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八 北魏孝文帝改革 导学案--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86463168
资源大小:14.5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考点八 北魏孝文帝改革 导学案--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
考点八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一)时代潮流与趋势:民族大融合、大迁徙时代,封建化昌势开展1、经济:中国北方由于近百年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大片荒芜,粮食严重匮乏,人口流失,社会动乱,土地莪并严重,田庄经济盛行。 2、政治: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统一北方。拓跋珪进行封建化改革;孝文帝柘跋宏祖母冯太后掌政,主持前期改革。_一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3,思想:中原文化繁荣;三教并行:士大大清淡流行。(二)国家状况:落后1、国家本身:政治、经济、文化落后2,人本身:支持者:冯太后:推动者:孝文帝(个人品质: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8,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三)社会状况:社会矛盾尖锐1、由于制度之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歧视、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尖锐;3、不同民族间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四)思想来源:孝文帝长期受祖母冯太后的影响二、内容(破旧二、内容(破旧一立新)一作用1、经济:A、改游牧,实行均田制流民定居农耕:8、废宗主督护制,设立三长制1、经济:A、改游牧,实行均田制流民定居农耕:8、废宗主督护制,设立三长制一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了更多诲使更多农民成为封建政权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了统治政权的 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翅经济的恢更与开展。一实行后国家赋税增加,农民赋税负担减轻,对后世乡里组织影响深远。2,政治:A、整顿吏治:a、从百官无体到实行俸禄制b、改革官吏任期标准,严惩贪腐义.B、迁都洛阳:原因:1、那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开展的需要;最大的商业中心;*相对媛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枳极意一经过北魏多年建设,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表现政治: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经济:经济落后,粮性供应缺乏:地理:偏居塞匕经略中原困难:军事:常受到柔然的骚扰和威胁。2、洛阳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社会习俗:实行汉制,移风易俗:改汉制:改汉服:改汉语:改汉姓: 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通婚姻:改籍贯:崇信学.7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缶语言、服饰、趋同;原来的民族分布完全被打破,各族间形成了共同的生活区域:汉语作为iE音被确定下来,中原的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北方游牧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与中原文化糜合后,也成为中原地区文明重要组成局部;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隋唐人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开展奠定了基础。三、特点1、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比拟全面: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四、成功原因1、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的趋势;2、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个良好的前提;3、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取得广泛的社会支持:4、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口重视文化习俗的改革:5、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使改革可以顺利推进。五、评价(-)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地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总作用:积极:1、促进北方经济、文化开展:2、促进北现封建化:3、促进北方地区民族融合,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作出贡献:4、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基础.消极:1、迁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负担;2、加剧国力损耗,贪污腐化:3、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六、认识1、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鲜活元素:2,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J'中华文明内涵;3、防止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开展进步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