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课稿.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结束,也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知识经验,他们对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领悟新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欲望更强烈。因此,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走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能用发展的、辩证的、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做一下说明: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全套教科书中的位置及特点:1、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理念贯穿全套教科书。纵观这八册教科书,“问题”观念贯穿始末。从三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培养问题意识。如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五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科学,仍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二单元的寻找达尔文的足迹,就隐含着大量的问题,如“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做到繁衍不息的?为什么有些生物会灭绝?”等,且目前尚无定论,少年儿童对这些科学之谜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人类进化、恐龙灭绝、鸟的起源等问题充满了探谜的渴望,让学生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这方面有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说,来解释这些未解之谜。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2、探究层次逐步拓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科学探究的层次也逐渐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由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逐渐向自主探究过渡,学生的实验是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技能的综合。如第一单元第四课通电的线圈,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和磁性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设计对比实验,也可以有侧重点的研究其中一个问题,也可以不做任何要求,作为一个大环节整体放开,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方案自由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结论。3、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追寻达尔文的足迹、科技与未来等单元的设计,注意了信息的采集、甄别、生成和应用等方面的渗透,以各类学说、假说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接受前沿性的观点和学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4、注重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内容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无处不在的能量单元从人体的能量转化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电磁能之间的转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微观到宏观、由部分到综合的板块结构,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科技与未来单元编排了学生历经仿生过程、了解人类科学仿生成果、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设想未来能源开发等活动,感悟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5、注重信息的积累与整理。针对本册教科书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这就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积累和整理资料,对大量事实资料进行提取。而这些资料中,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被科学证实的了,哪些尚没有科学论断,要求学生具备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一同分析资料的价值,尽量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分析中注意鉴别伪科学。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伪科学现象,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迷惑,教师应引导学生辩明科学的真伪,不能让伪科学迷住了眼睛,学会用科学家的眼光审视社会,审视生活。二、各单元说明六下教科书编排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研究与实践五个单元。各单元完整又相对独立,第一单元是对前段能力的再利用,是对实验的再训练过程,是对各种技能的复习,是以后开放性思维的基础。其他三个单元是对科学之谜的探索。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突显了本套教科书内容综合化、整体性的特点。第一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主要以人体的能量转化为切入点,探究机械能(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电磁能之间的转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整个单元呈现出了由微观到宏观、由部分到综合的板块结构,有一定的逻辑性。第二单元追寻达尔文的足迹,本单元让学生通过分析有关达尔文的资料信息,讨论达尔文的科学精神对自己的影响,关注生物的进化现象,让学生能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之谜,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第三单元宇宙,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因此,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球与宇宙的总结单元,是在前面观察星空、宇宙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太阳系。第四单元科技与未来,编排了学生历经仿生过程、了解人类科学仿生成果、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设想未来能源开发等活动,感悟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科学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是美好的,当今世界还有诸多的科学之谜等。第五单元研究与实践是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内容,通过“研究伪科学”、“总结科学学习历程”两个专题活动,调查、分析、研究伪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科学学习历程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科学感悟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每一课的具体分析下面我就六年级下册每单元认识以及实施时的一些建议和大家交流一下。第一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包括5课:由让身体热起来、摆的秘密、钻木取火、通电的线圈、无处不在的能量五课组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无处不在的能量”为主线串连为一体,让身体热起来一课让学生认识到人体能量的来源及转化,初步感知能量的存在;摆的秘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意识到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钻木取火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摩擦生热现象,初步认识机械能与热能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通电的线圈让学生通过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特性,了解电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电能可以转化成电磁能;无处不在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事实,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能量,生活处处有能量,能量是在不断转化的。