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x
1川德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 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其母曰:“何不亦求之?”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其 母曰:“亦使知之,如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 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有改动)注释:晋侯:指晋文公。继位前长期在国外流亡,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国平定叛 乱,当上国君。下文中的介之推,晋国贵族,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诬:欺骗。尤: 过错。文:文饰。绵上:晋地名,在今山西介休东南。田:祭田。17.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B.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C.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D.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晋侯赏丛亡者隶而丛者,崔氏二小生B.禄亦弗及手指不可屈伸,弟之怠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故人不独亲其亲I).以志吾过寻向所志19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介之推借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 的,而非人力。B.晋文公当上国君后,介之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之推意志坚定,坚决 不受禄。C.晋文公到处寻找介之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来缅怀像介之推 样 的人。D.文中的介之推是一个不贪功好利的人,不主动提封赏,认为“贪天之功”的人比盗贼 还恶劣。20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参考译文】窗子外面有一片枣林,幼鸟练习飞翔,常从枣树上飞下。一天,猫藏在林子里,突然窜 出来吃了母雀。母雀有四五只幼鸟,愤概地追逐猫。猫努力地想抓住它们,但没有得逞。最 后猫反而跑进房间里来。母雀死了,她的幼鸟围着房子悲鸣,还有三只飞进了房间里。过了 几天,仍然向着房子躁动着。可叹啊!猫一搏而夺去了四五只小鸟的母亲,人虽然不至于去救母雀,但是不会不为这 一幕所震撼。而猫只是依然凶残地望着鸟儿,唯恐不能把它们除尽。呜呼,它的性格里哪里 含有忍让呢!物与物之间相残,人都讨厌;现在居然还有人凭权势,张着血盆大口残害人民而养肥自 己的人,这种人又算什么东西呢?(2011四川德阳)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2 .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昂首观之,项之为强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以丛草为林 *C.余常于土凹凸处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2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5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一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4. 文中哪些行为表现出儿童之顽趣? (3分)【参考答案】25. (2 分)C26. (5分)我回想自己在年幼时,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每句 1分)27. (3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以烟驱蚊作鹤舞、坐“山”观“兽”斗、鞭驱癞虾 蟆(一条1分,答对三条即给总分值)【参考译文】我回忆我幼小时,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我)见到 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 (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我)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 起头来观赏“群鹤舞空'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 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 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喊痛快。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花台上小草多而杂乱的地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 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我)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 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土山,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高兴地自得其乐。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打斗,观看这一情景(我)兴趣正浓厚的时候, 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癞蛤蟆)舌 头一吐,两只虫子都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龄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叫出了声;(等 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2011四川德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巨卑劣,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政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鸳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那么攸之祎、允之任也。24 .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文中的“先帝” 是指 O (3分)25 .下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先帝不以巨卑劣卑劣:身份卑微,出身鄙野。 B.临崩寄臣以大事以:把。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你来。 D.至于斟酌损益斟酌:(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26.下面句中加点的“是”与“由是感激”的“是”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问今是何世 C.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D.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7 .直译下面这句话。(3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答:28 .找出文段中论及“出师”的战略目标的语句。(2分)答:【参考答案】29 .出师表诸葛亮刘备30 . C 26. B27 .这些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分内职责(在职位上应尽的本分。)28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或答为“北定 中原,兴复汉室”)(2003四川德阳)(1)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参考答案】17、 A 18、 D 19、 B20、上天没有灭绝晋国。(晋国)必将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晋文公还 会是谁?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 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 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 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 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 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 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他的母亲说:“也 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 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 良的人。”(2021四川德阳)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 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鬓,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锂诸荐,以为马草。日夕, 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 日:“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晦、顾荣诸人,大获美誉。