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复习课程.doc
-
资源ID:86472484
资源大小:12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复习课程.doc
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新旧知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需要有适当的知识点作支撑。如果我们教师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就可以充分的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渗透了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如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学生能否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要学好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一个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学透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为此,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层次:(1)回答:一桶油重10千克,2桶油重多少千克?3桶呢?4桶呢?(2)出示例题:一瓶桔汁3|5千克,3瓶桔汁重多少千克?2瓶呢?学生回答:求3个3|5,2个3|5。即求3|5的3倍,3|5的2倍。紧接着问:半瓶桔汁重多少千克?有的学生说是求3|5的一半是多少?有的说半个3|5是多少?也有的说3|5的1|2倍是多少?列出算式:3|5x1|2,教师予以肯定,再出示2|3瓶重多少千克?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很自然的列出算式,3|5x2|3,表示2|3个3|5。即求3|5的2|3倍是多少?至此,教师说明,由于习惯和约定俗成,一般不满1的数不称之为“个”或“倍”。所以3|5x1|2表示求3|5的1|2是多少?3|5x2|3,表示求3|5的2|3是多少?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在本质上同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一致的,只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为后面分数应用题联系运算的意义,正确的选择算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如应用题的教学,应用题是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的,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会摒弃应用题的情节,把握应用题的内部数量关系,理解同类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规律,注重思路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从而掌握解应用题的策略,形成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比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由于受整数应用题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将“梨比苹果多1|3”理解成“苹果比梨少1|3”。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教学中让学生先进行下列计算:学校有柳树15棵,柏树10棵。(1)柳树比柏树多多少棵?(2)柏树比柳树少多少棵?(3)柳树比柏树多几分之几?(4)柏树比柳树少几分之几?再引导学生将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有这两个训练作铺垫,学生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就能有条理、有根据的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如:“菜场运来的白菜比运来的萝卜多1|8,运来萝卜(白菜)720千克,运来的白菜(萝卜)多少千克?”学生分析如下:根据“白菜比萝卜多1|8”。可以知道:“白菜的数量相当于萝卜的(11|8),本题的等量关系:萝卜的数量x(11|8)白菜的数量。(1)已知萝卜的数量,求白菜的数量。就是求萝卜的(11|8)是多少,所以选用乘法计算:(2)已知白菜的数量,要求萝卜多少千克?可以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也可以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列式,而且明白这样列式的理由。整个分析过程实际是学生动态的思维展示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三,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某一个新知识,当它还未纳入学生的知识体系时,在学生头脑中还只是单个的知这样的知识学生很容易遗忘。因此,在学生新知识形成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系统的进行整理,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高屋建瓴,形成驾驭知识的能力,能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的方法,如:学习“分数和比”的知识后,根据分数和比之间的关系,经常进行联想训练,如:由“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4:3”。可以想到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男生人数是全班的4|7,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3。,反之亦然。沟通分数和比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解答这两类应用题时,能够将它们自觉的转化,选择简便的解法,不仅加深了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如学了分数加法后,将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作一对一的比较,从而使学生更加的明确:不管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直接的相加减,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则的理解,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四、引导感知、操作、想像,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是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形状特征、大小和位置关系形成正确的表象。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几何知识的抽象性的矛盾,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大量的感知、操作,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表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集合知识的同时,真正的发展空间想像能力,形象思维和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头天的家庭作业,就是让学生按课本附页的样子用硬壳纸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上课时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触摸,观察,比较,测量。在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回忆它们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记忆它们的特征。最后出示三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想象出整个图形的形状,再拿出相应的三个长(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它们分别是根据哪一组棱想象出来的形体?为什么?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