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的实验要注意准备充实的材料,材料的多样和充实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较充足的保障;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动起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活动空间;探究实验可多样,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实验,自由展开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体验科学课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和热情。第一课让身体热起来包括两个活动。可以这样进行教学: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怎样让身体热起来(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采用不同的方法使身体热起来,自由展开使身体热起来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想出各种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如烤火、加穿衣服、吃巧克力、吃辣椒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广开思路。)引导学生将身体热起来的具体方法如补充内能、外部加热、内部刺激、外部刺激等方面进行归类、汇总(促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积极与他人交换意见和观点,从而实现相互借鉴,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这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研究过,可是“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对这一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体能量转化方面的资料进行交流,从而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保持体温(热能)、运动(机械能)、生长(储存能)等。这就初步建立了能量转化的意识,为后面继续研究做好了铺垫。)自由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在寒冷的冬天,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更暖和些?生活中有很多肥胖的人,怎样做才能减肥?等等,让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第二课摆的秘密:包括三个活动。这一课主要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反复实验验证结论。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影响摆快慢的因素做出各种推测、假设)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并反复验证结论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制作一个在15秒内摆动7次的摆。教学时,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要交代清楚怎样测量摆动的次数,怎样使摆动起来并演示,全班学生一起练习统计摆动的次数并练习统计,这就为后面实验时搜集准确的数据做好铺垫。然后让每个小组制作了一个摆,并统计自己制作的摆在15秒内摆动多少次,并让计时员练习计时。这是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研究习惯。最后全班交流,发现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各不相同。问题就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对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做出各种推测,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假设和推测(摆锤的轻重、摆角的大小、摆线的长短,到底哪个因素影响了摆动的快慢?)。进而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各组实验的速度有快有慢,让各组自由选择实验课题,汇报时再交流、分享各个实验数据,动手前把需要交代的问题讲清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学生通过探究自然就发现摆动的快慢和摆锤的轻重无关;受摆角的影响也不大;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最后教师要求各组学生制作一个摆,在15秒分别摆动7次、8次、9次,虽然实验的难度增大了,但是有前面实验做基础和教师的启发,学生在经历多次探究后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同时加深对摆长影响摆的快慢的认识。第三课钻木取火包括两个活动,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流程:引导学生猜想钻木取火的道理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双手摩擦,用手钻钻木,擦燃火柴,用砂纸打磨铁条等等,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材料并注意思考,钻木都能取火吗?什么样的木头才能取火?怎么钻?这样学生在做模拟实验时才会有所得。)了解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滑滑梯、工人用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的电梯扶手因摩擦而热、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火花、航天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等等,在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谈生活中的摩擦生热现象,并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如何解决生活中磨擦声热现象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磨擦生热的负面影响展开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四课通电的线圈是继三下电的本领单元认识、了解了电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电的另一个作用:电生磁,即电能与电磁能的转化。本课可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其内部构造,思路为:出示电铃,让学生猜想其内部构造;拆开电铃,研究其内部构造(发现电磁铁的共同特点:铁芯和线圈,并出示什么是电磁铁的概念,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交流某一种电磁铁的具体用途,也可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电磁铁的作用:即电可以转化为磁,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下一步研究电磁铁的特性做好铺垫。);制作电磁铁,研究它的特性。这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可按“制作电磁铁(在设计、预测、猜想的基础上,组装电磁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玩自制的电磁铁,提出研究主题(极性、磁力的大小、与磁铁的异同等)针对问题,猜想与假设(对自己确定的研究主题提出。)实验与记录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制作电磁起重机”的思路展开探究活动。此思路仅供思考,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与交流活动,互相借鉴探究方案,共享探究结果。第五课无处不在的能量包括两个活动。教学设计思路:资料交流生活中的能量,归类、综合生活中的能量(结合课前观察和生活经验归类,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整体认识)讨论交流能量间的相互转化(以灯泡为例,学会正确描述能量之间的转化)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设计实验、展示实验、解释能量转化,如:烫瘪了的乒乓球等,体会到能量转化就在身边,能量转化无处不在等)解释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这一课是第一单元的总结课。