一一世说新语褒赏篇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潺阳(今江西九江)人。入仕后勤于职事,颇有政绩, 声望颇高。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要求是孝顺清廉,候选中的人也称为孝廉。室如悬 磬: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鬓(bi):假发。铿(cud):碾碎,荐:草垫子。17.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B.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D.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A.陶公少有大志*B.汝但出外留客C.与母湛氏同居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少时,一狼径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居十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吾自为计自三峡七百里中19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 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 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 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 范逵是有所求的。20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2)逵及洛,遂称之于羊口卓、顾荣诸人。【参考答案】17. C 18. B 19. D20. (1)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2)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障、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 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 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 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18题详解】A.年少/一会儿;B.都是“只,只是";C.居住/停,过;D.自己/在,从; 应选Bo【19题详解】I),“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文意“范逵告辞, 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 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 这才回去。”没有表达出陶侃对范逵有所求。应选D。【2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 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叟:老头;惠:同“慧”,聪明;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汝之不惠,甚矣,你太 不聪明了。及:至U;遂:于是,就;称:称赞。【参考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 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霜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 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好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 己来想方法J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黄昏,便摆上 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 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 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阵、顾荣等人面前 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2020四川德阳)【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盂尝 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孟尝君传)注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座位面向 南,故云。15 .给以下加点字注音。(1)才美不外见()(2)擅齐之强() 16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1) 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3)食之不能尽其材()(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主以故归之() *(6)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17 .翻译以下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18 .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哪一个共同话题?具体说说他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方式各有什么特 点?【参考答案】15. (1) xian(2) shan16 . (1)有时 (2)用鞭子打 (3)同“饲”,喂(4)通晓 (5)因为 (6)像虎豹一样凶残17 . (1)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2)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得到了贤明之士?18 .共同话题:人才。异:甲文用马譬喻,托物言志,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 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乙文,驳斥(或否认)了 “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告诉人们 真正的人才是指能安邦治国的贤明之士。【解析】19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读音。(1) “见”通“现”,读作xidn; (2)擅,意为“拥 有",读作shdn。可据义定音。20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 法:词类活用(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法),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 如“或”:有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通”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通晓”的意思,所 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 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 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以下字词的 翻译,如“祗”:只是。“奴隶”:奴仆。“骈死”:并列而死,一起死。“特”:只,不 过。“耳”:罢了。22 .此题考查比拟阅读。孟尝君和伯乐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能够发现人才,所以两篇文章 的共同点是人才。不同点在于甲文托物言志,用马作喻,表达自己希望统治者能够识才用才; 乙文使用批判的方式,否认“孟尝君能得士”这一观点,进而指出真正的人才是能够安邦治 国的贤士。【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 马,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饭有时要吃尽一石粟。而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 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因为)吃不饱,没有力气, 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鞭打马却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马的嘶鸣却不能通晓它 的意思。只是拿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哎!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 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 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怎 么能说他得到了贤明之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 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泰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 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2019四川德阳)【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周望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Gng)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 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注释:勒:压抑。