭绞,牙周膜之间的毛细血管被严重挤压,血液循环受阻,牙槽骨的增生和吸收较为缓慢,牙齿移动缓慢。5. 转矩移动:在牙齿两侧施加方向相反的力偶,限制牙冠的移动,根尖区压力最大,移动最多,易发生牙根吸收和牙髓坏死。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1矫治器对口腔软硬组织及颌面部无损伤2矫治器尽量小巧,戴用舒适,对美观影响小3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4结构简单牢固,效果好,力量便于控制矫治器的类型一,根据作用目的分1矫治性2预防性3保持性二,根据矫治力来源分1机械性2磁力性3功能性三,按固位方式分1活动矫治器2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优缺点优点:1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清洁和保持口腔卫生2避免损失牙体牙周组织3不影响美观4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颌畸形缺点:1支抗力不足2作用单一3影响发音4有异物感,取戴麻烦5剩余空隙处理难固定矫治器优缺点优点: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2能使多数牙移动3能控制矫治牙移动方向4能矫治复杂错颌畸形5体积小,较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8矫治力能持续发挥缺点:1不便于清洗和保持口腔卫生2技术复杂,临床操作时间长3可能损失牙周组织支抗的种类:1颌内支抗2颌间支抗3颌外支抗加强支抗的方法:增加支抗牙的数目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强对应作用增大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颌外支抗来增强支抗。防止支抗牙移位。上颌第二磨牙间加横腭杆上颌第二磨牙间加Nance弓。下颌第二磨牙间加舌弓颌骨内种植体正畸活动矫治器组成固位部分1卡环2邻间钩;加力部分1副簧2弓簧3弹性橡皮圈4正畸螺旋簧5平面导板;连接部分1基托2唇舌弓常用的活动矫治器颌垫用于纠正前牙反颌。带翼扩弓同时扩大上下牙弓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深覆颌斜面导板活动矫治器适用于上颌正常,下颌后缘的远中错颌功能矫治器的原理及适应症功能性矫治器:促进口颌系统功能状态为牙合及颅面的发育提供有利的环境。适应症:a病因学:主要适应于口面肌肉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功能性错颌畸形。b生长发育:功能性矫治器最适用于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开始,并持续整个迸发期。C错合类型:主要用于矫治长度不调,既用于安氏类错合,也用于安氏类错合。功能性矫治器的作用机制:颌骨的生长改良。对颌骨的生长方向和生长量产生影响,协调上下颌关系。牙牙槽骨变化。选择性的控制牙的垂直高度,通过促成或抑制前后牙的垂直萌出及其生长量,矫正深覆颌或异颌,也能改善矢状关系口周软组织变化。产生肌静止张力激起肌活力所产生的力,从而改变口面肌对牙和颌骨所施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时间。使得口颌系统的神经肌环境更有利于颌发育和颅面生长。功能性矫治的治疗程序:1诊断2设计3咬合重建4技工室制作5临床应用6后期治疗常用的功能矫治器结构及原理1. 肌激动器:主要用于青春发育高峰期安氏II类错合,或安氏III类错合及开合(一般在夜间或休息时用) 结构:基托+诱导丝 原理:矫治力来源于咀嚼肌。2. 功能调节器(FR)刺激上颌骨生长,解除反颌3.双颌垫矫治器: 结构:颌垫+固位装置+上唇弓+附件 原理:同肌激动器4.Herbst矫治器:为固定式功能矫治器,且能与固定矫治器联用,不必过多依赖患者的合作,矫治效率较高,疗程较短 结构:机械部分+支抗部分Herbst矫治器优点:1为固定式功能矫治器,矫治力持续2能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3矫治效果不必依赖患者合作,疗效预测性较强4矫治效率高,疗程短方丝弓的主要组成部分带环,托槽,矫治弓丝,末端颊面管,其他附件。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原理:特点:1能有效的控制矫治牙的移动2由于每个牙都有托槽而且弓丝嵌入托槽后经结扎丝固定,牙弓由弓丝连接成一个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牙弓及颌骨位置的矫治。原理:一是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二是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第一序列弯曲:上颌a.侧切牙区的内收弯b.尖牙区的外展弯c.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之间的外展弯。下颌a.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外展弯b.第一前磨牙之间的外展弯c.第一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的外展弯第二序列弯曲:后倾弯,末端后倾弯,前倾弯,前牙轴倾弯。第三序列弯曲:只能在方丝弓上完成。转矩力的应用主要为对矫治牙作控根移动,使压根做唇颊、舌向的移动。方丝弓的基本矫治步骤:1排齐和整齐牙列2关闭拔牙间隙及矫治颌关系拉尖牙向远中切牙舌向移动关闭间隙矫治深覆盖3牙位及颌接触关系的进一步调整4保持【正常颌六项标准】磨牙关系: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颌于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沟上;同时上颌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的远中斜面咬颌于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颊尖的近中斜面上,上颌尖牙咬颌于下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牙齿近、远中倾斜(tip)牙齿临床冠

    注意事项

    本文(口腔正畸学复习、考试重点上课讲义.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