教师要重视资料的收集。除了学生前面学习过、接触过的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以外,还要注意扩展能量方面的知识,如核能、原子能等的开发和利用。并结合当前实际:世界人口增多,需要能量的增多,可是能利用的能量越来越少,继续开发新能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为第四单元科技与未来中的开发新能源奠定了基础。举例:人们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力发电(结合三峡发电站)、太阳能的利用(学生熟悉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第二单元寻找达尔文的足迹由追寻达尔文的足迹、生命的起源、恐龙的灭绝、鸟的起源四课组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相对独立但又有密切联系。总体来说,四课的编写思路及呈现方式有相似之处,学生通过资料探究获得种种假说,同时产生新想法,得出自己的见解。而每一课的探究方法又略有差异,追寻达尔文的足迹主要让学生感受达尔文科学探究的精神,根据事实推想生物的进化过程;生命的起源认识到任何假说都要通过充分的科学证据来说明,体验到科学应尊重证据;恐龙的灭绝让学生认识到化石就是证据,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古代生物及其环境;鸟的起源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检测学生提出科学假说的能力。单元教学建议:这一单元是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取的单元,每一课的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大量信息资料的支持,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资料,疏理出关于各种科学之谜的种种假说,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本单元中的几课,在科学知识方面都是没有定论的,甚至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也存在着异议。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究具有假设性、推理性、前瞻性、发展性。大量的事实资料是本单元探究的基础,自主而开放性的结论与见解是探究的结果。下面以追寻达尔文的足迹为例详细说明:教学思路:讨论、分析生物的生存现状的事实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做出合理的解释讲述达尔文的故事,了解达尔文的探索精神及其主要贡献表格记录,感知达尔文对科学事业执著探索的一生根据化石资料分析人类的进化过程。第一课追寻达尔文的足迹重点是达尔文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课前要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对学生做详细的介绍。这是上好这一课的前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如象的生存、繁殖的事实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以象为研究对象,因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资料中提出了一种假设,“如果一头雌象一生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其中“1900万头”仅仅是“一对象”的后代,由此,学生可以充分感知到假设之后的象在地球上存在的数量。学生通过分析不难设想到,据此推算,象在地球上的数量应是非常多的。但是“几万年来,象的数量从没有增加到那么多”,这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肯定会思考:这是为什么?再来引导学生分析,象的生存能力问题,分析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出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含义。(查阅大肠杆菌繁殖的例子:繁殖速度快,数量多)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或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的看法、结论只要合理即可,不一定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来描述。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展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的具体含义,以便让学生将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的科学结论与科学家得出的结论相对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不迷信权威的信念,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事迹,五年,亲历大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化论。让学生学习达尔文亲历大自然的科学探究精神,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萌发完成达尔文未竟事业的愿望,在他没走过的路上继续走下去。还要让学生感受达尔文科学探究的精神,根据事实推想生物的进化过程。重点看活动二表格:整理和交流达尔文的一生事迹的资料。教材中的“查理达尔文的一生”的记录表格中主要让学生记录达尔文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做的主要事情以及达尔文的主要贡献。知道达尔文根据多年的考察研究,在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进化论,是进化论的创始人。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将达尔文的一生中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详细的整理,在整理之中让学生感受与体验达尔文的科学精神。教学中要广泛例举这种例子。如仙人掌的叶子退化,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森林中的树木比较高大等事例。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发展变化的,不断进化的,长期发展、进化形成的。包括两方面,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以上所举多为自然选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工选择的例子。(介绍:如水稻杂交,就是不断选择的结果,袁隆平,动物驯化,野马变成马的过程;花卉的选择(月季2种颜色),物种的变化,人类的进化历程等等。)鼓励学生亲自实践,科学家没走的路自己走下去。2、后三课,做个小小达尔文,亲自去探索这些未解之谜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是这三课探究活动的基础材料和上好课的保障。教师在促进学生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的同时,自己也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学生课堂探究的补充。同时,教师也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生命的起源这一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学习,大家都知道认识由猴变成的,那猴是由什么来的?这实际上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既生命是怎么来的,生命的起源问题。关于生命的起源,你搜集了那些资料?在古代,生命的起源说法很多,但缺乏科学依据。如,上帝造人,中国的女娲造人等传说,再如现代,认为生命是外星人带到地球上来的,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好几代等等。要科学的探究生命的起源,这就牵涉到生命的基本物质蛋白质,那么这些物质由是怎么来的?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在长期探索中,通过科学实验及科学分析追究生命之谜,出现了各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科学上还不能证明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选择这样一个未解之谜作为学生的研究课题,意图让学生在科学之谜面前,面对自己拥有的资料,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假说,培养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哪里来的?学生猜想(不要求学生讲出科学的论据,重在培养创新思维)以故事会的形式介绍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学生在交流中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归纳梳理几种假说,支持哪一种?