周望:袁宏道的朋友。傅金吾:姓傅的宫廷侍卫。玉照堂:张功 甫的园林名。夕舂:夕阳的代称。游客:袁宏道在本文中的自称。15 .给加点字注音。(2分)周望数为余言(2)怀民亦未寝(4)盖竹柏影也()(1)水中藻、芍交横 ()*16 .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6分)(1)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 今岁春雪甚盛()*(6)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17 .翻译以下句子。(4分)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余时为桃花所恋,竞不忍去。18 .甲乙两文中都各有一个“乐”字,请比拟其含义上的异同。(3分)(2 分,每空 1 分)(1) xlng (2) shod15. (6分.每空1分)(I)户:H(2)寝:隆觉、(3)空明:清澈 (4)盗,大概(5)岁,年(6)止:只(4分)(1)想到没有与我一起享受(月景)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 (2)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竟然不忍心肉开16. (3分)相同之处,都是以赏月为乐。(1分)不同的是.甲文的“乐”是苏轼表达与朋友同赏之乐(I分),乙文是袁宏道追求异于俗人的独特雅趣1分)©【参考译文】【乙】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 奇观。吾友陶望龄屡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 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假设微风 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 草。真是艳丽极了!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 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 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哪能够和凡夫俗子 去说呢!(2017四川德阳)送东阳马生序(节选)【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悔然假设神 人;余那么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假设此。【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波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 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那么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那么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O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 之难以告之。【注释】县官:这里指朝廷。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司业、博士:官名, 国子监的老师。假诸人:假之于人,向人借。天质: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 君那么:马生的字。流辈:同辈的人。故:特意。20,给以下加点字注音。(2分)(1)右备容臭()(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5分)(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走送之(3)同舍生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5)无冻馁之患矣22 .翻译以下句子。(4分)(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2)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3 .选文运用了比照的写作手法。请从【甲】【乙】两个语段中各找出一处。(4分) 【参考答案】24 . (1) xiu (2) wei (各 1 分)25 . (1)指代抄书(2)跑(3)通“披”,穿(4)腰佩(5)忧虑、担忧(各1分)26 . (1)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2)他将要 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特意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每分句各1分)27 .【甲】段:(1) “我”与富家子弟上的比照(或:“我”的贫寒与富家子弟的奢 华比照;(2) “我”与先达的比照(或:“我”谦恭求教与先达严厉比照)。(答到其中 会意一点,得2分)【乙】段:“我”与诸生的比照(或:“我”与诸生求学条件的比照;“我”手录 书与诸生有众多可读之书比照;“我”奔波求学与诸子坐大厦之下安然读书比照;诸生 中业不精、德不成者与“我”的专注的比照;“我”与诸生求师境遇比照。(答对其中任 意一点,2分)(2015四川德阳)不躬不亲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 ” 管仲日:“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 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 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纯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说苑反制)注释:桂之浆:桂花调制的汤。(2分)28 .请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衣练紫之衣(2)而群臣衣服舆马甚汰29 .请翻译下面句子。(2分)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30 .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局部的内容,这个短语是:【参考答案】23、(2 分)(1)穿(1 分);(2)但,却(1 分)24、(2分)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25、(1分)上行下效【参考译文】齐桓公对管仲说:“我国地方不大,物产不丰,但群臣的衣服车马都很奢侈,我想下令 禁止,可以吗? ”管仲说:“我听说,君王吃过的食物,臣下就会常吃,君王喜欢的服饰, 臣下就会经常穿戴。而如今,君王您吃的是桂浆,穿的是纯紫的大衣,狐狸皮的白裘,这是 群臣过分奢侈的原因啊。诗经上说:不亲自去做,就不能取信于百姓,君王您要禁止他 们奢侈,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 ”齐桓公说:“对! ”于是重新制作了纯白了衣服,大白 的帽子,这样上朝一年,齐国整个风气都变得简朴了!(2013四川德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发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那么无法家 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请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行拂乱其所为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4)如那么无法家拂士 21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2 .文中画线局部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参考答案】20、(4 分)(1)这;此(2)违背(3)奋起,指有所作为(4)如果(每题1分)21、(3分)(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 能。(译出“动心忍性”为“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之意,得1分;译出“曾” 为“增加”、“增长”之意,得1分;表意正确、语言通顺,得1分)。22、(3分)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1分);阐释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 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或阐释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 受磨练)(2分)(2013四川德阳)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描, 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例啾(注1),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 *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概(注1)于中者。而猫且眈 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乌乎,何其性之独忍于人哉?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爪牙,位,张爪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习:练习蔽:隐藏犹:好像凭:凭借(清)薛福成注1)庸庵全集(注1)嗯啾:许多小鸟的叫声。(注2)概:通“慨”注3)薛福成:清外交家,散文家。文章宗法桐城,是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25 .以下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雏雀习飞其下 *B.猫蔽身林间 *C.越数日,犹望日而躁也D.乃有凭权位,张爪牙26 .第二段是对 一事的评论,批判了 的社会现象。(3分)【参考答案】27 . (2 分)C28 .(3分)猫雀相搏当时依仗欺压百姓(前句1分,后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