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AB卷(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提升练原卷版).docx
-
资源ID:86474564
资源大小:21.7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AB卷(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提升练原卷版).docx
第大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2022.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末)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对于户籍登记有着严密的规 定。每户户主、家庭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及其承担的徭役和人口税都要翔实登记。文帝以后,又增加 了籍贯、住址、身份、相貌、身高、残疾和财富情况等。这些严密的登记管理A.旨在抑制土地兼并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C.利于政府赋役征收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2. (2022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北朝时期,朝廷有军户(营户、府户)、伎作户、乐户,屠户、屯田 户、牧户、金户、盐户、绫罗户、驿户等,他们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越籍通婚,这种状况延续到清朝时 期逐渐消解。据此可知,古代的户籍制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B.是游牧民族政治文明的延续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D.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3. (2022.重庆.高二期末)东晋南朝时期,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工南方土著居民的户籍用黄纸书写,称 作“黄籍”;东晋为招抚流民,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侨居户被登记在白纸写的临时户籍上,称作“白 籍”。这一制度A.有利于南北方士族的合流B.削弱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C.减缓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缓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4. (2022云南保山高二期中)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清查核实户口,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 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以严防隐匿户口、谎报年龄现象发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政府编户增长一 倍有余。隋朝这一举措A.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激化了人地资源矛盾C.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D.打击了豪强世族势力5. (2022山东淄博高二期末)明代中叶,开始推行附籍与寄籍制度。所谓附籍是指“各处逃移人户悉宥(宽 恕)其罪,许于所在官司附籍,纳粮当差”,寄籍是指保留原籍的同时可在外挂籍寄居。这表明当时A.户籍管理制度混乱B.赋役负担的减轻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社会流动性增强6. (2022.云南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期末)下表所示为乾隆年间户部统计的人口数量情况。导致这一 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户籍制度的变革B.人地矛盾的消除时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数2041万人14341万人C.国家版图的拓展D.海外贸易的繁盛7. (2022黑龙江鸡东县第二中学高二期末)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 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 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8. (2022.福建福州.高二期末)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 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 条”。清廷的做法A.保证了地方社会秩序长期稳定B.借助宗法纽带以加强中央集权C.旨在提高乡民整体的道德素养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9. (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中)唐六典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 百岁,给三人。”政府还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人及笃疾,据令应侍养者,申报刑部,听 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人终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法律政策执行灵活C.社会经济发展繁荣D.崇儒尊孔治国理念10. (2022,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高二期末)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 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 中国古代A.以民间救济为主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11. (2022.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高二期末)王安石面对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认为“以有限之食, 给无数之.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 蓄”。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力图A.长久解决灾民生计问题B.建立完善的政府救灾体系C.加强对经济领域的控制D.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压力12. (2022.黑龙江.勃利县高级中学高二期末)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 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 A.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之人进行救助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13. (2022.河北保定.高二期中)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 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 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具有完全独立特点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14. (2022福建莆田第七中学高二期末)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 生活。1011世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 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A.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B.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C.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15. (2022安徽宿州高二期末)高德步、王珏在世界经济史中记载:“在庄园上封建主设置房屋、仓 库、马厩,置办必要的农具,喂养牲畜家禽,还有一些触及手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以使它能供应封建主 一应生活所需。”该材料体现了庄园经济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16. (2022.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期末)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 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 当时的欧洲A.城市自治倾向明显B.教权冲击封建王权C.封建国家主权分散D.三权分立现象严重17. (2022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期末)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 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 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 一体制()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18. (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二期末)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而二战后,他们逐渐认识到,基层治理不能单靠政府。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 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一变革旨在A.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B.改善民众的福利待遇C.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D.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19. (2022.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期末)俾斯麦指出,只要“给健康工人以劳动权,保证他病有所医,老 有所养”,“那些先生们(社会主义者)就会成为鸟的空鸣”。“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可以通过安慰数百万德 国劳工精神和身体上遭受的痛苦,加强帝国的力量”。这说明德国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解决德国的贫困问题B.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C.消除德国的阶级矛盾D.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20. (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期末)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 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说明A.信息技术颠覆人们社会生活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C.科技水平高低决定国家安全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21. (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末)千百年来,如何将一个人口众多的“乡土中国”治理好,不仅与广大乡民的 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乎着政治秩序的稳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吕氏乡约是以吕大钧兄弟为代表的士大夫把宋代儒家学说贯通到乡村治理的历史性尝试。吕氏 兄弟提出了 “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乡治纲目,勾画出一幅以社会教化为纲,以 实现乡民自治为目的的基层社会治理蓝图。吕氏乡约是由士绅倡导、乡民共同约定遵守的道德行为规 范,成为历代乡规民约的范本。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巡抚江西,鉴于南赣地区为民乱聚会之地,加力整治。他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 赣乡约,在前面的谕民文告中,王阳明指出,地方民乱不仅是由于人性和教养不同,“亦由我司治之无 道,教之无方。”“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患难相恤, 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南赣乡约也广为流传,为很多地方 的乡约组织沿用。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据材料,比较吕氏乡约与南赣乡约的异同。(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约的现代价值。(4分)22. (2022.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统治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社会管理却相对分散,以上绅为代表的地方精 英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当地事务。士绅多是有声望并且有钱有势的人,通过他们的威望和人际关系来影响 地方事务。他们既参与统治过程也参与决策过程,很多有关公共福祉的事情如赈灾、修路等都有土绅的参 与甚至负责,涉及到政府主要职能的诉讼,也会因为土绅的介入由公堂转为民间。土绅阶层的影响力与地 方政府权力影响力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共同维系着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协商政治的特质材料二 乡绅是中国明清时期活跃于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阶层,拥有国家所赋予的法定特权, 明代政府不仅规定乡绅本人可免除徭役,且可惠及其家庭。这就产生了一种“非正式权力”。这种非正式 权力与官僚的正式权力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相互区别,并彼此形成制约。明清时期的乡绅主要是这 样一种社会力量的代表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使国家与社会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他 们如同一个“缓冲带”,减少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摩擦,增强着社会结构的弹性,使一个庞大的帝国机器 得以灵活的运转。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材料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农村经济的日益表落,乡村建设从萌芽理想状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 会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以地方政府和国内外社会力量资助的经费为来源,试图寻找一条全面改造农村的道 路。乡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试图对旧有的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进行具有一定现代化性质 的改造,即组建村学、乡学,对乡村政治进行自治化和民主化的制度改革;对农业经济推行企业化和市场 化的股份制合作社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教育,对农民素质实施如识化和文明化的普及教育。尽管当 时的乡村建设运动带有一定的缺陷,但显示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路径,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摘编自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绅治理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绅治理的意义。(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推行的特点,并简要评价乡村 建设运动。(8分)23. (2022安徽华星学校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中国历代统治者对乡村的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至隋文帝开皇十五 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 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 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 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 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 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 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 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 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 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刘志朋鸟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 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 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 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 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摘编自王薇英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历程、特点及启示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积极影响。(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社会治理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