说出理由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认识到各种假说的提出都是有根据的。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提出的科学论断都是有事实依据的,科学假说的提出不是盲目的。即是假说,还没被科学证实,还需要大量的科学事实对假说进行证明,由此引出科学家探索生命起源的故事(米勒进行放电试验的资料等),让学生知道科学应尊重证据的重要性。课本上腐肉生蛆实验难度较大,实验指导较重要,此实验证明简单的物质能变成复杂的物质,生命由一些简单的物质组成。这个实验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恐龙的灭绝,曾经在地球上称霸一亿多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的确令人费解,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奇。而少年儿童对恐龙也充满了兴趣,他们强烈渴望知道恐龙时代的样子,了解有关恐龙的一切。人们怎么发现恐龙的?怎么命名?化石在中国发现的最多,最早的恐龙化石怎么产生的?怎么灭绝的?恐龙生存的时间这么长,为什么一直也没有留下来?目前来看,科学家主要是凭借大量的化石来推测恐龙的生活年代以及灭绝原因。教学思路:先举办一个恐龙化石图片资料展,让搜集者本人对化石资料进行简介汇报总结,认识到化石是地球的日记,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揭示研究化石的重要性及对化石的保护以故事会的形势展开活动,让学生介绍恐龙灭绝的多种说法(灭绝的可能原因:冰川期:陆地结冰,速度太快,温度低,灭绝;彗星撞击说:是冰川期的说法之一,引起海啸、火山爆发等;植物的进化:开花植物的出现,导致食物少、饿死。)阐明自己对恐龙灭绝的看法并对恐龙是否灭绝展开辩论。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恐龙生活或灭绝的视频资料,增强直观性,丰富课堂情趣,活跃和拓宽学生思维。鸟的起源飞机出现前,看见鸟在天空飞翔,非常羡慕。鸟怎么飞?怎么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就想到探讨这些问题。鸟的起源与生命起源、恐龙灭绝都属于至今未解的科学之谜,鸟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密切相关。因为目前有一部分人认为鸟起源于恐龙,所以我们在编排上将鸟的起源放在恐龙灭绝一课之后来研究,便于学生将恐龙与鸟进行比较,对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进行分析,以此产生自己的观点,对鸟的起源问题能提出合理的假说或对某种假说进行合理的解释。建议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大量鸟的起源、古老鸟的化石等方面的资料,可以让学生针对搜集到的鸟类化石图片配上相应的解说文字,最好说明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现的,发现者本人及有关科学家对此种化石的说法。这样,可以丰富对鸟类起源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也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图片、文字、视频等,掌握有关知识,了解关于鸟类起源的多种假说,了解有关鸟类起源方面的最新信息。教学思路:资料交流(分组交流,全班参观交流,自由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获得鸟的起源的大量的信息。)以讲故事、演讲的方式,梳理出关于鸟的起源几种假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假说(重点。学生对提出假说并不陌生,发表见解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如:你认为鸟是怎么来的?化石依据是什么?理论依据是什么?你是怎么推测的?这样推测的理由是什么?这一课重在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检测学生提出科学假说的能力。)第三单元宇宙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四课组成。本单元的四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太阳家族和神秘星空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宇宙空间,通过观察、研究活动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空间的相关内容;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未来家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构建“未来家园”的活动,形成对宇宙中星体的整体认识,意识到地球才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她。教学建议教师要多搜集关于太阳家族、银河系和无限的宇宙、望远镜与宇宙探索的发展、世界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等等的相关资料(文字、视频),模型模具、科学介绍影片等相关资料,这样教学就比较直观形象,会给学生以启迪。1、太阳家族学生对太阳系了解较其它星系多。教师可利用教具、模具、科学影片资料、动漫等来进行教学,多举例子,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了了解抽象的东西。思路:导课:以谈话、播放太阳系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交流对太阳系的已有认识,认识太阳系的成员(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充分展示交流,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地球谈起,从构成太阳系的基本成员行星谈起,来谈自己对太阳系的认识,从而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成员及其名称、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等)制作太阳系模型(画图或制作,制作前交待注意事项:注意行星比例的大小、相互间的距离等)交流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2、神秘星空在认识太阳系的基础上,来认识阳系之外的东西。思路:播放银河系的视频资料,感受星空的魅力与神秘,由此导入新课交流对银河系的认识(资料、图片来交流,或结合实际观察,如晚上观察星空,来了解认识宇宙。或通过计算,计算光年,计算银河系的直径,通过计算意在让学生感知银河系的庞大,)利用银河系的相关内容引出浩瀚的宇宙,交流有关宇宙的资料,感受宇宙的广袤浩瀚(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太阳系与银河系、宇宙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宇宙的无限广大,意识到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人类进一步去探索、去认识。)。3、探索宇宙思路:导课: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宇宙天体,可以谈话导入:人类是怎样了解到这些信息的?运用什么来观察天体的?从而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人类对天体的观察(介绍望远镜及其发展,从伽利略自治望远镜观察天体,到现在的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工具越来越先进,观测的位置也由地球移到太空,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发展的。)走进航天展厅,交流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迈进太空。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宇宙中航天技术的发展进程。从美国。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是永不停歇的,不是一帆风顺的。讲述86年挑战者号意外坠毁,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的艰难与曲折,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举办中国航天新闻发布会,重温神舟上天时的场景,使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告诉学生我国已制定登月探究计划,将来对星空的探索还得靠他们)。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的开拓、加深。这得归功于工具的先进。早先,人类用眼睛和想象来认识宇宙。今天我们使用各种研制的工具来观察宇宙,这些工具包括非常敏感的无线电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使用这些仪器,可以搜索到非常广泛的光谱信息;计算机可以进行日益复杂的引力系统计算和核反应计算,并且从运算数据中寻找规律;空间探测器从太阳系遥远的行星发回了详细的图片和数据,了解这些探索的历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惊叹人类智慧的无穷,还有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4、未来家园在前面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我们人类生存的条件已经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而现在人类对于宇宙探索的发展,也同样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人类可以为自己创设更好的生存环境,包括建立“未来家园”。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交流、辩论、设计等活动(交流什么样的星球适合人类居住,辩论人类在其他星球上可以建立人类的家园吗?设计未来的家园),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到地球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同样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创建“未来家园”。教学本环节时,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设想,鼓励学生进行奇思妙想,但要提示学生在编写过程中注意科学性、合理性。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比展览,评出班中的“小小科学幻想家”,使活动落到实处。第四单元科技与未来由生物的启示、科学就是力量、开发新能源三个课题组成。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生物的启示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亲历仿生科学过程,唤起学生对身边生物性能的观察、研究和模拟。科学就是力量、开发新能源两课让学生所搜集有关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新能源等信息资料与同学分享和交流,展望未来世界科技的发展,畅想开发未来新能源。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设计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资料,且使学生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提高探究技能。1、生物的防治本课以学生玩葱叶的典型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模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信息资料,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样进行仿生,知道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教学思路:导入:葱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关于葱叶,你知道他有什么性能吗?玩一玩葱叶,有什么发现?玩葱叶,探究葱叶的承重能力(葱叶不容易弯曲,为什么?剪开看一看。发现筒形葱叶比剪开的葱叶承重强,其他物体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能?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构建葱叶模型,开发新产品(生物性能,建构模型,模型检测,开发新产品。根据葱叶的性能,把纸卷成筒状,看是否比展开承受的压力大,经历仿生过程,了解仿生产品的研制过程。然后出示仿生的概念,让学生形成关于仿生的完整认识)了解人们的仿生成果(飞机、雷达、机器人。人居生物的什么性能研制成功的。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可以进行仿生研究,研制仿生产品。)观察生物性能,进行仿生设计(到大自然中观察,大胆设想,发明创造)2、科学就是力量近代以来,人类逐渐进入了一个科技时代,科技新产品、科研新成果等层出不穷,继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尽管学生对科技新产品、新事物等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往往不会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基于这一点,教科书从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生活中科学力量的存在,认识科技改变世界面貌,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等角度进行了编排。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讨论交流,感受科技进步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知道科技的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生活,从而使学生对未来世界科学的发展充满信心。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他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3、开发新能源本课以“地球上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切入点,通过搜集资料、计算、交流与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人们对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无节制地开采与利用,造成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了解到运用现代科学与技术,寻找实用新型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材料能、潮汐能、地热能和氢能源等这些无污染的绿色能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教学思路:现在广泛应用的能源有哪些?有哪些优缺点?课件展示世界石油储量分布图,计算分析(计算多少年后,人类会将地球上的石油彻底消耗掉,使学生意识到能源的短缺和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促使学生产生节约能源、开发能源的意识)你知道哪些新能源?他们有什么优缺点?(谈论发表见解,计算,理解新能量的优点:产热量高,无污染。意识到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开发新能源(奇思妙想,畅想未来的新能源)(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单元,是在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掌握了一些科学概念,习得了一些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体现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和人类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和科学过程的结合等。让学生学会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创新者。像科学家一样发明创造。)研究与实践一、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调查生活中的伪科学”专题研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教师可以以“调查研究伪科学”为研究专题,以“生活中的伪科学”、“揭秘国外科学骗局”、“我看阿波罗登月是场大骗局”、“在月球上用肉眼能看到长城吗”、“星象与命运”、“揭开高科技算命的面纱”等作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实际研究与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制定研究计划,提出研究方法,搜集各种证据,研究生活中的伪科学现象。学生的汇报交流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信息发布会、调查报告会、研究成果交流会等,使学生在完成调查任务,得到科学认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在后续的研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留心周围的现象,运用科学武器与伪科学进行斗争。二、我的科学学习历程经过了四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感慨,有很多感兴趣的科学话题,有很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设置了“我的科学学习历程”这个研究专题。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侧面回顾科学学习的历程;可以整理课内评价、单元评价、全册评价,谈几个方面的收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一份科学学习计划,要让学生制订的科学学习计划成为继续引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行动纲领,成为学生学习科学前进道路中的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